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守令圖

夢溪筆談·守令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夢溪筆談·守令圖》
  • 外文名:《Meng Xi Bi Tan · Shouling Figure》
  • 作者沈括
  • 類別:古代地理
作品信息,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作品出處,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 夢溪筆談·守令圖
作品出處:夢溪筆談
作者:沈括

作品原文

地理之書,古人有《飛鳥圖》,不知何人所為。所謂“飛鳥”者,謂雖有四至里數,皆是循路步之,道路迂直而不常,既列為圖,則里步無緣相應,故按圖別量徑直四至,如空中鳥飛直達,更無山川回屈之差。予嘗為《守令圖》,雖以二寸折百里為分率,又立準望、牙融、傍驗、高下、方斜、迂直七法,以取鳥飛之數。圖成,得方隅遠近之實,始可施此法。分四至、八到為二十四至,以十二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乾、乾坤艮巽四卦名之。使後世圖雖亡,得予此書,按二十四至以布州縣,立可成圖,毫髮無差矣。
註:
【四至】指地圖上某一點至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某一點的距離。
【里步】指地圖上標示的距離與實際測量所測得的距離。
【徑直四至】指到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某點的直線距離。
方隅】“方”指東、西、南、北四方,“隅”指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隅。隅,音yú。
八到】即四方、四隅八個方位。
【二十四至】在八到的基礎上,再把每一方位分為三份,共二十四個方位,沈括將四至、八到再分為二十四至,使地圖的精確度提高了三倍。
【支】即地支,它們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
【乾】即天干,它們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乾坤艮巽】是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中的四卦,古人常用八卦表示四方四隅。巽,音xùn。

作品譯文

地理書中,古人有《飛鳥圖》,不知道這是何人所作的。所謂“飛鳥”,是說以前的地圖雖然有四至的里數,但都是沿著道路用步測量的。道路有曲有直,沒有定規,畫成圖以後,圖上標示的里數與實際測得的距離就不可能相符合,因此要按圖再計算四至的直線距離,這就像空中鳥飛一樣直接到達,再也沒有山川曲折所引起的誤差了。我曾經繪製過《守令圖》,用二寸折算一百里作為分率,又建立了準望、牙融、傍驗、高下、方斜、迂直共七個方法,來求得“鳥飛”的里數,圖繪製成後,求得四方四隅遠近的實際里程,才可以運用這一方法。將地圖的四至、八到分為二十四至,用十二地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乾和乾坤艮巽四個卦名來稱呼它們。即使後世將圖亡失了,只要得到我這本書,按二十四至來分布州縣,立刻可以繪成圖,不會有絲毫的差錯了。

作品賞析

記載沈括繪製的《守令圖》。《守令圖》,又名《天下州縣圖》,是沈括於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奉旨編繪的一套州縣地圖,比例為九十萬分之一。歷時十二年方才完成,全套地圖共有二十幅,包括全國總圖和各地區分圖,其中大圖一軸高一點二丈,寬一丈,並附有專書說明,現已失傳。其間他由於“永樂之敗”而被貶謫,但仍然努力不懈,於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最終完成了這套地圖的編繪。這是一套在當時最為精確的地圖,除了有準確的計算比例——分率外,又設定了“準望、牙融、傍驗、高下、方斜、迂直”共七個方法,並按方域劃分出“二十四至”,從而大大提高了地圖的科學性。
早在先秦時代已有地圖。西晉時裴秀繪製地形方丈圖,同時提出“製圖六體”的理論,第一次闡明了地圖的比例尺、方位和距離三個因素,解決了將地面曲折道路長度改為水平直線長度的問題(見《晉書裴秀傳》)。沈括正是借鑑了前人的積極成果,並有所革新創造,才繪製出了《守令圖》。這在我國地理測繪學上無疑是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實踐。

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北宋天聖九年,出生於一個下層官吏的家庭,家境並不富裕,沈括常自謂“出自寒門”。母徐氏,是蘇州吳縣人,知書達禮,諳通文墨;父沈周,為官清正,不主張嚴刑苛法,到泉州任職時,沈括隨往。
作者沈括作者沈括
皇佑三年(1051),沈周病歿,按宋朝職官死後蔭子的制度,沈括守父喪到至和元年(1054)。他24歲出任冰陽主簿。此時,冰水為患,河道淤塞,漫淹成澤,災害頻仍,許多田地“熟不長糧,荒不長草”,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而當時的冰陽縣令,不管人民生計,反而橫徵暴斂,曾激起農民反抗事件。上司為平息民憤,調走了這一縣令,授命沈括代行縣令,治理冰陽。由於他深入下層,體察民情,順乎民意,撤銷了百姓反對的無理禁約,“擇可為而後為”,“專心致意,畢力於其事”。率民開“百渠九堰,得上田七乾頃”,一度克服了冰河下游的連年水患,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緩解了當時當地的社會矛盾。他這種勤政務實精神,贏得廣大人民的愛戴。嘉佑年間,沈括考取進士,開始了上層的官宦生涯。神宗時累官至太子中允,翰林院學士,終為光祿寺少卿。
沈括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從政和科學研究兩個方面,茲舉其要點:熙寧三年(1070),他參加了王安石變法,並且是改革派的中堅人物;熙寧八年(1075),他出使遼國,“正駁斥遼國無理爭地要求,維護了宋室主權;繼而鎮守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武備,設防邊睡,有效地抵禦西夏。他一向重視興修水利、監製兵器、管理財政等,希望促進國家強盛。沈括在從政的同時,一生重視科學研究和科學發明的記載。他所進行的科研,堪稱廣博,諸如觀測天象,繪製渾儀景表,補修《奉元歷》(類似今天的陽曆);在數學方面,創立“隙積術”和“會圓術”;在物理學方面,他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早於歐洲400多年,對共振規律也有研究;在地質學方面,從岩石生物遺蹟中推論出沖積平原的形成,還提出石油的命名。此外,又鑽研藥用植物與醫術。他平生著述頗多,著名的傳世之作有《夢溪筆談》、《長興集》、《蘇沈良方》等。在《資治通鑑長編》中,尚有一部分他所撰寫的《乙卯入國奏請》、《入國別錄》等資政史料。
元豐五年(1082),因徐禧失陷永樂城,沈括連累受貶,居潤州,築夢溪園(今鎮江東郊),潛心著述,至紹聖元年復官爵,次年(1095)辭世,終年65歲。

作品出處

《夢溪筆談·守令圖》出自《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