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庸

張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於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定郡縣,張家界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慈利縣官塔坪(即今蔣家坪鄉太平村)。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縣被命名為天門山,設定了天門郡,至兩普、南北朝,均屬天門郡漊中、臨澧縣。1369年明朝設定大庸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設永定縣。

概況,基本信息,歷史淵源,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旅遊資源,陵源風景名勝,大庸府城,經濟發展介紹,

概況

基本信息

張家界市原名叫大庸縣,是春秋時期庸國的所在地。曾隨同周武王滅商,是巴、秦、楚三國間較大的國家之一。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公元前611年,被楚國所滅。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經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期,“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從此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定郡縣,大庸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慈利縣官塔坪(即今天的蔣家坪鄉太平村)。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縣被稱作為天門山,並設定了天門郡,至兩晉、南北朝時,都從屬於天門郡漊中、臨澧縣。1369年明朝設立了大庸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設立了永定縣。1949年解放後到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管轄,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兩縣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轄。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將大庸縣升級為大庸市(屬於地級市)。為了和風景名勝“張家界”名稱協調,1994年4月,大庸市又改名為張家界市。張家界市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外聞名遐邇而聞名海內外。
大庸

歷史淵源

取名叫大庸,是因為此地是中國文明中最為古老的強大國家、長江流域的文明源頭之一--庸國所在地。
大庸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的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到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到29度48分之間,東和石門、桃源縣交界,南和沅陵縣交界,北和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交界。市區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為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4.5%。
1949年解放後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轄。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省轄地級市大庸市。1994年4月,地級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張家界市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外聞名遐邇而得名。

地理位置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去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4.5%。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聞名於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於一體,藏賂、橋、洞、湖、瀑於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自然資源

旅遊資源

張家界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和楊家界風景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64平方公里,於1992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景區內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縱橫,景色奇、秀、幽、險,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原本”,有古典名著《西遊記》的外景拍攝地,也有《烏龍山剿匪記》的外景拍攝地、更有電影《阿凡達》的外景拍攝地。普光禪寺、玉皇洞石窟等名勝古蹟,賀龍、杜心五等名人故居構成了當地的人文旅遊資源;而古樸的少數民族風情和民間武術硬氣功,更為當地的旅遊資源錦上添花。

陵源風景名勝

大庸以武陵源風景名勝而聞名於世。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其中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景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集賂、橋、洞、湖、瀑於一體,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之美稱。大庸,是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地級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總面積9563平方公里,人口150萬。 這裡,自然風景獨秀,是湖南的旅遊基地。

大庸府城

大庸府城多民族文化遺產大觀園景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中心解放路,是在張家界六百多年老府衙舊址上興建的、以展示張家界幾千年歷史及土、白、苗、瑤、侗五大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人文景點,景區內擁有國內首家多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和張家界博物館。
大庸
大庸

經濟發展介紹

同時,這裡又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自1986年特別是建市以來,市委、市政府在經濟建設中,注重把扶貧和旅遊兩個開發有機的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扶貧工作上,緊緊圍繞山區資源安排項目,建設支柱產業,截止1993年全市已累計建成藥材、水果、乾果、茶葉、蠶桑等支柱產業基地面積75萬畝,其中黃柏、杜仲、厚朴等大藥材達42萬畝。目前,支柱產業以及配套形成的養殖、加工業年總產值達3.8億多元,已開始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全市人均純收入2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已由占總農業人口的53.5%下降為13%。在旅遊方面,充分利用獨有的旅遊資源,不斷擴大開放開發,加速了交通、通訊、景區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旅遊的人次和收入逐年上升。1992年,武陵源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它將標誌著大庸市走向世界的開始,帶來的將是小康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