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均村

大均村

大均村為浙江省景寧縣大均鄉政府、大均村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縣城西南7.5公里,轄1個自然村,101戶,330人,其中畲族12人。耕地面積114畝。林地3321畝,屬以林為主的農業經濟區。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4萬元,人均純收入3305元。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大均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均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景寧縣大均鄉
  • 地理位置:景寧縣西南7.5公里
  • 人口:330人
  • 耕地面積:114畝
大均村情,古建築,歷史人物,發展旅遊業,

大均村情

大均村據《均川李宗氏譜源序》稱,始祖自唐末五季之亂期間(907—960)徒此而居。已歷千餘年。其村名取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為之;有國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論述而用之。俗說又以該村背倚龍崗,三面臨水,形同半月,左右均稱,故名。曾二度評為省級文明村。風景優美,遊人頗眾。
大均村山水風光秀麗,歷史人文景觀古樸,民俗風情濃郁,村莊周圍群山環抱,森林植被茂密,大樟樹、紅豆杉等古樹令人稱奇,果園、竹園、菜園遍布村邊,甌江小溪蜿蜒而過,古街、古建築保存完好,墳樹圍青、李氏宗祠、大均漂流等盡顯畲鄉風情,大均村鎮龍古街享有“浙江的芙蓉鎮”之譽,有“文明之鄉”、“小溪明珠”等美稱,是景寧縣旅遊業發展總體布局“一心、一 區、兩片”中的畲鄉風情旅遊中心區的精品旅遊區----“畲鄉之窗”。2005年完成了村莊整治工程,並先後被命名為“市級生態村”、省級“綠化示範村”,2006年在首屆浙江魅力新農村評比中被評為“環境優勝獎”。

古建築

大均是景寧畲族自治縣城郊的一個古村落。全鄉畲族人口占比33%,是景寧全縣畲族人口占比最多的鄉鎮之一。 這裡生態卓絕,環境幽雅,風光秀麗,人文凝結,處處泛著文化古村的光芒:鋪設精巧的石板老街、質樸自然的卵石泥牆、舊式門窗的臨街鋪面、曲折相通的幽深小巷……整個村落格局大抵古貌猶存。村里至今還保存著清嘉慶年間創建的明德書齋,明代為褒揚一門三進士而奉旨三門並開的李氏宗祠之牆門,建於晚清工藝考究的磚雕門樓等等顯示這個古村落“耕讀可尚”成風的古老文化遺存。走進大均,在撲面而來的帶著畲鄉特有氣味的氣息環繞周身的同時,心靈也被這個人稱“畲鄉之窗”“芙蓉鎮”的歷史所震撼。
大均村

歷史人物

據了解,大均村歷史上是方圓百里的文化名村。明清時代,共有進士3名、舉人4名、貢生56名、秀才46名。明朝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大均秀才李琮中舉,天順八年中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後來其弟李璋和李璋之子俱中進士。為褒揚這一門三進士,景寧縣奉旨在縣北建兄弟方伯坊、父子進士坊,大均村建騎街進士坊,李氏宗祠正門並開三門,一大二小,懸“父子方伯”“兄弟進士”匾。大門首旗桿同一時期達六對之多。門前的牌坊門樓於2006年恢復,上懸當代書法家、中國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祝遂之的題匾“大均古街”。抗戰時期,浙江省府內遷,省教育廳財政廳分駐景寧和大均。省廳要員、名流雅客頻繁往來,為景寧為大均留下許多文雅故事。村頭的觀音閣、浮傘祠均有題詠,不少人家藏有那些珍貴的字畫。

發展旅遊業

進入新世紀,大均人大興旅遊業,以古村為依託,先後開發了大均漂流和畲族婚嫁表演等項目,農家樂旅遊紅紅火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