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洋一村

樟洋一村,位於樟木頭鎮南部,距鎮政府4千米。該村坐落於山丘盆地,村邊有石山,海拔218米,石馬河流經村東。東靠舊東深公路和石山、石馬河,西鄰東深大道,南與樟洋三村接壤,西與黃沙村相鄰。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村莊在洋凹銀井附近,名大圍村。20世紀80年代,樟洋管理區分村,大圍村改為樟洋一村。曾用名大圍、上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樟洋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樟洋社區
  • 地理位置:樟木頭鎮南部
明末,屬東莞縣第六都。清末,屬戌廳。民國時期,屬第四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樟石鄉、第八區;1958年10月,屬樟木頭人民公社樟洋生產大隊;1983年,屬樟木頭區樟洋鄉;1987年,屬東莞市樟木頭鎮樟洋管理區;1998年,屬樟木頭鎮樟洋行政村;2005年,屬樟木頭鎮樟洋社區。
世居村民有吳、賴2姓,以吳姓為主。吳姓先祖於明嘉靖元年(1522年)從福建恩邊遷廣東,明嘉靖九年(1530年)遷至當地。賴姓先祖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從大埔遷入。
2015年末,戶籍人口983人,其中男性466人,女性517人;80歲以上32人,最年長者93歲(女)。外來暫住人口276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同胞238人。村民均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樟木頭話。
傳統生產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小麥、甘蔗、玉米、木薯、蔬菜、紅黃麻、茶葉等,以及荔枝等果樹。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推進,傳統農業逐漸消失。2015年,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商鋪出租為主,經營行業涉及毛織、塑膠、模具、電子、鞋業。村集體總收入59.6萬元,總支出20萬元,資產總額403.4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蒸鵝、糍粑、艾粄、雪丸粄、蘿蔔粄、粽子。
鄉道樟洋育才路經過該村。1980年通電,1986年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自來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中有籃球場1個。
村內有傳統客家民居30座,建於清代,總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每條巷道口用2條大麻石組成方形圍壠連線,故稱“圍壠屋”。屋牆由黃泥土、石灰、糖漿與大石混合建造,也有用純泥磚建造的。2015年,多已破敗,少數有外來人員租住。
生和碉樓,建於清初,坐北向南,由1座碉樓和1棟房屋組成。長5.4米,寬4.6米,高12米,5層,內部為木質樓板,牆體由沙、石灰、黃泥、黃糖混合建造。碉樓東、南、西3面設有瞭望窗,北面3、4層各有3個射擊口,頂層平台四周各有1個射擊口。房屋為兩層建築,進深9.5米,面闊11.1米。
1918年,吳鏡如編修《吳氏族譜》,內載有族譜祖訓,由朱熹於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仲秋撰。
村裡有舞麒麟、點燈、偷青等傳統習俗。
每逢春節或重要場合均舉行舞麒麟活動。正月初一,麒麟隊按先左再右後中順序,由年長者捧錦盒帶路,到每家每戶登門拜年。戶主要出門放鞭炮相迎,並將紅包放在錦盒中。麒麟舞有尋青、驚青、聞青、試青、采青、吃青、吐青、吞青等情節,展示麒麟甦醒後,模仿貓狗吻腳、吻尾、互相吻頭、吻身等動作,表現其喜、怒、哀、樂等情緒。
20世紀70年代前,每年正月十一,上年新生男孩的村民到祠堂舉行“點燈”禮,新生兒的父親每天要去祠堂為油燈加燈油,直至元宵節後結燈。後祠堂破敗被拆除,村民則在家裡點油燈。每天添油保持光亮,到元宵節後結燈。
偷青形成於清末。每年正月十五前一晚10點後,村中青年男女到菜地偷青,摘取蔬菜。菜地主人則在元宵夜大罵,罵得越凶越好,表示可去掉“衰東西”,一年行好運。所偷各種蔬菜寓意不同,生菜寓意“生財”,蘿蔔菜頭則寓意“彩頭”,青蔥則寓意“人聰明”,大蒜則寓意“好打算”等吉祥之意。
每逢清明節,村民以及在外地工作或在外居住的人員均回鄉祭祖,多以聯宗和家庭組織進行。
另外,村民逢年過節帶拜祭品(糖果、香燭等)到樟洋二村供奉關帝爺的龍山古廟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萬事順利、家人安康。
1980年,樟洋一村引進第一家港資來料加工企業——鞋帶廠,地址在村舊大會堂。
1993年9月27日,受9318號強颱風影響,區內日降雨量152毫米,全村遭水淹,村民生產、生活受影響嚴重。
2008年6月13日,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災,全村遭水淹,村民生產、生活受影響嚴重。
該村代表性人物:
賴群南(1917— ?),1943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 游擊隊東江縱隊寶安大隊,任縱隊司令部政治部警衛排小隊長。曾參加淮海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司令部情報處參謀、廣東省僑委會生產組組長、廣東省潼湖華僑農場廠長(正處級)等職。1955年9月,獲“解放獎章”一枚。
賴傳州(1917— ?),1944年3月,被選為中共樟木頭鄉抗日民主政府鄉長。曾參加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廣東戰役。
吳漢安(1925—1947),1944年1月參加東江縱隊,任小鬼班班長。1947年5月在大嶺山大塘墟戰鬥中犧牲。
賴進興(1926—1947),1945年參加東江縱隊,1947年在東莞縣蓮花山戰鬥中犧牲。
賴進添(1926—),1944年1月參加東江縱隊。曾參加淮海戰役。1952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隊服務,任副隊長。1960年在廣州儀器實驗廠工作,任書記、廠長。
賴進九(1932—),1947年參加中共游擊隊,曾任廣州市公安局科長、廣州市白雲區外經出口岸辦公室主任。
賴章(1935—),原名賴譚康,曾任廣東省國家安全廳偵查員。兩次獲廣州市公安局“先進工作者”稱號,立三等功一次。
賴日昌(1938—),曾任東莞市檔案局辦公室主任、副局長,中共東莞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廣東省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