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板栗

大紅袍板栗

大紅袍板栗,國外稱之為“健康食品”,一般每粒重20多克,是紫紅色而有光澤,外型美觀。和雞肉豬肉紅燒,是酒宴上的佳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紅袍板栗
  • 本質板栗
  • 別名:健康食品
  • 特點:酒宴上的佳肴
特產簡介,名稱由來,產品特點,產品價值,產品榮譽,產品傳說,

特產簡介

大紅袍板栗主要原產地為江蘇沭陽縣顏集鎮以及安徽省廣德縣新杭鎮,磚橋鄉楊灘鎮和鳳橋鄉一帶。以磚橋鄉金雞籠村的產品最著名。2001年,廣德縣被國家林業總局命名為“中國板栗”之鄉並確定為全國板栗生產基地。由此,廣德縣因“竹山栗海”這一標籤,馳名全國。廣德縣板栗種植面積超過25萬畝,年產量750萬公斤。暢銷國內外。顏集鎮各村都有種植,但以虞姬河畔的花晏村、許口村、潘莊村最多。三個村原有種植面積1500畝,在沭陽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在縣多種經營局專家的指導下,顏集鎮政府進行農業結構調整,進行莊稼和經濟作物套種,1999-2000年又擴植了大紅袍板栗樹近2000畝,再加上其他村近1500畝。截止2008年10月,顏集全鎮共有粟林近5000畝。計畫到2010年發展至10000畝,遠銷東亞、東南亞各國。

名稱由來

廣德磚橋金雞籠村的板栗在清代一直是貢品,據傳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這種又大又圓,紅的發亮的板栗時,愛不釋手,並指著押運的官員笑說:“這栗子比你的大紅袍還亮。” 於是大紅袍板栗就因此而得名,一直沿襲至今。

產品特點

大紅袍板栗高大壯實,產量高而穩定,抗逆性強。栗苞呈橢圓形,平均果重18-22克,它結果多,粒大,肉性糯,風味獨特。生吃可當水果,甘甜爽脆;風乾了吃,甜脆可口;蒸熟了吃,甜糯糯逗人口饞;與雞同燒,香氣撲鼻,這就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名萊——栗子雞,至今還蜚聲中外,其色、香、味、形堪稱一流,凡是品嘗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產品價值

大紅袍板栗屬殼斗科落葉喬木,栗子營養價值很高,甘甜芳香,含澱粉51-60%,蛋白質5.7-10.7%,脂2-7.4%,維生素A、B1、B2、C及等礦物質,普遍用於食品加工,烹調宴席和副食。
大紅袍板栗生食 、炒食皆宜,糖炒板栗、拌燒子雞,噴香味美,可磨粉,亦可製成多各菜餚、糕點、罐頭食品等。大紅袍板栗貯藏保鮮,可延長市場供應時間。大紅袍板栗多產于山坡地,國外稱之為“健康食品”,屬於健胃補腎、 延年益壽的上等果品。大紅袍板栗全身是寶,樹幹材質堅硬,紋理通直,防腐耐濕,是製造軍工、車船、家具等良好材料;枝葉、樹皮、刺苞富含單寧,可提取烤膠;花是很好的蜜源。大紅袍板栗各部分均可入藥,栗子能健脾益氣、消除濕熱,果殼治反胃稱作收斂劑,樹皮煎湯洗丹毒,根可治偏腎氣等症。
所以除食用外,還有一定藥用價值,具有益氣養腎補腸胃的功能,還能治腰、腿無力等症狀,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 .

產品榮譽

1997年大紅袍板栗送往南京參加江蘇省名優產品展覽,獲一等獎,被命名為“沭顏一號”,評為省優板栗,被農業部推廣到全國種植。

產品傳說

大紅袍板栗呈深紅色,顏色特別鮮艷。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沭陽屬於楚國,秦始皇滅楚後,楚國大將虞侃回到故鄉沭陽顏集,虞侃痛恨秦王朝的暴政,發憤要滅秦復楚。他請了名師執教其子虞子期和其女虞姬,後來虞姬又嫁給抗秦英雄楚霸王項羽,秦軍就調動數萬軍隊來沭陽顏集圍剿抗秦義軍。虞侃父子帶領方圓百里青壯年共抗暴秦,他們巧施計謀把秦軍誘入一大片粟樹林中,與秦軍開展殊死搏鬥,英勇奮戰了一晝夜,傷亡很大,終因敵眾我寡,最後被迫撤退。義軍將士的鮮血浸透了粟子林中的每寸土地,從那以後直到今天,顏集的板栗即從棕色變成猶如古代戰袍一樣的深紅色,而且栗子比以前增大了許多。當然,這只是出自人民民眾的感情所編造的神話。
實際上,大紅袍板栗粒大色深與顏集這塊地方的土壤、水質:有關。顏集屬黃沙質土壤,且靠近河坡,水源不缺,又不受淹,乾濕得宜,陽光充足,適宜板栗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