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細胞庫

大熊貓細胞庫

2004年8月27日上午,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項目——“大熊貓細胞庫的建立”通過了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組的鑑定,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大熊貓細胞庫宣告建成。這標誌著利用冷凍體細胞克隆大熊貓、甚至使已經死亡的大熊貓個體復活成為可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熊貓細胞庫
  • 景點級別: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大熊貓細胞庫
  • 成立時間:2004年8月27日
  • 組成精子庫卵子庫胚胎庫
成立,意義,構成,相關背景,

成立

據了解,“大熊貓細胞庫的建立”從2001年起由四川省科技基金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共同啟動。目前,課題組在組織塊冷凍、細胞培養程式冷凍以及體細胞培養體系的建立上獲得了多項突破,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大熊貓體細胞培養及冷凍保存體系,建立了包含26隻個體(其中5隻為已死亡個體)的大熊貓皮膚纖維細胞庫,冷凍細胞的復甦率達到90%以上。對此,四川大學生物學院教授、著名大熊貓專家馮文和說:“這標誌著我們完全有能力對大熊貓進行克隆!”

意義

據參與課題研究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專家介紹,大熊貓細胞庫的建立,使大熊貓的保護形成“三足鼎立”態勢,另外兩種保護形式是野生大熊貓保護和圈養大熊貓保護。專家稱,大熊貓細胞庫里的細胞是永久保存,如果在千百年後,大熊貓遭遇滅絕,我們的後人完全可以從大熊貓細胞庫中提取細胞克隆大熊貓,恢復其種群。大熊貓細胞庫目前的作用,是使大熊貓的遺傳資源得到長期保存,並向全世界的研究者提供豐富的研究材料,避免因大熊貓研究材料的稀缺而造成研究滯後。
1999年,中國學者用大熊貓的乳腺細胞子宮上皮細胞、骨髂肌細胞,採取核移植技術,移入兔子的去核卵母細胞中作異種克隆,在體外培養出了大熊貓早期胚胎。此後,工程進展較為緩慢。
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余建秋介紹,大熊貓細胞庫實際是這家基地正在建立的“大熊貓基因資源庫”項目的一部分,於2004年元旦後開始全面實施。

構成

余建秋說,“大熊貓基因資源庫”得到了全球大熊貓專家的一致認同,並通過中國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項。整個基因資源庫相當於一個“基因銀行”,主要由精子庫卵子庫胚胎庫、細胞庫、DNA和其它生物製品(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組織樣)等組成。
一隻大熊貓死了,其基因卻能在“基因銀行”保存幾百年,並可以讓其再“生兒育女”,從而達到大熊貓種群延續的目的,大熊貓克隆工程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實施。
業內專家樂觀估計,根據目前在人類基因研究及大熊貓保護研究方面的現有成果,整個“基因銀行”有望5年後全面建成並進入實際操作階段。屆時,通過人工繁育等手段改變大熊貓瀕危狀態的願望即可能實現。大熊貓基因資源庫研究的成果也可為保護其他瀕危物種提供科學手段和保護模式。

相關背景

據專家介紹,圈養大熊貓被認為是“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成活難”的三難動物。長期從事大熊貓繁育研究的熊貓專家張和民介紹說,在20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上半期,大熊貓的繁殖是相當難的,繁殖率、雄性熊貓的交配率都不到20%,懷孕產子的熊貓不到30%,而且生下來的熊貓成活率又非常低,不到30%。
大熊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也是最瀕危的物種之一,被稱為“活化石”。目前,世界上野生大熊貓僅存1590隻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國四川盆地四周的崇山峻岭之中。全世界圈養的大熊貓約有160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