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動物百科》是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建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特價大自然動物百科宋建華 主編
- 作者:宋建華
-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 定價:2.28 元
- ISBN:9787801717443
《大自然動物百科》是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建華
大鯢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極危(CR)。列入中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動物學史 大鯢是由3億6千萬年前古生代泥盆紀時期水生魚類演變而成的古老的兩棲類動物。大鯢,俗稱“娃娃魚”,因鳴似小孩啼哭故名。形態特徵 ...
蝸牛為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殼一般呈低圓錐形,右旋或左旋。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大的1對頂端有眼。頭的腹面有口,口腔內有顎及形似銼刀的齒舌 [18],可用以刮取食物。 [1]腹足扁平,底部分泌黏液,方便足部利用肌肉收縮,...
水獺現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認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屬於近危(NT)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水獺,是食肉目鼬科水獺屬哺乳動物。水獺體形細長,體長約560-800mm,尾長...
海牛是海牛目海牛科海牛屬的哺乳類動物。海牛外形呈紡錘形,前肢呈槳狀鰭肢,後肢退化;尾巴大、呈扁平扇圓形,身體光滑、無毛;嘴唇周圍有須,頭部大、圓,有觸毛;眼小,視覺不佳;嘴唇肥大,鼻孔位於吻部上方,可在水面呼吸;皮膚...
動物學史 命名 獵隼的學名“cherrug”來自德語“charg”,字面意思是“用來切割的工具”,也許源自波蘭語“szabla”,是劍或軍刀的意思。常見的名稱“saker”(阿拉伯語:صقر,;羅馬語: Ṣaqr),來自"falcon",意思是“獵鷹...
馴鹿(學名:Rangifer tarandus)又名角鹿。是鹿科、馴鹿屬下的唯一一種動物。體長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複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徵。長角分枝繁複,有時超過30叉,蹄子寬大,懸蹄發達,尾巴極短。馴鹿...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列入《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附錄Ⅰ。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4年 ver3.1——易危(VU)。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種群現狀 據說,在其本土範圍內的大多數地方,獐的分布密度相當低(2006年),但很少有原始數據支持這一點。
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易危(VU)保護等級。動物學史 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鱉行蹩蹙,故謂之鱉。”中國鱉類動物的養殖以中國台灣省起步較早,20世紀50年代台灣省已開始養殖鱉,養殖戶主要集中在...
大自然動物百科 《大自然動物百科》是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建華
海蛞蝓,是後鰓目海神鰓科海神鰓屬軟體動物 。又稱海麒麟、海兔 。海蛞蝓無貝殼,多為白色和淡藍色,呈陀螺形,表面較為光滑,有一對分叉的觸角,眼睛幾乎退化,足部能分泌出黏液而形成浮囊 ,海蛞蝓是雌雄同體生物,身上有雌雄兩種性...
啄木鳥,是鴷形目啄木鳥科動物的統稱,是最大的一科 ,也是分布最為廣泛的一科。啄木鳥體型差別很大,體長9-56厘米;腳稍短,二趾向前,二趾向後;尾巴呈平尾或楔狀,在啄木時起支撐身體的作用;喙部呈楔狀,堅硬;舌頭長,具有...
這是大自然的淘汰規律,並非對猛獁象不公平。新生代的第三紀末期時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當時大量的原始哺乳動物滅絕了,由現代動物的祖先取代了它們。項史前氣候變化研究稱,原始人獵殺長毛猛瑪象,或是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溫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但在很多自然生態系統中,它們卻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年前,科學家們就已經知道,在熱帶雨林,白蟻會咀嚼落葉和枯木,控制它們的數量,並讓枯枝敗葉里的營養物質重回生態系統,成為其他植物、昆蟲和動物的養分。約克大學的昆蟲學家Jane Hill...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ver3.1——易危(VU)。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種群...
主要以肉類食物為主的一類動物 英文名稱:carnivore,肉食類動物,亦稱Meat-eater。四肢強勁,靈活性非常強,牙齒尖銳而有力,具食肉齒(裂齒),即上頜最後1枚前臼齒和下頜最前1枚臼齒。上裂齒兩個大齒尖和下裂齒外側的兩個大齒尖在...
可獵食海洋中任何生物,以捕食鯨類為主,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它們的盤中餐。巨齒鯊是目前已知咬合力最大的動物,是地球歷史上最可怕的掠食性動物。理論指出,由於氣候變化導致兩極的海水變冷,巨齒鯊因無法適應而滅絕;另一種說法則是因...
科學家對恐鳥數量動態變化的模擬實驗表明,當時成年恐鳥的死亡率很高,而出生率很低。死亡率高可能與天敵(人類是主角)對這種缺乏自衛能力的動物的大肆捕殺有關。自然災害(如火山爆發)也有一定的責任。至於出生率低則可以做如下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