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線方案

大西線方案

大西線方案——朔天大運河工程。以進水口雅魯藏布江上游的朔瑪灘到天津的人工大運河而定名,總長6600KM其要點是:可利用我國西高東低的天然地勢,在 3500米高程上向東、向北自流調水,主幹工程投資按97年不變價為2250億元,工期5年,可調水量大於前三個方案的10倍以上。該方案全面分析了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狀況,確認青藏高原是一天然大水庫。保留的水資源總量為680萬億M3,徑流量9800億M3,這些水大半流出國境,且在汛期暴發山洪,給下游鄰國造成水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西線方案
  • 屬於:朔天大運河工程
  • 總長:6600KM
  • 工期:5年
概述,三期完成,投資預算,工程走線,

概述

主導方案是從朔瑪灘經阿壩入黃河,可稱雅黃運河,長1,800KM,蓄水於黃河的拉加峽大水庫,再修200KM的引水渠入青海湖,把它作為調節水庫,再分別向東北和西北調水。向西北一線經河西走廊伊犁哈薩克斯坦,聯通國際運河。這一帶是甘、新的主要經濟地帶,它的發展會向兩側輻射,帶動周邊地區。
西北地區的送水工程分三線,一線北上內蒙,蓄水於中蒙邊境的嗄順諾爾湖,可改造和灌溉巴丹吉林沙漠,另一線從幹線的哈密分流向西北進入準噶爾盆地;第三條線西出青海湖,在祁連山阿爾泰山的北坡,沿3200M等高線,開一條通往塔里木的運河,改造和澆灌柴達木塔里木盆地羅布泊。這一帶地勢,可用極低的造價建起世界上最大的電站群。西出阿爾金山的朔琪塔格山口到新疆的若羌之間,有一條落差2400M的大陡坡,年引水600億M3,其發電能力相當於4 個三峽。又從青海湖向南鑿通祁連山直下黑河,可獲得1800M落差,又是建造水電站的極好地形。這幾個電站將發出強大電流,不僅能照亮和開發整個大西北,也能照亮全國,從此將根本改善我國能源結構,到時全國人民不但能飲用清澈的雪水還能用上廉價清潔的電能。
大西線方案
大西線南水北調工程(也叫朔天運河雅黃工程,即從雅魯藏布江自流到黃河的水利工程),我們從上世紀70年代後期起就已根據許多科學家的考察結果上報過多種方案。我們在這裡所討論的方案(見下圖),是在原全國政協一位負責人的主持下,根據1999年以何廣沂為隊長的專家考察隊去西藏實地考察的成果和數千名專家學者的論證意見,並吸收了解放軍總參測繪局和原鐵道兵的專項調研成果,於2004年11月改定的最新方案。這個方案,同2002年以前我們上報的原方案相比,有以下三項重要變動:

三期完成

第一期工程使年引水達1000億立方米。施工線路從朔瑪灘到黃河直線距離1076公里,實際流程1239公里,(幹線開鑿隧洞總長231公里,餘1008公里即為利用天然河道建成的水庫區包括輸水工程庫域延伸部分)。總落差189米,平均比降萬分之1.52,完全自流引入黃河,粗計年引水1280億立方米,保證年入黃河水量不少於1000億立方米,投資1250億元(2004年價),移民僅兩萬,工期5年(不包括前期勘察設計工作,從開工把藏水引入黃河止)。
第二期工程使年引水達2006億立方米。工程投資1000億元(主要用於增加引水量),經青海湖畔的耳海(淡水大湖)調蓄,讓藏水自流進新疆,全面啟動中國沙漠綠化工程,可增加糧田6億畝,解決6億人口的吃飯問題。
第三期工程使年引水達3800億立方米。啟動大西線第二梯級工程,也叫副線工程,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東,沿2200~1000米等高線引藏區各江河、南盤江(珠江上游)、長江各乾支流到甘肅省定西祖歷河入黃河……此工程主要是攔截長江、珠江洪水,年引水1800億立方米(基本解決長江、珠江水患,並在這兩江下游乾旱時保證供水)。引入黃河的這些水分出一部分渠化謂河、黃河北幹流——汾河,勾聯滹沱河,使寶雞-西安-臨汾-太原-石家莊-北京-天津通航萬噸級大輪船,正式建成朔天大運河,連通全國主要江河,互補互濟,實行國家水資源總調度,徹底解決中國水問題。至此,大西線總引水到北方每年達3800億立方米,年發電1萬億度;綠化沙漠10億畝,創造北國江南;使8000萬人就業;年增GDP 29萬億元,極大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使我國西部成為支撐整箇中華民族經得起任何國際風浪的戰略大後方。

投資預算

原方案是580億元(1990年價),含青藏鐵路的預算。2006年國家已經建成青藏鐵路(此工程可以算做大西線的前期工程)此經費不再列入大西線的預算,第一、二期工程投資預算現核定為2250億元(2004年價)。大西線的關鍵在於完成第一、第二期工程,所以目前投資預算只算到二期工程完工。

工程走線

第一期工程放棄原方案的林芝—拉月—通麥—波密地震土石流塌方嚴重地段,改走林芝—八松湖—金嶺—邊壩怒江,這樣同時也就放棄了“6個大翻水倒虹吸工程,包括10個匯水池。”線路總長239公里,幹線隧洞7條總長231公里,12座水庫,水域占線路總長1008公里,最大壩高389米,朔瑪灘水庫正常水位3588米,輸水工程入賈曲出口高程3442米,保證全程自流引水入黃河。
從最新方案的示意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大西線全程都是由高向低逐步向北延伸(這裡全面體現了前輩科學家們的一個重大地理髮現,見本報第29期第14版和第49期第23版),所以才能實現西藏之水全程自流到黃河。
要悟透這個最新方案的重大戰略意義,我們必須注重了解並牢記今日中國的一個基本國情:黃河已多年斷流;長江的生態壽命也只剩10年了(見本報5月13日第9版的報導)。10年後正是我國現有的幾大調水工程竣工並發揮效益的日子,那時調到北方的長江水是些什麼水,不言而喻。這也同時警示我們:今後我國規劃南水北調工程絕不能仍在“調長江水”上打主意,因為即使不算污染問題,10年後長江本身也是缺水戶。因此,我們調水的戰略思路必須從“調長江水”上徹底跳出來。應該而且必須看到:我國西藏尤其藏東南水資源特別豐富,無論是水總量,還是人均占有水資源量,都是全國最高的。天津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而西藏人均近30萬立方米,是天津的一千倍。西藏水資源總量近6000億立方米,利用率只有1%,99%都在白白外流。
雅魯藏布江年徑流總量1689億立方米,出國到印度叫魯希特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到孟加拉國賈木納河恆河入印度洋,入海水量9950億立方米。我國西藏流入魯希特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的除雅魯藏布江外還有西巴霞曲、丹巴曲、察隅河、卡門河等11條河。年總徑流量2090億立方米,加上雅魯藏布江的水每年有3700多億立方米的淡水流出國境到印度和孟家拉國。
我國西南地區流向國外的河還有怒江、瀾滄江獨龍江等,全算上每年有6000億立方米水外流。當今世界淡水資源比黃金還珍貴,讓6000億立方米水白白外流,是極大的浪費。國際水價1立方米1美元,我們等於每年把6000億美元白白扔了。而且這6000億水都是從3000米以上的高原下流,高水下流可以發電,每年可達1萬多億度,這又是多少錢白白浪費了!更何況我們是一個缺水缺電的國家。整個北方乾旱缺水、沙漠擴展、黃河斷流,億萬人民在掙扎,嗷嗷喊渴……我們怎么還能忍心看著藏水白白外流呢?
29年來經萬人之努力,我們找到了調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水自流入黃河的方案,它作為當代中國一個最重大的地理髮現,無論在科學理論上還是在工程實踐上,都已被眾多科學家考察論證確認是完全可行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