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是依託於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要完成人為王貽芳、曹俊、楊長根、衡月昆、李小男的科研項目。
2016年,該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王貽芳、曹俊、楊長根、衡月昆、李小男
- 獲獎情況: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是依託於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要完成人為王貽芳、曹俊、楊長根、衡月昆、李小男的科研項目。
2016年,該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是依託於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要完成人為王貽芳、曹俊、楊長根、衡月昆、李小男的科研項目。2016年,該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成員大亞灣實驗國際合作組由來自...
大亞灣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是一個建於中國研究中微子的多國粒子物理項目。項目的兩個中微子探測器設在大亞灣核電站,用於探測到來自核電站反應堆群的中微子。參加該項目的研究員來自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美國、捷克。該項目團隊為王貽芳所領導...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位於深圳市區以東約50公里的大亞灣核電站群附近的山洞內,地理位置優越,緊鄰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群之一的大亞灣核電站與嶺澳核電站。實驗室簡介 2012年3月宣布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在精確測量θ13值方面取得國際...
中微子振盪模式 2012年,大亞灣實驗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這一成果為研究宇宙起源,尤其是理解宇宙中“反物質消失之謎”提供了可能,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核反應堆中微子振盪 核反應堆實驗可以用來探測反電中微子的振盪。此類實驗中最突出的是KamLAND。反應堆中產生的反中微子和太陽中微子的能量級相當。此類試驗的基線長度短至數十米,長至數百公里。2012日3月8日,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分散式時間標記的改進研究》是依託清華大學,由龔光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的目的是將中微子振盪混合角參數Theta13測量到1%的精度,這對理解反物質消失和新物理現象都有...
超新星爆發產生大量的中微子,探測超新星中微子對研究中微子性質和超新星結構很有幫助。本項目將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更加全面、具體、深入地開展與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相關的理論研究,包括:深入研究超新星爆發中的中微子集體效應、超新星震盪...
在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中,宇宙線μ子在探測器內產生的9Li和8He同位素是最重要的本底之一。為了精密測量中微子振盪的混合角θ13,就要減少這種本底,並對這種本底進行精確的測量。另外,擬合θ13的方法、事例選擇條件、其他本底的研究以及各種...
2017年1月10日,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盪新模式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獎一等獎,王貽芳擔任主要完成人。2019年9月7日,獲得第四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王貽芳參加L3,AMS,Palo Verde和Kam ...
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主導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盪新模式”項目榮獲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組於2003年提出了原創的實驗方案,2011 年建成了國際領先的實驗裝置,探測精度和數據獲取...
共獲獎2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共22項,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繞月工程(主要完成單位之一)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盪新模式”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陸錦標和王貽芳領導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合作組在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附近首次發現了一種新的電子中微子振盪模式,測量了它們由於振盪現象而引起的消失機率。這種振盪模式的實驗確立表明了中微子有可能破壞宇稱與正反粒子聯合對稱性(CP)。陸錦標...
毫無懸念,“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項目 折桂2016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知識分子 13 葛墨林:“唯論文”評價已嚴重阻礙中國科技發展 近年來,以國家自然科學獎的評價模式為原始模板,我國逐步形成了“唯論文”的評價...
“十四五”期間,國家科學技術成果豐碩,趙忠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等10名知名專家被授予科學技術獎,“大亞灣反應堆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震盪新模式”等207項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良種牛羊高效克隆技術”等322項成果獲得國家技術...
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該獎項,也是王貽芳繼2014年獲得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2015年日經亞洲獎和2016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後的又一國際獎項。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2012年取得了重大科學成果,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首次精確...
三、闡明二疊—三疊紀之交生物大滅絕及其復甦模式和原因;四、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五、揭示兩種天然產物靶向特異蛋白治療白血病的機制;六、證實單倍體孤雄幹細胞具有可替代精子和快速傳遞基因修飾的能力;七、生態學...
王貽芳領銜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來自全世界6個國家和地區38個科研單位組成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在2012年3月8日宣布,發現中微子新的振盪模式,並測得其振盪振幅,精度世界最高。該結果加深了人類對中微子基本特性的...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合作組——“科學實際上跟藝術沒什麼區別”2012年,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合作組宣布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轟動全球科學界。王貽芳所長說,科學實際上跟藝術沒什麼區別。“在這個舞台上,我感到非常的激動,這個過程當中,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