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書系·名校解碼:陶繼新對話名校長

大夏書系·名校解碼:陶繼新對話名校長

《名校解碼:陶繼新對話名校長》是陶繼新採訪全國20餘所名校校長的報導集結而成。書中對這些學校的辦學特點、成功之道等做了深入報導,並與校長進行了深入的對話交流。《名校解碼:陶繼新對話名校長》是教師提高自身修養的優秀讀物,也適合於教師、班主任、校長培訓用。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夏書系·名校解碼:陶繼新對話名校長
  • 類型:教育
  •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1771177, 9787561771174
  • 作者:陶繼新 等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1頁
  • 開本:16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名校解碼:陶繼新對話名校長》:大夏書系·教育檔案

作者簡介

陶繼新,《新世紀文學選刊》(教育文學)執行總編,山東教育社編審,《中國教育報》記者。曾任曲阜師範學校教師,《山東教療》編輯,《當代小學生》主編,山東教育社副總編、總編。為《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動讀書人物。
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和《人民教育》等幾十家報刊和數十本圖書上,發表萬字左右的長篇通訊近百篇,教育敦學論文、編輯業務論文百餘篇,訪淡、評論百餘篇,散文500多篇。
個人專著有《人生的亮點》、《灑落教苑的思索》、《面向未來的事業》、《教育先鋒者檔案》、《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長的智慧檔案》、《非常父母》等。
先後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作講演400多場。

媒體推薦

教育,應該是在孩子的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讓愛生根,開花,結果。
——李先啟(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實驗學校校長)
一支教師隊伍,真真切切地反思三年,就一定會成為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
——崔其升(山東省杜郎口中學校長)
做教育,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擁有愛,並且真誠地去愛孩子們。
——孫先亮(山東省青島二中校長)
教育要先使人“成人”,再使人“成才”,要培養既有社會性又有豐滿個性的人。
——許崇文(山東省日照一中校長)
閱讀提升思想,書香潤澤心靈。引導老師們欲求教好書,先做讀書人。
——朱閂根(安徽省銅陵市人民國小校長)

圖書目錄

愛真善美——對話李先啟校長
決勝課堂之外——對話崔其升校長
百年老校年輕校長的歷史擔當——對話顧泳校長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課堂效率——對話李新生校長
求思文化造就卓越學校——對話張紅校長
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對話鐘惠河校長
文化系學校發展之魂——對話張志湖校長
為師生一生儲備幸福——對話班緒斌校長
為素質教育而戰的鄉村國小校長——對話董春玲校長
一所鄉村國小的教育“烏托邦”——對話曹玉輝校長
讓生命狀態趨於最佳化——對話師保林校長
用先進的理念引領學校發展——對話孫先亮校長
讓農村師生與優質教育結伴而行——對話仇玉晨校長
為學生成長創設優質的教育生態環境——對話武際成校長
構建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對話許崇文校長
一位陽光女校長的追求——對話張萍校長
文化點燃學校發展的火炬——對話朱閂根校長
為師生一生髮展奠基——對話徐傳信校長
讓師生和諧成長——對話周玲校長
“零”作業:一曲“應試教育”的輓歌——對話李志欣校長

文摘

愛真善美
——對話夸先啟校長
李先啟,深圳南山實驗學校校長、黨總支書記。兼任全國中國小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常委、全國國小骨幹校長工作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國小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深圳市電化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被評為深圳市優秀校長、南粵優秀校長、深圳市名校長、廣東省首批基礎教育系統名校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李先啟校長以“教育就是播種愛”為核心理念,倡導全體教師“熱愛每一個學生,會愛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愛”,由此激發學生喜歡老師——喜歡老師所教的學科一學好學科,實現情感的發展到智慧型的發展的轉化。正是因為這一理念的引導,自2000年以來,李先啟校長主持開展“八歲能讀會寫”課題實驗。經過八年多的探索、研究、實踐,該課題碩果纍纍,實驗成果受到國內眾多學科專家、心理學專家、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注,並在山西、陝西、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大力推廣,在全國影響深遠。
[對話實錄]
愛真,就是要誠實守信地追求真理
陶繼新: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可見,真,當是教育的本質所在。而您的教育思想之一就是“愛真善美”。那么,就請您先從“愛真”談一下吧。
李先啟:“愛真”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我們做人要“真”。陶行知講過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就是教育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就是求“真”,我們要成為誠實的人、守信用的人。另外一個是“求真”,追求真理,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次,我們談科學教育的時候,我想起一位領導講過的一個例子。他在一所中學聽一節科學課,課上講到電磁現象。鐵條繞了線圈通電以後就產生磁,產生磁以後就跟鐵質回形針相吸,一斷電,鐵質回形針就應該掉下來。但是斷電以後,鐵質回形針並沒有掉下來。有學生在幫助老師做這個實驗,看到鐵質回形針沒有掉下來,就用手把它拽了下來。學生給老師做了“托”。表面上這個實驗成功了,其實這裡有很大的問題。實驗中產生這種現象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說有殘留的磁沒有消除掉,或者是有雜質,等等。我們可以將此作為下一個研究的課題,但是絕對不能人為地拽下來。這不是求“真”,也不是科學的態度。
根據CPl的定義,超過3%就是通貨膨脹,超過5%叫作嚴重的通貨膨脹。現在我們明明感覺已經到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地步,但是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始終沒有達到5%。它們雖然有一個良好的願望,試圖將之控制在4.8%以內。但是,這個4.8%是怎么來的呢?是怕達到5%嗎?還是我們的感覺錯了呢?我無權批評有關部門,可如果它們讓老百姓覺得不可信,就會帶來民間普遍的不誠信、社會的不誠信,從而影響國民的誠信度。民間的種種不誠信,會帶來很多問題,甚至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為什麼要提倡誠信?誠信究竟會讓人吃虧,還是對人生有幫助、對事業有幫助?我認為誠信對人是有幫助的,對個人的事業也好,對家庭也好,對生活也好,都有幫助。實際上它是做人的根本。不誠信的人最終會被周圍的人拋棄。
因此,要從小養成一個好品格,就是“誠”。“誠”簡單說來就是對人誠實,對人真誠,讓人感覺到你這個人可交。第二個就是“信”,“言必信,行必果”,要講信用,這是做人的根本。誠信是愛“真”的核心,因為你誠,人家才會信,你不誠,人家就不信;你對人家不信任,人家就會對你不信任。如果你對別人不信任,那么別人也不信任你,這就自動地把自己周圍的資源切斷了。周圍的人都是你的資源。你周圍的人不外乎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你的同學。我曾經多次講過,無論國小、中學,還是大學,在一個班上讀書的同學,他們都是彼此終生的財富,而且這種財富是無價的,一定要珍惜。這個時候所交的朋友往往都是終生的,從小就了解,是不需要再考察的,甚至家長都會成為我們的財富資源。我相信我們對此都很有體會,所以誠信的種子在小時候就應該播下。
陶繼新: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首先應當是真實的,這是本,“本立而道生”。《史記?孔子世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日:‘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日:‘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在一般人看來,學生這樣轉述別人對孔子的比喻,多有侮辱甚至謾罵之嫌,可是孔子“欣然”而笑,且言“然哉”。這不只是達到了“耳順”的境界,還是尊重實,是“真”。遍觀《論語》,孔子這個世界大教育家,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真實鮮活的教師形象。學校應當是一個求真的神聖殿堂。可是,現在社會上的虛假之風,已經滲透到學校之中,甚至走進了師生的心靈層面。
1998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堅強——我追求的品格”,那一年鬧了很多笑話。有個老教師去改高考作文卷子,改著改著竟然改到了他兒子的試卷,因為他熟悉兒子的筆跡。他兒子的作文是怎么寫的?——我的父親死了6年了,我和我的母親相依為命。這個老師當時就氣得暈倒了,還住了很長時間的院。還有一個學生寫道:我從小失去了雙臂,學著用腳寫字,學習張海迪。後來跟蹤調查一看,他完全是一個四肢健全的棒小伙子……
我在一些學校採訪的時候,幾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老師認為品學兼優的學生,有時會將拾到的幾元錢交公,老師說他拾金不昧,表揚他。可是,事實上,他是拿了自己的錢交公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這看起來不是什麼大事,但卻特別可怕。如果這種求假之風在學校蔓延,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會走向反面。學生如此,教師也是這樣。老師的不真,會從言談舉止中透露出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我也追求過假,在我幾本書的自序、跋中都進行過自我解剖。比如,在《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教育講演錄》的自序中就寫道:“十年前,我寫文章的時候,常常有意用上一些華麗的詞句,當時還以此為美。今天看來,那是令我特別羞愧甚至是不堪回首的往事。”故意追求詞藻的華麗,是一種不真的表現。現在,我追求“道法自然”,也是在尋“真”,在回歸“真”。
我在全國很多地方作報告的時候,主持人常常對我褒獎一番。我在開講之前,大都作補充說明,請大家看看我的部落格開頭是如何介紹的:“陶繼新,出生:1948年;出身:農民;第一學歷:專科。”這是一個真實的我。曲阜師範大學的本科是通過五年函授得到的,並非“正宗”。但正是這種真實,使我的心裡更加踏實。一個人有沒有學問,有沒有品德,不是自己吹出來的,而是要看大家的認可度和信賴度。一旦假了,反而會降低自己在人們心中的信賴度。
愛善,就是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陶繼新:美國有個作家說:“人生有三件東西: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還是善良。”巴金將此作為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可見,善良是多么重要。請問,您的“愛善”的主要內涵是什麼?
李先啟:愛善,就是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而不是有一顆怨毒、刻薄的心。有一顆善良的心,你才會有一雙能發出友善光芒的眼睛,你看待人、事、物才是積極的、光明的,而不是陰暗的,你的身心才會健康。要善待、寬容周圍的一切人、事、物。善待別人也是善待自己,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你的寬容、你的善良、你的善行都會給你帶來良好寬鬆的人際關係,今後做事也好,做人也好,就有了良好的基礎。
陶繼新:我覺得這個善,不僅僅包括對人的善,也應該包括對植物、動物的善。
在東北的大雪原上,有一種叫雪貂的動物,它有美麗而異常珍貴的皮毛,本性非常善良。由於它非常敏捷,獵人是很難把它打死或者捕捉到的。可是,當有人在雪原上因迷路而被凍僵的時候,雪貂就會走過去,趴在人的胸口上,用自己的體溫把凍僵的人溫暖過來,並引導他找到出去的道路。
於是,有的獵人就利用它們的這個特點,到雪貂經常出沒的地方,躺下,偽裝成被凍僵的樣子,等雪貂過來趴在他胸口上給他溫暖的時候,出其不意地把它抓住,然後扒它的皮,吃它的肉……
看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我真的很懷疑,我們人類經常罵自己的對手為“畜生”,這是不是神經有問題?!難道畜生有人這樣殘忍而恩將仇報的行為嗎?因為仇恨別人而罵他是畜生,實在是太高抬對方了!
李先啟:您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如果行惡,大都會得到報應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陶繼新:因為作惡者無意中為自己或家人埋下了一個惡有惡報的種子。他的惡劣行徑,不管是從隱性還是顯性方面,都必然會輻射到子女身上,時間長了,就會自動運轉起來。結果,其子女也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懲罰。
李先啟:在學校里,我大力倡導為善之舉。而且我發現,為善者也多得善報。
陶繼新:是的。根據我自己的研究發現,善良者大多比較健康長壽。有一句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因為做了善事,心裡會有一種踏實和欣慰的感覺,這種愉快的心理狀態會使人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變得越來越好,當然,生命質量也會越來越高,生命的長度也會越來越長。而作惡者呢,其潛意識裡一定會有一種東西在不間斷地影響著他的健康。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完全可以從心理的角度尋到註腳的。

序言

20多年來,我採訪過近百位校長,個人專門采寫校長與學校的書出了也不止一本,而且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可是,這些書中的作品,均屬通訊。我不想一直重複這種形式,試圖尋求一種新的“突破口”,於是,就有了這種對話體的誕生。
由於對話需要即興言說,不容話語的間隔。雙方想法一出,即成作品的文字。一支小小的錄音筆一放,雙方旋即進入狀態,很多平時想不到的話語,競沛然而出。這給我送來了一份不小的驚喜,也使我充滿了自信。可是,整理錄音卻成了成文的一個難關,特別是急著發表的對話,還需要專業的速記人員來助一臂之力。
2009年春節剛過,遠在美國的黃思路來電說要寫寫在美國的見聞感受,我突然想起可用對話的形式加以表現,並決定用QQ實現跨越大洋的語言對接。從正月初三開始,每天對話兩個小時,形成文字一萬多。不到十天,十多萬字的對話作品便已形成。幾乎沒有廢話,加上題目與小標題,便形成了一篇又一篇的對話文章。隨後陸續發表在有關報刊上,競引起了廣泛的讚譽。
對我而言,這無疑又是一個飛躍。
於是,再與專家、局長、校長、教師、家長、學生對話時,就一律使用QQ。一般而言,萬字左右的對話,多則五六個小時,少則兩三個小時。結果,雙方都為這樣的對話感到快慰莫名。
2009年5月下旬,我無意間瀏覽自己的對話文章時,發現竟然有了幾十萬字。僅與校長的對話,就有了20多篇。我希望這個對話體的新書能儘快地與讀者見面,就與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聯繫,很快便得到回應。於是,便有了這本《名校解碼——陶繼新對話名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