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風景名勝區

大洪山風景名勝區

大洪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北省中北部,居湖北盆地與南陽盆地之間。面積約33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36米,素有“楚北天空第一峰”盛譽。山勢由西向東,橫跨隨州市京山市鐘祥市,盤基百里。

大洪山古稱綠林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農民大起義“綠林起義”的發源地,也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發祥地,史稱“光武中興,兆於綠林”,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綠林好漢”一詞正是起源於此。

大洪山最佳旅遊時間是每年3月---10月份,這也是大洪山的旅遊旺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洪山風景名勝區
  • 外文名稱:Great Hongshan Scenic Area
  • 地理位置:湖北省隨州市京山市鐘祥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約330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06:00-18:0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110元
  • 著名景點:寶珠峰、慈恩寺、洪山寺、白龍池、劍口、綠林山風景區美人谷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湖北省隨州市京山市鐘祥市
  • 建議遊玩時長:半天
  • 適宜遊玩季節:春季、夏季(3-10月)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實用信息,主要景點,大洪山主峰,主峰介紹,洪山寺,寶珠峰,千年古銀杏,白龍池,橋河古道,劍口,綠林山風景區,綠林寨,美人谷,鴛鴦溪,空山洞,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王莽洞,太子小鎮,仙女紫薇園,太子山狩獵文化主題樂園,虎爪山國家森林公園,皮夾河,石和尚,黃仙洞,娘娘寨,大口原始森林,兩王洞,仙人洞,景區簡介,概述,歷史,景區歷史,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景區特色,特色一,特色二,特色三,特色四,特色五,讚頌詩句,詩句1,詩句2,詩句3,

實用信息

最佳旅遊時間
大洪山四季色 神奇多變,不同的季節可以欣賞到“雲中大洪山”、“雨中大洪山”、“霧中大洪山”、“雪中大洪山”。春季萬物初醒,山花爛漫,迎春花、櫻桃花、杜鵑花、桃花……依序而開,是踏青的好去處;夏季清泉飛瀑,山風拂拂,涼意頓生,、是避暑的勝地。真是“江城七月苦炎暉,瀟灑山澗夾纊時”。遊客在寶珠峰上可以觀日出、賞夕陽、眺群山。秋季層林盡染,楓樹披“紅裝”,櫟樹、銀杏換“黃衣”。野菊一叢叢、一簇簇、黃橙橙、金燦燦的散滿山坡崖畔。到處野果纍纍,取之不盡。冬季瑞雪紛飛時,雪壓青松,玉樹瓊脂枝,到處白雪皚皚。正如詩中所形容的“千峰聳峙白雲隈,積雪經春未肯開”。大洪山不僅是休閒度假勝地,也是長壽之地。

主要景點

大洪山主峰

大洪山主峰——寶珠峰海拔1055米,為“楚北天空第一峰”。

主峰介紹

站在“楚北天空第一峰”的寶珠峰頂,看到“漢東地闊無雙院”的洪山寺正殿早已不存,黃龍池也面目全非,於滄桑中引發更多的是人文思考。是的,一座山的品位或檔次還在於它的人文淵藪,也就是文化厚度,從這一點上說,大洪山至少應該列入全國十強。
“夫漢東之國,聖人所出,神農之後,季梁為大賢。”這是唐代李白所言。大洪山下的厲國故都厲山鎮,是炎帝神農氏的出生耕耨之鄉,有明代知州所立巨碑可證。《尚書》記載,(舜)“帝初耕於厲山往于田”,舜帝遺蹟在隨州尚存不少。李白所說的季梁是我國第一個“重民輕神”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故隨國城東有“季子祠”。最能反映地域文化成就之燦爛的當然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它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墓葬文物有6件,有20件可稱中國之最、世界之最。多項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正如登九宮山而思闖王,登大洪山不能不想到綠林起義。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是楚人陳勝吳廣發動的,第二次農民大起義也是楚人發動的。2000多年前王匡、王鳳叔侄在大洪山揭竿而起,建立過更始政權;後來成為東漢開國皇帝的棗陽人劉秀加入了綠林軍。元末紅巾軍領袖之一明玉珍,起兵於大洪山下青林寨,他於1363年在重慶建立大夏國,把四川治理到小康水平,其後裔現在廣布於朝鮮半島。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和捻軍王聰兒都在大洪山鏖戰過。清末鬧太平天國起義,長崗鎮庹家人趙邦璧以大洪山為根據地,曾被推為“後宋”皇帝,發行鐵幣“後宋通寶”。趙邦璧搞得滿清政府非常頭疼,以至對隨州籍生員“暗踏十科”,人才相當長時間無出頭之日。因此,大洪山為聖人之鄉,也是帝王之鄉。大洪山是有魂的,那就是大山孕育的英雄之魂。
大洪山在歷史上頗負盛名,還在於它是佛教叢林。唐代和尚善信(後名慈忍)逢隨即止,遇湖即住,於寶曆二年到達大洪山,山主張武陵因感謝他為民求雨而捐出山林為他建廟。從此大洪山佛教興盛,陸續建寺廟26處。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名僧善洪和尚於真宗鹹平五年往天竺取經,從天水出發,經過39國,凡13年後回到開封,受到真宗皇帝親迎。這位被稱為“唐玄奘第二”的和尚後來圓寂於大洪山。南宋端平年間金兵南侵,大洪山靈峰寺部分僧人及善信佛足遷往武昌東山,武昌洪山與隨州大洪山的淵源即始於此。清道光《大洪山志》如此記載:“江夏洪山舊曰東山山下有寶通寺山半有寶通當為邑之巨觀唐寶曆時隨州大洪山釋慈忍禱雨斷足宋末隨數被兵荊湖制置使孟珙遷其眾奉所留佛足至此建寺居之遂沿呼為洪山矣。”
洪山寺上寺下院,宋代紹聖元年,為照顧山上的年長僧人,便在山下建起保壽禪院。如今該院得到大規模新建,古意全失,僅門口立有五通石碑見證滄桑。其中宋碑三通,分別立於北宋政和三年、靖康二年、南宋紹興二十三年。宋代文物在湖北可能絕跡,這幾塊碑隨便放著,根本就不當回事,是否因為大洪山古蹟太多?
無獨有偶,離禪院不遠的山坡上,竟有一片塔林,有7座佛塔,其中一座五級磚塔,荒蕪多時,也無任何保護跡象。細辨那塔上文,有“大明成化龍集丙申歲”字樣,正是500多年前漢水改道時期,大洪山這一古塔與漢口的建城之史年歲相當,真乃隨州與武漢又一緣份矣。生於漢口的我,不禁向這斜陽中的磚塔深鞠一躬。
大洪山就是這樣的山,它似乎特別適合武漢人來。來朝拜武昌寶通禪寺的祖寺,來朝拜跟漢口同壽的祖先!它要告訴人們,大洪山應有盡有、盡善盡美,不必捨近求遠去其他所謂名山。因為大洪山諸水的灌注,即使將來丹江以上“南水北調”之後,漢水仍然會浩蕩清澈,那么朝拜大洪山是感恩之旅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登大洪山而小洪山,這裡才是我們真正的故園。

洪山寺

大洪山山連山山山相連,洪山寺寺接寺寺寺連線,“精舍狀觀天下”,為佛教聖地。據《大洪山志》記載,除洪山寺上院(靈峰寺)和下院(萬壽禪院)外,自唐以後陸續在以主峰(寶珠峰)為中心的大洪山崇山峻岭中還建有寺廟26座,它們是:四聖庵、吉祥庵、廣德寺、回龍寺、雨台寺、望湖寺、妙濟寺、泉興寺、東白雲寺、觀音寺、華嚴寺、太極庵、聖泉寺、蓮台寺、千佛寺、太陽寺、查山寺、黃龍寺、寶峰寺、香雲寺、南嶽廟、東嶽廟、三聖庵、李家廟、西白雲寺、高峰寺。諸寺院逸韻鳴佩與霄鐘合弦,眾僧人妙語誦經共神梵分音。播蔭四空朗照八極,撒祥九天燭明三界,整個大洪山麓禪院香散六珠鐘聲響徹群峰,佛寺華飄五色經韻播瑞崇嶺。由此可見:大洪山區內寺院星羅棋布,香客信士絡繹不絕,晨鐘暮鼓彼落此起,在湖北首屈一指,與位於湖北省西北的道教聖地武當山遙相抗衡。
洪山禪寺分上下兩院,位於寶珠峰頂的上院史稱“幽濟寺”、“靈濟寺”、“靈峰寺”、“楚天望剎”;位於山麓南面的下院史稱“保壽禪院”、“萬壽禪院”或“萬壽寺”。洪山禪寺是它們的俗名,也是後人對上下兩院的統稱。
上院奇峰寺始建於唐朝寶曆二年(公元826年),下院萬壽禪院始建於北宋紹聖年間(公元1094年—1097年)。
洪山禪寺是禪宗南宗慧能一系發展成的臨濟、溈仰、曹洞、雲門、法眼五宗之中的曹洞宗發祥地之一,在佛教界享有盛譽。特別是達摩祖師第十五代弟子報恩禪師(公元1058年—1111年)住持大洪山十方禪院期間,“著有《語錄》三卷,集《曹洞宗派》錄三卷,授《菩提心戒》儀文一卷並傳於世”,豐富了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寶庫。這些經典對海外佛教界有著極大的影響。
1984年9月和2000年9月,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學者、專家兩次到隨州大洪山尋根訪師,並由日本帶來有關洪山古寺的珍貴史料。由此可見,大洪山的佛教在海外也飲譽甚廣。目前,在日本曹洞宗尊日僧道元為太祖。道元(公元1163年—1228年)於南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由日本來華,在天童山受戒。回日後建永平寺(今日本福田縣)和以後建的總持寺(在今日本橫濱市)為日曹洞宗祖庭。永平和總持二寺便為日本佛教界曹洞宗本山。
據《大洪山志》記載,歷代宗師多為大德高僧。唐代和尚善信,系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王氏子,受度於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開元寺,契心印於馬祖教,為禪宗祖師慧能的第三代弟子。他雲遊到五台山,五台山長老告訴他:“你的緣份在南方,逢隨即止,遇湖即住。”善信手持錫杖一路南來,於寶曆二年(公元826年)秋到達隨州大湖山(即大洪山)。這年正值大旱,方圓百里,稻田龜裂,禾苗焦蔫,山主張武陵帶眾鄉人準備殺豬宰羊,向龍神求雨,善信勸張武陵不要殺生,表示自己願意捨身代牲求雨,三日內必有甘雨。他登上山北崖向龍神祈禱,三日內果然雷雨大作,解除了數百里內旱災,這年莊稼大豐收。張武陵慨然捐出自己的山林,並為善信和尚在求雨處修建了寺宇,又讓自己的十個兒子作善信和尚的護法。
大和元年(公元827年)5月29日,善信坐化前,還記著曾向龍神許下以身代牲的諾言,毅然割下自己的雙足以祭龍神。奇怪的是雙足割斷後,白液滂流,很快又停止了。雙足留鎮山門,肉色久而不變。後人傳為鎮寺之寶——“佛足”這捨身為民的動人故事上奏皇帝,唐文宗李昂賜名善信“慈忍大師”法號。御書院額“幽濟”。以後在此祈雨累有奇驗,皇上又累加寺號,賜名“靈濟”。並將殿中12尊神像封爵為王、公、侯等職。自此,洪山禪寺名揚四方,寺院香火逐漸興盛起來,鄰近郡縣的善男信女進香不斷,各朝皇帝多有賜額。
後晉天福年(公元939年),高祖皇帝石敬瑭賜名“奇峰寺”。
北宋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哲宗皇帝趙煦詔命達摩祖師第十五代弟子河南嵩山少林寺僧報恩禪師為大洪山十方禪院住持。據報恩禪師塔銘文載:皇帝詔曰“隨州大洪山律寺為禪院,人謂大洪基構甚大而荒廢已久非有道德服人不可以興起”。由此而知,在北宋年間洪山禪寺這塊佛教叢林已具相當規模。
報恩禪師主持大洪山十方禪院期間,把山頂(即現寶珠峰)推平,將荒廢的殿堂重新修復、擴建,使“大洪山精舍壯觀天下”。剌使張商英為之作記。
在報恩禪師恢復擴建山頂的上院同時,為了照顧山上年長的僧人,便在山南的大湖邊(現今復修的寺院處)建起寺院,取名為“隨州大洪山十方崇寧保壽禪院”。元朝後改名“萬壽禪院”或“萬壽禪寺”。北宋政和五年曾擴建,有僧人500多名,為此院的鼎盛時期。明朝正統年間又增建殿閣,不久遭火災。明嘉靖初復建天王殿及方丈室,後遭兵燹。清道光四年(公元1825年),幾位方丈向州牧請求置田畝,萬壽禪院重振香火。
山頂的上院靈濟寺在報恩禪師圓寂後,接替他的住持禪師也是達摩祖師的第十五代弟子芙蓉道楷(1043年——1118年),在道楷主持洪山禪禪寺期間,是曹洞宗發祥大振之時。其後又因戰亂,上下兩院遭到破壞,僧人逃散。直到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院宇得到復修,僧眾返回達到700餘人,靈濟寺又次復興。
南宋端平年間(1234年——1236年),金兵南侵,隨州成為主要戰場,荊湖制置使孟珙和都統張順為保護洪山禪寺鎮寺之寶“佛足”、僧眾和經文,將洪山禪寺部分僧人及佛足遷往武昌東山,改東山寺為洪山禪寺(即現今武昌洪山寶通寺)。易東山名為“小洪山”。以紀念寺宇的發祥地。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時駐軍武昌,特請“佛足”隨軍,以鼓舞三軍將士學習慈忍大師捨身忘我精神,為消滅南宋王朝,建立大元王朝捨身忘我而戰。他做皇帝後,一次夜間夢見慈忍大師請求將雙足送回故里。忽必烈即派欽差大臣專程護送佛足回武昌洪山禪寺,南下途中,聽士兵們說佛足越抬越重,當他們行至河南許昌丈地堡時,佛足沉重無比,抬挪不動,欽差大臣派人飛報元世祖,元世祖旨令就地建寺供奉,並將當地的地名也改為洪山。這雙佛足後來在兵荒馬亂中被寺內和尚帶走,因年代久遠,最後下落何處無以考證。
忽必烈為了紀念慈忍和尚,詔令武昌洪山禪寺,在寺內後山建“靈濟”塔。(“靈濟”為唐文宗賜加的寺號)。
明朝天順元年(1457年),山頂的上院已破爛不堪。一百四十六年後,到明朝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四川僧人廣祥、廣吉自五台山掛錫到大洪山,重振大洪山禪寺院,經過二十一年的努力,直到明朝崇禎七年(1634年)二月才得落成,建有大佛殿、祖師殿、鐘鼓樓、護法伽藍殿、左右方丈室,靈峰寺又現昔日盛容。明思宗朱由檢皇帝賜其匾額“楚天望剎”。
清朝嘉慶初(公元1796年——1798年),山頂的上院又得以重修,靈峰寺的香火又得興旺。
公元1931年以後,由於國內戰亂不斷,大洪山區很多寺院遭到嚴重破壞,洪山禪寺上院也難倖免。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寺院又被摧毀,僧人散游。至今在山頂殘存有清朝湖廣兵馬道陳維舟題的一幅楹聯“漢東地闊無雙院,楚北天空第一峰”。在洪山禪寺下院(十方萬壽禪院)舊址處還豎有宋、元、明、清四朝大塊古石碑五塊,僧人曾在寺東西側辟有塔林兩處,東塔林還有古塔一座和造型精美的多座寺僧塔。
古時,洪山禪寺名馳華夏,譽蜚海外,這裡不僅是名山名寺,而歷代宗師中大德高僧也層出不窮,無論是開山祖師慈忍大師,還是重振香火的報恩禪師,都是當時佛教界的佼佼者。
唐代大德高僧玄奘是我國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僧人,而我國第二個去西天取經的僧人便是洪山禪寺善洪和尚(襄陽鷲嶺沙門)。北宋真宗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春,他自洪山禪寺出發,前往天竺(今印度)取佛經及佛牙、舍利。自秦州(今甘肅天水市)永寧寨出國,歷經39國,入屍毗國,得佛牙5枚,佛舍利50粒和佛經。途經大小雪山75座,江河深不見底者大小35渡,餐風露宿更不須說,用了13年的時間於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四月返回京城(今河南開封),宋真宗皇帝趙恆到便殿親自迎接,並賜紫衣銀絹。善洪不戀京城舒適的生活環境,告別皇上,回到洪山禪寺。善洪回到大洪山後病逝,同佛牙、舍利並葬於大洪山。具體葬於何處尚待考證。洪山寺院在歷史上幾興幾落,古建築最後一次毀於清末。
1995年,隨州市政府批准復建和開放洪山禪寺。於1996年破土動工,歷經十年的艱苦歲月,終於在2005年9月初9日,洪山寺院落成,正式開光,千年古寺,佛光再現。現今復建的洪山禪寺,建有山門,二十護法神廊、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祖師殿、客堂、藏金閣、僧人齋房、流通處等房屋近百間,洪山禪寺像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呈現在大洪山景區的萬頃綠波之中。
復建的洪山禪寺在大洪山萬壽禪院舊址上。此地正處在九龍拱拜、群山環抱之中。左“青龍”逶迤騰綠浪;右“白虎”伏首聆禪機;北“寶珠”峻峰抵天,復窮嶺以排空;南劍口飛瀑懸掛,灑甘露而噴珠。新院宇飛檐斗拱輝增日月,碧精舍紅牆金瓦光爍雲天。

寶珠峰

是大洪山脈主峰,海拔高程1055米,氣勢雄峻。山體由火成輝綠岩和變質砂岩構成。唐朝時期,山頂建有龐大的寺院。山頂由三峰連為一體,東北有鼓樓峰,東南有鐘樓峰,西北有捨身崖。三峰居中有一片淺凹地。這裡有一泉曰“黃龍池”,是一基岩裂隙泉,水質清醇甘爽,終年不涸。古時有一僧人自豪地對人說:“山高者,莫若我院大;院大者,莫若我山高;山高且院大者,莫若我院中清泉也!”
唐、宋、明、清,這裡一直是佛教的聖地,也是洪山寺的正殿。山上有殿堂百餘間,金飾佛像,閣藏滿經,香火不斷,馨鼓常鳴。明代王鉞在《金剛坡望大洪山寺》詩中描述道:“捫蘿攀石扣禪關,五月陰寒雪滿山。遙聽雲端簫鼓沸,始知天上有人間。”由此可見當年的盛況。清代湖廣兵馬道陳維舟見到這巍巍屹立主峰的寺院後,題下了下幅楹聯:“漢東地闊無雙院,楚北天空第一峰”,這可算是極高的讚美之詞。至今這幅楹聯仍鑲嵌在一間房屋的大門上,字跡依稀可見。
據清康熙內府大洪山全圖所繪,原山頂修有寨牆,山門前有三個巨釜。有副楹聯描繪說:“門前巨釜烹明月,山外懸鉤釣白龍”。它生動地勾畫出明月下釜中的景色。1958年三個巨釜被毀,如今只剩下一點釜底。
以前,山上還有一祖塔,葬有宋報恩禪師。塔後有修竹數十根,茂密的生於石上,經數百年不凋,今已無蹤影。
昔日的佛教聖地雖已絕跡(目前寺院復建工程正在籌備之中),但仍是一處風景優美的景點。在這裡可欣賞到“橫亘西南壓萬峰”,“踏破白雲山外山”的勝景。電視轉播台在山上建有招待所,遊人可在此觀日出,賞夕陽,看雲海。夏季更是避暑的勝地,真有“江城七月苦炎暉,蕭灑山間夾纊時。”

千年古銀杏

在洪山禪寺下院前,有一棵千年銀杏樹,傳說是建寺院時(約公元1094年左右)和尚栽種的。樹高近30米,樹桿粗圍8.2米,直徑2.61米,冠幅蔭籠半畝余,五人環抱樹腰還需多加一手。此樹真可謂根深須廣,枝繁葉茂,每逢金秋時節,銀杏樹四周層林盡染,一片紅楓,唯千年銀杏,滿樹葉片金黃,鮮艷奪目,極為壯觀,似一尊頂天立地的金身大佛,聳立雲漢。這棵參天銀杏是雄枝,不結果實,它歷經滄桑之所以能倖存下來,因傳說此樹壓住了龍眼(因洪山禪寺下院正建在九龍下海的九條龍頭處),如果砍掉此樹,九龍將掀起狂濤巨浪,大洪山一帶就會變成汪洋大海,故千百年無人敢動它一根“毫毛”。
在它的周圍還有五棵百年以上的雌性銀杏樹,長年果實纍纍,人稱“五女拜壽”。

白龍池

古稱南池,位於寶珠峰、齋公岩、喚狗山三峰之間,海拔高程840米,湖面20700平方米,水深3米,水質優良,終年不涸,為富水源流。過去這裡曾立有一碑,上刻有“蒼松翠柏長生地,綠水青山古洞天”。橫額“保祐一方”。
據《隨州志》云:宋皇祐五年,狀元“鄭獬嘗夢身化為龍,浴於斯池,醒猶自見其尾於床上,故談圃言獬是龍精。”因鄭獬在此隱居,幫又取名白龍池。至今在池西500米處,尚有鄭獬讀書處——狀元塔和鄭獬墓。
民間傳說,池中有條白龍已修煉成仙。善易和尚在洪山頂要建99間殿宇,需要大量杉樹,人們四處砍伐也難湊夠數。白龍變成一青年上山看到這般情景,晚上託夢給善慶和尚,叫他明天在池中取木。善慶早上起來遠眺白龍池,果有一根根杉木從池中升起。他立即令民工去抬,由於木匠算錯了賬,還有一根留在池中沒要。等他想要時,池中那根再也出不來了。故有此池“東連大海水,西通嘉陵江”之說。據說在大霧及陰雨天,還能看到池中有根杉木的影子。其實,現在倒影在池中的杉木不是一根,而是一排排、一行行、密密匝匝。1958年隨縣林業局在此建立林場,引進大量的華山松、湘杉、大毛松及本地山杉,滿山松杉比比皆是,當年的傳說早已變為現實,人們蓋房再也不需白龍池供料。
這裡地形開闊,植被繁茂,群山環抱,真有“閒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的意境。風平浪靜時,朵朵白雲悄悄來這裡窺視自己的容貌。有風颯然而至時,湖面碧波皴皴,銀波細細,水中倒影的山林和岸邊搖搖曳曳的蘆葦起舞。夏日戛然的鳥聲,嚖嚖的蟬鳴為之伴唱,幽邃的穹谷一下子活躍起來,給人帶來一種優雅素靜而又飽含勃勃生機之感。

橋河古道

從白龍池至洪山寺有一條長達2公里的山谷古道,這一段河谷稱橋河。溪流入京山市境內的大富水,注入漢江。這裡山隨水轉,水繞山行,澄碧清澈,瀑潭密布,樹木參天,怪石嶙峋,是大洪山奧幽野趣的縮影之一,也是欣賞7000萬年前地球發生地殼造山運動留下傑作的佳處。
從靈官埡南坡順溝而下,走過一片開闊的萋萋草地,濃綠密蔭撲面而來。兩山夾峙,河床比降劇增,溪流沿著階梯般的巉岩而下,形成一疊又一疊的飛瀑,帶著嘩嘩韻響,呼呼騰騰,你追我趕。有時急流像溜滑梯一般,在那黑黝黝生鐵鑄就般的石頭上擦拭而過,伴著冷冷的清韻,如織機的經線,根根注入小潭,揉成團團卷卷,接著又整理成一條條素絹,一匹匹綾帶,白亮亮、光閃閃拉向幽林深處。在這裡雖看不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景,卻能使遊人體會到“登登山路何時盡,決決溪泉到處聞”的佳境。夏日坐在這溪中小憩,赤足下溪戲耍,那真是有“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的意境。
在這山谷中還有一座石橋,原來是兩塊一丈多長的石條架起來的,不知何年有塊石條斷塌。從那風化的痕跡中足能證實它歷史悠久。據傳說,當年綠林軍大營扎在大洪山主峰一帶時,這條山谷是將士們進出大洪山腹地及登主峰軍事要地的要道。唐朝以後,因主峰山頂建起寺院,這條山溝便成了“神道”。至今,用石板砌成的古道仍保留著原樣。另傳聞,李自成、王聰兒等農民起義軍和賀龍元帥都曾涉足此橋。
石橋還是一處優美的景點,從下游迭瀑中望去,小橋流水,亂石一線,凝綠聚翠,有靜有動,有聲有色,是一幅難得的畫面。
順石橋而下一公里處,有片雜木林,樹木種類甚多,可算得上是森林公園。在這一帶既可以找到楠木、香果樹、椴木、楓樹等觀賞樹,又可採得何首烏、杜仲、重樓等藥材,到此一游能獲得不少的植物知識。
在山溝出口處還有一景。溝邊有兩塊石頭,從上游居高臨下看,巨石像龜背,小石似龜頭,有從山腳鑽出溪流逃走之勢。

劍口

是大自然鑲嵌在綠水村的一顆娟秀的明珠。它將陡峭的巉岩,飛瀉的瀑布,橫臥的亂石,蒼勁的青松溶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布局得當、緊湊清秀的山水畫。
劍口怎樣形成,當然只能從地質學角度去解釋。而民間卻賦於它一種神話的色彩。一說劍口上游原是一片大湖,湖中有二龍相鬥,山崩地裂,劍口便成。另一說慈忍大師見九龍常作怪,把洪山農田淹沒不少,便請來祖師爺揮劍劈開山石,湖水從此傾瀉一盡,九條龍便化作如今的九道山樑。“九龍下海”的景點之名由此而來。
劍口山崖對峙,南岩迎朝霞,東壁送夕陽,輪番披紅妝。有一處兩塊巨石緊鎖,如刀削斧劈,形成一線天。這便是傳說祖師爺試劍的地方。

綠林山風景區

國家4A級綠林山風景區大洪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位於湖北省京山綠林鎮,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
綠林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農民大起義“綠林起義”的發生地,也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發祥地。“綠林好漢”一詞正是起源於此。2004年,廣信科教集團取得了綠林山景區五十年的經營權,在竭力維護其原生態資源風貌的同時,樹立“打造大綠林,創建大品牌,發展大旅遊”的長遠目標,堅持保護與開發並舉,極大地推動了綠林山旅遊的快速發展。2008年綠林山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2013年成為華中地區知名旅遊目的地,年遊客量達150萬人次,2014年正式納入國家5A創建規劃。景區先後獲得“建國60周年最佳生態旅遊景區”、“外國人最嚮往旅遊目的地”、“湖北最美景區”等榮譽稱號。被廣大遊客譽為“風情山水,東漢原鄉”。
綠林山風景區綠林山風景區
綠林山現已開放和開發的景點中有中國唯一保存完好的綠林寨千年古兵寨群,有“湖北新九寨”之稱的美人谷瀑布群,有被中國科學院權威專家論證為世界首例、中華奇珍的空山洞天然石編鐘,有唯一可帶小孩漂流的“華中唯一親情漂”的鴛鴦溪漂流,有浩渺無邊、充滿神秘色彩的原始森林,有華中地區最大的素質拓展基地和真人CS野戰基地,有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高達12萬個被譽為“天然氧吧”的健康養生度假村。這裡山水旖旎,文化厚重,集觀光、體驗、訪古、度假、養生於一體,是華中地區生態旅遊勝地。

綠林寨

綠林寨被稱為神州第一古兵寨,是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是國務院1988年同張家界、九寨溝等景區同批次批准的國家級風景區。
綠林寨是西漢末年王匡王鳳領導的綠林起義的發源地,也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發祥之地,史稱“光武中興,兆於綠林”,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綠林起義”歷時9年,其中5年屯兵於綠林寨,兵力達5萬人之多。這裡歷史遺蹟比比皆是,好漢傳說栩栩如生,自然景觀也嘆為觀止。這裡有國家級景點漢天門、南寨古兵寨以及神奇的八卦陣迷宮、駱駝峰、延綿兩千年的棲鳳寺香火不斷,保存有2000年前的古城牆遺址,全長5公里,是中國保存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遺址。綠林寨與河南的瓦崗寨、山東的梁山泊共稱中國三大歷史文化名寨,而綠林寨時間最早、影響最大,居三大名寨之首,堪稱中國第一古兵寨。

美人谷

美人谷景區是綠林山景區的核心景區之一,位於萬福大峽谷中,由一系列的深潭、瀑布、奇石、幽洞組成,是一個以山水為主的峽谷型生態休閒遊覽區,特別是由數十個氣勢磅礴的瀑布組成的瀑布群,成為華中地區絕無僅有的奇觀。
美人谷全長約兩公里,由相思潭、覓芳潭、沐浴潭、美人潭、美人瀑等20多處景觀連綴而成。這裡山水相依,景色怡人,被旅遊專家稱之為“小九寨溝”。
這裡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紅石、紅坡構成的紅谷十分壯觀。這裡又是花的海洋,兩旁山坡種植了各類花木,一年四季鮮花綻放,香飄四野。這裡還是綠林軍家眷居住、梳洗之地,傳說當年此地美女雲集,群芳爭艷,特別是劉秀之妻陰麗華美艷蓋世,聰明賢淑,在美人谷與劉秀發生了許多浪漫而感人的愛情故事。相思潭、沐浴池、美人瀑、美人宮等景觀見證了這段愛情佳話。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傾心打造大型古裝電視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講述了美人谷這段傳奇故事。後來美人谷逐漸演變成為人們尋找愛情、見證愛情、情定終身的福祉之地,加之綿延發生的愛情故事、多次修繕的美人廣場、美人宮、愛情島以及形態各異的美人雕塑,圍繞美人文化開展的對歌、走秀、選美等活動,使美人谷成為廣大遊客探秘尋芳的浪漫之旅。

鴛鴦溪

鴛鴦溪全長6.7公里,是以一條清澈見底的高山溪流為主的生態游線,相關流域開發面積10平方公里。漂流河道與周邊山峰相對高差在500米左右,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是負氧離子高密度區域。
鴛鴦溪景區是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最具吸引力的景點之一,全長6.7公里,日接待量1萬人,全程漂流時間約為2小時,沿途景色優美,各類觀賞景觀數十處,山隨水移,景隨船動,山水連天,美不勝收,素有“九曲鴛鴦溪,十里水畫廊”之稱。由於漂流用水來源於大洪山頂峰的白龍池泉水,不僅水質優良,還能美容潤膚,強身健體。整個漂流急緩有度,時而湍急驚險,讓你尖叫不已,時而水中嬉鬧,讓你放飛心情。現推出有飛漂、假面漂、循環漂、反覆衝浪和浪漫夜漂和冬漂等多種漂流形式,特別是夜漂和冬漂為全國所有漂流景區唯一的漂流項目。

空山洞

空山洞景區是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點,位為大洪山脈之南麓,位於京山市城南七公里,是為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全長1548米,最高處48米,最寬處26米,是華中地區唯一神仙文化的主題溶洞。該洞由天宮、神宮、月宮、龍宮、地宮、樂宮6大宮殿組成。洞內筍柱峭拔,乳花繽紛,其獨特的溶洞奇觀,將天地人間所有的神仙傳說匯集於此,極具旅遊和觀賞價值。最令人叫絕的是樂宮裡有11根天然鐘乳石,經敲擊發出不同的樂音,能夠組成完整的音符,還能夠演奏中外名曲,被地質學家和音樂界譽為天然石編鐘,稱為世界一絕。現以“石編鐘”錄製的精美歌、樂曲光碟已面世,可讓人們聆聽到自然的純音,造化的神奇!
這裡還是廉政教育基地,修建於半山之中的戒石銘碑,碑的正面刻四言十六字,即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是中華廉潔精神的象徵,是中國廉政文化的形象代表,不僅是封建帝王治國安邦的一項指導方針,也成為新形勢下廉政教育的基地。
這裡還是水上遊樂基地,空山洞南2公里的麗人湖水色山光,別具洞天,快艇衝浪等特色水上娛樂項目帶給您非同一般的感受,在一碧萬頃,浪花似雪裡體驗驚險刺激、清涼爽身。

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

湖北省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北省京山市西南部,鄂中江漢平原大洪山余脈交匯處。總面積7930公頃,森林覆蓋率83.4% ,這裡生態環境優美,人文環境獨特,歷史底蘊豐厚。集森林旅遊觀光、溶洞探險、林場狩獵、休閒養生,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是鑲嵌在荊楚大地上的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
太子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因明朝嘉靖皇帝年少時長期在此遊獵而得名,是神秘的天然皇族獵苑。境內外文化遺址和旅遊景點眾多。這裡毗鄰著名的“屈家嶺文化”遺址,公園內有曹操赤壁兵敗經過太子山時的“丟石點兵堆”、明朝兵部黎侍郎古墓群、京山古八景之一的“仙女藏雲”之地——仙女洞、仙女泉等眾多傳說和歷史文化遺址。
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還是北京林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近十所高等院校的教學實習基地。目前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列入到“中國農谷”核心區,是中國農谷的“綠肺”,農谷的林業產業核心區,生態旅遊核心區,太子山鎮也將打造成為“國際森林小鎮”,成為中國農谷旅遊接待中心。

王莽洞

王莽洞風景區地處京山市西南部,是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核心景區,也是中國農谷核心區唯一3A級景區,總面積約8000畝,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開發有溶洞探險、石林探險、林中休閒、林下採摘等特色旅遊產品,主要建設有王莽洞、石倉雨林、藏佛洞、蝴蝶鏡潭、游步道、櫻花園、靈芝園等景點,其中尤以神奇地下探險溶洞王莽洞稱險,以樹石藤相依相生的自然景觀石倉雨林顯奇,以隱藏無窮玄機的天然佛洞藏佛洞顯靈,被譽為“生態保健園,天然健身房”。
王莽洞王莽洞

太子小鎮

太子小鎮地處京山市西南部,距離武漢、襄陽、宜昌等周邊大中城市距離均在150公里以內,緊鄰武荊高速公路,屬中國農谷核心區,是湖北省太子山林場管理局機關駐地和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服務接待中心。太子小鎮以創建省級旅遊名鎮和綜合示範鎮為契機,以森林生態資源為基礎,以山水、樹木、木頭、石頭、花草、建築舊物等為元素,圍繞旅遊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突出康體養生、休閒運動、讀書勞動特色,建設生態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生活設施現代、食品生態有機、產業綠色環保、地方特色明顯、林場文化濃郁的新型旅遊名鎮,形成“鎮在林中、路在綠中、屋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特色森林小鎮,從而讓遊客留下來,讓文化傳下來,讓居民富起來。
太子小鎮弘揚荊楚文化,突出“綠色、文化、運動、養生”主題,在“新、特、精、優、靜、淨”六字上做文章,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休閒旅遊、展示森林生態文化,全力打造倡導森林探險與越野、回歸自然的王莽洞景區,以森林狩獵、運動健身為主題的龍颱風景區,以賞花旅遊為主的仙女紫薇園等文化旅遊項目。

仙女紫薇園

仙女紫薇園景區是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打造的重點賞花旅遊景區之一,也是華中地區面積最大的紫薇園,位於石龍水庫上游,與水庫接壤,總面積6500畝,內部樹木成蔭、河流環繞,其中紫薇花種植面積2000畝,園內可俯視水庫全貌,波光粼粼,特別是夏季園內紅花似海、遠方山巒蒼翠,是一處特色賞花、觀光休閒、郊遊野營的勝地。
景區通過收集省內外82個紫薇優良品種,營建了1500畝苗木觀光園和60畝的品種收集和采穗圃,花色齊全、品種豐富,具有很高的科研、推廣和觀賞價值,形成了紫薇觀光旅遊、苗木繁育和科研推廣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

太子山狩獵文化主題樂園

湖北太子山狩獵文化主題樂園位於湖北省京山市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占地面積約6000畝,是全封閉式狩獵主題樂園,其中狩獵區域約4000餘畝,相關服務區域近2000畝,是華中地區唯一合法狩獵場,園區內設有:狩獵場、梅花鹿培育養殖基地、野生動物園、拓展基地、親子樂園、萌寵園、室內射擊館、獵人餐廳、農家灶房、野炊場、帳篷營地、農耕體驗園、生態種植園等等。
目前設施包括:景區接待大樓一座、獵人接待中心一座、各類狩獵車輛、獵犬若干、室外射擊場兩處、室內射擊場一座,六個獨立狩獵區域,二處漁獵區域、擁有鐵藝、弓箭製作DIY教學、30靶位雷射靶場、2處狩獵遊戲區、飛鏢、彈弓製作及練習區的獵人學校一座、獵犬表演中心、鬥雞場各一處、可容納300餘人的獵人議事廳(森林會議室)一座,獵人祭祀廣場、篝火廣場若干處,可容納300餘人的獵人餐廳一座、帳篷酒店可容納近百人(不含野外帳篷營地)、燒烤區域、卡拉OK若干處。主要主要運營產品包括:射擊類、射箭類、狩獵類、表演類、研學類、會務類、拓展類、景區基礎服務類等數十種。

虎爪山國家森林公園

虎爪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洪山的一部分,森林覆蓋率90.3%。公園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天象景觀之精華,融奇花異木、珍禽異獸、洞溪瀑布、文物古蹟於一體,景觀獨特,交通便利,是人們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科普研究的最佳去處。公園內山峻林密,古道幽深,清泉與天溪相連,溶洞瀑布聯掛,有堪稱江漢絕景的鷹子洞瀑布、氣勢磅礴的柳門口瀑布、神秘莫測而令人往的烏龍洞、曲折幽靜的九級天溪、上下天池,有充滿生機,恬靜淡雅的楠竹林,蔭翳蔽日的參天大樹,“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杉林一線天。加上雲台觀,崇門寺,雙泉觀,白鹿寺等佛寺禪院,道貌岸然觀仙宮的裝點,更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輕紗,從神話傳說到宗教文化,從楚文化到科學藝術,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年代延續二千多年。
虎爪山龍蟠虎踞,雄臥群山之巔,為京山西部第一高山,系京山五大山脈之一,主峰鳳凰尖高559米。虎爪山北坡山麓有一道峭壁如削的“攔馬牆”,長達4公里,西段有東石門、中石門、西石門三道隘口緊鎖,山麓延伸出乎闊的“跑馬嶺”。虎爪山險奇兼備的地貌,自古為兵家所爭,為佛、道所愛,{艮早就建立山寨,元代興建了“虎爪觀”,兵將在此爭戰,宗派在此論衡,也吸引了四方人士前往遊歷和朝拜。 虎爪山有虎爪狀印跡的巨石,古人認為“乃異人(神仙)驅虎過此而留”,虎爪山因此而得神名,為京山名山。遊人有詩:虎爪秀出伴鳳凰,石門攔馬雲錦張。在密林深山中,“虎爪積雪”成為著名的一景,遠望去,群峰族擁,聳立的山巔白雪與白雲輝映,奇妙莫測。此勝景列為京山古之八景。虎爪山斑斑殘雪延至初夏,這裡的夏季猶為清涼,是避暑勝地。歷代文人政要留居虎爪山,在此遺傳了眾多的民間故事及詩作,清朝道光京山著名的史志學家易本烺的題詩“蓮花虎爪與天齊,架壑支峰一望迷,更有湖山珠在抱,管教龍尾戲東西”,成為後人傳誦的佳句。

皮夾河

位於小泉灣下游的皮夾河,是一處具有原始美、野性美的景點。這裡古樹蒼勁,老藤攀緣,草葉華滋,磐石橫臥,急流飛瀑,顯得十分幽深。一根根粗壯的藤蘿纏繞在古楊樹之間,或垂掛、或橫跨、或高攀、或緊纏枝椏,顯得它們之間是那樣的親密,真有同生共死之情。
這裡有一塊巨石斷面上的植物化石最為珍貴。一根根樹木的年輪十分明顯。它為考察大洪山古代地理狀況和環境面貌提供了實物資料。
樹的年輪對考察一個時期的氣候變遷有重要參考價值。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教授對中國五千年氣候演變的論斷,就是從古柏的年輪里獲得驗證的。
1920年,道格拉斯發現樹的年輪寬窄變化存在著11年周期,原來是太陽活動周期通過影響地球氣候的反映。
年輪既可“觀天”,更能“察地”,由年輪的變窄和顏色的加深,可查記古地震的發生。從凍傷年輪的時間,能追溯火山噴發的時間。
皮夾河這塊巨大的植物化石對科學的考察作用,有待科學家們作進一步研究。

石和尚

榔頭寨是一處石景豐富的遊覽地。這一帶有的怪石崢嶸,似盆景、似獸、似雄鷹、似凱旋門;有的巨石高聳,岌岌可危;有的穹石林立,形態各異,“獨拔群峰外”。煙雨茫蒼蒼之際,欣賞起來更有意境。
此處最有特色的要算那聳立於山脊上的一塊巨石。它孤零零,毫無依託,基底是一塊平整的石板,上面是由幾塊斷層明顯的巨石壘疊而成,似人工堆砌一般,高約10餘米。遠遠望去,像一座半身人像,雙手合掌,如一位虔誠的和尚席地而坐,故取名石和尚。人們還編了一些有趣的傳說 。這塊巨石是如何形成的?有待專家們研究。

黃仙洞

有亞洲第一之美譽,是國內外溶洞景觀中極為罕見的,集地下暗河、沉積景觀和岩溶地貌等各種地質奇觀於一體的溶洞景觀。洞中2萬多平方米的雲盆“瑤池”,堪稱世界之最、洞中擁有四個世界級景觀,十多個國家級景觀, 山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洞。全長2500多米的洞中溪流、瀑布、地下暗河、鐘乳石、石灰岩、喀斯特地貌,交相輝映,五彩斑斕,讓人目不暇接,恍如進入一個魔幻的世界。

娘娘寨

被廣大遊客公認為人間仙境、世外桃源。青山碧水、樹木蒼翠、清流小溪,從神仙洞府而出,眼前豁然開朗,仿佛忽然踏入了人間仙境。這裡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大洪山景區的核心景點——娘娘寨。這裡四周群山環抱,與世隔絕。這裡風景秀美, 自然生態保護完好:更令人稱奇的是這裡人口自然不變。據可靠資料反映,數百年來,這裡二十幾戶人家,無論生老嫁娶,人口一直維持在八十餘口, 不少專家學者都對此不得其解,成為千古之謎。這裡更是被權威專家評為“最適宜人類生存的世外桃源”、 “20世紀末中國最有價值的重大地理髮現之一”。

大口原始森林

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洪山的一部分, 因“大口小口,清泉湧出”的山泉而得名,是江漢平原首個國家森林公園。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內,生物區系豐富,種屬繁多,擁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植物,這裡不僅有著參天的古木、遍布的溪流,更有道教祖師張三豐修道成家的雲台觀和撩腳山等名勝,有九級天溪瀑布的奇特景觀,有鷹子洞的蘑菇狀瀑布群的秀色,以及萬千彩色蝴蝶,在此爭奇鬥豔的蝴蝶谷。這裡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天象景觀、珍禽異獸、古洞飛瀑於一體,令人目不暇接!

兩王洞

可算群洞中的姣姣者,主要特色是景點集中,色彩豐富,敲擊石幔,珠圓玉潤,屬於一種響石洞。
此洞位於齋公岩東南面,海拔860米,洞長870米,共有4廳。西漢末年綠林軍起義首領王匡、王鳳曾在此一帶屯兵而得名。
兩王洞因岩性、構造、水流及地殼運動等複雜因素而形成迷宮形洞穴。這裡洞連洞,洞復洞,洞洞有景;上有景,下有景,處處有景。進入第一廳,有個較大的空間,廳頂石幔如珠簾高懸。堂內有似觀音打坐的蓮台和形似各種神態的佛像。
第二廳稱之羅漢堂。此廳以石柱高大,石筍眾多,邊石堤壩瑰麗而引人注目。廳中央有一數人合圍的大石筍,高50餘米,頂天立地,周圍數十根細如杯口的小石柱競相爭立,眾多的頂部圓滑的大小石筍林立,形似八百羅漢。有的“面目清秀,氣質文雅”;有的“溫柔嫻靜,典雅大方”;有的“敦敦實實,神采奕奕”;有的“老態龍踵,萎靡不振”;有的“鬚眉交白,凝神沉思”;有的擠在一起,似竊竊私語……人們可以憑著自己的觀察力,為各種形態的石筍起出更多的名字。
第三廳有一奇景,一個似銀龜的石鐘乳高踞一坎上,背為“片片魚鱗”組成,其間自然點綴著如透明的寶石,真巧奪天工。“龜”旁有根石筍,頂部有一碗口大小的“銀燈”,用燈光照去,閃閃發光。右壁上有一石幔附壁而下,如巨龍下海。
第四廳可算是此洞中的精華。這裡鐘乳石懸掛,泉水叮咚,石柱、石鞭、石花、石珠、石筍、石桃、石塔千姿百態,光彩奪目,斑駁陸離,交相輝映。這裡不須安裝彩燈就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有的潔白無瑕,勝過漢白玉;有的橘紅似帷幕下垂;有的黑白灰相交,如雨後春筍,鮮嫩可餐。更令人陶醉的是,洞府還以響石的敲擊音響和音樂感見長。廳中石幔右敲出七個音階,其音和諧動聽,故取名為“編鐘廳”。
洞內還有溪流,潺潺水聲猶如伴奏一般。

仙人洞

以洞壁文化豐富,岩洞氣象神秘,洞廳宏大寬敞著稱。是一處可開發為“洞穴醫院”,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等疾病的天然療養所。
該洞位於洪山坪。從《大洪山志》記載中可以了解到,明、清時,這裡便成為人們的遊覽勝地。志書中記道:“初入洞便是數十間屋的大廳,高二三丈不等。石壁上刻有明代文人墨客所題的洞額數十處,洞頂石隙水液滴瀝,終年不斷,鐘乳石垂如冰柱。進洞一二里路有風洞,涼風颯颯,砭人肌骨。另有一火洞,熱氣蒸然,如行炎日中。洞內有一溪,循溪深入,形態萬狀,詰曲蜿蜒,窅然無際。有不少人打著火把也沒走到盡頭。明嘉靖年間,尚書顧璘循溪進去後,見一石壁上書寫道:“西南可行,東北勿往。”可見很早以前有人進去探險過。明、清時代留下詠仙人洞的詩也不少。明朝官員工部侍郎陳壽(祥見“史跡名人軼事”一章)遊仙人洞後詠道:“今古名山在,高低絕徑懸。我來成獨語,仙去幾多年。幻相非緣石,靈根縱自天。暗窺飛閣上,或有玉函篇。”
志書上還記載,洞前山麓有一小池,清澈無物,其水不竭也不溢,或七八年,或十餘年,忽然暴涌如潮,蝦、魚隨水流出,使人們感到很神奇。
六十年代,仙人洞被開發作他用,《大洪山志》上所記載的上述景物多數已不復存。現在洞內建有可容納一千多人的大會場,有寬敞的舞台。側洞中建100餘間洞中房屋。

景區簡介

概述

為名山之屬,為中原之樞,江漢之塞。作為風景名勝區,可以聽聽中國建築學會鄭志霄先生考察後的評語:“桂林的岩洞,廬山的涼爽,黃山的蒼松,泰山的險峻等,大洪山兼而有之,而且大有超而過之!”景區內有自然風光,如詩如畫:山勢雄偉,峰巒疊翠;森林茂密,古木參天;奇花異卉,漫山爭艷,還有千年銀杏和楠木香果樹燈台樹等數十種名貴樹木,無不令人心馳神往。
大洪山風景名勝區地圖
大洪山屬石灰岩地質,溶洞眾多,學人題詞曰:“群洞奇異冠天下”,足見百洞之絢麗多姿。讓我們同來欣賞欣賞這玲瓏剔透的溶洞吧。主峰寶珠峰周圍已對外開放的溶洞,就有仙人洞、雙門洞、黃岩洞、兩王洞、小泉洞和娥皇洞等,洞廊高大奇特,雄偉壯觀,鐘乳懸掛,千姿百態,宛若迷宮。仙人洞以軒敞著笱,幾個大廳可容納萬人;雙門洞中的“蓮花寶塔”,高達30米,塔向要十個人連手合抱,塔景紛呈,堪稱“天下奇觀”。

歷史

史籍記載,水洪山名泉72,原來最著名的就有18處:即黃龍池、白龍池、琵琶湖、新陽溫泉、珍珠泉、智慧泉和萬壽泉等。主峰頂峰的黃龍池,水質清澈醇酣,可供千人飲用而不涸。海拔850米的白龍池,澄泓2公頃,享有“鄂中瑤池”盛譽,為華中地區罕見。
景區內始建於唐代的洪山寺,曾是湖北的佛教勝地之一。區內還保存有“屈家嶺”、“冷坡埡”等新古器文化遺址,綠林軍起義的古戰場遺址,隨州曾侯乙墓編鐘,明嘉靖皇帝之父陵墓以及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舊址等大理文物古蹟。
大洪山風景區內的綠林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農民大起義“綠林起義”的發生地,也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發祥地。“綠林好漢”一詞正是起源於此。
大洪山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溫”之說,是理想的避暑勝地。綠水風景小區的度假村,別墅建築古意盎然。幽泉修竹,千年銀杏、舍利佛塔等景近在咫尺,與置身都市喧囂判若兩境。
大洪山綿延百里,其主峰位於隨州、鐘祥京山三市交界之處,海拔1055米。大洪山山勢巍峨高聳雲霄,故有鄂北第一峰之稱。作為國家級名勝風景區,只要到此一游,你就會被它挺拔險峻、秀美俊逸的氣質所吸引。
大洪山還是一座佛教名山,在山的東北側,有一座唐代寺院,叫洪山寺。洪山寺在清末曾毀於戰亂,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隨州市人民政府已投巨資修葺一新。在寺院前生長著一株高大挺拔的古銀杏樹,相傳為公元828年(唐太和年間)大洪山佛教的開山祖師慈忍禪師所栽。現在此樹高28米,直徑為2.56米,堪稱“楚北樹王”。古銀杏樹東側,有一座塔林,系明清兩代洪山寺下院和尚的墓塔叢林,原有數十座,因其狀如叢木相倚成林,又位於洪山寺東,故名“東塔叢林”。塔多毀於兵亂,現僅存通賢師塔,建於明成化年間。沿小路東行,有一處“石頂風冠”的景點,系由一塊巨型尖頂石頭和一叢高約七八米的黃楊木組成,其板伸延四面,狀如皇后風冠。在大洪山,最引人注目的景點要數南側的“劍石子”,相傳古時此地還是一個湖泊,名叫“落湖”,湖中有十條龍修煉成神。唐寶曆年間,慈忍祖師在此修建寺院。他唯恐龍神發怒水淹大洪山,禍及百姓,遂用寶劍劈堤放水,旱斃龍神,為民除害。在慈忍祖師劈劍之處,有一塊高、長各約5丈,寬約丈許的巨石脫離山體,留下有一米寬的劍口;該石又被從中劈作兩段,相映成趣,故又名“鴛鴦石”。穿過劍石,遊人頓感涼風習習,鳥語花香,蜂飛蝶舞,聞之有流水潺潺之聲。禁挨劍石之處,便是龍溪,一股細流飛流直下,形成一匹瀑布,瀑布下面是一口千古深潭,潭下巨石如牛,神秘莫測。在大洪山主峰寶珠峰的山腰,有一深不可測的溶洞,名叫兩王洞,相傳西漢末年,綠林起義領袖王匡、王鳳在一次戰敗後,曾一度在此洞躲避。寶珠峰山腳下,是一小小的坪地,四周綠樹成蔭,古木參天,溪水環繞,山花爛漫,現已被隨州市開發成為避暑山莊和度假村。在大洪山腳四周,錯落排列著二十幾座大小不一的自然溶洞,現已開發的有黃仙洞羅漢洞孟斯洞、仙人洞和雙門洞。
大洪山還是一處革命勝地。抗戰初期,李先念領導的鄂北抗日游擊隊就在這裡成立,後來發展成為新四軍第五師,李先念師長在這裡戰鬥、生活了近六年。在大洪山這塊英雄的土地上,目前保留有新四軍五師司令部、醫院、被服廠、兵工廠、印刷廠等幾十處革命遺址。
大洪山是一處供人休閒的山水驛站。在你身心疲憊的時候,你可在水沒坪探詢入口不變村之迷,在千年古寨綠林寨訪古,在鴛鴦溪漂流……盡情享受大自然賜予你的人間佳境。

景區歷史

地理位置

大洪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北省中北部,西臨襄(陽)鐘(祥)江漢谷地,東接溳水河谷丘陵,南連江漢水網平原,北與桐柏山遙相呼應。地處北緯31. 20,__31, 41..,東經112. 30,__113.30,之間,橫跨隨州市(曾都區和隨縣)、京山市鐘祥市方圓350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1987年5月,省政府批准大洪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範圍:以隨州洪山寺及洪山河、趙泉河流域為主體,北至三眼泉、白雲寺;東至觀音岩;南至京山綠林鎮及許家寨;西南至鐘祥市客店、袁台、朝陽店、龍王泉。東西寬約21公里,南北長約33公里,呈三角形分布,總面積350平方公里。1988年8月1 日,國務院批准大洪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6年5月團中央命名為全國第四批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10月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景區特色

特色一

大洪山地處鄂中北,海拔1055米,雖高比不過神農架大別山武當山,但它有自身的獨特之處,那就是周圍都是平原,從平原到山頂的垂直高度近1000米,這在全省獨樹一幟,可與泰山相媲美。
大洪山獨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獨特的氣候條件。這裡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由於空氣中富含氧離子,被人們譽為天然“氧吧”。這裡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10.6℃~15.3℃,年均相對濕度77%,年均氣壓1000.9毫米汞柱,日照總輻射量為107.9千卡/cm2,年均風速1.8m/秒,具有十分優越的生存條件。大洪山史志有“蒼松翠柏長生地,綠水青山古洞天”的記載。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大洪山周邊鄉鎮長壽人數明顯高於其他鄉鎮,大洪山南麓有個長壽鎮,該地長壽人數居全國第二。

特色二

大洪山中藥材資源極其豐富,品種繁多。<<大洪山志>>記載的藥材就有131種,據當地常上山的農民講,大洪山可採到700多種藥材。植物類藥、動物類藥、礦物類藥物共達450多種。
現收錄中藥材444種,除少數藥材因尚未載入藥典而用本地土名外,多數藥名以〈〈中藥大辭典〉〉為準。

特色三

在千湖之省———湖北的風景名勝區中,若論植物的品種、數量和珍貴性,當數位於隨州市京山市鐘祥市境內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洪山。方圓300多平方公里、流傳有“ 楚北天空第一峰”之稱的大洪山一年四季樹木蔥鬱、花團錦簇,加上山中與山外的氣溫始終相差3℃—5℃,形成了天然的冬暖夏涼,因此,無論是哪個季節進山,展現在遊人面前的都是春天般的美色。

特色四

大洪山的花草,較之樹木,則更為繁盛,據初步統計,種類多達100多科600 余種。1986年,隨州市中藥材公司的兩名技術員進山考察,發現的可入藥的花草,就有300餘種。
大洪山的600餘種花草四時競秀,蕾蕾葉葉惹人憐愛。當春韻撩動的時候,大洪山中先是臘梅報春,接著是粉紅的杏花、雪白的李花、燦燦的桃花紛紛舒展著嬌嫩的花蕊……而漫山的紅杜鵑、滿樹滿樹的石榴花玉蘭花、盈池的荷花,則把大洪山的春與夏連到了一起。大洪山的秋花似乎要與春景媲艷,在和煦的微風中,不停地搖曳著另外一番醉人的風情:金燦燦的野菊花開了,紅燦燦的野百合笑了,楓葉“豐滿”得紅了臉———大洪山的紅葉紅艷欲滴,雖說名氣不及北京西山紅葉,但那陣勢卻也染人心扉,直叫遊客生出幾分愛意。不必擔心冬天大洪山沒有花事。冬日到大洪山去看看吧,若是雪後初晴,遠遠地你可看見片片白雲倘佯於萬綠叢中,若即若離好不纏綿,近看方知那是痴情於大洪山的雪花兒。若是無雪的冬日,大洪山上“綠樹銀花”,又有一種別樣的情致,銀白銀白的山茶花,一簇簇、一片片,真真切切地燦如雲霞。

特色五

大洪山的樹,多為三楚大地土生土長的鄉土樹種,品種多達75科300餘種。在這300餘種樹木中,有落葉喬木、灌木,更有四季長青的松、柏、竹、茶、棕櫚等常綠樹種,而且常綠樹種占了主調,你說那山那水如何不四季常青?
大洪山的樹,不僅品種眾多、四季繁茂,而且多有珍貴樹種。植物調查表明,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樹,在全國的遺存只有寥若晨星的少數群落。而隨州的數千株千年銀杏樹則主要集中在大洪山區。在山中的盆地———落湖,有一株歲在千年之上的古老銀杏樹,樹高30餘米,樹幹周長7人圍抱尚不可及。它樹冠盈畝,亭亭玉立,枝葉繁茂,被稱為大洪山的樹魂,還被譽為“中華銀杏之王”。
挺拔傲岸的銀杏樹群以其千百年來汲取的天地之精華為大洪山增添著瀟灑倜儻的風韻,也使大洪山贏得了“植物寶庫”、“植物博物館”的美稱。然而,在大洪山的懷抱中,銀杏還不是最為珍貴的樹種,當人們在大洪山見到更為珍稀的樹種——香果樹時,那種驚喜之情真真是難以抑制。在植物學家的眼裡,香果樹是比銀杏樹更為古老的樹種,更是植物的“活化石”,當然遺存也更少。據專家們透露,在我國,目前僅僅在大洪山和張家界等地尚能一睹香果樹的“芳顏” 。

讚頌詩句

詩句1

大洪山仙人洞
今古名山在,②
高低絕徑懸。
我來成獨語,
仙去幾多年。
幻相非緣石,
靈根縱自天。
或有玉函篇 。
陳壽,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
註:陳壽,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舉人,大洪山北陳家沖人。官至工部侍郎。①仙人洞 :位於長崗鎮洪山坪。②名山:這裡指大洪山。

詩句2

登大洪山
大洪層嶂郁岧嶢,
白日花宮響洞簫。
鳥道西連嵩少迥,
龍池南注漢江遙。
雲中鐘鼓聞三楚,
樹杪樓台切九霄。
談罷上乘眠石榻,
春風一夜玉生苗。
註:王格,明代官員。字汝化,京山人,嘉靖五年進士,選為庶吉士,後任永新知縣,升河南僉事,分巡河北。世宗皇帝南巡時,因不肯行賄,觸怒宦官,適行宮失火,受株連,被捕受杖刑並貶謫。嘉靖十八年(1539年),受命撰《承天志》,(承天,治所在地今湖北鐘祥)。穆宗時任太僕少卿,不久辭官規籍,家居五十餘年。從事著述,至老不輟。有《少泉集》三十三卷傳於世。卒年94歲。

詩句3

大洪山
百轉飛輿到上蒼,
雲邊猶敞古禪房。
群公相顧盡褫魄,
四海一窺難辨方。
半壁鳴泉傾古澗,
經年殘雪凍陰岡。
平生悔被塵冠誤,
負卻乾坤幾道場。
註:顧璘,明代官員。江蘇他人,字華玉,湖廣巡撫,升任南京刑部書世稱東橋先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