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圍村(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塘村轄自然村)

大圍村(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塘村轄自然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圍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塘村,位於大嶺山鎮西南部,距鎮政府4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境內有蓮花山,海拔約510米,還有大坑洞水庫。東與楊屋村接壤,南臨蓮花山與長安鎮相接,西與水朗村、大嶺村毗鄰,北與矮嶺村接壤。2015年末,戶籍人口1625人。

明代,大圍村境域屬東莞縣第九都,清末,屬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一區懷德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二區、第十區、第三區塘朗鄉,寮步人民公社連塘營,大嶺山人民公社大塘生產大隊,大嶺山區大塘鄉,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塘管理區,大嶺山鎮大塘行政村。

2015年,大圍村內有外資企業21家,民營企業70家,商鋪466家,經營行業涉及家具、電子、模具、塑膠、皮具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圍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塘村
  • 地理位置:大嶺山鎮西南部
  • 電話區號:0769
  • 人口數量:1625 人(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方特產,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明代,大圍村境域屬東莞縣第九都。
清末,屬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一區懷德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二區、第十區、第三區塘朗鄉,寮步人民公社連塘營,大嶺山人民公社大塘生產大隊,大嶺山區大塘鄉,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塘管理區,大嶺山鎮大塘行政村。

行政區劃

大圍村為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塘村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大塘村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118219。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大圍村,位於大嶺山鎮西南部,距鎮政府4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境內有蓮花山,海拔約510米,還有大坑洞水庫。東與楊屋村接壤,南臨蓮花山與長安鎮相接,西與水朗村、大嶺村毗鄰,北與矮嶺村接壤。
大圍

人口

2015年末,大圍村戶籍人口1625人,其中男795人,女830人;80歲以上35人,最年長93歲(男)。外來暫住人口2200人。

經濟

大圍村傳統經濟以種植稻穀、花生、甘蔗、木薯、番薯為主,種植有烏杭、黃皮、荔枝、龍眼、橙等果樹。1992年後隨工業化的深入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
2015年,大圍村內有外資企業21家,民營企業70家,商鋪466家,經營行業涉及家具、電子、模具、塑膠、皮具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鎮實驗幼稚園落戶大塘,占地面積12畝。2015年末,大圍村內有大嶺山第三國小、嘉福民辦國小,大嶺山實驗幼稚園、大嶺山民眾幼稚園。

文體事業

2011年,大圍村集休閒、娛樂、辦公於一體的村民活動中心大樓落成啟用。2013年,村委會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文化廣場,占地面積約50畝。2015年末,大圍村有籃球場9個,文化廣場1所,大嶺山森林公園1處,老人活動中心1所,圖書室1間(2015年藏書1500冊)。

基礎設施

1964年,大圍村通電。1973年,村民會堂建成竣工。1986年,村投資鋪設第一條水泥路,從大圍村經塘尾坑至大石鼓、矮嶺,全長1.6千米。1994年,在大石鼓(地名)綜合開發地建工業園。1996年,通自來水。
20世紀90年代末,通電話,2000年初,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通網際網路。2002年,村委會投資建成四車道寬的大塘路。該路從蓮峰路至市場路,與國道G107、大嶺山厚大路連線。同時,對舊池塘進行改造,把原來的池塘清底,固邊,砌石堤,塘邊用水泥鋼筋建成一條寬2米、長800多米的排水溝。2005年6月,大嶺山聯辦第三國小校址選在大塘村前,該校按市一級學校設計,9月建成開學。2006年,地塘嶺路竣工,該路長640米,寬20米,總投資90多萬元。
2014年,在國道G107與石大路及大塘路交接處樹立村名“大塘”標誌牌。

交通運輸

大圍村有國道G107,縣道石大公路、厚大公路、東縱路大塘段,村道大塘路、蓮峰路、地塘嶺路等經過村境。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大圍村建於元末明初年間(1358~1378年),因村落處在一口水塘邊,故名“大塘村”。後部分村民分出另居,該村改稱為“大圍”。
  • 世居村民
大圍村世居村民有黎、黃、梁、楊、韓、侯等姓,以黎姓為主。黎姓先祖於元末明初(1358~1378年)從中堂鎮潢涌村遷居此地。楊姓、韓姓先祖於明代遷此。梁姓先祖於民國十年(1921年)從東莞縣寮步坑口村遷至此地。黃姓先祖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從東莞縣東坑黃屋遷至此地。
  • 傳統民居
大圍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無存留。主要宗祠為黎氏宗祠,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1972年,因建大塘會堂拆除。
  • 本地方言
大圍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大嶺山話。
  • 黎氏族譜
2007年,由黎鎮濤集修《黎氏族譜》。2015年,由大塘社區老人會纂修《大塘村黎氏族譜》。
  • 民間傳說
民間有四塘藏寶的傳說。明末清初,大塘村遭受山賊李萬榮洗劫,村民財物損失慘重。後李萬榮被清軍擊敗,自刎於七娘山。據傳,當時大塘村有三口塘,分別為一塘、二塘、三塘,主要用於村中排水。之後在村尾多挖一口塘,稱為“四塘”。挖“四塘”時正巧李萬榮在東莞一帶搶掠,因此便有謠言說:“四塘”是李萬榮藏寶之地,同時還傳說有李萬榮藏寶書記載藏寶口訣:行行十三塔,塔塔十三行,誰人猜得中,黃金用斗量。結果,左鄉右鄰誤信傳言,在四塘夜以繼日挖財寶,最後都無功而返。
  • 相關歷史
民國三十年(1941年),駐金桔嶺國民政府頑軍楊參化、劉光部400多人圍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及指揮機關。第三大隊和連平、大圍村民兵埋伏在大塘鞋嶺山頭及四周高地,並在山下小路埋設地雷。當頑軍進入雷區時,第三大隊和民兵一齊開火,將頑軍擊潰。此戰稱“鞋嶺伏擊戰”,俘頑軍30人,繳步槍30支,民兵犧牲1人。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國民政府東莞鹽警中隊李德光部數十人由寮步進攻大塘,粵贛湘邊縱隊一支三團一營迎頭截擊,將其全部殲滅,李德光被俘。

地方特產

大圍村農產品有荔枝、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紅團、松糕、米餅、荔枝幹、龍眼乾。

著名人物

清同治元年(1862年),黎大康考中文舉人,並從增城縣引進荔枝優良品種。
黎自成(生卒年不詳),明天啟元年(1621年)中舉。
黎廣譽(生卒年不詳),明朝時任廣西千總。
黎大康(生卒年不詳),清同治元年(1862年)中舉,著有《花神託夢》。
黎潤球(生卒年不詳),塘朗鄉委員會委員,在水利戰線工作長達30年,1986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水電部授予“水利健將”證書和勳章。
黎兆寧(1949年生),先後任東莞市衛生檢疫局副局長,太平、沙田辦事處主任。
黎惠勤(1966年生)。先後任大嶺山鎮鎮長。大嶺山鎮黨委書記、鎮人大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