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寺(河南省伊川縣大覺寺)

大覺寺(河南省伊川縣大覺寺)

大覺寺是位於河南省伊川縣高山鎮谷元村劇院隔壁的一處古剎,坐北面南,長300米,寬120餘米,占地50餘畝,目前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 該寺始建於元朝惠宗至元年間(公元1335年至公元1340年),已歷逾600年滄桑,曾多次重修改建。據殘碑記載,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是大覺寺的鼎盛時期。當時的大覺寺包括東西跨院,有房舍200餘間,建築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寺內及寺外有古柏數百株,寺地六七百畝,僧侶多達300餘名。從碑刻上看,僅圓欽、圓平、圓仲等圓字輩僧人就有80多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大覺寺
  • 外文名:Henan Da Jue Temple
  • 位於:河南省伊川縣
  • :300米
  • :120餘米
地圖信息,
大覺寺
伊川大覺寺位於伊川縣高山鎮谷元村,坐北面南,長300米,寬120餘米,占地50餘畝,目前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它就是大覺寺。
根據有關記載該寺始建於元朝惠宗至元年間(公元1335年至公元1340年),已歷逾600年滄桑,曾多次重修。據殘碑記載,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是大覺寺的鼎盛時期。當時的大覺寺包括東西跨院,有房舍200餘間,建築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寺內及寺外有古柏數百株,寺地六七百畝,僧侶多達300餘名。從碑刻上看,僅圓平、圓欽、圓仲等圓字輩僧人就有80多名。
如今的大覺寺大部分建築為清代遺留,其中軸建築依次為山門、伽藍殿、三聖殿、大雄寶殿。從整個建築布局看,大覺寺主次分明,左右對稱,呈現了我國古代建築的傳統風格。大覺寺於2008年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呈現我國古代建築傳統風格
山門為大覺寺的大門,五級石階之上,一對石獅與門礅連為一體,石獅栩栩如生,左右對峙,門檻為浮雕石刻而成。進入山門,甬道兩邊有古柏兩株,不遠處便是伽藍殿。該殿面闊三間,是一座清代歇山式建築,為乾隆年間重修。
大覺寺
位於伽藍殿後面的三聖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架,重檐飛翹,雄偉莊嚴。研究大覺寺近10年的谷元村村民王紅星說,殿內原供有泥塑神像一組,牆上繪有壁畫。該殿殿前原有大覺寺洛川性公塔殘碑。王紅星告訴我們,洛川性公塔俗稱老和尚塔,建於明末崇禎二年(1629年),是明末大覺寺方丈洛川大和尚的寢葬靈塔,毀於20世紀60年代。
過了三聖殿,沿磚石甬道前行,拾級而上,就來到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大覺寺最高大的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梁起三架,重檐飛角,斗拱雀替,綠瓦倒扣,結構嚴謹。檐內外下邊有佛教圖畫多幅。這裡原供有釋迦牟尼、文殊菩薩等泥塑聖像。
王紅星說,民國十七年,馮玉祥在河南號召“打偶像”,打到大雄寶殿時發現釋迦牟尼塑像內有木樁一根,上寫“至元戊寅仲春”等字樣,由此證明該殿與塑像均建於元惠宗至元年間。“乾隆四十年的重修碑記記載‘崔陲舊有古剎,名曰大覺,歷觀殘碣,創於至元年間’,也印證了這一點。”王紅星說。
殿外月台兩邊及甬道左右,舊有碑刻30座左右,記載各朝代重修該寺的經過、集資捐款及寺院興衰等情況,可惜碑刻目前大多已被摧毀。
“寺內原有一座水落堂,是中軸建築上的最後一座建築,位於大雄寶殿之後,比大雄寶殿略低,為五間硬山出檐殿堂。殿內原供有孔子像,因此也稱為孔子殿。”王紅星說,20世紀50年代,水落堂被毀,至今沒有重建。水落堂與大雄寶殿之間原有一大塊空地,是文人拜孔及寺內僧人活動的場所。
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一日為大覺寺的古剎大會,古剎大會期間迎來周邊縣、市客商直至外省人士光臨客流量達10萬人次;是高山鎮的主要古剎大會之一。

地圖信息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X037(古馬線)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