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般若經》,具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一作二十四卷、或三十卷、或四十卷),鳩摩羅什在姚秦弘始五至六年(公元403~404)譯出。此經據《大智...
大品般若,亦稱《大品經》。佛經名。與《小品般若》相對,因篇幅較多,故名。一般指西晉無羅叉和竺叔蘭所譯《放光般若經》(三十卷)、竺法護譯《光贊般若經》...
大般若經(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佛教經典。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般若經》。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彙編。唐玄奘譯。600卷,...
據大明三藏法數卷三十一載,八部般若即:(一)大品般若,指佛演說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等法,皆從六波羅蜜生,其般若波羅蜜最大最勝,最為第一,...
般若,梵文Praiā的音譯,亦稱“波若”、“缽羅若”等,意譯為“智慧”、“智”、“慧”、“明”等。全稱為“般若婆羅蜜多”(Prajāpāramitā)或般若波羅蜜,...
經典在印度出現較早,大約在印度案達羅王朝中葉(約公元一世紀中葉),般若類佛經就已問世,龍樹時代(公元二或三世紀)流行的般若類經典有《小品般若》和《大品般若》...
南朝(梁)·蕭衍的《註解大品經序》。蕭衍(公元464~549年)是魏晉南北朝梁代(公元502~557年)的開國皇帝。...
大品是漢語辭彙,拼音dà pǐn,出自《世說新語·文學》。指佛經之全本或繁本。...... 即《大品般若經》。亦泛指佛經。 [1]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四:“ ...
[出般若經] 梵語般若。華言智慧。佛於第四時中。所說之經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一大品般若謂佛演說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等法。皆從六...
《般若經》共有九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勝天般若》、《勝天王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小品...
大品般若有四個譯本:竺法護於太康七年(公元286)譯出的《光贊般若經》十卷殘本,西晉無羅叉於公元291年譯出的《放光般若經》,羅什於公元403-404年間所譯的...
[放光般若經卷十七、大品般若經卷四、大智度論卷六](參閱‘譬喻’6809) [1] 參考資料 1. 般若經十喻 .佛學知識[引用日期2012-12-15] ...
小品般若,佛經名。與 《大品般若》相對。因篇幅較短, 故名。一般指東漢末支婁迦讖譯 《道行般若經》(十卷)、三國吳支謙譯《大明度無極經》(六卷)、後秦...
《大般若經精要》是由張子敬編寫,大千出版的一本書籍。...... 竺佛朔齎來中國,次年與月支沙門支婁迦讖在洛陽共譯成十卷,名《般若道行品經》,通稱《道行般...
不共般若僅為菩薩而說,是二乘不共通的法門;此指《華嚴經》而言。《大品般若經》卷三〈勸學品〉謂(大正8·234a)︰‘是般若波羅蜜中廣說三乘,是中菩薩摩訶...
《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透過對空性的了解能斷除煩惱障而得到小乘的涅槃,即聲聞及獨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對空性的認識,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能徹底...
善根,《大品般若經》中說:又作善本、德本。即產生諸善法的根本。比丘知善、知善根,是謂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於正法中。無貪、無嗔、無痴三者為...
釋初品中禪波羅蜜/219大智度論卷第十八/235釋初品中般若波羅蜜/235釋初品中般若相義/237大智度論卷第十九/248釋初品中三十七品/248...
《大智度論》(梵文:Mahāprajnāpāramitāśāstra, 英文:Great Treatise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簡稱《智度論》、《智論》、《大論》,亦稱《摩訶般若...
(409年)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
旨在比較大品般若經與小品般若經內容之異同,以探究般若經之本質。當時尚無鳩摩羅什之般若、中觀等經典之傳譯,故支道林所論之大品、小品,恐系指無羅叉所譯之放...
朱士行在於闐抄錄《大品般若經》的梵本,共有九十章,總計六十萬言,他想派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將該經送回洛陽。于闐國的小乘信徒卻橫加阻撓,將《大品般若經》...
(409)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