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長城榆林鎮關堡。位於陝西省神木縣。據《榆林縣誌》載:大柏堡於明“弘治初置,城在山上,周二里九十二步,高二丈。西、南、北門三,樓鋪二十座,系極沖之地。萬曆三十五年(1607)巡撫塗宗浚用磚包砌。”大柏堡今為國小校舍,四周堡牆尚殘存條石及磚包砌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柏堡
- 地理位置:陝西省神木縣
- 著名景點:長城
- 長度:一百八十華里。
簡介,走勢,現狀,歷史,文獻,
簡介
大柏堡位於陝西省神木縣。明長城延綏鎮重要關隘。據《讀史方輿紀要》載:
大柏油堡,在神木堡西十五里。又西十五里為柏林堡,舊為柏林寨,屬綏德州。成化九年,改今屬。又西四十里曰高家堡,亦綏德州屬寨也。後改今屬。又西四十里曰建安堡,自神木堡以下,所謂東路九堡也,皆置兵戍守。據《榆林縣誌》載:大柏堡於明“弘治初置,城在山上,周二里九十二步,高二丈。西、南、北門三,樓鋪二十座,系極沖之地。萬曆三十五年(1607)巡撫塗宗浚用磚包砌。”大柏堡位於陝西省神木縣境內。北至大邊3里,至神木40里,西南距柏林堡30里,南至高家堡50里。大柏堡成化初建於神木縣城西南30里的解家堡鄉境內,原屬綏德衛。成化9年(1474)改屬榆林衛。弘治2年(1490)增修,萬曆35年(1608)包磚。大柏堡為延綏鎮東路所轄神木道九營堡之一。駐兵290名,馬181匹,守備一員。大柏堡四周堡牆尚殘存條石及磚包砌部分,今為國小校舍。
走勢
長城由府谷縣陳家峁村向西南入神木縣界,其大致走徑為:由神木縣永
興鄉的斗家峁村繼續向西南方向,經秦家燕灣村至紅墩村,向南經官地、新溝則村至紅石崖村。由紅石崖村沿窟野河東岸向西南至神木縣城北水輪村,過窟野河至鏵山村。由鏵山村向南偏西至解家堡鄉的大柏堡。然後轉西南經萬家溝至高家堡鄉的口子上村。繼續向西南經奧莊子、梁家界、南圪(土勞),再折向東南方向至禿尾河東岸喇嘛河村。過禿尾河繼續向西南經玄路塔、涼水井、草灣溝等村至三台界村南。由此繼續向西南,出神木縣境入榆林縣界。神木縣境內所轄長城約長一百八十華里。
現狀
陝西省1971年12月繪製的神木縣地圖上所標註的長城走徑為:由鏵山村向西經崖家塔、黑石崖至西溝鄉的沙為峁村,然後再由沙溝峁西四華里的地方轉南,經河掌灣、介塘溝至高家堡鎮的西山村。經我們實地考察,在這條四十多華里的線上,基本未發現長城遺址。實際上是由鏵山村向南偏西過陽崖溝岔河至解家堡鄉大柏堡,然後由大柏堡向西南經萬家溝至口子上。
又由口子上向西南至奧莊子,始同地圖所標註長城相重合。
這段長城情況:鏵山至大柏堡段夯土墩台一脈相承,夯土城牆已不太多。山峰則村至大柏堡間殘存有夯土牆,大柏堡村北的梁頂上有大柏堡城,現為大柏堡國小校。四周堡牆尚殘存條石包砌部分。據史載:大柏堡“明弘治初置,城在山上,周二里九十二步,高二丈。西、南、北門三,樓鋪十二座,系極衝下地。萬曆三十五年巡撫塗宗浚用磚包砌,邊垣長四十三里一十六步,墩台二十六座,舊設分防守備。”
由大柏堡經萬家溝至口子上,夯土牆遺蹟基本連貫,較好的地方尚存高有六米多,溝壑地方被雨水沖毀。
歷史
長城由西溝土城村東山過兔毛川河登西山到青楊嶺、降莊子、二道溝、毛峰子、瓦窯溝、小墩溝、官園、大柏堡至萬家溝。這段長城由西溝土城至大柏堡段,夯土墩台一脈相承,其間青揚嶺磚包砌烽火台,和官園村磚包砌的空心敵樓都較完整,夯土城牆,除毛峰則至大柏堡間殘存一段外,其餘大部被毀。大柏堡村北的梁頂上有大柏堡城,現為大柏堡學校。四周堡牆尚殘存條石包砌部分。據史載:大柏堡“明弘治初置,城在山上,周二里九十二步,高二丈。西南北三門,樓鋪十二座,系極衝下地。萬曆三十五年巡撫塗宗浚用磚包砌,邊垣長四十三里一十六步,墩台二十六座,舊設分防守備。”由大柏堡經萬家溝至口子上,這段夯土城牆基本連貫,較好的地方尚存六米多高土牆,溝壑地方被水沖毀。
文獻
①《神木縣誌·遺文扶事》1990年版本,6221“烏蘆格"o
②《榆林府志·關隘》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卷六,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