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地圖信息,
簡介
大興縣是附郭縣,大興縣署設在京城內,無縣城。大興縣城隍廟位於大興胡同中段路南,文丞相胡同西側,山門朝北開向大興胡同。南北向的文丞相胡同在此與東西向的大興胡同形成一個丁字路口。大興縣城隍廟山門對面偏東、大興胡同北側正對文丞相胡同是清朝大興縣署舊址。
大興縣城隍廟的山門等建築保存至今。山門面闊三間,灰筒瓦硬山頂,中央為門道,上方拱券雕有五條龍,門兩側各有一石聯:“陽世奸雄違天害理皆由己,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落款為“大清同治十一年歲在壬申孟夏恭錄”、“邑中後學姜伯麟薰沐敬書”。
歷史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移建昭顯城隍廟碑記》記載,大興縣城隍,自明朝以來一直被供奉在大興縣署頭門西壁的一間小屋內。同治九年(1870年)冬,劉永懷集資在大興縣署的“坤方”(西南方)購置一塊東西十三丈、南北二十六丈的空地,興建大興縣城隍廟。同治十一年(1872年)完工。
明清時期,京城習俗有城隍出巡,即大興縣、宛平縣的城隍到都城隍廟拜見都城隍。農曆五月初一日(一說農曆四月二十九日)是大興縣城隍出巡之日。每逢該日,大興縣城隍塑像被放在輿轎上,由八人抬轎。信眾許願後為了還願,扮成各類角色隨行,這角色有的揮扇,有的牽馬,還有的扮成罪犯披枷帶鎖。許下大願的男人和女人,將雙臂伸平,以鐵鉤穿肉,鉤上懸燈,燈下端有紅繩連到手指分擔重量。清朝竹枝詞唱:“可憐多少如花女,愛作披枷帶鎖人。”又有人扮成衙役、鬼差,鳴鑼擊鼓。沿途民眾送茶水,或者焚香恭迎。
大興縣城隍見完都城隍之後歸廟,方才開廟降香。城隍塑像安放之後,許願者跪在階下,“由一人唱名說某某人當堂開鎖,於是即有人為之開鎖去枷,脫去罪衣罪裙,願心已了,方可安然回家。又對助善人說某某人當堂釋放,於是牽馬打扇提燈諸人亦有了交代。”整個儀式持續一整天。
地圖信息
地址:大興胡同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