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吐魯番盆地軍事防禦遺址

古代吐魯番盆地軍事防禦遺址

位於新疆天山東部山間的吐魯番盆地,是古代西域東西、南北交通的要道和十字路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加之吐魯番地區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在該地區保留了大量包括烽燧在內的古代軍事設施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代吐魯番盆地軍事防禦遺址
  • 外文名:Ancient Turpan basin military defense site
  • 地理位置:位於新疆天山吐魯番盆地
烽燧,又稱烽堠、烽火、烽表、烽鋪、烽堡等,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軍事警備通訊制度。我們現在所說的烽燧多是指烽燧制度中的建築物,這種建築的出現早於長城,但自長城出現後,即與長城密切結合為一體,成為長城防禦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開通路上絲綢之路後,為應對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保障西北邊疆的安定,歷代中原王朝均在西域綠洲地帶修築烽燧、亭障,使其發揮了和長城一樣的屏障作用。
為有效保護這一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在對長城資源調查工作的基礎上。(長城資源調查是根據國務院批准的《長城保護工程(2005—2014年)總體工作方案》,由國家文物局於2007年4月在全國涉及長城資源的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啟動實施的一項專題性調查工作。新疆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始於2007年10月,於2009年12月圓滿結束。)2012年,吐魯番地區文物局(2015年7月更名為吐魯番市文物局)根據長城資源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對吐魯番市境內的62處軍事防禦遺址中急需保護加固的42處進行了詳細的保護施工調查,並向國家文物局提交了相關保護、加固申請。2014年4月,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中心設計的《新疆吐魯番地區42處烽燧遺址搶險加固工程勘察設計方案》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的批准。
依照大遺址保護中考古先行的基本原則,2015年7月起,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吐魯番市文物局委託,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吐魯番學研究院聯合組隊對吐魯番市境內亟需保護加固的42處古代軍事設施遺址進行了全面的考古調查工作。考古調查隊結合吐魯番市三個區域內(吐魯番市高昌區、託克遜縣、鄯善縣)遺址保存現有狀況,制定了相關工作的具體細節。
此次田野考古調查工作以傳統考古理論為指導,同時在考古發掘、遺址測繪、圖片資料錄入、信息資料採集上都運用了新的科學手段。在考古發掘方面,採用測繪儀器RTK進行布方,控制發掘區域,並對重要出土文物位置進行測點。在圖片資料錄入上採用無人機航拍獲取遺址高清鳥瞰圖,從而為研究遺址整體形態布局提供方便。
吐魯番市軍事設施遺址考古調查發掘的主要收穫:
第一,發掘出土了一批較珍貴的文物,主要為木簡、文書、織物、有利於年代判定的陶片等。這些出土遺物對於研究相應遺址點的古地名認知,完整解讀遺址包含的歷史信息,破解古代軍事防禦體系,絲路古道交通密碼提供了新的資料。
第二,通過系統的調查與發掘,使我們對吐魯番盆地烽燧遺址(包含驛站、戍堡)的構築形式、結構布局、規模建制、功能用途等方面有了新的認知。構築形式上有夯土建築、土坯建築、石塊壘砌之分;結構布局上有單一的實體烽燧建築布局和烽燧內部建居所的複雜布局;規模建制上,有的烽燧僅是獨立的個體,有的烽燧外圍修築有房屋居址;從功能用途上講,單體的烽燧往往功能簡單,周邊有居址的烽燧根據其居址的大小應該還兼具驛站、戍堡的功能。且烽燧建制規模、功能用途的區別與烽燧所在的地理位置有極其重要的聯繫。
第三,科學技術的支撐為此次發掘提供了極大便利。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並被不斷引入到考古學研究當中的背景下。我們的此次調查與發掘運用了GIS地理信息技術、無人機航拍技術、數字影像矯正成圖技術等新的手段。為進一步復原吐魯番盆地軍事防禦體系、交通路線布局等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撐。
第四,通過調查與發掘提高了我們對軍事防禦設施遺址的再認識。對軍事設施遺址的研究一方面需要對單個遺址有明確的微觀認識;另一方面還應將這些單個的遺址放入到巨觀的交通路線、軍事防禦體系、重要的歷史事件節點等背景中去研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準確、真實的還原歷史的原貌,破解其中的奧秘。(作者:王龍 吐魯番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