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墩烽燧,位於和碩縣烏什塔拉回族民族鄉馬蘭村附近,為漢代烽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墩烽燧
- 地理位置:和碩縣烏什塔拉回族民族鄉馬蘭村附近
- 所處時代:漢代
- 長度:7 m
大墩烽燧,位於和碩縣烏什塔拉回族民族鄉馬蘭村附近,為漢代烽燧。
大墩烽燧,位於和碩縣烏什塔拉回族民族鄉馬蘭村附近,為漢代烽燧。簡介大墩烽燧大墩烽燧台基呈方形,下寬上窄,長7米,底寬4米,頂寬2.5米、高6米。此台一層土一層紅柳、梧桐木夯築而成,地表無遺物。四周均為開闊地,站在台頂可視...
喇嘛大墩烽燧 喇嘛大墩烽燧位於北部灘鄉金山村西北角。漢至明代。建築特色 底面積16平方米,殘高6米,黃土版築,覆斗形,夯土層厚20厘米,土層中有紅木坑,燧體已分為兩塊,自然破壞嚴重。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十里大墩烽燧 四十里大墩烽燧 位於和碩縣烏什塔拉回族民族鄉馬蘭村附近,台基呈方形,下寬上窄,長7米,底寬4米,頂寬2.5米、高6米。此台一層土一層紅柳、梧桐木夯築而成,地表無遺物。四周均為開闊地,站在台頂可視五六十里路,為漢代烽燧。
大約相去一、二里,梆鼓相聞為一墩。”戚繼光還制定了傳烽之法,編成通俗順口的《傳烽歌》讓守台官兵背誦熟記。經過嚴格訓練,負責傳烽的守軍能以烽火準確傳遞軍情,而且迅速,一般三個時辰就可傳遍整個薊鎮防線。烽火台是白天點狼糞,晚上燃柴草,白天燒狼糞用煙比較明顯,晚上燒柴草靠火光報警。警戒方式 二十...
燧呈覆斗形,殘高7米,黃土版築,夯土層厚15厘米。北有一壕溝,南15米有5個封土堆,南北一字形排列,40米處有一燧,高4.5米,自然破壞嚴重。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簡介 位於永固鄉八卦營東。漢至明代。建築特點 燧呈覆斗形,殘高7米,黃土版築,夯土層厚15厘米。北有一壕溝,南15米有5個封土堆,南北一字...
大墩烽燧簡介 大墩烽燧 屬唐代護路烽燧,位於吐魯番--託克遜公路旁,東北距吐魯番市22公里。其北部為闊圖坦爾古城,周圍為鹽鹼化草甸。殘高約7米,長寬各約10米,中間夾雜紅柳枝。制度 烽燧亦稱烽火,為古代邊境地區報警的信號設施。早在商周時期即已有之。《史記·周本紀》:“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據...
4,三十里大墩烽燧(也稱“喀拉吐爾烽火台”),位於鄯善縣葡萄開發公司東北、312國道北側的一個砂石土崗上。為土石壘砌,外抹草泥,原烽較小,後又在外擴一層。現存基底東西寬5米,南北寬4米,殘高4米。“喀拉吐爾”為維語“烏鴉”。5,連木沁大墩烽燧(也稱阿克墩烽火台、漢墩烽火台),在連木沁鎮阿克墩...
柳谷大墩烽燧 位於南古鄉柳谷村中。漢至明代。底面積約100平方米,高10米,黃土版築,夯土層厚15厘米,頂部坍塌。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東窪山烽燧 位於新天鄉山寨村西南處。漢至明代。燧倒塌呈饅頭狀,殘高3.5米,底徑7米,黃土版築。燧東10米處有南北向排列的5個封土堆,底徑5~7米,高1—2米,自然...
耗牛壩墩烽燧 位於永固鄉趙莊村東。漢至明代。燧為覆斗形,底面積50平方米,高5.5米,夯土層厚15厘米,內有紝木。燧南15米處有5個封土堆,高0.5~1.5米,底徑3~5米,保存完好。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姚寨大墩烽燧 位於永固鄉姚寨村西。漢至明代。燧倒塌呈饅頭狀,殘高3米,底徑8米,夯土層厚14...
大墩烽火台位於吐魯番市區與託克遜縣交界處050縣道旁。其位於公路邊,長期受人為破壞,遺址保存較差。這裡是託克遜河、阿拉溝河下游的沖積平原,地下水位較高,遺址上長滿了駱駝刺。大墩烽火台由夯築台地、烽火台、房址三部分組成。烽火台建於夯築台地西端,夯築而成,夯層厚度為10~13厘米。殘存形制為近似長方形覆斗...
唐代烽燧遭《楚留香傳奇》劇組噴塗 據吐魯番地區文物局提供的情況,2006年6月,《楚留香傳奇》劇組到新疆取景拍戲。在沒有辦理相關手續的情況下,劇組擅自來到位於鄯善縣以西的大墩烽燧所在地,開始搭棚取景,並在有1200多年歷史的珍貴烽燧上進行了噴塗,其行為對文物已經造成損壞。大墩烽燧遺址又名“吐爾尕列孜土爾烽燧”...
四十里大墩烽火台(和碩)登察漢通古烽燧查看堠樓情況 雀里瓦提烽火台(輪台)輪台古城遺址 位於卓爾庫特的西漢烽燧遺址已成廢墟 察汗通古烽火台遠眺(和靜)阿克墩烽火台(庫爾勒)喀拉亞烽火台(輪台)拉依蘇烽火台(輪台)廷木墩烽火台(輪台)序 凡例 概述 目錄 大事記 第一章 歷史沿革 第一節 烽火與郵驛 ...
陽關地區烽燧以“十”字形分布,別於玉門關地區烽燧“一”字形分布的形式,以陽關遺址為中心,向東有大墩、山闕烽、白山烽與敦煌郡相接;向南有南墩、元山子烽燧進入青海境內;向西有青山樑烽遂、海子灣東、西墩烽燧、葫蘆斯太東、西墩烽燧等進入新疆境內;向北有頭墩、二墩、蘆草井子烽燧等和玉門關相接,並有...
五、山水溝大墩烽燧 六、南湖農場 七、西出陽關有故人 八、葡萄綠蔭下的品味 九、春風度過玉門關 十、多少年 未見過這樣一池蘆葦 十一、橫亘延綿的漢長城 十二、大方盤城“昌安倉”遺址 十三、這兒是馬圈灣遺址嗎?十四、大漠落日 十五、敦煌博物館 十六、另一個世界的輝煌 十七、尋找懸泉置遺址 十八、“豐收...
南北城牆部分被破壞,北城外距城牆約20米,還有一大墩,墩的南北側有小墩五座,呈“一”字形排列。城內有三條街道,中街直通南北,較為寬闊,其他兩條呈東西方向。主要建築 綜述 永泰城址現保存較為完整的有城門、城牆、古民居若干、甘露池、五眼泉和系中西結合的哥德式建築的永泰國小等古蹟。另外墩台、烽燧、...
截至2011年末,趙墩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3個,農家書屋13個,藏書2.6萬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王家高堀“寺窪文化”遺址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王家高堀“仰韶文化”遺址、大墩山烽燧遺址、原坡窪遺址3處。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趙墩鄉有國小11所,在校生946人,專任教師6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
這就是古籍中所寫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火台。每座烽隧都有戍卒把守,遇有敵情,白天煨煙,夜晚舉火,點燃報警,傳遞訊息,所燃煙火遠在三十華里外都能看到。敦煌境內現存烽隧八十多座,玉門關西湖一帶保存得最為完整。漢代烽隧多呈底寬上窄的方柱形,主要建在長城內側。築造結構主要有三種:...
2007年,昌吉市將清代糧倉和三十里大墩烽火台成功申報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霍斯布拉克 霍斯布拉克,哈薩克語意為鴛鴦泉。霍斯布拉克景區位於天山北坡,在昌吉阿什里鄉二道水村境內,距烏魯木齊市85千米左右。景區有雪山冰川、高山草原,茂密森林、奇花異草以及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集奇、險、秀、美與一身。景區由3個不同...
鄯善縣園藝場東北5公里處唐朝時期三十里大墩烽火台 鄯善縣連木沁鎮吐哈公路北3.5公里處唐朝時期漢墩阿克墩烽火台 1983年9月17日郵電部部長文敏生(前排中)來吐魯番地區郵電局視察 1989年8月11日郵電部部長楊泰芳來吐魯番地區郵電局視察時題詞 1988年9月9日郵電局部部長吳基傳(中)來吐魯番地區郵電局視察 1990年...
這就是古籍中所寫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火台。每座烽隧都有戍卒把守,遇有敵情,白天煨煙,夜晚舉火,點燃報警,傳遞訊息,所燃煙火遠在三十華里外都能看到。敦煌境內現存烽隧八十多座,玉門關西湖一帶保存得最為完整。漢代烽隧多呈底寬上窄的方柱形,主要建在長城內側。築造結構主要有三種:...
饅頭山烽燧,在靖陽堡東山的小山上,黃土夯築,高6米,底寬7米,頂寬4米,保存較完整。鋸條山烽燧,在靖陽堡東山頂上,頂部稍有坍塌,殘高5米,底寬7米,頂寬5米,南面留有守墩士卒上下磨出的繩槽。小口子烽燧,在靖陽堡東小口子東側的山頂上,位置險要,保存完整,底部為黃土夾卵石夯築,頂部以土坯砌起,高...
煙墩山,位於甜水鄉中部,因最高峰上有烽火墩1座,故稱煙墩山。山南有樊家溝圈林場,為區內最北部人工林區,面積i000餘畝。 羅山 羅山環縣洪德境內地貌 位於南漱鄉,山形呈南北走向,海拔1850米。北起甜水鄉南界,南至小南溝粉子山,全長40公里,支脈涉及環縣南漱、小南溝、羅山川、山城、洪德S個鄉。山區面積1300平...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永昌鐘鼓樓和漢明長城及沿線城障、烽燧,遺留眾多的文化遺蹟和豐富的人文景觀。2016年12月,被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018年10月10日,甘肅省政府批准永昌縣退出貧困縣。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2023年,永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1.18億元,比上年增長7.5%...
漢代沿著“絲綢之路”的古道設列廳台,廣置烽燧,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三十里一堡,用以傳遞信息。為了信息傳遞快捷便利,歷代還在驛道上沿途廣設驛站,供驛使休息打尖,換乘車騎或補充給養。我們可以想像數千年前絲綢古道上驛使們行色匆匆,往來穿梭,騎塵滾滾,不絕於道的情景。 嘉峪關魏晉墓五號墓的一幅...
許堡大隊峴背後四面有一烽燧,上呈半圓形,直徑5.2、斜高8、底周長約45米。長城從峴背後下山後,過馬家河、澗灘崖邊下,翻桃園子梁,經下店子“城濠地”、四灣川,翻牛夢頭梁過大河灘進入文樹公社境,呈南北走向。然後,經焦家山從莊灣南面下山,由潘家河西面上“城濠梁”,飯梁經盧家咀當莊,從涸...
漢代沿著“絲綢之路”古道設列廳台,廣置烽燧,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三十里一堡,用以傳遞信息。為了信息傳遞快捷便利,歷代還在驛道上沿途廣設驛站,供驛使休息打尖,換乘車騎或補充給養。嘉峪關魏晉墓出土的彩繪“驛使圖”,客觀真實地記錄了距今1600多年前這一地區的郵驛情形,被認為是我國已發現最早的古代...
黑河在我縣流經趙家峽,大墩門兩大峽谷和鼎新鎮航天鎮等4個鄉鎮及空一、空二、等三個基地,河床橫貫全境,流水長度150公里。在黑河流經的150公里中,長城林立,烽燧遍布,綠洲連綿,麥浪滾滾,沿途有沙漠環流,峽谷杏林,玉龜出海,候鳥蹁躚,金獅望月,九天仙女等50多處大型景觀。黑河環流不是指一個景點,而是指...
周圍烽燧棋布,構成嚴密的防禦體系。明萬曆元年(1573年)巡撫都御史廖逄節為防禦之需,動用民力,對峽口古城接幫加固,增設懸樓、敵角台等防禦設施。據《甘鎮志·兵防》記載,明代峽口常駐兵702員。峽口古城除了在軍事上的重要位置外,在郵傳、遞運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當時設峽口驛站,置設兵甲40名,馬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