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細菌性葉斑病

大豆細菌性葉斑病

大豆細菌葉斑病是北方地區大豆生產中的一個常見病。病原菌是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 低溫多雨的季節有利於病害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豆細菌性葉斑病
  • 拉丁學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Coerper)Young,Dye&Wilkie,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hascoli (Smith) Dye
  • 別稱:細菌性角斑病腐
  • 二名法:細菌性凋萎病
  • 分布區域:北方大豆產區
  • 為害作物:大豆
  • 為害症狀:細菌性斑點病及細菌性斑疹病
  • 主要區別:斑疹病斑點小而密
  • 形態特徵:菌體短,極生單鞭毛
  • 發病特點:病部的細菌借風雨傳播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形態特徵,發病特點,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大豆細菌性葉部病害主要有兩種
1:大豆細菌性葉斑病 (英文名:bacterial blight),病原菌拉丁學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 (Coerper) Young, Dye&Wilkie
2:細菌性角斑病腐 (英文名:bacterial pustule), 病原菌拉丁學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hascoli (Smith) Dye
為害作物:大豆
分布區域:大豆細菌性葉斑病(bacterial blight) 喜低溫,主要分布在北方大豆產區; 細菌性角斑病腐 (bacterial pustule) 喜高溫,主要分布在南方大豆產區。

為害症狀

大豆細菌性葉部病害有兩種。用肉眼不易識別。兩種是:1)細菌性斑點病, 2)細菌性斑疹病。 細菌性斑點病最初在葉片上形成水漬狀斑點,以後變成褐色或黑色多角形斑,邊緣有黃綠色暈圈。病組織易枯死脫落,病葉呈破碎狀。莖及葉柄受病產生黑褐色條斑。莢受病產生紅褐色小點,後成為不規則形小斑,多集中於豆莢合縫處。病菌在種子上形成褐色斑點,上有一層菌膿。
細菌性斑疹病症狀與斑點病相似,主要區別在:斑疹病斑點小而密,初期不呈水漬狀,邊緣的暈圈不明顯,斑的中央有凸起的小疹,嚴重時葉上許多病斑相互匯合後大片組織枯死。

形態特徵

細菌性斑點病病原細菌為丁香假單胞桿菌大豆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 (Coerper) Young, Dye&Wilkie]菌體短桿狀,極生1~ 4根鞭毛。喜低溫。
細菌性斑疹病病原為野黃色單胞桿菌大豆致病變種。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hascoli (Smith) Dye]。菌體短,極生單鞭毛。喜高溫。

發病特點

兩種病菌主要在種子和土壤表層的病殘體中越冬。病組織腐爛後病菌很快死亡。帶菌種子生長出來的幼苗子葉上發病,病部的細菌借風雨傳播,從寄主氣孔侵入,在薄壁細胞內大量繁殖,擴大為害。
細菌在風雨天由雨水飛淺傳播。暴風雨對病害蔓延十分有利。夏季多雨低溫時,斑點病發展很快,氣候乾旱高溫時,病害停止發展。斑疹病則相反,高溫下發展,最適溫度為30℃。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子。
(2)與禾本科作物及棉、麻、薯類等作物輪作,收穫後及時深翻,促使病殘體加速腐爛。
(3)種子處理用l克獸用鏈黴素加水5-10公斤浸種30-60分鐘,也可用 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100公斤種子用0.3公斤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