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賦

《大人賦》是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先寫“大人”駕雲乘龍遨遊仙界,然後分東南西北四方寫遨遊盛況,文末歸於超脫有無,暗含對漢武帝好神仙之道的諷諫,同時流露了作者對於自己仕途進退的矛盾之情。全賦想像豐富,文字糜麗,蘊含著豐富的道家思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人賦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體裁:賦
  • 作者司馬相如
  • 作品別名:大人之頌
  • 作品出處:《藝文類聚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大人1
相如拜為孝文園令,見上好仙,乃遂奏《大人賦》,其辭曰:
世有大人兮,在於中州2。宅彌萬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3,朅輕舉而遠遊4。乘絳幡之素蜺兮5,載雲氣而上浮。建格澤之長竿兮6,總光耀之采旄7。垂旬始以為幓兮8,抴彗星而為髾9。掉指橋以偃蹇兮10,又旖旎以招搖11。攬欃槍以為旌兮12,靡屈虹以為綢13。紅杳渺以眩湣兮14,猋風涌而雲浮15。駕應龍象輿之蠖略逶麗兮16,驂赤螭青虬之蚴蟉蜿蜒17。低卬夭蟜據以驕驁兮18,詘折隆窮躩以連卷19。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20,放散畔岸驤以孱顏21。蛭踱輵轄容以委麗兮22,蜩蟉偃篬怵彘以梁倚23。糾蓼叫奡踏以艐路兮24,蔑蒙踴躍騰而狂趡25。蒞颯卉翕熛至電過兮26,煥然霧除,霍然雲消。
邪絕少陽而登太陰兮27,與真人乎相求28。互折窈窕以右轉兮29,橫厲飛泉以正東30。悉征靈圉而選之兮31,部署眾神於瑤光32。使五帝先導兮33,反太一而從陵陽34。左玄冥而右含雷兮35,前陸離而後潏湟36。廝征北僑而役羨門兮37,屬岐伯使尚方38
祝融驚而蹕御兮39,清雰氣而後行40。屯余車其萬乘兮,綷雲蓋而樹華旗41。使勾芒其將行兮42,吾欲往乎南嬉43。歷唐堯於崇山兮44,過虞舜於九疑45。紛湛湛其差錯兮46,雜遝膠葛以方馳47。騷擾沖蓯其相紛挐兮48,滂濞泱軋灑以林離49。攢羅列聚叢以蘢茸兮50,衍曼流爛壇以陸離51。逕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52,洞出鬼谷之崛礨嵬石褱53。遍覽八紘而觀四荒兮54,朅渡九江而越五河55
經營炎火而浮弱水兮56,杭絕浮渚而涉流沙57。奄息蔥極泛濫水嬉兮58,使靈媧鼓瑟而舞馮夷59。時若薆薆將混濁兮60,召屏翳誅風伯而刑雨師61。西望崑崙之軋芴洸忽兮62,直徑馳乎三危63。排閶闔而入帝宮兮64,載玉女而與之歸65。登閬風而遙集兮66,亢烏騰而一止67。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68,吾乃今目睹西王母69?矐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70,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71。必長生若此而不死兮,雖濟萬世不足以喜72
回車朅來兮73,絕道不周74,會食幽都75。呼吸沆瀣兮餐朝霞76,噍咀芝英兮嘰瓊華77。僸侵潯而高縱兮78,紛鴻涌而上厲79。貫列缺之倒景兮80,涉豐隆之滂沛81。馳游道而循降兮82,騖遺霧而遠逝83。迫區中之隘陝兮84,舒節出乎北垠85。遺屯騎於玄闕兮86,軼先驅於寒門87。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眩眠而無見兮88,聽惝恍而無聞89。乘虛無而上遐兮,超無有而獨存。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大人:喻天子。
  2. 中州:中原,中國。
  3. 迫隘:窘迫艱難。
  4. 朅(hé):通“盍”,何不。
  5. 幡(fān):旗。蜺(ní):通“霓”,副虹。
  6. 格澤:星名。《史記·天官書》:“格澤星者,如炎火之狀,黃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兌。”
  7. 總:系。采:通“彩”。旄(máo):旌旗。
  8. 旬始:星名。《史記·天官書》謂其“狀如雄雞”。幓(shēn):旗旒,旗下飾物。
  9. 抴(yè):曳。髾(shāo):燕尾,此指燕尾狀飾物。
  10. 掉:搖動。指橋:“隨風指靡”,柔弱的樣子。偃蹇(yǎn jiǎn):夭矯的樣子。
  11. 旖旎(yǐ nǐ):婀娜。招搖:飄動的樣子。
  12. 攬:摘取。欃(chán)槍:星名,又名天欃、天槍。
  13. 靡屈:使降下彎曲。綢:纏裹物。
  14. 杳渺(yǎo miǎo):深遠的樣子。眩湣(xuàn miàn):眼花迷亂。
  15. 猋(biāo)風涌而雲浮:指如猋風涌動,如祥雲浮游,形容輕舉之狀。
  16. 應龍:有翅膀的龍。象輿:太平盛世才出現的一種像車的精氣。蠖(huò):尺蠖蟲。略:緩行。逶(wěi)麗:通“逶迤”,彎彎曲曲。
  17. 驂(cān):三馬駕一車。此為駕乘意。螭(chī ):一種似龍的動物。虬(qiú):無角龍。蚴蟉(yòu liào):屈曲行進的樣子。
  18. 卬(áng):高。夭蟜(jiǎo):曲伸的樣子。據:直著頸。驕驁:縱恣賓士。
  19. 詘(qū)折:通“曲折”。隆窮:通“隆穹”,隆起的樣子。躩(jué):疾行的樣子。連卷:蜷曲的樣子。卷:通“蜷”。
  20. 沛艾(xiù yì):昂首搖動的樣子。仡(yǐ):舉頭。佁儗(chì nǐ):停止不前。
  21. 畔岸:自我放縱的樣子。驤(xiāng):舉,抬頭。孱(chán)顏:高峻的樣子。
  22. 蛭踱(chì duó):忽進忽退的樣子。輵(hè)轄:搖目吐舌。容以逶麗:閒適地曲身。容,從容、安閒。
  23. 蜩(tiáo)蟉:掉轉頭。偃篬(qiāng):高聳的樣子。怵彘(chù chuò):奔走。梁倚:如梁相倚。
  24. 蓼(liǎo):通“繚”,相引。叫奡(ào):相呼;奡,通“囂”。踏以艐(jiè)路:踏上征途;艐,至。
  25. 蔑蒙:通“蠛蠓”,一種小蟲,性喜亂飛。狂趡(cuǐ):狂奔。
  26. 蒞颯(lì sà)卉翕(xī):飛奔相追逐。《漢書》注前二字曰:“飛相及也”,注後二字曰:“走相追也”。熛(biāo):火焰。
  27. 邪絕:斜渡;邪,通“斜”。少陽:東方極地。太陰:北方極地。
  28. 真人:仙人。相求:相交遊。
  29. 窈窕(yǎo tiǎo):指深邃的地方。
  30. 厲:涉水,渡。《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註:“連衣涉水為厲。”
  31. 靈圉(yǔ):仙人名。
  32. 瑤光:北斗杓頭第一星。
  33. 五帝:伏羲(太皞)、神農(炎帝)、黃帝、堯、舜。
  34. 反:通“返”。太一:天神名。陵陽:陵陽子明,古仙人。
  35. 玄冥:一說水神,一說雨師。含雷:一說是天上造化神,一說是水神。
  36. 陸離:神名。潏湟(yù huáng):神名。
  37. 廝:役使。征北僑:古仙人名。羨門:羨門高,古仙人。
  38. 屬:通“囑”,叫。岐伯:相傳是黃帝的太醫。尚方:主管方藥。
  39. 祝融:傳說是古帝高辛氏的火官,後為火神。蹕(bì):清道。帝王出行,阻止行人。
  40. 雰(fēn)氣:惡氣;雰,通“氛”。
  41. 綷(cuì):合,五采雜合。
  42. 勾芒:相傳是古帝少皞氏的木官,後為木神。
  43. 嬉:嬉戲。
  44. 崇山:狄山。《山海經·海外經》:“狄山,帝堯葬其陽。”
  45. 九疑:九嶷山,又名蒼梧山。相傳虞舜葬此山。
  46. 湛湛:積厚的樣子。交錯:互動。
  47. 雜遝(tà):眾多而雜亂。膠葛:驅馳。
  48. 沖蓯(sǒng):衝撞;蓯,通“摐”,撞。紛挐(rú):牽扯,糾結。
  49. 滂濞(pì):眾盛的樣子。泱軋(yǎng yà):瀰漫。林離:眾盛的樣子。
  50. 攢(zǎn)羅列聚:聚集排列。蘢(lóng)茸:聚集的樣子。
  51. 衍曼:即“曼衍”,連綿不絕。流爛:布散。壇:通“嘽”,眾多的樣子。陸離:參差眾盛貌。
  52. 雷室:雷淵,神話中水名。砰磷、鬱律:一說都是形容深峻,一說都是雷聲。
  53. 洞:通。鬼谷:眾鬼所居之地。崛礨嵬(lěi wéi)石 褱(huái) :不平的樣子。
  54. 八紘(hóng):八極,八方;紘,維。四荒:四方荒遠之地。
  55. 朅(qiè):往。九江:一說指長江水系的九條河,一說指九江郡,在今江西長江邊。五河:仙境中的五色(紫、碧、絳、青、黃)河。
  56. 經營:經過,往來。炎火:炎火山。弱水:河水名。據《山海經·大荒西經》,山在崑崙山外,水在崑崙山下。
  57. 杭:通“航”,渡。絕:橫渡。流沙:沙漠。
  58. 奄息:休息。蔥極:蔥嶺山頂。泛濫:漂流。
  59. 靈媧:女媧。傳說伏羲作琴,使女媧鼓之。馮夷:黃河水神河伯的姓名。
  60. 薆(ài)薆:通“曖曖”,昏暗的樣子。
  61. 屏翳(yì):《史記正義》:“天神使也”。風伯:風神。雨師:雨神。
  62. 崑崙:崑崙山,傳說是天帝的下都。軋芴洸忽(zhá wù guāng):不分明的樣子。
  63. 三危:仙山名。
  64. 閶闔(chāng hé):天門。
  65. 玉女:神女,美女。
  66. 閬(làng)風:神山,傳說在崑崙之顛。
  67. 亢烏騰:《史記集解》引《漢書音義》曰:“亢然高飛如鳥之騰也。” 亢,高。騰,飛騰。
  68. 低回:徘徊。陰山:傳說在崑崙山西。
  69. 西王母:傳說中神女。
  70. 矐(hé)然:白的樣子。勝:玉勝,一種首飾。
  71. 三足鳥:傳說是為西王母取食的鳥。
  72. 濟:渡。
  73. 回車:轉車。朅(hé):通“盍”,何不。
  74. 不周:不周山。傳說在崑崙山東南。
  75. 幽都:極北之地,傳說是日落處。
  76. 沆瀣(hàng xiè):夜半氣,露氣。
  77. 噍(jiào)咀:咀嚼。嘰:小吃。瓊華:玉英。
  78. 僸(yǐn):仰望。侵潯(xún):漸進。
  79. 鴻涌:波濤騰湧的樣子。厲:揚。
  80. 貫:通。列缺:閃電。倒景:下射光。
  81. 豐隆:雲神。滂沛:雨水盛。
  82. 游道:遠遊的路途。循:長。
  83. 騖(wù):賓士。遺霧:把雲霧拋在身後。
  84. 迫:逼近。隘(ài)陝:狹隘。
  85. 舒節:緩行。北垠(yín):極北邊際。
  86. 屯騎:官名,管騎士。玄闕(què):北方的山。
  87. 軼:通“遺”,留下。先驅:前導。寒門:北極之門。
  88. 眩眠:目不安的樣子。
  89. 惝(chǎng)恍:模糊不清的樣子。

白話譯文

司馬相如被拜為孝文園令,見皇上“好仙道”,於是就上奏了《大人賦》,這篇賦是:
世間有大人啊,生活在中州。住宅遍布萬里啊,卻只能短促停留。可憐人世窘迫艱難啊,何不輕飛去遠遊。跨上素霓般絳色旗啊,駕著雲氣向上浮。把格澤星豎作長竿啊,系住陽光成彩旄。垂掛旬始星作旗旒啊,再拉彗星裝飾尾梢。揮動起來輕柔迴翔啊,也自婀娜隨風搖。天橇天槍二星作旌旗啊,輓曲彩虹把旗桿纏包。紅光強烈眼花迷亂啊,暴風奔涌祥雲狂飄。乘應龍象輿如尺蠖曲行啊,騎赤螭虬龍迂徐蜿蜒。俯仰屈伸縱恣賓士啊,龍身隆起疾速向前。昂頭伸頸搖身不行啊,放縱自恣翹首望天。搖目吐舌前後瞻顧啊,轉頭奔走高聳如梁。相引相呼喧囂而去啊,飛蟲般踴躍奔騰狂。飛奔追逐如火光閃電啊,突然霧散雲消閃亮光。
斜穿東極登北極啊,與神仙相聚在一堂。相攜右轉共探幽遠啊,橫渡飛泉在正東方。把所有仙人招來挑選啊,部署眾神在北斗旁。派遣五帝在前開道啊,遣返太一侍從留陵陽。玄冥侍左含雷侍右啊,前有陸離後有濡湟。役使神仙羨門、征北僑啊,黃帝太醫岐伯管藥方。
火神祝融警戒清道啊,清除惡氣後啟程才宜。集合我的龍車上萬輛啊,車篷如雲揚起華麗旗。讓木神勾芒奉命隨行啊,我想到南方徜徉游嬉。歷經堯墓在崇山啊,路過舜墳在九嶷。旗上飄帶密集交錯啊,眾車並驅不整齊。擾攘衝撞牽扯糾結啊,車流瀰漫遍布如雲移。聚集羅列如草叢啊,連綿續進擁擠參差。直入幽深險惡的雷淵啊,通往鬼谷顛簸於地勢高低。看遍四面八方極遠之地啊,盡渡人境仙界大河小溪。
歷經炎火山渡過弱水河啊,橫穿沙丘走過沙漠時。到蔥嶺休息游水嬉戲啊,女媧彈琴跳舞有馮夷。天時昏暗模糊不明啊,召天神誅殺風神雨師。西望崑崙看不分明啊,徑直向仙山三危賓士。推開天門進入天帝宮啊,載上天女一路相攜。遠登閬風山去歇息啊,如鳥高飛又齊下聚集。在陰山徘徊盤旋飛舞啊,我現在才見西王母容儀。滿頭白髮戴首飾住山洞啊幸好有三足烏替她操持。若定要如此才長生不死啊,即使活萬代何足悅怡。
何不迴轉車歸來啊,路盡不周山會食極北山陵。呼吸露氣吞食朝霞啊,咀嚼瓊華和芝英。緩緩仰面高高騰躍啊,群龍攢動如波濤涌騰。穿過閃電下射光芒啊,冒著雲神降滂沱大雨行。從遠遊道上長驅而下啊,迅速拋掉雲霧遠遠奔。迫近狹隘的人世間啊,緩緩駛出從北極邊垠。把屯騎官留在北極之山啊,把前導人留在北極之門。下看不見崢嶸大地啊,上看不見廣闊高曼。眼睛眩花看不見啊,耳朵模糊聽而不聞。凌空虛之境向上游啊,超脫有無獨自長存。

創作背景

此賦是司馬相如任孝文園令時作,當時,作者見漢武帝“好仙道”,於是作《大人賦》以諷諫。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賦用騷體賦形式,漢大賦的手法,虛構誇張地鋪敘“大人”遊仙,對跨乘的各種龍想像描寫得尤其生動形象。先寫“大人”不滿人生短促,人世艱難,於是駕雲乘龍遨遊仙界;然後分東南西北四方寫遨遊盛況,其中游西方見“西王母”幾句通過仙人居住山谷形貌很瘦來勸誡求仙的;文末歸於超脫有無,獨自長存,以“歸於無為”來“諷諫”,有超越人生,擺脫人世,融於自然造化,得到長生之意。全賦看似在閒話家常,但句句都是正經之言,流露了作者對於自己仕途進退的矛盾之情。
縱觀全文,此賦在結構、文句等方面擬則《遠遊》,但又有變異。
在結構上,《遠遊》始述“悲時俗之迫陬兮,願輕舉而遠遊”,然後述游求仙,從故鄉“南州”出發,歷東、西、南、北,又“周流六漠”,加之“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下崢蠑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一段,最後歸結到“超無為以至清兮,與泰初而為鄰”。此賦襲用這一結構而先謂“世有大人兮……竭輕舉而遠遊”,然後寫“大人”從中州出發的東、南、西、北四方之游,文末襲《遠遊》“下崢嶸”四句而歸結到“乘虛無而上假兮,超無友而獨存”。
在文句上,此賦造句於首尾襲用《遠遊》數句,但中間四游諸段則並不照抄,而是用辭賦家敷衍夸艷之筆寫成。從某種意義上說,此賦應該是以《天子遊獵賦》述遊仙的“然後揚節而上浮,陵驚風,歷駭飈,乘虛無,與神俱”數句為藍本的,但因主旨不同而調整別構:“載雲氣而上浮”源自“揚節而上浮”;“焱風涌而雲浮”源自“陵驚風,歷駭飈”;“乘虛無而上假”源自“乘虛無”;“使五帝先導兮,反太一而後陵陽”以下一段源自“與神俱”。
在內容上,此賦之旨則在於求仙不足為喜,以諷武帝求仙之謬,與《遠遊》抒發戀土之情和自我排遣的寄託之意存在根本的不同。

名家點評

西漢·司馬遷:①相如見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嘗為《大人賦》,未就,請具而奏之。”相如以為列仙之傳,居山澤間,形容甚腥,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賦》。(《史記·司馬相如傳》)②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說,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史記·司馬相如傳》)
北宋·秦觀:孝武好神仙,相如作《大人賦》以風,其上乃飄飄有凌雲氣,此文辭之弊也。(《漢書評林》)
南宋·倪思:群仙以降曼延淫灑至“載玉女”氣使人駭且欲悔,而卒歸之正,至西王母數語,使人意消,何神仙之足言。未遠遊卻又似有所未見,未肯以為虛無也。虛無之,善者也。(《史記評林》)
明·康海:古人作文,皆有依仿,司馬長卿《大人賦》全用屈平《遠遊》中語。(《史記評林》)
明·王維楨:自“蒞颯卉翕”曼延淫灑至“載玉女”語,使人駭聽,而卒歸之正,蓋西王母數語是也。(《史記評林》)
明·王世貞:自古文章於人主未必遇,遇者,政必不佳耳。獨司馬相如於漢武帝奏《子虛賦》。不意其令人嘆曰:“朕獨不得此人同時哉!”奏《大人賦》則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間。既死,索其遺篇,得《封禪書》覽而異之。此是千古君臣相遇,令傅粉大家讀之,且不能句矣。(《藝苑巵言》)
清·劉熙載:長卿《大人賦》於屈子《遠遊》,未免落擬效之跡。(《藝概·賦概》)
清·姚鼐:此賦多取於《遠遊》。《遠遊》先訪求中國仙人之居,乃上至天帝之宮,又下周覽天地之間;自“於微閭”以下,分東西南北四段。此賦自“橫厲飛泉以正東”以下,分東南西北四段,而求仙人之居意即載其間。末六句與《遠遊》語同,然屈子意在遠去世之沉濁,故云“至清”而“與太初為鄰”;長卿則謂帝若果能為仙人,即居此無聞、無見、無友之地,亦胡樂乎此邪?與屈子語同而意別矣。(《古文辭類纂》)

作者簡介

司馬相如(約前179—前117年),字長卿,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漢景帝時為武騎常侍,以病免職,後曾與枚乘鄒陽同為梁孝王門客。因為善辭賦而受到漢武帝賞識,召為郎,升孝文園令。其賦作辭藻贍麗,氣象宏大,想像豐富,以《子虛賦》、《上林賦》為代表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