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胭脂魚

大口胭脂魚

美國大口胭脂魚(Ictiobus Cyprinellus Valenciennes),英文名Big Mouth ffalo,又稱巨口牛脂魚。屬鯉形目、胭脂魚科、亞口魚屬。是原產於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該魚頭部橄欖色,側線上部褐綠色,後下部青綠色,腹部白色。幼魚及成魚階段背鰭基部左右各有一列反光鱗片,腹部白色。成熟的雌雄魚色澤艷麗,在陽光下呈五彩斑斕,異常美麗,故名胭脂魚。

基本介紹

主要分布,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人工孵化,營養價值,

主要分布

美國大口胭脂魚,主要分布於北美洲中部,從大湖區,經美國俄亥俄州、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阿拉巴馬州北部、堪薩斯州西部、路易斯安那州的墨西哥灣、德克薩斯州東部和俄克拉荷馬州、愛荷華州、南達科他州,到蒙大拿州中部、明尼蘇達州西部,以及加拿大的明尼托巴省等地均有分布。美國大口胭脂魚具有耐高鹽度、 耐低氧、 廣溫性、個體大、生長快、產量高、飼料係數低、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營養豐富、肉味鮮美等優良的經濟性狀。

形態特徵

大口胭脂魚與鯉、鯽相似,體型成紡錘形,身體披鱗,鱗較大,覆瓦狀,背鰭基部左右有一列反光鱗片,無腹棱。吻部較鈍,口端位,口裂較大,無頜齒,眼圈大,眼前上方為鼻孔,前後鼻孔各1對,由瓣膜隔開,前後間距0.8-0.9cm,無須;鰓膜不發達,粘液多,肛門距臀鰭基部約1.0cm,內陷。尾柄短。背鰭較長,呈“V”形,鰭邊緣成鋸齒形凹陷;腹鰭、胸鰭各1對,呈不規則橢圓形,臀鰭近似三角形,尾鰭叉形,但與鯉的尾型略有區別。背鰭Ⅲ,23-27;胸鰭16-17;腹鰭I,9-10;臀鰭Ⅲ,9。頭部橄欖色,側線上部褐綠色,後下部青綠色,腹部白色,成熟的雌、雄魚婚姻色明顯,色澤艷麗,成魚及親魚體色在陽光下五彩斑斕,異常美麗。
大口胭脂魚體長為體高的2.6~3倍,為頭長的3.5~4.2倍,腸長為體長的3.4~3.8倍,尾長為體長的3.5~4.2倍。

生活習性

對溫度的適應範圍
大口胭脂魚
大口胭脂魚屬喜溫性魚類,其生存水溫為0~41.5℃,最適生長水溫為18~32℃。在此溫度範圍間,魚攝食旺盛並集群。當水溫在7℃以下時,攝食量少,不集群;當水溫在4℃以下時,則停止攝食;當水溫為1℃時,呼吸微弱。
對鹽度的適應範圍
大口胭脂魚可生長於0.21%~0.72%(2.1~7.2克/升)的半鹽水環境中。根據原蘇聯專家進行大面積魚種養殖生產的實驗顯示,當鹽度為0.28%~0.37%時,大口胭脂魚的成活率為70%,產量為12千克/畝;當鹽度為0.65%~0.72%時,成活率為20%,但魚產量上升至22千克/畝。由此可見,大口胭脂魚的成活率取決於放魚時魚池的最初鹽度。
對光照的要求
苗種階段的大口胭脂魚,對光線的要求不嚴。帶卵黃囊魚苗,可生長於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在魚種階段,用彩條雨布遮蔽陽光,同樣也能獲得正常的生長速度,增重率為128.36%~256.06%,成活率達100%。
耗氧率及窒息點
大口胭脂魚的耗氧率隨著魚體體重的增加而減少,而耗氧量則隨著魚體體重的增加而增加,平均體長6.9厘米、體重6.7克的大口胭脂魚的耗氧率為0.164毫克/克時,耗氧量為1.115毫克/尾時;平均體長7.0厘米、平均體重6.87克的大口胭脂魚的耗氧率0.1433毫克/克時,耗氧量為0.1324毫克/尾時。平均體長10厘米、體重24.05克的大口胭脂魚耗氧率為0.1254毫克/克時,耗氧量為2.9953毫克/尾時。大口胭脂魚(6.9~10厘米)的窒息點,在水溫30.6~32.1℃時為0.3000~0.3500毫克/升,低於青魚(0.5800毫克/升)、鰱(0.7990毫克/升)、褐首鯰(0.9470~1.1510毫克/升)。
當大口胭脂魚長期生活於低氧環境中,其抗低氧的能力也相應提高,經研究表明,在水質惡化的水泥地中,當氧氣為0.35毫克/升時,大口胭脂魚出現嚴重浮頭,但並無死魚。
其他適應性
大口胭脂魚正常生長的pH平均為7.2,pH過高或過低對其生長、性成熟及產卵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此外,由於該魚具有個體大、體呈圓球形等特點,所以儘管與某些兇猛魚類,如白斑狗魚、大眼獅鱸等生活在同一水域,但很少遭到這些兇猛魚類的襲擊,生存能力很強。
食性
仔魚階段的大口胭脂魚以攝食浮游植物為主,2-6cm階段以攝食浮遊動物為主,7cm以後攝食浮遊動物及底棲動物。人工養殖條件下喜食各種餅類等。人工配製的由動物蛋白、餅類等組成的配合飼料大口胭脂也非常喜食。
分析148 尾體長在2.43~ 15.50 cm 的大口胭脂魚腸道內含物,得出其攝食的食物種類與概念生物量(概念生物量為魚種腸道內食物出現數量與次數的綜合概念)。魚種腸道內含物中浮游甲殼類在浮游生物中占絕大多數,枝角類(Cladocera )的秀體溞(Diap hanosoma )、裸腹溞( Moina ) ,橈足類( Cop epoda )的劍水溞( Cyclop-inae)與鏢水溞( Diap tomidae)是重要的食物組成部分,其中秀體溞主要為短尾秀體溞( D.brachyurum);裸腹溞主要為直額裸腹溞(M.rectir ostris);劍水溞主要為廣布中劍水溞(M.leuckarti);鏢水溞主要為長江新鏢水溞(N.yangtsekiangensis)。大口胭脂魚有時也攝食搖蚊幼( Chironomid larvae) 與大型的晶囊輪蟲(Asplanchna)。原生動物與浮游藻類概念生物量極低,主要是隨大型食物顆粒帶入的。

人工孵化

大口胭脂魚魚卵的卵膜呈軸射狀,厚3.5um膜外有絨毛,在水中絨毛長10~15um,起黏附作用。在生產性條件下,用滑石粉和奶粉脫黏,置於8L容積的孵化器中孵化,在實驗室條件下,可用黏朊酶脫黏(50mg比100mL)。
一、孵化條件
1.水溫:大口胭脂魚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受水溫的影響很大,其胚胎髮育與水溫的變化更是密切相關。因此,孵化水溫應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引起胚胎髮育的不良後果。
大口胭脂魚的孵化水溫為16~24℃,最適孵化水溫為19~22℃。水溫高於24℃或低於16℃,就會出現胚胎髮育不良或發育停滯,特別是在低溫狀態下,即使有少量仔魚出膜,也多為畸形怪胎,而且常在發育過程中夭折。
2.流水及溶氧
水中溶氧與大口胭脂魚胚胎髮育密切相關,溶氧高,孵化率就高;溶氧低,胚胎髮育就會受到影響,輕則引起胚胎髮育延遲,重則出現完全停滯,甚至死亡,即使倖存者也常為畸形怪胎。
據實驗,大口胭脂魚胚胎呼吸耗氧的變動呈階梯形,卵裂階段呼吸微弱,1粒卵每小時的呼吸量為0.07~0.08mg/L;胚胎下包1/3~1/2時,呼吸量將增加1倍,以後保持在每小時0.18~0.20mg/L。從原腸期到器官形成期耗氧量基本不變。 從聽囊出現,耗氧速度加快。到心臟搏動期,每小時達到0.3~0.4mg/L。腸下卵黃靜脈形成後,呼吸頻率更快。出膜孵出時每小時耗氧量達1mg/L。
大口胭脂魚胚胎耗氧量變化與其他硬骨魚類近似,特別是鯉魚,故它在分類學和生態學上接近鯉魚。
孵出後,仔魚前期的呼吸耗氧量減弱30%~33%,到仔魚前期結束時重新加強,水溫20℃,鰾充氣時仔魚耗氧量每小時為1mg/L。
孵出後第13~22天,仔魚的呼吸變動很大,以每小時1.2(尾鰭條形成)~13.4mg/L ,這時仔魚體重增長很快。
仔魚前期和仔魚期(前半期)呼吸強度巨大變化是大口胭脂魚特有的,這就反映了形態學上的發育階段性。例如,從內源性營養(吸收卵黃囊)到混合性營養,一直到奇鰭形成階段,仔魚呼吸強度顯著增加。
奇鰭形成階段以後的呼吸強度增加與前期的仔魚需要大量氧氣有著本質的區別,是與活動量有關。
大口胭脂魚胚胎髮育需要較高的溶氧,一般在生產條件下,孵化用水的溶氧含量應保持在4mg/L以上,在供水系統發生障礙時,也可用充氣泵增氧6~8小時 。但應注意泵頭與魚巢保持一定距離,氣量也應適當調節。流水的作用就是保證供給魚卵足夠的氧氣,並溶解和帶走魚卵所排除的二氧化碳等廢物。
3.水質
水質和溫度、溶氧一樣,對大口胭脂魚的胚胎髮育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選用孵化用水時,應力求水質清新,含氧量充足,酸鹼度適中,無毒、無害,嚴禁工業污染水源流入。孵化用水一定要進行過濾和消毒。如果條件不具備,水源未被污染的情況下,必須進行過濾;有條件時,應既過濾又消毒,這樣,一方面可以濾掉池水中的泥沙和雜質,減少這些物質對卵子的機械損傷;另一方面還可避免將劍水蚤等敵害生物帶入孵化池,引起大量魚卵在出膜前被侵襲死亡。生產實踐中,孵化用水一般經過60目以上的尼龍篩絹過濾,並定時清洗,以確保過濾效果。必要時可用0.1mg/L敵百蟲溶液潑灑,以殺滅孵化水源中的劍水蚤等敵害生物。

營養價值

大口胭脂魚的含肉率69.3—72.9%,蛋白質含量17.99-18.03%,胺基酸組成:谷氨酸(GLU)2.74%,天門冬氨酸(ASP)1.86%,甘氨酸(GLY)1.02%,丙氨酸(ALA)1.08%等。四種鮮味胺基酸的含量合計為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