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元朝至元初年,為南宋太監所創。寺內東廂齊堂供有太監像,鶴髮童顏,年邁無須,僧徒為銘其功績,朝夕焚香拜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良大覺寺
- 建於:元朝至元初年
- 寺內東廂齊堂:供有太監像
- 位於:雲南省陸良縣壩子中央
簡介,位置,歷史,布局特點,建築,
簡介
寺內東廂齊堂供有太監像,鶴髮童顏,年邁無須,僧徒為銘其功績,朝夕焚香拜叩。
位置
大覺寺位於雲南省陸良縣壩子中央,四面環山,東有巍峨峻峭的龍海山,南有終南山,西有磨盤山,北有嶙嶙磊石青翠異常的青山,中有南盤江橫臥。壩子四周稍低,中間隆起一片平疇,恰似一頂荷葉,陸良縣城在荷葉南端,大覺寺緊緊依偎在縣城的懷抱之中。
歷史
大覺寺歷史悠久,始建於元代,重修於明萬曆,在明清鼎盛之際,被益為滇東第一流大剎,其名望可與昆明西山華亭寺、太華寺相提並論,民國年間,系雲南16座名寺之一。
建寺後,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重修過一次。以後又有修葺。民國初年,寺僧如客倡導進行整修;1985年,由省、縣人民政府撥專款重修山門及大雄寶殿,保存了這一極有價值的古建築群。
布局特點
該寺布局嚴謹,以南北中軸線為基線,依次排列著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中軸線兩側對稱分布著鐘樓、鼓樓、東廂房、西廂房等建築。建築用材舉架高峻、斗拱製作精細獨特,氣勢輝宏。其中的大雄寶殿,高17米,五開間,重檐歇山頂,抬梁式木構架,有較突出的明代建築風格。
該寺規模宏大,殿宇巍峨,院落深沉。共有五層,第一層包括山門和山門院。山門是三坊牌樓式,重頂,開有三門,金碧輝煌。
進山門是山門院,中設一月牙形養生池,池上架青石小凸橋,池周和橋上裝有石質護欄,欄桿柱雕有各種走獸,活潑可愛。第二層是山門殿。殿檐高懸“大覺禪寺”匾額一方,楹聯是“壯士衣冠童子面,英雄氣概菩提心”。殿內供有護法神哼哈二將。第三層是天王殿,包括天王院以及氣沖霄漢的千佛塔。殿內居中,面對山門殿供奉彌勒佛,牆後塑護法神韋馱,殿內兩側塑四大天王。第四層是大覺寺的中心,包括大雄寶殿、禪院、鐘鼓樓、東西迴廊,禪房同天王殿連成一體,構成一個 。
十分寬敞的大型佛院。院內古柏參天,濃蔭蔽日。大雄寶殿後面有花園和藏經樓。園內有假山、桂花樹,每當花開,芬芳四溢。全寺各項建築依一條由北而南的中軸線排開,布局嚴謹,整齊莊重。每當廟會,鼓樂陣陣,香菸裊裊。人們稱頌為“佛殿穹隆,長廊漫回”、“佛塔高聳,一塵不染”。在明、清兩代香火鼎盛時期,寺僧眾多,是滇東第一大剎。民國初年,乃雲南十六座名寺之一。
大覺寺不僅規模宏大,而且以獨特的建築技巧和獨具匠心的雕塑藝術馳名於世。大雄寶殿和鐘樓、鼓樓是全寺精華。其設計之奇巧,是元、是建築的典型代表,不少中外建築師都來此考察過。大雄寶殿建在五層石基的平台上,基前三級石坎。殿宇是中國傳統的二重檐歇山式頭拱抬梁疊木結構。殿前設走廊,廊前沿殿基以青石欄桿為屏,其上雕有千姿百態的走獸、花卉和人物,栩栩如生。殿面為琉璃瓦,殿頂飛檐翹角,殿脊置蹲獸和鴟首,中間豎二米多高的寶鼎,兩端呈龍頭形,猶如二龍搶寶。寶鼎置在須彌座上,上裝一巨盤,其大如盆,盆中盛三個大小不等的陶製球狀物,層層相疊,宛如一個三台葫蘆。
大覺寺不僅規模宏大,而且以獨特的建築技巧和獨具匠心的雕塑藝術馳名於世。大雄寶殿和鐘樓、鼓樓是全寺精華。其設計之奇巧,是元、是建築的典型代表,不少中外建築師都來此考察過。大雄寶殿建在五層石基的平台上,基前三級石坎。殿宇是中國傳統的二重檐歇山式頭拱抬梁疊木結構。殿前設走廊,廊前沿殿基以青石欄桿為屏,其上雕有千姿百態的走獸、花卉和人物,栩栩如生。殿面為琉璃瓦,殿頂飛檐翹角,殿脊置蹲獸和鴟首,中間豎二米多高的寶鼎,兩端呈龍頭形,猶如二龍搶寶。寶鼎置在須彌座上,上裝一巨盤,其大如盆,盆中盛三個大小不等的陶製球狀物,層層相疊,宛如一個三台葫蘆。
葫蘆嘴上立一標桿,上托一圓形物,節節組合,相當別致。大殿門窗上雕刻著各式圖案,或為二龍搶寶、猛虎下山、鹿鳴深谷、逸馬狂奔,或為錦雞呈祥、雙鶩比翼、鳳吐流丹、寒雀登梅、布 早春、松鶴延年等,精雕細鏤,巧奪天工。殿宇屋架結構銜接有條不紊,二十六根柱子分內外兩排而立,里排十根托起橫樑,用以支撐上層殿頂;外排十六根五米高的短柱,用橫木和里排十根大柱相穿接,構成大殿屋架,木木相交錯,處處相銜接,組成下重檐。它的斗拱技術更令人叫絕,在里排和外排柱頭橫樑上,架六十套斗拱,每套高二米,計分四台相套。第一台是一大斗,第二台四小斗,第三台套八升,第四台套十二合。在斗、升、合之間用“凹”形和“凸”形的十字橫木凸凹相標接。
建築
寺內千佛塔,據本縣縣誌記載,原名金雞塔,始建於元代,以後歷代都曾修葺。塔身為磚砌,呈六角形,共7層,高18米。塔基以上塔身逐層收縮,並密布窗格樣的佛龕1691個,每個龕內供奉陶製佛像1尊,故又名千佛塔。塔頂覆銅鍋1口, 塔尖置石雕葫蘆1具,並立有鐵鑄金雞2隻。
千佛塔的建造,寄託著古代人民的良好願望。這其中,有一個傳說,從前,這個縣由於南盤江貫穿全境,陰雨季節,波濤洶湧,江水肆虐, 破圩決堤,泛濫成災。當時,傳說系鰲魚興風作浪所致,於是建佛塔以鎮之。又恐單經塔鎮守失誤,特於塔頂置金雞監視,如鰲魚蠢動,金雞即啄其眼,使鰲魚永不翻身,則水患自息。
大覺曉鐘,傳說其音清脆悠揚,綿綿可傳30餘里,被列為陸良昔日“三山四水八大景之一”。
1983年,大覺寺和千佛塔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覺曉鐘,傳說其音清脆悠揚,綿綿可傳30餘里,被列為陸良昔日“三山四水八大景之一”。
1983年,大覺寺和千佛塔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