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之戰,後唐滅後梁的一次戰役。
基本介紹
- 名稱:大梁之戰
- 發生時間:923年5月 至 923年7月
- 參戰方:後唐、後梁
- 主要指揮官:王彥章(後梁)、段凝(後梁)、李存勗(後唐)
大梁之戰,後唐滅後梁的一次戰役。
大梁之戰,後唐滅後梁的一次戰役。同光元年(923年)五月,後梁將王彥章與段凝率兵襲擊占領德勝南城,繼沿黃河攻擊後唐各寨,並率10萬士眾進攻楊劉。六月,後唐將領李存勗率兵前往支援,在楊劉與彥章連夜苦戰,彥章退駐德勝城。七月...
二十日,朱全忠由大梁(今河南開封)率軍西向征討李茂貞等人,於七月初十到達河中。朱全忠擔心洛陽發生變故,於八月派判官李振到洛陽與宣徽南院使蔣玄暉、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等,在初十夜殺昭宗,立十三歲的輝王李祚(更名祝)為皇太子,在昭宗柩前即位,是為昭宣帝。九月,朱全忠領兵西征北進永壽(今...
魏國遷都大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史記》中說,魏惠王31年,馬陵之戰後,魏國迫於秦國壓力而遷都大梁,另一種是魏國自己的史書《竹書紀年》中說,魏惠王9年遷都大梁。首先魏國遷都大梁不太可能是魏惠王初年。考古鑽探已經證實,大梁是戰國時中國第一大城,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遠大於現存的明清兩代開封...
大梁,中國河南古地名,位於河南省開封市西北,原為中古戰國時代戰國七雄之一魏國的都邑所在地。公元前364年夏,當時魏國的國君魏惠王將國都從安邑(今山西夏縣)東遷至大梁,因此魏惠王也被稱為‘梁惠王’,至魏襄王到魏王假的六代君主,以大梁作為魏王國的都城長達136年,也是魏國有時被記載為‘梁國’的原因。
華之戰 華之戰,戰國時期秦國圍攻魏都大梁的一次戰役。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秦在華(今陝西華山南)擊敗魏軍,魏將芒卯逃走。秦進而包圍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因魏國策士須賈遊說秦相穰侯而撤兵。
這一戰梁軍繳獲了豐富的戰利品,僅戰車就俘獲了七千八百輛。攻克考城後,大軍繼續向西進發,一路上魏軍守將望風而降。五月一日,北魏大梁守軍望白袍而降。此時的北魏國內局勢發生了轉變,爾朱榮在鄴城以七千精銳騎兵剿滅了葛榮幾十萬起義軍,又打敗了割據長安的蕭寶寅,其他叛亂也紛紛被鎮壓,北魏暫時可以集結強大的...
春秋時期,社會變革劇烈。由西周“禮樂征伐白天子出”轉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甚至“自大夫出”和“陪臣執國命”。周王朝的地盤越來越小,諸侯們的勢力越來越大。諸侯國之間的兼併戰爭頻繁,諸侯國的數目越來越少。其中有一個著名的戰役就是秦滅梁國之戰。史料記載 《呂氏春秋·觀世》載:“周之所封四百餘...
梁貊谷之戰 梁貊谷之戰,曹魏甘露四年(高句麗中川王十二年、259年),魏將尉遲楷進擊高句麗。中川王派5000名精兵於梁貊谷(即大梁水、今太子河畔之山地)擊敗魏軍,斬敵8000人。
參見:秦滅魏之戰 趙被秦滅亡後,秦即想南下滅楚,但中間尚相隔一個魏國,魏此時雖然已只剩國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終屬秦進軍楚地之障礙,於是決定先滅魏,再伐楚。本來魏處於“天下之樞”,具有優越的戰略形勢,但由於戰爭頻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實力。多年來,在強秦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不斷割地求和,...
周赧王三十九年(前276)秦三路出兵大舉攻魏,南路從方城北進,略魏之邊邑;北路由胡傷(一作胡陽、胡易)率軍由魏之河內(今河南濟源)攻魏北;前275年魏冉親率中路軍出虎牢滎陽(今滎陽汜水鎮)攻魏都大梁。韓將暴鳶率軍助魏擊秦,大敗,損兵四萬。魏冉遂略魏邑三城,再攻大梁。齊救魏,魏冉敗齊魏聯軍於大梁...
《古大梁行》是唐代詩人高適的詩作,作於作者與李白、杜甫同游大梁之時。此詩描寫戰國時魏國國都的強盛與衰落,借詠懷古蹟寄寓了深沉悲涼的興亡之嘆,流露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詩人善於寓感慨於寫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興亡之嘆和身世之感,從鮮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全詩音律頓挫迴環,格調蒼涼古拙,感慨深沉,...
高句麗滅梁貊之戰 高句麗滅梁貊之戰,發生在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高句麗滅梁貊之戰,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高句麗命鳥伊、摩離率兵二萬西侵梁貊(即大梁水邊貊人地區,今太子河上游),滅其國。
公元前333年,秦將公孫衍帶軍在雕陰(今陝西省甘泉縣寺溝河)與魏將龍賈帶領的四萬五千人大戰,魏軍潰敗,龍賈撤退,魏國受挫。公元前331年,秦將嬴卬再次攻魏河西地,斬首八萬,魏將龍賈被俘,魏國元氣大傷,從這一戰役後魏國在軍事上開始走下坡路。戰國時期,公元前365年,魏國退出潼關,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晉陽之戰,是發生在唐末的歷史事件。唐天復元年(901年),東平王朱全忠為爭奪晉陽與晉王李克用進行的作戰。背景 天復元年(901年)三月初一,朱全忠由河中返回大梁(今河南開封)後,立即籌劃大舉進攻晉陽(今山西太原)。二十一日,令宿州刺史氏叔琮等領兵5萬,由天井關(今山西晉城南)向潞州(治今山西長治)以北...
九月十七日,奢崇明起兵殺死巡撫徐可求等軍政官員20餘人,發動叛亂,占據重慶,攻合江,破瀘州,陷遵義(今屬貴州省),建國號“大梁”,設丞相、五府等官。爾後,奢崇明、奢寅率軍數萬分道向成都進發,先後攻陷富順、內江、資陽、簡州(今四川簡陽)、新都、龍泉(今四川成都市東南附近)。十月十八日,包圍成都。時...
高平之戰後,北漢一蹶不振,繼任的北漢主劉承鈞選擇休養生息、閉國自保,且後周與北漢相鄰的晉州、潞州相對而言有險可守。契丹占據著幽燕十六州,獲得了中原王朝北疆的防守重地。失去幽燕,契丹騎兵可快速南下奔襲大梁,屆時後周岌岌可危。北向方面,後周壓力也很大。對於後周,慶幸的是,當時遼穆宗耶律璟昏聵殘暴...
此舉是效仿後唐李存勖奇襲汴州(即晉都大梁,今河南開封)的戰術(詳見後唐滅後梁之戰),一旦契丹與楊光遠合兵攻下鄆州,則晉都直接暴露於契丹騎兵鐵蹄之下。本月底,麻答率軍進至博州城下,後晉博州刺史周儒與楊光遠勾結,突然獻城投降契丹,並引導契丹軍於馬家口渡河。鄆城守軍有限,守將郭謹一面派人向石重貴告急...
西陵之戰、秦楚聯盟、杖打屈原、洛原護戰、汝原護戰、討韓伐魏、東制西打、鄭州會戰、大梁會戰、破宋立虞、安邑之戰、楚立新都、屈原之死、晉中會戰、晉城之戰、北制東打、新鄉之戰、濮陽之戰、泰安之戰、萊蕪之戰、兵***青州、潼關之戰、渭南之戰、長安之戰、南陽之戰、宜城之戰、涪陵之戰、江陵之戰...
陳慶之又進擊大梁、梁國,全都攻占下來。梁武帝蕭衍聽聞了陳慶之這一路的輝煌戰績後,十分驚喜,賜給陳慶之親自手寫的詔書加以稱讚鼓勵。陳慶之和他的部下皆身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當時,洛陽有一首童謠是這樣形容陳慶之的勇猛:“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陳慶之從銍縣攻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
秦晉淝水之戰/1oO 北魏劉宋之戰/104 隋朝統一之戰/106 北邙之戰/108 第八章 唐代 圍鄭滅夏虎牢之戰/112 平定安史叛亂之戰/114 平定淮西吳元濟之戰/118 黃巢農民起義/122 後唐奇襲大梁之戰/124 第九章 宋代 宋滅南唐之戰/128 宋遼之戰/150 方臘農民起義/132 東京保衛戰/154 黃天盪之戰/158 保衛順昌之...
張巡抗擊安史叛軍雍丘之戰// 226 李愬夜襲吳元濟蔡州之戰// 229 明伐元太原之戰// 234 張獻忠攻明襄陽之戰// 236 清平定阿古柏達坂城之戰// 239 中法文淵之戰// 242 批亢搗虛 齊魏桂陵之戰// 246 鄧艾奇襲蜀漢蜀中之戰// 249 李淵攻取長安之戰// 254 唐平定蕭銑江陵之戰// 258 後唐滅後梁大梁之戰...
戰國中期,齊、魏、燕、趙、韓、楚、秦七雄並立,征戰頻繁。魏國上將軍龐涓圍攻戰趙國都城邯鄲,齊國發兵圍大梁,在桂陵大敗魏軍。聞名天下原因 地名,有爭議,一說今山東菏澤東北,一說今河南長垣西北,因為桂陵之戰而聞名天下。聞名背景 公元前354年,魏國派大將龐涓率8萬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
吳齊艾陵之戰 越吳姑蘇之戰 越吳笠澤之戰 晉國貴族內爭之晉陽之戰 秦魏河西之戰 齊魏桂陵之戰 齊魏馬陵之戰 秦魏雕陰之戰 齊破燕之戰 秦楚丹陽之戰 秦韓宜陽之戰 齊韓魏與楚垂沙之戰 趙滅中山之戰 秦伐韓魏伊闕之戰 五國攻秦之戰 燕並濟西之戰 齊燕即墨之戰 秦楚鄢郢之戰 秦魏大梁之戰 魏趙與...
待時機成熟時,選拔近二十萬人加緊戰前訓練,以部分人畜為餌,誘匈奴深入趙地,以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殲滅匈奴十餘萬騎,乘勝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趙悼襄王二年(前243年),率軍進攻燕國,攻克武遂、方城。趙王遷三年(前233年),在肥之戰中大破秦將桓齮部,次年又在番吾之戰中擊敗秦軍,因功獲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