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GE閱讀(第9輯)

大學生GE閱讀(第9輯)

《大學生GE閱讀(第9輯)》是2012年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純,吳晚雲。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學生GE閱讀(第9輯)
  • 作者:王曉純,吳晚雲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2月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文摘,

基本信息

書名:大學生GE閱讀(第9輯)
作 者:王曉純,吳晚雲 編
出版時間:2012年12月
定 價:39.00
I S B N :9787 5657 05687
所屬分類: 社科 > 社會科學

內容簡介

《大學生GE閱讀(第9輯)》以“人文情懷、學術精神”為宗旨,以通識教育為主機板,以文、史、哲、藝、政、經、法、社等學科為重點,陸續開設“大學講堂”“專題專論”“評書評人評事”和“讀者回饋”等欄目。文章以欄目為單元,以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政治、經濟、法學、社會學為序次,舉凡論文、散文、書評、隨筆、講演稿、談話錄等,文體不拘,文風不限。
編者誠心虔志,企盼有創見、有發現、有風骨、有格調之文章,希望與同仁同道共同開拓一片中國大學生喜聞樂見的通識天地與文化樂園。

作者簡介

王曉純,1954年生,遼寧人,工學博士,現任北方工業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獲工學博士學位。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茨城大學等高校任訪問學者、高級訪問學者三年。1991年任北方工業大學副校長,2001年任現職。長期從事機械工程以及工程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最近幾年從事節能、環保設備的開發和套用等方面的工作;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力學會副理事長,《工程力學學報》編委。
吳晚雲,1952年生,籍貫浙江湖州,現任北方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教授。1968年參加工作,1982年本科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機械系,1988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機械系,獲工學碩士學位。曾任北方工業大學教師,機械工程測試研究所副所長,科研處處長,工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有色金屬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副書記,北方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等職。從教以來,先後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主持和參與各類科研課題十多項,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目錄

大學講堂
論人的尊嚴
創新思維與想像力的呼喚
經典閱讀:說《道德經》
對印度價值的思考
一個學徒的問學片段經歷
專題專論
科學與宗教
一個儒家自由主義者
梅之大
德國人如何對待歷史
孟加拉國的繪畫與建築藝術
看空政府,做多日本
一日本震後的世界新投資局勢
如何想像動物?
臉面的現象學
一附論“人面桃花”的詩學
別了,父親和長篇小說
文藝評獎與文藝評論
謠言與讖語的文化透視(外三篇)
話說民主政治:怎樣超越治亂循環?
美麗的中國人應有什麼氣質?
文化創意:一切皆有可能
元代八股文的哲性基礎
《紅與黑》中譯者長廊
評書評人評事
裘盛戎二三事
傅斯年與葉企孫之爭
梁鼎芬的丟官與失妻
魯迅的合作作品
錢鐘書的科舉觀
我與我的小說《碑》
我的理想與現實
印度三記
微笑是人生開出的花朵
吃虧是福過時了嗎?
屌絲正傳
明史閱讀札記五題
給你一條出路(外六篇)
一個男人眼中的詩化女性
風景外的女人(外兩篇)
徒勞與不確定的美——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的理解與賞讀
潛文本、意象與性別立場——張愛玲《沉香屑 第二爐香》細讀
文史互證中的悲歌——張翎“金山系列”小說解讀之二
莎士比亞和“環球劇場
家庭模式與現代埃及民族的精神變遷——解讀”開羅三部曲
納丁·戈迪默《我兒子的故事》中的空間

文摘

在讀書的同時,還應養成強烈的問題意識,注重智慧的發掘。讀書本身也是一種自我發現,是在喚醒自己本已存在但還處於沉睡狀態的思想意識。一切能夠使心靈發生震撼的、產生重大影響的,都應是一種心理的共鳴和內在的思考。讀書必須同思考結合起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思考,只是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必然是食而不知其味。無論是寫作還是閱讀,善於思索都至關重要。向來,思想是大於存在的。讀書應該善於提問題、找話題,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要有一種鮮明的研究心態。
另外,要注意捕捉靈感。有人說,創新猶如化學反應,知識是載體,直覺、想像和靈感是催化劑。靈感或者說頓悟,是一種近乎無意識或潛意識的非邏輯式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是對某一問題長期思考以後突然產生的思想火花。靈感有時產生於全神貫注思考問題之際,有時卻是在不經意間或意識蒙嚨之中。例如,為了探尋化學元素的內在規律,門捷列夫常常手拿自己做的元素卡片像玩紙牌那樣擺弄。有一天,他在擺弄元素卡片過程中,突然像觸了電似地跳了起來,在他面前出現了很奇特的意外現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質,居然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逐漸變化著。根據這一突然的發現,他於1869年2月編成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愛因斯坦說他的創新思維活動“產生於有一種能用文字或其他符號來與他人交流的邏輯結構之前”,這就是一種靈感。
靈感來源於對問題的潛心研究和知識的積累。相傳有人向希臘國王告發工匠在製作金王冠時用銀子偷換了金子,國王叫阿基米德想辦法鑑定金王冠是否摻假。於是,阿基米德便冥思苦想考慮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有一天,當他躺進澡盆洗澡時,發現自己身體越往下沉,盆里溢出的水就越多,而他則感到身體越輕。他突然領悟到可以用測定固體在水中排水量的辦法,來確定金冠的比重。他興奮地跳出澡盆,大聲喊著“找到了”。阿基米德找到的不僅是鑑定金王冠是否摻假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科學原理——浮力定律。法國數學家勒雷(數學家吳文俊先生留學法國時的導師)經常去巴黎塞納河邊觀察河水流過橋樁時形成的各種漩渦,後來產生了靈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