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攻後蜀之戰

後周攻後蜀之戰

後周攻後蜀之戰,是後周世宗柴榮於955年5月發動的一場針對後蜀的戰役,該戰役的目的是攻取後蜀所占據的陝西領土。戰役持續數月,在開始階段後周方面幾乎沒有進展,直到956年1月才最終攻陷鳳州,後周獲得勝利。

基本介紹

  • 名稱:後周攻後蜀之戰
  • 發生時間:955年
  • 地點:秦州、鳳州、成州、階州
  • 參戰方:後周,後蜀
  • 結果:後周獲得勝利
  • 主要指揮官:王景、向訓;李廷圭、高彥儔
戰役背景,雙方準備,後周,後蜀,戰事經過,結果,評價,

戰役背景

高平之戰過後,後周世宗開始有了統一中國的想法。秦州原本為中原王朝故土。契丹滅晉時,後蜀趁中原混戰之際,乘機奪取關中附近的秦、成、階、鳳四州。955年3月,秦州部分民眾趕到大梁,上書周世宗西征,恢復舊土,被周世宗採納。
此後,周世宗和大臣們討論了關於四方征伐的問題,最終挑選了後蜀和南唐作為進攻對象,同時也對部分大臣進行了職位調整。
周世宗向大臣們詢問誰可以向西攻取秦州、鳳州,王溥推薦了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

雙方準備

後周

周世宗讓向訓和鳳翔節度使王景、昝居潤一起準備出征。5月24日,後周軍隊出征。

後蜀

後蜀方面,當年3月,在得知了有秦州百姓跑到大梁之後,後蜀皇帝孟昶派遣趙季禮前往秦州、鳳州巡視邊疆。趙季禮返回後,毛遂自薦,頂替掉了原本駐守在當地的雄武節度使韓繼勛和鳳州刺史王萬迪,擔任起了當地最高軍事將領的職務。十天后,孟昶派遣樞密院的王昭遠前往兩州地區安排兵力。
6月3日,孟昶派遣捧聖控鶴都指揮使、保寧節度使李廷圭為北路軍首領,左衛聖步軍都指揮使高彥儔為招討使,武寧節度使呂彥珂擔任李廷圭副將,客省使趙崇韜為監軍。

戰事經過

王景初戰即告捷,一舉拔掉後蜀黃牛等八個營寨。
後周攻後蜀之戰
後周行軍方向
後蜀皇帝孟昶聽說後周有用兵傾向,派客省使趙季禮前往秦州、鳳州巡查。趙季禮自負文才武略甚高,回來後對孟昶說,在秦鳳駐守的雄武節度使韓繼勛、鳳州刺史王萬迪都不是帶兵打仗的料。趙季禮毛遂自薦,頂替了他們,帶領侍衛精兵一千,從成都開赴前線,準備去做最高指揮官。
趙季禮行軍到德陽,聽說後周已經攻打過來並連拔八個營寨,心生恐懼,不敢前進,“單人匹馬”迅速撤回成都。後蜀民眾以為他是打敗回來的,非常震驚。孟昶問他前線事宜,他什麼也答不出來。孟昶非常生氣,一怒之下就把趙季禮斬首在崇禮門外。
六月初五,後周與後蜀軍隊在威武城遭遇,後蜀大將李廷圭擊敗後周,俘獲後周軍隊訓練官、濮州刺史胡立等。
《讀史方輿紀要》談及威武城:“在(鳳)縣東北六十里。五代梁貞明初,蜀王建置城於此,為戍守之地”。威武城位於今陝西鳳縣草涼驛附近,可見後周伐蜀是沿著陳倉道推進的。
六月初十,孟昶派遣使者暗中前往北漢和南唐,請他們出兵一起對付後周,北漢和南唐都同意了孟昶的請求。
七月二十二日,王景開始兼任西南行營都招討使,向訓兼任行營兵馬都監。
到了七月,後周軍隊在前線一直進展不大。宰相李谷對柴榮說,王景等人征討後蜀“持久無功”,糧草運輸接濟不上,不如罷兵。
柴榮派趙匡胤到前線視察戰況。趙匡胤深知柴榮抱負,回來後稱,秦、鳳兩州可以奪取。柴榮“接納”了他的意見,繼續對後蜀用兵。
八月,王景率部擊潰後蜀軍隊,俘獲三百人。12日,孟昶派遣武泰節度使伊審征前往前線慰問部隊,並同時督戰。
後蜀大將李廷圭制定了“分進合擊、關門打狗”之策,試圖切斷後周軍隊的運糧通道,將後周來犯軍隊包圍全殲於鳳州城下。
後周攻後蜀之戰
李廷珪分兵合擊路線
九月,李廷圭派遣李進占據馬嶺寨(今陝西鳳縣西),接著從斜谷出奇兵,駐守白澗(今陝西鳳縣東北白石鋪),並分兵出鳳州之北的唐倉鎮(陝西鳳縣北唐藏鎮)和黃花谷。
王景派遣張建雄帶領二千士兵急行軍,先行占領黃花谷口,在此處設好埋伏。《讀史方輿紀要》和《漢中府志》記載,黃花谷口在黃花故城附近,“黃花故城,在鳳縣(陝西鳳縣鳳州鎮)北六十里,東漢故道縣地梁泉縣之梁道鄉也”。其大體位置也在現今的草涼驛附近,與唐倉鎮中間有一條便捷驛路,即西進蔣家溝,翻越虎淼梁,通過草灘溝到唐倉。
後周攻後蜀之戰
黃花谷大戰行軍線路
《孫子兵法》指出,“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黃花谷為兩山之間狹谷地帶,是較為典型的“隘者”地形。“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也就是說,對於黃花谷口此“隘”類地形,如果我軍先占領,應該搶先占領,並用重兵封鎖,等待敵人到來。如果敵人先行重兵把守,我軍就不要去主動進攻了。
王景用重兵先行占據黃花谷口,在戰術上就占領了絕對主動權。
為了徹底消滅前來占據黃花谷口的王巒軍隊,王景又派遣一千士兵迂迴到唐倉鎮,切斷了蜀兵歸路。
後蜀王巒帶領軍隊來到黃花谷口,發現山谷前面道路封鎖,還來不及反應,但聽山谷兩側金鼓齊鳴,後周軍隊如天兵下凡,從草木叢林中接連冒出,緊接著箭矢如雨,後蜀士兵紛紛倒地。王巒知道中了後周軍隊埋伏,帶領軍隊迅速撤退,奔回唐倉鎮。
後周攻後蜀之戰
黃花谷3D示意圖
誰知,守備空虛的唐倉鎮也已被後周軍隊占領,王巒在此又一次被後周軍隊伏擊,在埋伏圈中如驚弓之鳥的後蜀士兵已無還手之力,更無還手之心。王巒被俘後,三千蜀兵也被後周軍隊俘獲。
黃花谷之戰,成為後周攻打後蜀戰爭的分水嶺。此戰之後,後蜀將士大為震驚,軍心不穩,駐守馬嶺寨、白澗的蜀兵聽說前線失利,紛紛“退奔”而逃,連蜀將李廷圭、高彥儔也遠撤青泥嶺。
蜀國大將韓繼勛更是以秦州城孤立無援為名,棄城逃回成都,留下觀察判官趙玭守城。趙玭原本就是前中原王朝(後晉)的舊將,見後周“將皆武勇者,卒皆驍銳者”,於是舉城投降,由斜谷出擊的蜀兵全部潰退,緊接著,成、階二州也都投降。周世宗在和大臣們商討後,任命投降的趙玭為郢州刺史。
十月五日,後周百官向周世宗道賀。十月十七日,李廷圭上表後蜀朝廷請罪。二十四日,伊審征向孟昶上表請罪。孟昶沒有追究二人的責任。孟昶致信後周朝廷,自稱“大蜀皇帝”,周世宗認為這封信完全不合禮節,一怒之下沒有做任何回應。孟昶更加害怕,在劍門、白帝城囤積了大量的兵力防守。隨著大量徵兵,伴隨而來的是後勤不足,後蜀開始大量打造鐵錢,並且強行從百姓手裡強行徵收鐵器,搞得百姓苦不堪言。
十一月,王景帶領軍隊包圍鳳州,並派韓通分兵到固鎮,阻斷後蜀軍的增援部隊。
後周攻後蜀之戰
後周推進方向

結果

十二月三十日,王景攻克鳳州,活捉後蜀威武節度使王環及都監趙延溥等將士五千人,趙延溥絕食而死。至此,秦、鳳、成、階全部歸屬後周,蜀國朝野震驚。
然而此時,在戰場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柴榮卻停止了對後蜀方面的軍事行動。為安撫四州民眾,柴榮下詔說,“除了二稅必須徵收以外,凡是蜀人所訂的各種租稅及徭役,全部廢止”,由此四州民眾皆歸心後周。
956年1月6日(按農曆是顯德二年十二月),周世宗下令特赦所有俘虜後蜀士兵,是去是留讓他們自己決定。
顯德三年(956年)六月,柴榮任命征討後蜀有功的王景為秦州節度使,兼任西面沿邊都部署,防禦党項和後蜀。

評價

柴榮是五代十國亂世之中難得的有雄心、有策略的賢明之主,即位初年就有統一天下的雄心,立下“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宏偉夙願,於是一改周太祖郭威務求穩定的統治方式,在對內深化改革、精兵強將的同時,對外推行武力開邊。
顯德元年(954年)高平一戰,柴榮樹立了在後周的威信,鞏固了其統治地位,“自是政事無大小皆親決,百官受成於上而已”。在推行招撫流民、廣開言路等內政措施的同時,柴榮加快對外統一步伐,最典型的事件就是令近臣起草《平邊策》。王朴獻上的《平邊策》深得柴榮欣賞,這篇奇文研討了唐代以來中原王朝疆土萎縮問題,規劃了對外用兵方略,討論了用兵時機等。
在對外用兵方略,或者說征討順序上。王朴認為,“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他認為後周與南唐邊境線,沿著淮河近二千里,最容易被攪亂。因此,應從南唐的江北(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帶開始奪地。得到江北,則南唐江南一帶就容易平定。南唐一滅,則嶺南(南漢)、巴蜀(後蜀)不需要動用武力,可“傳檄而定”。平定了南方,那么幽燕之地必然望風歸附,河東(北漢)則可作為最後一步,等到天下平定後,再一舉降服。
《平邊策》的用兵順序,歸納起來為“先易後難、先南後北”,這說明柴榮平定天下,是有一整攬子統籌策劃的,並非想到哪裡就打到哪裡。但事實上,柴榮對外用兵並沒有完全生搬硬套《平邊策》,而是隨著平天下的進程不斷調整和最佳化。
後周都城大梁(今開封市西北),是四戰之地, 四面有敵:西向是後蜀,北向是契丹、北漢,南向是南唐,都是後周的交戰對象。後周猶如籠中困獸,不拆除“牢籠”,就難以立國立威。
西向,與後蜀以秦嶺、隴山(六盤山南段)為界。後蜀邊界線已經推移到秦嶺山脈北側,關中與巴蜀、漢中之間的戰略要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等,幾乎都控制在後蜀手中。後周鳳翔與後蜀秦州僅有一山之隔,從秦嶺山脈順勢俯衝而下,將對後周關中地區形成極大威脅。自古以來,關中不安、汴洛搖撼。柴榮對外用兵之前,必須要平定秦、鳳二州,在西線建立牢固可靠的防禦帶,鞏固後周在關中地區的統治,進而確保中原西部戰略安全。
南向,與南唐以淮河為分界線。江淮一帶,大多為平原,物產豐富,是難得的補給糧倉。此處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分布,有著廣闊的沼澤地帶。淮河上的軍事要衝,東邊為楚州(今江蘇淮安),西邊為懷遠(屬濠州)、壽州、正陽等地,這些要衝都在南唐控制範圍內。南向方面,後周面臨南唐極大的戰略威脅。夏秋時節,江淮水運雖然非常便利,但是北方的騎兵、步兵活動則大為受限,柴榮對南唐用兵,理應在冬季。
北向,為契丹和北漢。高平之戰後,北漢一蹶不振,繼任的北漢主劉承鈞選擇休養生息、閉國自保,且後周與北漢相鄰的晉州、潞州相對而言有險可守。契丹占據著幽燕十六州,獲得了中原王朝北疆的防守重地。失去幽燕,契丹騎兵可快速南下奔襲大梁,屆時後周岌岌可危。北向方面,後周壓力也很大。對於後周,慶幸的是,當時遼穆宗耶律璟昏聵殘暴,整日大醉不醒,契丹國內政權混亂、政權叛亂不斷,是遼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柴榮正是看準了這個時機,選擇西征南伐。
由此可見,柴榮如果傾其國力、窮其兵馬,對後蜀進行毀滅式打擊,極容易被其他國家背後插刀、趁虛而入,致使大梁陷入險境。
歷史也是如此,在柴榮攻打後蜀時,後蜀向南唐、北漢發去了求救信,兩國也都同意攻打後周。南唐皇帝李璟多次欲圖中原:“乃眷中原,我之故地也”,在這種情況下,柴榮在鞏固了與後蜀的邊境線後,馬不停蹄發起了對南唐戰爭。
南唐才是柴榮真正的戰略目標,攻打後蜀只是為進攻南唐鋪平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