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計學

大會計學

大會計學的大會計不是相對於大財務的大會計,大會計是指在會計範圍上要比需要進行會計核算的企業事業會計要大,而包括會計工作、會計市場、會計研究、會計思想和會計教育的會計。這裡所指的會計範圍即會計領域,包括兩大部類:一是計量會計部類,是以資金運動為對象的需要進行貨幣計量的會計,主要是企業事業會計;二是非計量會計部類,是以資金運動相關方面為對象的不需要進行貨幣計量的會計,主要是與計量會計相關的支持性會計。大會計學是研究大會計發展規律的知識體系。大會計學的發展實際上是兩大部類會計學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會計學
  • 外文名:Grand accounting
基礎,形成,界定,範圍,

基礎

“大會計學”的提出,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有其形成的基礎,它是會計環境變遷的結果,會計環境決定著會計的發展和變化,從而也決定著會計學的發展與變化。
1.會計所處的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
20世紀中期以來,會計發展的環境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經濟全球化所導致的新經濟時代。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種新型的經濟即主要取決於智力資源的新經濟正在逐漸發展。新經濟即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智力資源為依託,使智力資源成為第一要素。知識經濟的發展,源於兩種動力:一是知識成為第一生產要素,以智力資源為依託(基礎),知識成為最主要的生產要素,通過知識智力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綜合、集約的配置,並開發富有的自然資源,有了知識,就可以有資本,就能創造價值;二是世界經濟全球化,以知識為主要經濟資源的知識經濟成為全球性的經濟活動,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同時區域性經濟將繼續發展。
(2)不斷創新的高科技環境。20世紀30年代以來,世界處於技術綜合創新的高技術時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發揮的作用和影響,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是:發展速度快,發展速度呈現指數增長的趨勢;綜合性,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之科學技術化和技術科學化,並與社會科學相結合;成為知識經濟建立的基礎,知識經濟以高技術為核心,用高技術發展產業;信息社會化,信息技術成為知識經濟的支柱,信息產業是知識經濟的主要產業、居主導地位;高效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中最主要的驅動力。
(3)以人為本的文化環境。文化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現象。文化一般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大類,而我們通常所稱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文化的最重要內容是企業文化。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文化建設要以人為本,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要重視人的政治思想工作,要強調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4)依法治理的法律環境。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加強立法,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體系。在進入WTO的條件下,法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它不僅包括中國的各種法律和法規,還要包括WTO的各種運行規則,以及其他各種有關的國際通行規則、主要已開發國家的各種規則。
(5)實行信息化的管理環境。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產和套用兩大方面。信息化不僅要建設和經營信息基礎設施,而且還要促使企業和事業單位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門在業務與管理兩個方面廣泛運用信息。國民經濟信息化要求企業信息化,企業信息化相應要求管理信息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以及90年代推行信息化以來,經濟管理已從科學管理推進到現代管理時期,它的特點是實施系統管理、戰略管理無形資產管理、內部管理、信息管理人本管理和知識管理等。加強現代企業管理需要實行管理信息化。
2.客觀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大會計學的發展。
在客觀環境的影響下,會計的範圍在擴大。會計學“大”的領域,反映了會計歷史的發展過程。會計領域是指會計的範圍。這裡的會計,要比傳統上僅指會計工作的範圍要大的多,會計工作是其基礎,此外,還包括其他內容。也就是說以會計工作為基礎的內容在擴大:(1)會計工作本身的內容在擴大,如企業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多種經營的內容使會計工作的內容在擴大,企業產品經營為主發展為資本經營,其他資本經營的內容使會計工作的內容在擴大,企業經營形式從廠店經營發展到網上經營,網上經營使會計工作的內容在擴大;(2)與會計工作相關的內容在擴大,為適應發展知識經濟和高科技促進會計工作發展的需要,相應要運用創新金融工具,建立和健全會計規範體系,與統計核算、業務核算一體化的加強,與業務管理相結合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等,也使會計工作的內容在擴大。
3.會計的範圍不僅是從表面形式上看範圍擴大了,而從其內在的質量上分析也是提高了。
這主要表現在:聯繫在擴大,會計領域範圍的擴大是一個過程,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而逐漸擴大,在其擴大過程中,會計對外聯繫是日益密切,相互聯繫在擴大,形成了會計對外的千絲萬縷的關係;作用在擴大,隨著會計對外聯繫的擴大,相伴而使其影響作用在擴大,在會計系統內部,在加強會計核算職能的同時,日益重視和強化會計監督職能和拓寬其他職能。客觀環境的需要才產生“大會計”並發展“大會計”。

形成

會計環境變化使會計範圍在擴大。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人們衝破了長期以來思想上的禁錮,從固守會計的“純潔性”,即所謂“純會計”——記賬、算賬、報賬才是會計的老傳統觀念解放出來,向會計管理領域擴展,向與會計相關的領域擴展,大大豐富了會計的內容。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大會計學”的形成也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
1.會計學科發展的初期階段(1949——1978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建立社會主義會計學的開始。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1949—1952年)和國民經濟發展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1953—1957),從總體講,是要在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經濟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並統一國家的財政經濟工作。與此相適應,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對會計工作的管理即依據革命根據地會計工作的經驗,同時借鑑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會計工作的模式。1958年至1965年間,是我國會計工作從挫折中得到恢復的時期。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會計工作遭到空前的破壞。在“文革”期間,會計學的建設受到全面破壞。
2.會計學科發展的繁榮階段(20世紀80——90年代)。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與此相適應,會計工作開始進行改革。在這一時期,由於經濟體制改革、會計改革、對外開放、引進國際會計、會計制度建設和會計教育事業的發展,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加強經濟管理,也使得我國的會計理論建設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原有的會計學科得到更新、充實和發展,如《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引進的會計學科得到全面運用,如《管理會計》、《稅務會計》、《實證會計》、《環境會計》等;新興學科得以建立和得到社會的認可,如《決策會計》、《經濟責任會計》、《會計法學》、《會計組織學》等;一批新的會計學科深入探索和逐步建立,如《會計哲學》、《會計邏輯學》、《會計文化學》、《會計行為學》、《會計心理學》、《會計倫理學》、《會計公關學》、《會計實驗學》、《會計方法學》、《會計教育學》等等。各種會計學科建設,體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點:一是綜合研究,即對某些同類性質的會計學科,或全部會計學科的基本問題進行探討;二是專門探討,即對某些專門的或特殊的問題進行研究;三是邊緣性質,即對其他現代科學與會計學的結合進行探討。中國會計實踐特別是會計改革20多年的實踐證明,會計“純”科學已被突破。它主要表現在會計不僅是對經濟活動要核算而且要對經濟活動進行管理(最起碼的是要進行會計監督)。這並不是某些人的主觀臆斷,而是會計環境發生變化客觀存在的需要。
3.對大會計學綜合研究的基礎成果。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各種會計學科蓬勃發展的同時,對各種會計學科的綜合研究也在進行和發展,與之相應出版了一批綜合性的著作和工具書。在這一時期,出版的綜合性會計工具書主要有:王亘堅、岳曙耕主編《財會知識手冊》(天津科技出版社,1983年);楊紀琬主編《中國現代會計手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8年);沈雲主編《實用會計手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王文元主編《新編會計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年);楊紀琬、婁爾行主編《經濟大辭典——會計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成聖樹主編《會計審計大辭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侯文鏗主編《會計辭海》(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葛家澍等主編《中國財會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於玉林主編《現代會計百科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年);等等。這些綜合性工具書的顯著特點,是對會計理論的綜合研究,將會計理論分成各種類別或各種學科進行探討,這實質上就是將各種分散的會計學科進行綜合性的研究,探討會計學發展的規律。對大會計學的研究,在認識上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是會計?是否有大會計? 在會計界,有些人始終存在一種認識,總以為會計就是“算”,不外是記賬、算賬和報賬,會計人員只是記賬的形象長年縈繞在腦海。社會上有人也這樣認為。在歷史上,曾有過這種認識。但在歷史上也有另外的認識。馬克思曾說:“過程越是按社會的規模進行,越是失去純粹個人的性質,作為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簿記就越是必要”。這裡,馬克思指出會計不僅要算(作為對過程的“觀念總結”)而且要管(“作為對過程的控制”)。這種早就對會計“純”科學認識的突破,值得我們後人深思。中國會計實踐特別是會計改革20多年的實踐,以及反映會計改革成就的已出版的各種會計書籍證明,會計“純”科學已被突破。會計“純”科學的突破,主要表現在會計不僅是對經濟活動要核算,而且要對經濟活動進行管理。事實上,從會計學的發展歷史來分析,一些已開發國家會計學的發展也在突破“純”會計學的限界。
4.21世紀大會計學的發展。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高技術成為知識經濟的核心,人的智慧將成為發展知識經濟的依託,新世紀將經歷一場影響深遠的知識大革命。在新世紀的條件下,大會計學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一方面是各種會計學科的豐富、完善和新學科的出現,另一方面是大會計學會有更多人士的關注和有組織的系統研究。2002年5月,《大會計學概論》的出版發行,被認為是大會計學形成的標誌 .可以說,21世紀是大會計學的新起點,會計科學將在這個新的起點上向前迅跑!

界定

會計學“大”的範圍,即會計領域,反映了如上所述“大會計學”的歷史發展過程。這裡的會計領域,要比傳統上僅指會計工作的範圍要大的多,會計工作是其基礎,此外,還包括其他內容。也就是以會計工作為基礎的內容在擴大,一是會計工作本身的內容在擴大,如企業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多種經營的內容使會計工作的內容在擴大,企業產品經營為主發展為資本經營,其他資本經營內容使會計工作的內容在擴大,企業經營形式從廠店經營發展到網上經營,網上經營使會計工作的內容在擴大;二是與會計工作相關的內容在擴大,為適應發展知識經濟和高科技促進會計工作發展的需要,相應要運用創新金融工具,建立和健全會計規範體系,與統計核算、業務核算一體化的加強,與業務管理相結合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等,使會計工作的內容在擴大。
對會計領域“大”的界定。有人可能會有疑問,與會計工作相關的內容在擴大,在企業沒有一項工作不與會計工作相關,豈不都成為會計工作的內容,如企業材料採購、商品採購與會計工作相關,購進設備、引進技術與會計工作相關。誠然,企業的各項工作,凡涉及資金的,都與會計工作相關,相關的內容不都是會計工作的內容,這就需要對會計領域的“大”給予界定。凡屬“大”的內容,要把握以下幾點:(1)是能以貨幣計量的工作,在企業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即凡是能以貨幣計量的,都是與會計工作相關的,不能以貨幣計量的,不屬於會計工作範圍。(2)是能引起資金髮生變化的工作。即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凡是引起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的增加或減少,都是與會計工作相關的,不引起資金髮生變化,既或是能以貨幣計量,也不屬於會計工作。(3)是有關會計人員的涉及工作內容的工作。會計人員是做好會計工作的關鍵,而會計人員的素質又是至關重要,與此相關要重視對會計人員的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文化專業素質,以做好會計工作。(4)是有關會計機構的工作。會計機構是做好會計工作的組織保證,通過會計機構組織會計人員工作,協調內部各職能部門工作,正確處理與外部各方面的關係,完成會計工作任務。會計領域的“大”,“大”在其範圍大。這比原來的只以會計核算(記賬、算賬、報賬)為會計的範圍要大得多,進而比以會計核算、會計管理為會計的範圍又要大得多。
從對會計領域“大”的界定可以看出,有幾種認識是對會計領域的誤解:一是以為會計工作只是集中在企業財務部(財務科、財務處)的工作才是會計工作,而實行分層核算與管理的在其他層次的會計工作不是會計工作,實際上這些都是會計工作,只是實行的集中與分級核算管理相結合的形式。二是以為會計領域只是企業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而與此相關的對會計工作的事務管理工作,為會計工作服務的會計市場,以會計工作為基礎的會計研究工作,為會計事業發展培養人才的會計教育工作等不屬於會計領域,實際上這些工作都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渾然一體的工作。

範圍

以上分析表明,會計領域“大”的範圍,應當包括會計工作、會計市場、會計研究、會計思想和會計教育等不同方面,其具體內容如下:
1.會計工作。在會計實際工作中,把各種具體工作都叫做會計工作,或叫做財務工作、財務會計工作;在會計研究工作中,有時把會計核算叫做會計工作,把財務管理叫做財務工作。會計工作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為完成一定的任務,採用相應的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實踐的活動。會計工作的範圍有多大,包括哪些內容?
會計工作的範圍,按照工作單位的性質不同,包括企業會計工作、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行政單位會計工作和其他單位會計工作。企業單位會計工作,如工業企業農業企業商業企業、交通運輸企業、金融企業等的會計工作。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如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行政單位會計工作,如國家各級行政機關、政黨組織等的會計工作。其他單位會計工作,如社會民眾團體等的會計工作。
會計工作的內容,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把會計工作等同為會計核算工作,認為會計工作就是寫寫算算的工作,不包括管理方面的工作。從一定會計總體出發,會計工作的內容,按其性質不同,包括會計核算工作、會計管理(或財務管理)工作和會計事務管理工作。把會計工作等同為會計核算工作,是不全面的。會計工作按其內容不同,應當包括會計核算工作、會計管理(財務管理)工作和會計事務管理工作三個方面。
2.會計市場。為適應開展會計工作的需要,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社會審計和諮詢、服務體系。統一社會審計體系,加強註冊會計師隊伍的建設,改革會計師事務所管理體制,培養和發展會計諮詢、服務市場,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調節體制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
在會計市場中,中介機構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國的中介服務行業已成為政府管理社會事務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被喻為企業管理行為的評價者、企業財務狀況的鑑證者、投資人權益的維護者、資本流動的引導者和社會經濟活動的監督者。據統計,全國大約有90萬個不同類型的社會中介組織。過去很多由政府完成的職能開始向這些社會中介組織轉移。其中經濟類的社會中介組織大體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行業自主類,主要包括各種行業協會、同業公會和商會等;第二類是經濟鑑證類,主要包括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稅務事務所、公證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質量檢驗所和計量中心等;第三類是諮詢服務類,主要包括各種諮詢公司、服務中心、職業介紹所產權交易中心投資公司證券公司保險代理公司租賃公司、經紀人公司和廣告公司等。
會計市場是一個體系,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含審計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會計公司、會計諮詢公司、財務公司和人才招聘等。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和加入WTO,我國將有計畫地逐步開放會計市場。
3.會計研究。會計研究是會計人員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探討會計工作規律和會計歷史發展規律的過程。會計研究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是長期的,也可能是短期的。在會計研究過程中,研究的主體是會計人員,包括實際會計工作者、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教學人員,其中主要是會計研究人員。進行會計研究的人員要熟悉和掌握會計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務的手段。會計研究的內容是探討會計工作規律和會計歷史發展規律,凡能反映會計工作規律和會計歷史發展規律的問題,都是會計研究的內容。會計研究的任務是探討會計工作規律和會計歷史發展規律。這裡,會計研究主要是指會計學術研究,是對會計的理論與方法進行的研究。
會計研究的內容是企業、事業等單位的反映會計工作規律的資金運動或經濟活動的核算和管理。在實際會計研究工作中,為了全面、深入和創新地開展會計研究,還要把與會計相關的內容同會計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也就是說,會計研究的內容,還包括相關的內容,其目的是為了研究會計。會計研究的內容,按其內容性質,包括會計理論研究和會計方法研究,或包括會計核算研究和會計管理研究;會計研究按其內容作用,包括學術性研究和實務性研究,或包括會計基礎研究和會計套用研究。也有人認為會計研究包括會計基礎研究、會計套用研究和會計開發研究。
會計基礎研究是以哲學、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為依據,運用其他科學知識,探討會計工作的基本規律,建立指導會計工作的基本理論體系。會計基礎研究的目的,是在探討會計工作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尋求會計領域的新事物、新理論,擴大會計科學知識,建立相應的會計學科及其理論體系。會計基礎研究的內容,對於指導會計實際工作具有普遍、深遠的影響;新的會計基礎理論的建立,會使會計工作有較大的改變和顯著的發展。會計基礎研究比較艱難,對於把握新的會計基礎研究課題,在原有課題基礎上的研究難有新的突破,進行研究要經歷認識、實踐、再認識的較長時間。會計基礎研究是創造性思維過程,要求從事研究的人員有較高的素質,既具有堅實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其他相關科學的理論基礎,又具有堅實的會計學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較高的研究能力,才能保證會計基礎研究的順利進行,並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會計套用研究是以會計基礎理論為基礎,運用其他科學知識,探討會計基礎研究的成果在會計工作中的運用。會計套用研究的目的,是把會計基礎研究形成的基礎理論,根據企業、事業等單位的不同情況,按照經濟發展和管理的要求,運用到會計工作中去。會計套用研究的內容,是會計基礎研究的深化和細化,是針對會計工作中某個具體問題的研究,對於解決會計工作中某種具體事項有直接作用。會計套用研究比較具體、靈活,能依據會計基礎理論,根據企業、事業等單位的不同情況,在不同層次上,從各個方面進行探討,一般在較短的時間內,比較容易地取得研究成果。會計套用研究是專業性很強的研究過程,要求從事研究的人員既熟練地掌握會計基礎理論,又具有堅實的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有較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或通過調查了解實際工作情況,並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才能使會計套用研究取得較好的成果。
4.會計思想。會計思想是會計領域的構成內容之一。國家興旺發達關鍵在科教興國,科教興國關鍵在於創新,創新的關鍵在於人才,人才的關鍵在於思想。以人為本體現了人的重要性。
會計人員思想(觀念)是會計人員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形式。會計人員思想(觀念)簡稱會計思想(觀念),來自會計實踐。會計工作作為社會實踐的一種活動,必然會對會計工作者的思想產生重要影響。會計思想根基於會計工作實際,它是會計人員對會計工作應具有的系統的理性認識。會計思想也受一定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思想(觀念)是一個體系。思想(觀念)體系是人們反映對世界、人生和價值認識的各種思想(觀念)相互聯繫而形成的有機整體。人們對某種或某方面的認識形成某種思想(觀念),對各個方面的認識形成各種思想(觀念),各種思想(觀念)相互聯繫而形成思想(觀念)體系。
會計思想(觀念)也是一個體系,是會計人員反映對世界、人生和價值等方面認識的各種思想(觀念)相互聯繫而形成的有機整體。會計人員思想(觀念)按其性質分為哲學思想(觀念)、專業思想(觀念)和規範思想(觀念)。
會計人員要有正確的認識,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對客觀的會計事物有正確的認識。1996年10月10日,中國共產黨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在《決議》中指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堅持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引導人們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們現在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應當在全社會認真提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道德。” 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建設,就是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會計人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世界觀是根本,人們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才能科學地認識自身與客觀世界的關係,科學地認識自己在客觀世界中的地位,也才能科學地形成改造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正確目標與方案。在這個意義上,世界觀制約著人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一個人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的世界觀中內涵了人生觀。人生觀是在實踐中對世界觀的運用,是套用世界觀來處理人和世界的關係。人生觀與價值觀是不可分割的。但價值觀的範圍要比人生觀廣泛得多。人的實踐把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關係統一於自身。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作為有意識的生命存在,總是不滿足於現存世界的價值,而要超越它們,構建某種超越現實的價值理想,並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將價值理想不斷轉化為現實而促進社會的發展。
5.會計教育。會計教育是會計教育工作者根據國家和經濟事業發展的需要,為培養專門會計人才,對受教育者施行有目的、有計畫和有組織的關於會計專業與相關的知識、技能的教學。會計教育受人類社會一定階段生產力狀況、科技水平和國家社會制度所制約,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會計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依據中國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法規,運用教育學基本原理和教育基本規律培養會計人才。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會計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專門會計人才。“德”是思想品質好,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高尚的會計職業道德:“智”是知識淵博,專業理論紮實,技術操作熟練,具有創新和開拓精神:“體”是有較好的體能,精力旺盛,具有勝任工作的體力。這是會計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教育工作者要依據會計教育目的,制定教學計畫,確定教學內容,進行教材建設,選擇教學方法,評估教學效果,以便促進會計教育事業的發展。
會計教育已成為一個體系。會計教育體系是各級各類學校會計專業設定形成相互有機聯繫的教育系統。會計教育體系包括中等會計教育(如中專會計教育、職業高中會計教育)、高等會計教育(本科會計教育、專科或高職會計教育、會計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會計教育和成人高等會計教育)和其他會計教育(如各種短期會計培訓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