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門
- 明代稱:大明門
- 清代稱:大清門
- 中華民國稱:中華門
- 拆除時間:1954年
- 修建時間:1417年
- 意義:五百年的中國國門
- 作用:供帝後儀仗出入。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
- 目前狀態:不存
- 代替建築:毛主席紀念堂
此門在天聰六年(1632) 前稱大門或正門,天聰十年更定宮殿名稱時, 才定名為大清門。在清入關前,盛京大清門為文武百官候朝、領賞、謝恩、校射之場所。清聖祖...
中華門指故北京皇城的正南門,原明代稱大明門,清代稱大清門,民國時期改名為中華門,在北京中軸線上,原址在正陽門北側,現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邊、毛主席紀念堂一帶。...
明代為大明門,清兵入關後改為大清門,匾為原為石質,正面刻"大清門",背面為"大明門",辛亥革命後改為中華門,現為石質湯金字。...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滿蒙 諸王、貝勒、貝子、公、內院大學士和學士、六部從政等都進入大清門,在大政殿前排班肅立。”參見“ 內三院...
共4門,南為大明門,北為北安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皇城正門為承天門。清順治元年(1644)將大明門改為大清門。順治八年重修後,將承天門改為天安門。順治九...
紫禁城失去的部分---千步廊天安門南面,正陽門(俗稱“前門”)之北,原有單檐歇山頂的磚石結構的大清門(明時稱大明門,民國時叫中華門),其北側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
中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於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地方。鳳凰樓於1627年—1635年建成,是當時皇帝進行政治...
上使諭之曰:“爾既至篤恭殿及大清門前。”索海遂坐廢,終太宗世不復用。世祖順治二年,以副都統從征四川,卒于軍。子多頗羅,以從入關擊流賊有勞,授牛錄章...
崇政殿的琉璃構件藝術風格與大清門如出一轍,但整體效果更為突出。墀頭部位仍然是上下相疊的幾組飛龍、麒麟和瑞草奇花,不過主體圖案與大清門墀頭色調相反,鮮艷中不失...
清代五門為: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三殿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詞條標籤: 建築, 歷史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8次...
瀋陽故宮以崇政殿為核心,從大清門到清寧宮為中軸線,分為東路、中路、西路3個部分。大政殿為東路主體建築,是舉行大典的地方。前面兩側排列亭子10座,為左、右翼王亭...
午門前有端門、天安門(皇城正門,明代稱承天門)、大清門(明代稱大明門),其後有太和門(明代稱奉天門,後改稱皇極門,清代改今名)。各門之內,兩側排列整齊的廊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