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經(山海經中海經的組成部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

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荒經
  • 外文名:-
  • 年代:先秦
《大荒經》包括《大荒東經》、《大荒南經》、《大荒西經》、《大荒北經》四個部分。
《大荒經》是山海經中的一部分[詳見:山海經],但《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且《大荒經》中五章的方位順序與其他諸篇不同。
下引用《山海經兩考》(賈雯鶴,2011):
劉秀《上山海經表》雲:“校秘書太常屬臣望所校《山海經》,凡三十二篇,今定為一十八篇,已定。”今傳本亦為十八篇,表面上看來,今傳本就是劉秀校錄本。實則不然。袁珂先生《山海經校注》於《大荒東經》下雲:
明《道藏》本目錄,《海內經》第十八之下注云:“本一千一百十一字,注九百六十七字。此《海內經》及《大荒經》本皆進在外。”“進在外”或作“逸在外”。疑此皆郭璞注語。畢沅雲:“郭注本目錄下有雲:‘《海內經》及《大荒經》本皆進在外。’案此經末又無建平校進款識,又不在《藝文》十三篇之數,惟秀奏雲: ‘今定為十八篇。’詳此經文,亦多是釋《海外經》諸篇,疑即秀等所述也。”郝懿行雲:“據郭此言是此以下五篇皆後人所述也,但不知所自始,郭氏作注亦不言及,蓋在晉以前,郭氏已不能詳矣。今考本經(《海外》、《海內》各經——珂)篇第,皆以南西北東為敘,茲篇以後,則以東南西北為次,蓋作者分別部居,不令雜廁,所以自別於古經也。又《海外》《海內經》篇末皆有‘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已下三十九字,為校書款識,此下亦並無之。又此下諸篇,大抵本之《海外、內》諸經而加以詮釋,文多凌雜,漫無統紀,蓋本諸家記錄,非一手所成故也。”畢、郝之說近是。唯謂《荒經》以下五篇為詮釋《海外、內》各經文字,尚有未協。蓋茲五篇古本別行,成書當不在《山經》及《海外、內》各經之後。以未經整理,故文多凌雜無統紀。然乃愈見其古樸,確屬劉秀校書時“進在外”或“逸在外”者,謂為“秀等所述”則誣矣。
可見,《大荒經》以下五篇原本不在劉秀校進本《山海經》之列。因此《大荒經》的方位順序與其他諸篇不同,究其原因,應該是經過了後人的改動、調整。其改動、調整的時間,當是在劉秀之後、郭璞之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