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學正解
- 作品出處:雲展網
- 文學體裁:古文翻譯
- 作者:月牙山人(朱金城)
內容介紹,自序,目錄,作者介紹,正文,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古文,正解,後 記,詞句注釋,附一,附二,附三,附四,附五,附六,
內容介紹
大學的道理在於明明德,《大學正解》首次闡述了明德即指一德,又稱天德、乾德、大德、俊德、正德、元德、上德,大學的道理在於弘揚一心,弘揚精一之德、專一之德、惟一之德、純一之德。只有精一、專一、純一,學業和工作事業才能日新月異的進步發展、創新。
《大學正解》的古文部分《大學》源自《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作者戴聖,中國古代教育理論的重要核心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倡導,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代以後,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歷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幫助人們正確翻譯理解古文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朱熹強調務實格物是人生的前提,所以專業技術的學習鑽研與突破是成就事業的根本。
程子曰:“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大學正解》對人生哲學也有了正確的系統論述,對人生學習、工作、齊家治國等有深刻的指導,成為中學和成人教育的入門必學的思想論,方法論。
自序
作者翻譯創作《大學正解》,只為學子無憂,溯本達源,更好的為學習科學技術與人生指導服務,保持思想的純一性,學生的務本在於學習基礎文化和專業技術知識。
作者本炎黃朱氏子孫,十四歲開始閱讀《大學.中庸》,三十餘年愛不釋手,遍覽多個譯文版本,依舊懵懵懂懂,始終不能透徹理解《學庸》真意。不是我不用功的緣故,只是歷史各種版本譯文與古文真意偏差甚遠,致使我三十年不得其精。
自零八年至今十年之期,我一心專業研究堯舜文化,先研讀《尚書》歷史各種譯本,再研讀《學庸》而後豁然開朗:德有天德、月德。 月德指仁、義、禮、智、信五德等;天德,指一德,《尚書》中的一德稱為天德、大德、明德、俊德、玄德、元德、正德,指精一、專一、惟一、純一的德。不通曉一德怎么能理解《學庸》的本意和真源呢?所以這本書前面翻譯了《尚書》中的《中華心法》和《鹹有一德》,做為《大學中庸正解》的思考指導。
山人如夢方醒,大徹大悟,從而得到了確切的見解。再觀古今世存《學庸》各種譯本的白話解釋與古學偏差之遠,令人驚訝。前輩學者們偏離了中庸的本意,誤己、誤人、誤世很久了!我們只能責怪自己用心不精,中庸費而隱,不專一研究,至高的道理連聖人也有不知道的。正如孔子說的一樣,“中庸作為一種德,至高無上,人們鮮有知道它的真意了!”我們已經很久很久、不能理解我們自己的古代哲學文化了。
壹,又寫作一,指專一。
德,人人一心,上德壹也。
博,左十右專,十分之專。
庸,古同用字,言其固也。
道,又名一,其號無雙。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個明德本指明一德,即精一、專一、惟一、純一的德。一大寫為壹,指專一。
中庸之道,並非俗雲的中庸。中不是折中,更不是無過無不及,庸不是平常的意思。此種解釋誤己誤人!孔子說中庸作為德,中庸這種德是一德、天德、大德、明德、俊德。 中,不偏離本,所以直指務本;庸,不變換本,所以直指固本;和,熱愛本,所以直指樂本。
作者翻譯創作《大學中庸正解》,只為學子無憂,溯本達源,更好的為學習科學技術與人生指導服務,保持思想的純一性,學生的務本在於學習基礎文化和專業技術知識。
中者不偏,天下之大本也,故君子務本,本立道生;
庸者不易,萬物之根基也,故君子固本,本固速成;
和者樂業,天下之達道也,故君子樂本,本樂業興。
中,精一務本;庸,專一固本;和,純一樂本。三本立,則天地人三才得位,萬物得以創新。中庸是人類科技創新和發明的搖籃。
目錄
目 錄
作者簡介... 2
導 讀... 9
自 序... 13
大學正解簡介... 17
大學之道... 19
所謂誠其意... 24
《康誥》曰... 28
所謂修身... 34
所謂齊其家... 36
所謂治國... 37
所謂平天下... 42
生財有大道... 51
後 記... 55
詞句注釋:... 58
附一:明一... 75
附二:明道... 76
附三:明德之天德... 77
附四:明德之月德... 78
附五:德系文考... 79
附六:宇宙天月德說... 82
211壹學天使行動... 84
作者介紹
朱金城,號月牙山人,文哲專家,學者。一九六八年三月出生於河北承德縣。作者善以古人為師,自幼喜愛軒轅黃帝之學,學習先秦哲學《諸子百家》。
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南下深圳,零六年成立深圳千秋家國文化公司,自零八年起十年之功,一心專業研究古代哲學,將堯舜十六字心傳命名為“中華心法”,發現重建中華德育體系,開創壹學。倡導精一務本、專一固本、純一樂本的三本精神。
代表作有:《中華心法》、《無知錄》、《惟一經》、《問心集》、《大學中庸真解》等。
作者對《大學.盤銘》勵志絕聯:上聯成湯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下聯山人對,“彼月異,月月異,再月異”。橫批:“日新月異”。
正文
古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xīn)民,在止於至善。
正解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明德(弘揚精一之德、專一之德、惟一之德、純一之德。),在親(qīn)民愛民,使人得到更新的發展,在於達到更好(惟精惟一)的境界。
古文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正解
知道要達到“至善更好”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確定目標後方能心地寧靜,心地寧靜方能安穩不亂,安穩不亂方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有所得。物有本有末,事有終有始,知道了它們的先後次序,就貼近複合道了。
古文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正解
在古代,想要將明德(天德、一德、大德、俊德)弘揚於天下的人,則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治理好自己國家的人,則先要齊家;想要齊家的人,則先要修養自身的技術和品德;想要修養好自身的人,則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想要端正自己心的人,則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想要使自己意念真誠的人,則先要獲取知識技能;獲取知識技能的途徑則在於專業探究各自領域的事物,保持專一,達到精一。
古文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正解
專一探究自己的事物後才能獲得更好的專業知識技術,有了更好地專業知識技術才能意念真誠,意念真誠後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後才能修養好品德,品德修養好後才能治理好家族,家族治理好後才能治理好國家,國家治理好後才能平天下。
古文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正解
從天子到普通百姓,專一是一切修身的根本。人的根本亂了,末節反倒能調理好,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這樣的事情,還未曾有過。這就叫知道了專一務本,這就是認知的最高境界。
古文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正解
所謂意念真誠,就是說不要自欺。就像厭惡難聞的氣味,喜愛好看的顏色,這就叫做自敬(自愛)。所以君子在獨處時一定要謹慎。小人在家閒居時做不好的事,當他們看到君子後,才會遮掩躲閃,藏
匿他們的不良行為,表面上裝作善良恭順。人看自己,就像能見到自己的五臟六腑那樣透徹,裝模作樣會有什麼好處呢?這就是說真誠在人的心中,卻顯現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獨處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古文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正解
曾子說:“一個人被十雙眼睛注視,被十隻手指責,這是很嚴肅可怕的啊!”富能使房屋華麗,德能使人思想高尚,使人心胸寬廣,體態舒適,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誠。
古文
《詩》云:“瞻彼淇澳,菉(lù)竹猗(yī)猗。有斐(fěi)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xiàn)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xiàn)兮”者,恂(xún)傈(lì)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fěi)君子,終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正解
《詩經》上說:“望那彎彎的淇水岸邊,綠竹蒼鬱。那才華卓越的君子衛武公,像切磋骨器、琢磨玉器那樣一絲不苟的治學。他莊重威嚴,光明顯耀。那才華卓越的君子衛武公啊,令人難以忘懷!”詩中“像切磋骨器”,比喻治學之道;詩中“像琢磨玉器”,比喻自身修
養;詩中“莊重威嚴”,比喻君子謙遜謹慎,詩中“光明顯耀”,比喻君子儀表的威嚴;“那才華卓越的君子衛武公,令人難以忘懷”,是說君子的品德完美,達到了最高境界的善,百姓自然不會忘記他。《詩經》上說:“哎呀,先前的賢王不會被人忘記。”後世君子尊賢王之所尊,親賢王之所親,百姓因賢王而享安樂,獲收益。這樣賢王雖過世而不會被人遺忘。
古文
《康誥》曰:“克明德。”
正解
《康誥》(來自《尚書.周書》中)篇上說:“能夠保持明德(又名天德、一德、大德、俊德,指惟一、精一、專一、純一之德)。”
古文
《大甲》曰:“顧諟(dì)天之明命。”
正解
《尚書·商書》中的《太甲》篇中說:“思念上天的明命,保持一德。”
古文
《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正解
《尚書·虞書》中《帝典》篇中說:“能夠弘揚俊德。” 這些都是說要自己明白和發揚一德。
古文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月牙山人對曰:彼月異,月月異,再月異。橫批:日新月異。)
正解
商湯的《盤銘》上說:“如果一日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間斷的更新。”(月牙山人對上聯:那么一個月就有了新的變化,月月有新的變化,每個月不間斷的變化。這樣就產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有了創新。)
古文
《康誥》曰:“作新民。”
正解
《康誥》篇上說:“作自新的人。”
古文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詩》云:“邦畿(jī)千里,維民所止。”《詩》云:“緡(mín)蠻黃鳥,止於丘隅。” 子曰:“於止73,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xī)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正解
《詩經》上說:“周朝雖是舊國,但文王承受天命是維新。”因此,君子處處都要追求至善更好的境界。《詩經》上說:“京城方圓千里,百姓都願意居住在那裡。”《詩經》上說:“啁啾鳴叫的黃鶯,棲息在多樹的山丘上。”孔子說:“啊呀,黃鶯都知道自己的棲息之處,難道人反而不如鳥嗎?《詩經》上說:“儀態端莊美好的文王啊,他德行高尚,使人無不仰慕。”身為國君,當努力施仁政;身為下臣,當尊敬君主;身為人之子,當孝順父母;身為人之父,當慈愛為懷;與國人交往,當誠實有信。孔子說:“審斷爭訟,我的能力與他人的一般無二,但我力爭使爭訟根本就不發生。”違背實情的人不能盡狡辯之辭。敬畏民志(使百姓有敬畏的心,培養百姓的志向,順應民心。),這叫做知道什麼是根本。
古文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正解
所說的是修身(思想、品德、技能、健康)在於端正內心。身心有所憤怒,心就會得不到端正;心中有所恐懼,心就會得不到端正;心裡有了偏好,心就會得不到端正;心裡有了憂患,心就會得不到端正。一旦心不在焉,看見了卻如同看不到;聽了卻什麼也聽不到;吃了卻辨別不出味道。所以說,修身在於端正內心。
古文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正解
所說的齊家在於修身(思想、品德、技能、健康),人往往對他所親近相愛的人有偏見,對他所輕視厭惡的人有偏見,對他所敬畏恭順的人有偏見,對他所憐憫同情的人有偏見,對他所傲視怠慢的人有偏見。所以喜愛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的缺點,不喜歡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優點的人,天下少見。因此有一則諺語說:“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過錯,人察覺不到自己的莊稼好。”這就是沒有修身,是不可以齊家的道理。
古文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出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 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正解
所說治國必須先做到治理好家庭,因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國之民,這是從來不會有的事情。所以,君子不出家門而能施教於國民。孝是侍奉君主的原則,尊重服從是侍奉長官的原則,仁慈是管理民眾的原則。《康誥》中說:“像愛護嬰兒那樣。”誠心誠意去愛護,即便不合乎嬰兒的心意,也相差不遠。不曾有過先學養育孩子再出嫁的人呀!
古文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fèn)事, 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正解
一家仁愛相親,一國就會興起仁愛之風;一家謙讓相敬,一國就會興起謙讓之風;一人貪婪暴戾,一國就會大亂——它們的相互關係就是這樣。這就叫做一句話可以敗壞大事,一個人可以定國。堯、舜用仁政統治天下,百姓就跟從他們一樣仁愛。桀、紂用暴政統治天下,百姓就跟從他們殘暴不仁。他們命令大家做的,與他自己所好的凶暴相反,因此百姓不服從。因此,君子先要求自己後再要求他人,先改正自己,然後再批評改正別人。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恕道的行為,卻能使他人明白這一道理,這是不會有的事情。所以治國在於先齊家。
古文
《詩》云:“桃之夭夭, 其葉蓁(zhēn)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 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tè),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正解
《詩經》上說:“桃花絢爛,枝繁葉茂。姑娘出嫁,合家歡快。”只有合家相親和睦後,才能夠教導一國之民。《詩經》上說:“尊兄愛弟。”兄弟相處和睦後,才可以教導一國的人民。《詩經》上說:“他的儀容沒有差錯,成為四方之國的表率。”能使父親、兒子、兄長、弟弟各謀其位,父親慈愛,子女孝順,兄長友愛,弟妹恭敬,百姓才能效法。這就是治理好國家首先要治整好家族,齊家的道理。
古文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jié)矩(jǔ)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jié)矩(jǔ)之道。
正解
所說的平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因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中就會興起敬重老人的風氣;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長,百姓中就會興起敬重兄長的風氣,居上位的人憐愛孤小,百姓就不會違背信義。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範作用。不以上級的惡對待下級;不以下級的惡對待上級;不以我之前人的惡對待在我之後的人,不以我之後人的惡對待在我之前的人,不以我右邊的人的惡對待我左側的人;不以我左邊的人的惡對待我右側的人。這就是所說的模範作用。
古文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矣。《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於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正解
《詩經》上說:“快樂啊國君,你是百姓的父母。”百姓喜愛的他就喜愛,百姓厭惡的他就厭惡,這就是所說的百姓的父母。《詩經》上說:“高高的南山啊,重巒疊嶂。光耀顯赫的尹太師啊,眾人都把你仰望。”管理國家的人不能不謹慎,出了差錯就會被天下人殺戮。《詩經》上說:“殷朝沒有喪失民眾時,能夠與上天的意旨相配合。應以殷朝的覆亡為鑑,天命得來不易啊。”這就是說得到民眾的擁護,就會得到國家;失去民眾的擁護,就會失去國家。
古文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
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bèi)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
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正解
國君應該謹慎地修養德。具備了德才能獲得民眾,有了民眾才會有國土,有了國土才會有財力,
有了財力才能有作為。德為根本,財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眾就會互相爭鬥、搶奪。因此,財富聚集在國君手中,就會使百姓離散,財富疏散給百姓,百姓就會聚在國君身邊。所以你言語無理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無理的言語對待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獲取的財物,也會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奪走。《康誥》上說:“天命不是始終如一的。”賢能就會得天命,不賢能就會失掉天命。《楚書》上說:“楚國沒有什麼可以當做珍寶的,只是把賢能當做珍寶。”舅犯說:“流亡的人沒有什麼珍寶,只是把仁愛的親人當做珍寶。”
古文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chì)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mào)疾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dài)哉!”
正解
《秦誓》上說:“如果有這樣一個臣子,忠誠專一沒有其它的技能,但心地善良寬厚,能夠容納他人。別人有技能,如同他自己有一樣;別人德才兼備,他誠心誠意喜歡,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這個臣子很寬明,有識人用人的技能。)。能夠留用這人,便能夠保護我的子孫百姓。這對百姓是多么有利啊。如果別人有才能,就嫉妒厭惡;別人德才兼備,就阻攔他施展才幹。不能留用這樣的人,他不能保護我們子孫百姓,這種人也實在是危險啊。”
古文
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zāi)必逮(dǎi)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正解
只有仁德的人能把這種嫉妒賢人的人流放,驅逐到邊遠地區,使他們不能留在中國。這叫做只有仁德的人能夠愛人,能夠恨人。看到賢人而不舉薦,舉薦了但不盡率先使用,這是怠慢。看到不好的人卻不能擯棄,擯棄了卻不能放逐到遠方,這是過錯。喜歡人所厭惡的,厭惡人所喜歡的,這是違背了人性,災害必然會降臨到他的身上。因此,管理國家的君子具有大道法則,忠實誠信必須任用他,驕縱放肆的要丟棄他。
古文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正解
創造財富有大的道理法則:生產財物的人要多,消耗財物的人要少;生產得要快,用得要適當,這樣財務永遠保持充足了(加快生產與服務,節約財物,捨棄不勞而獲者。)。仁義的人用財富發揮自己的能力貢獻、完善思想健康,不仁義的人會捨棄名譽和身體來換取財物。沒有居上位的人仁愛而下位的人不愛忠義的;沒有喜愛忠義而完不成自己事業的;沒有國庫里的財富最終不歸屬於國家的。
古文
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tún();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正解
魯國大夫鐘孫蔑(miè)說:“擁有一車四馬的人,不去計較一雞一豬的財物;鑿凍的卿大夫家不再飼養牛羊;擁有馬車百輛的人家,不蓄養收斂財富的家臣。與其有聚斂民財的家臣, 還不如有劫富濟貧的家臣。”這是說國家不把聚斂財物當做利益,而是要把仁義作為利益。
古文
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 災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正解
掌管國家政權的人只致力於聚斂財富,必定出自小人。假如認為這種做法是好的,小人被用來為國家服務,那么災害就會一起來到,縱使還有賢臣,也無濟於事啊!這就是說國家不把聚斂財物當做利益,而是要把仁義當做利益。
後 記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在知本,在明次序,在行大道。
大學的法則宗旨:
1 明明德,第一個明表示明白和發揚,動詞;第二的明表示光明,形容詞;明德又稱天德、一德、大德、俊德,出自《尚書》中《鹹有一德》篇,指惟一、精一、專一、純一的德;德分天月,月德指五德仁、義、禮、智、信、寬明、恭敬、慈愛、孝順、自敬、友愛等。只有具有天德、月德齊全才成為賢良君子。
2 親民,親在這裡讀xin,親包含兩種涵義(一詞雙關)。一指親qin民,表示親近人民,仁義愛民,關注民生,關注社會福利和公共事業;二指新民,做新民,不斷廢除舊的不適和的進行革新,不斷地創新發展,使人們的思想技術和社會生活服務水平獲得日新月異的發展。
3 止於至善,達到更好,即惟精惟一,惟精惟一出自堯舜心傳的中華心法(十六字心傳)。
4 知本,兩個根本,一個根本是專一務本,即壹(專一)是皆一修身為本(根本)。另一個根本是大畏民志,既使百姓有敬畏心,又培養人民的志向,順應民心。
5 明次序,治國在其齊家,齊家在其修身,修身在其正心,正心在其誠意,誠意在其致知,致知在其格物。格物即專一務本這個根本,這是惟格一物和學一速成的道理。沒有至善的技能拿什麼齊家呢?不能齊家怎么能治國呢?
6 行大道:兩條大道,一條大道是任用忠信的人,放棄驕縱的人,忠信的人可以發現德才兼備的人;另一條大道是以崇尚仁義為利益,崇尚仁義可以不會因為國家聚集財富而喪失民心。
詞句注釋
1.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道理,大學的最終目的。大學:在古代其含義有兩種:“博學”之態(博,十分之專);與“國小”相對的“大人之學”。 道:本指道路,在這裡指的是在學習政治、哲學時所掌握的規律和原則。明明德:第一個“明”是動詞,彰顯、發揚之意。第二個“明”是形容詞,含有高尚、光輝的意思。
2.明明德:第一個“明”是動詞,彰顯、發揚之意。第二個“明”是形容詞,含有大、俊的意思,明德又稱大德、俊德,包含天德和月德,天德即一德,指專一之德、精一之德。
3.親民:包含親民和新民兩種意思(一詞雙關)。新民指使人民得到新的發展。
4.止於:達到。
5.知止:明確目標所在。
6.靜:心不妄動。
7.安:所處而安。
8.慮:處事精詳。
9.得:得到成果。
10.齊其家:將自己家族的事務安排管理得井井有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諧,家業繁榮的意思。
11.修其身:鍛造、修煉自己的專業技術和人格。
12.致其知:讓自已得到更高的知識和技術。
13.格物:專一的研究自己的事物。
14.庶人:普通百姓。
15.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壹:專一之意。本:本源、根本。
16.末:與“本”相對,末節之意。
17.厚者薄:該厚待的卻怠慢。
18.薄者厚:該怠慢的反倒厚待。
19.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未有之也”。是說還不曾有過這樣的做法或是事情。
20.誠其意:指意念真誠。
21.毋:不要。
22.惡(wù)惡(è)臭:指的是討厭惡臭的氣味。
23.好(hào)好(hǎo)色:喜愛好的顏色。
24.謙:敬。
25.慎其獨:在獨處時要慎重。
26.閒居:單獨在家中,獨處。
27.厭然:遮遮掩掩、躲避之意。
28.掩:隱藏之意。著:彰顯出來。
29.益:益處,好處。
30.中:內心。
31.外:指外表。
32.嚴:嚴峻,令人敬畏。
33.潤屋:裝飾住所。
34.潤身:修煉自己。
35.心廣體胖(pán):心胸寬廣,身體舒適。胖:舒適之意。
36.《詩》:此指《詩經·衛風·淇澳》。
37.淇:古代的水名,在今河南北部。澳(yù):水曲之處。
38.菉(lù):通“綠”。猗(yī)猗:美麗茂盛。
39.斐:文雅。
40.切、磋:對骨角進行切割磋光。
41.琢、磨:雕琢打磨玉石。這裡用來比喻研究學問,修養品德。
42.瑟:莊嚴。僴(xia:),威嚴。
43.赫兮喧兮:顯赫的樣子。
44.喧:又作“諼”,忘卻之意。
45.道:說、談論。
46.恂(xún)栗:驚恐、畏懼之意。
47.《詩》:此指《詩經·周頌·烈文》。
48.於戲(wū hū):感嘆詞。
49.前王:指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
50.賢其賢:尊重有賢德的人。親其親:親近親人。
51.樂其樂:安享他的快樂。
52.此以:所以。沒世:過世之意。沒,通“歿”。
53.《康誥》:《尚書·周書》中的一篇。五經之一的《尚書》是記錄古代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著作,全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大部分。
54.克:能夠。
55.《大甲》:即《太甲》,是《尚書·商書》中的一篇。
56.顧:顧念之意。諟(shì):此。明命:明確的囑託。
57.《帝典》:即《堯典》,是《尚書·虞書》中的一篇。
58.克明峻德:《堯典》原句為“克明俊德”。俊,與“峻”通。
59.自明:自己發揚光明的德性
60.湯:歷史上的商湯。盤銘:刻在金屬器皿警示語言或是箴言。這裡的金屬器皿指的是商湯的洗澡盆。
61.苟:假如。新:本義指洗澡時除去身上污濁的東西,清潔身體,在這裡是棄舊革新。
62.作:激發。新民:使民新的意思,棄舊從新,創新。
63.《詩》:此指《詩經·大雅·文王》。
64.周:周朝。舊邦:舊有的國家。
65.其命:在這裡指周朝所秉承的天命。維:助詞,無意義。
66.是故:因此。極:完善、極致。
67.《詩》此指《詩經·商頌·玄鳥》。
68.畿(jī):指都城和周邊地區。
69.止:停止、棲息,在這裡是居住之意。
70.《詩》此指《詩經·小雅·綿蠻》
71.緡(mín)蠻:鳥叫聲。
72.隅:角落之意。止:棲息。
73.於止:對於所居住的地方。
74.可以:即何以,為什麼
75.《詩》:此指《詩經·大雅·文玉》。
76.穆穆:雍容莊重的樣子。
77.於(wū):感嘆詞。緝:接著。熙:光明、光亮。止:助詞,無意義。
78.聽訟:審理訴訟案件。
79.猶人:和別人一樣。
80.必:一定。
81.無情者:有違實情的人。辭:花言巧語。
82.民志:指民心。
83.修身:包括修養思想、品德、技能、健康。
84.忿懥(zhì):憤怒之意。
85.好樂:喜好,偏好。
86.之:“對於”之意。辟:親近、偏愛之意。
87.惡:厭惡。
88.畏:害怕。
89.哀矜:同情憐憫之意。
90.敖惰:敖:驕教,傲慢。惰:懈怠。
91.好:喜歡。
92.碩:大。
93.不出家而成教於國:不出家門就能把教化推行到國家。
94.弟:通“悌”。指弟弟對哥哥要尊重服從。
95.慈:長輩對晚輩的愛。
96.如保赤子:出自《尚書·周書·康誥》。如:與“若”同,好像。指的是作為國君保護老白姓就要像保護自己的嬰兒一樣。
97.中:指的是達到預期的目標。
98.讓:謙讓,禮讓。
99.貪戾:貪婪暴戾。
100.機:古代弓箭上的機關,這裡指的是關鍵。
101.僨(fèn):敗壞之意。
102.堯舜:古代仁君的代表。率:帶領、領導。
103.桀紂:桀:夏代的最後一位君主,殘暴至極。紂:商代的最後一位君主,是古代暴君的代表。
104.諸:“之於”的合音詞。指具有這些善德。
105.非:指責。
106.恕:恕道之意。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指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讓別人去做。這種推己及人的品德就是的恕道。
107.喻:知曉、明白。
108.《詩》:此指《詩經·周南·桃夭》。
109.夭夭:鮮美的樣子。
110.蓁蓁(zhēn):濃密茂盛的樣子。
111.之子:與 “之女子于歸”同,是說女子出嫁。
112.宜:適宜,和睦。
113.《詩》:此指《詩經·小雅·蓼蕭》。
114.宜兄宜弟:是尊敬兄長、愛護兄弟之意。
115.《詩》:此指《詩經·曾風·鸕鳩》。
116.儀:儀容。忒(tuī):差錯。
117.正:匡正,教正。四國:四方各國。
118.法:效法。
119.老老:第一個“老”是動詞,指的是把老人當做老人看待的意思。老老,尊敬老人之意。
120.長長:敬重長輩之意。
121.恤:體恤憐愛之意。孤:指的是幼年喪父的孤兒。倍:通“背”,背離、背叛之意。
122.絜(xié):度量之意。矩:畫矩形所用的尺子,是規則、法度之意。絜矩之道:是儒家的倫理思想,指一言一行要有模範作用。
123.《詩》:此指《詩經·小雅·南山有台》。
124.樂:歡快、喜悅之意。只:助詞,無意義。
125.好(hào):喜好。
126.惡(wù):厭惡。
127.《詩》:此指《詩經·小雅·節南山》。
128.節:通“截”,高聳的樣子。
129.維:語氣詞,無意義。岩岩:險峻之意。
130.赫赫:顯赫,顯著的樣子。師尹:指的是太師尹氏,太師是周代的三公之一。
131.具:通“俱”。爾:你。瞻:瞻仰、仰視之意。
132.僇(lù):殺戮之意。
133.《詩》:此指《詩經·大雅·文王》。
134.喪師:喪失民心。
135.克:能夠。配:與……相符。
136.儀:應該。監:警戒,鑑戒。
137.峻:大。不易:不易保有。
138.道:說。
139.此:才。
140.用:用度。
141.外本內末:指本末倒置。外:疏遠,輕視。內:親近,重視。
142.爭民:民眾互相爭鬥之意。施奪:搶奪財富。
143.悖(bèi):逆、反。
144.貨:財物。
145.常:恆常留駐一方。
146.道:說。
147.《楚書》是楚昭王時編寫的史書。
148.楚國無為寶,惟善以為寶:出自《楚書》。王孫圉受楚昭王之命出使晉國。晉國趙簡子問楚國珍寶美玉之事。王孫圉回應說楚國從來不把美玉當珍寶,而只是將那些和觀射父一樣的大臣看做珍寶。
149.舅犯:是晉文公重耳的舅舅,名狐偃,字子犯。
150.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亡人:逃亡之人,特指重耳。子犯對重耳說這些話的歷史情形是,晉僖公四年,晉獻公因聽信讒言,逼迫太子中生自縊而死。重耳避難逃亡在狄國時,晉獻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勸重耳回國執政。子犯得知此事,認為不能回去,隨即對重耳說了這樣的話。
151.《秦誓》:《尚書·周書》中的一篇。
152.斷斷:心地誠實之意。
153.休休:胸懷寬廣之意。
154.有容:指能夠包容人。
155.彥聖:德才兼備之意。彥:美好。聖:開明。
156.不啻(chì):不只是。
157.實:是。
158.媢(mào)疾:嫉妒之意。
159.違:阻礙之意。俾(bǐ):使得。
160.殆:危險。
161.放流:流放。
162.迸:驅逐之意。四夷:東南西北各方之夷。夷是古代東方的百姓。
163.中國:指的是國家。
164.舉:舉薦。
165.先:優先。
166.命:是“慢”之誤字。輕慢之意。
167.退:黜退。
168.過:過錯。
169.好(hào)人之所惡(wù):喜好眾人所厭惡的。
170.拂:逆,違背。
171.菑(zāi):同災。逮:等到之意。夫:助詞,無意義。
172.大道:法則。
173.驕泰:放肆驕奢。
174.生:生產。
175.食:享用。
176.疾:迅速。
177.舒:舒緩,緩慢。
178.發身:發揮能力,建功立業,修煉身心。發:發起之意。
179.不終:不成功。
180.府庫:存放國家貴重器物的地方。
181.孟獻子:魯國的大夫,姓仲孫,名蔑。
182.乘(shèng):是四匹馬拉的車,古代大夫級的待遇。
183.伐冰之家:辦喪事時能夠用冰來保存屍體的人家。卿大夫以上的大官能享受的待遇。
184.百乘之家:家中有一百輛車,是古代的大家族,通常是有封地的諸侯王。
185.聚斂之臣:聚斂民財的家臣。
186.盜臣:指劫富濟貧的家臣。
187.長(zhǎng)國家:成為一國之長,指的是帝王。務:致力於。
188.彼:這裡指國君。
189.無如之何:拿它沒有
附一
:明一
壹指專一
至善、至誠、至聖、惟精惟一
——月牙山人
附二
:明道
道又名一,其號無雙。
言路、言理,貴直、貴順、貴專也。
——月牙山人
附三
:明德之天德
天德即乾德
剛健惟一、精一、專一、中庸之德
——月牙山人
附四
:明德之月德
月德即坤德
慈柔、溫順、仁愛、寬明之德
——月牙山人
附五
:德系文考
德 | 內容 | 文考 | 注 |
一德 | 一心、惟一、精一、專一、純一 | 《尚書》 | 乾德 |
二德 | 天德、月德 | 《尚書》 | |
乾德、坤德 | 《周易》 | ||
上德、下德 | 《道德經》 | ||
四德 | 德、言、容、功 | 《周禮》 | |
五德 | 五行德: 木火土金水 | 《鄒子》 | |
五常: 仁義禮智信 | 《春秋繁露》 | 坤德 | |
人德: 溫良恭儉讓 | 《論語》 | ||
雞德: 文武勇仁信 | 《韓詩外傳》 | ||
蟬德: 文清廉儉信 | 《寒蟬賦》 | ||
柔和順寬明 | 坤 | ||
剛固貞勇嚴 | 乾 | ||
八德 | 孝悌 忠信 禮儀 廉恥 | 朱熹 | 坤德 |
忠孝 仁愛 信義 和平 | 孫中山 蔡元培 | 坤德 | |
九德 | 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 | 《逸周書》 | |
寬而栗 柔而立 愿而恭 亂而敬 擾而毅 直而溫 簡而廉 剛而塞 強而義 | 《尚書》 | ||
心能制義曰度 德正應和曰莫 照臨四方曰明 勤施無私曰類 教誨不倦曰長 賞慶刑威曰君 慈和偏服曰順 擇善從之曰比 經緯天地曰文 | 《左傳》 |
附六
:宇宙天月德說
天德源於恆星的德,是自發光體,具有永恆、惟一性。包括億萬銀河恆星。
天德指一德,又名乾德、上德、元德、正德,是明德、俊德、大德、聖德,天德的屬性是專、精、純、朴、高、遠、深等。
月德源於行星的德,是反光體,具有順從、多屬性。對於我們地球而言,包括地球、金、木、水、火、土等行星。
月德指五德(仁義禮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禮儀廉恥),又名坤德、地德、下德(居下位)、厚德,屬性是寬、厚、柔、和、謙、恭等。
天月合德、乾坤合德、上下合德都叫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