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龕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龕

北山佛灣的觀世音菩薩是大足石刻中最集中、最多、最精美的。千手觀音是國內唯一真正的千手觀音,約1006個。人們敬仰觀音,視觀音為“美神”,因此,北山佛灣有“美神薈萃的藝術宮殿”之說。觀世音,是楚文的意譯,也譯做“觀自在”“光世音”,“觀世自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龕
  • 地點:北山佛灣
  • 朝代:唐代末期
  • 俗名:美神
  • 寓意:大慈大悲,普度眾生
設計工藝,流傳歷史,

設計工藝

石雕、石刻

流傳歷史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記載。“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世音”,在唐代,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常略去“世”字,簡稱“觀音”,這個稱謂一直沿用今天。據印度婆羅門教的古經記載,早在佛教尚未產生的公元前七世紀,天竺(今印度)已經有了“觀世音”,是對孿生小馬駒。它作為婆羅門教中的“善神”,象徵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公元前三世紀,佛教大乘教產生,便將婆羅門教中“善神”觀世音,正式吸收成為佛教中一位慈善菩薩,名稱“馬頭觀音”。公元元年前後,又將“馬頭觀音”改作男子身。佛教傳入中國後,隨著時代環境、風土人情、審美意識,以及信仰心理因素等原因,觀音逐漸演變為女性化,至宋代時基本定型。大足石刻中的觀音幾乎全是女性形象。
此龕千手觀音刻於唐末,編為第9號。觀音善跏跌坐於金剛座上,面頰圓潤,神情溫和。左右對稱式刻出四十四支手,身後桃形火焰紋背光中亦刻出二十支手,呈扇形展開,象徵千手。佛經描繪,千手觀音是一位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菩薩化身。千手,喻菩薩法力無邊,能拯救一切苦難;千眼,喻菩薩智慧無窮,能明察秋毫,洞悉一切。為表現觀音菩薩的慈悲心懷,在觀音座下左右側分別了一窮人一餓鬼的形象。窮人面帶菜色,身著單衣,雙手捧著布袋接受菩薩的恩賜。餓鬼衣不蔽體,瘦骨如柴,雙手捧缽,菩薩將甘露賜予。
龕左右側壁上部刻劃風伯、雲叟、雷公、雨師諸自然神。古時,人們對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從而將其神化;又因生產力低下,無法與自然抗爭,於是將希望寄托在慈悲的觀音菩薩身,以求菩薩庇佑,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下部刻金剛力士,皆頭戴金盔,身披甲冑,儼然唐末英武的將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