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文化(詞語解析)

夢文化(詞語解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夢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見慣,—又神秘莫測,既虛無飄渺,又真實可見。若說夢是幻覺,然夢中之人物事件,醒後皆歷歷在目;若說夢是真實之表現,然醒後難找與夢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時日有所思,夜即夢之;有時夢中所見,日即遇之。夢之神秘至此,我們的祖先亦早知之,即產生夢文化。

每個人都要做夢,夢之與人猶靈魂之與人,與之俱來,隨之而去,伴隨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腦之思維能力還在,夢就會長久不衰。做夢不分貴賤、不分長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夢的內容有所不同而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夢文化
  • 著作:《夢林玄解》等
  • 文化之鄉:河北邯鄲、福建省仙遊縣
  • 主要思想:哲學思想
  • 作用:中國古代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
  • 方向:在民間卻流傳甚廣
詞語典故,夢文化之鄉,河北邯鄲,福建省福清市,

詞語典故

我國傳統的夢占文化是在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對夢的研究成果,明代崇禎年間的《夢林玄解》是夢學中的集大成者,是現代研究夢學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在民間流傳深廣的《周公解夢》也是我們研究夢學的資料之一。“乾坤天地”節選了《夢林玄解》的《占繇》,介紹了解夢的基本原則,同時也將《周公解夢》改編成《夢兆吉凶對照表》,以便快速查詢。
有些人格是顯意識的,例如象徵我的理性人格主體的弟弟夢象。也有些人格是潛意識的,例如象徵自戀型人格的奶奶夢象。沒有夢境的提示,我是很難意識到自己的自私自戀行為的,因此也就很難去糾正這樣的不成熟行為。有了夢境的提醒,就好像給自己安裝了一個自私警報器,一旦出現幼稚的自私行為,警報就響了,聽到警報後就可以及時糾正自己的心態,將自戀型人格“捉拿歸案”了!
對於人類來說,心靈與右腦使用的是形象語言,理性與左腦使用的是文字和數學等抽象語言。兩種語言都是傳達信息和交流感受的符號工具,不同點在於形象語言是一種連續符號,連續符號的特徵是曲線、合一、生動柔和、模糊、無限變化、普遍的;抽象語言是一種離散符號,離散符號的特徵與連續符號正好相反,是直線與尖角、分離、剛硬、明確、有限變化、特殊的。形象語言是根本性的,先天的;抽象語言是衍生性的,後天的。要想在人類社會裡生活,這兩種語言缺一不可。
夢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流傳甚廣,《周公解夢》即流傳在民間的解夢之書。在術數史上,很難發現解夢之術,列於此,只因夢文化在民間甚為流傳,並能從夢中預測吉凶。

夢文化之鄉

河北邯鄲

以“一枕黃粱”名夢和黃粱夢呂仙祠古建築群為代表的夢文化,蘊含著極為深厚的中國哲學思想,表現出中華民族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執著追求。產生於唐代的黃粱美夢傳奇故事,就發生在邯鄲的黃粱夢鎮。從古到今,黃粱一夢以及由此演繹、發展而形成的“夢文化”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幅濃墨重彩的絢麗畫卷。黃粱夢的美妙故事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國外也是聲名遠播,甚至於登上了日本國小的教課書。夢文化涵蓋歷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藝等領域,具有神秘的特性。依據唐傳奇《枕中記》而建的千年古觀“黃粱夢呂仙祠”,建築規模宏偉,內有中國“名夢館”,是研究中國“夢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國“夢文化”唯一的載體,它對中國小說、戲劇、詩文的創作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黃粱夢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夢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邯鄲因此被海內外人士譽為“美夢之鄉”。

福建省福清市

“夢文化”是石竹山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石竹山因此被世人譽為“中華夢鄉”。石竹山祈夢習俗最遲在明代,最早在宋代就已經形成了。由於歷史上不少名人都說石竹山神仙賜夢靈驗,所以自明朝末期後,很多善男信女都慕名來到石竹山祈求神仙賜夢。
明代首輔葉向高年輕時到石竹山祈夢的故事最為著名。一年清明節,葉向高石竹山抽籤,“富貴無心想,功名兩不成”的簽譜令他大為不快。後來他請了一個老和尚解簽。老和尚告訴他這是好籤,並解釋說:“富貴無心想,‘想’字去了‘心’不是‘相’字么?”功名兩不成,‘戊戌’兩字都不像‘成’,這不是預示公子將在‘戊戌’之年官居相位嗎?”經老和尚一點撥,葉向高受到極大鼓舞,刻苦求學,最終官居宰相。葉向高功成名就後重遊石竹山時,在“牛蹄洞”題寫了一首意味深長的詩句:“嶙峋石竹插青霄,病起歡從勝友招。蘿徑曲穿雲外洞,松門斜接澗邊橋。蒼崖月冷仙壇靜,碧海天空鶴馭遙。一自名山傳夢後,而今玉帶愧橫腰。”
此外,長樂狀元馬鐸、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清末帝師陳寶琛、海軍將領薩鎮冰等名人也都與石竹山祈夢結緣。陳寶琛年少時在石竹山祈夢,日後還鄉時特赴石竹山九仙觀還願,並撰寫了一副對聯:“雖痴人亦能說夢,惟至誠可與前知。”1986年,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在石竹山題寫“石竹仙山,白日做夢”。
石竹山“夢文化”由祈夢、接春、九仙信仰等組成。一年一度民眾自發的“接春”活動,使得夢文化浸潤著深刻內涵,並廣泛影響著八閩大地及海外華人華僑。所謂“接春”,就是迎接春神、春王。石竹山因其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環境,以及超強的地磁場時空點感應,使之成為“夢文化的傳承地和發揚地”,很早就被封為“行春之治所”。“接春”的人們於每年立春當天或提前一天到石竹山“候春”。夜幕降臨時,活動開始了,數以萬計的人們在童男童女的燈火指引下,虔誠地捧著紅斗跟隨其後。此時,香菸升騰,燭光映天,“接春”隊伍宛如龍騰蛇舞,煞是好看,形成一道非常壯觀的人文景觀。在“接春”活動中,“追春”、“燔柴迎春”、“裝接春金斗”、“禳太歲道場”等內容都頗有意蘊。
2008年,福清市政府舉行首屆“石竹山夢文化節”,吸引眾多海內外鄉親參與“接春”活動,場面壯觀。2011年1月,由台灣基隆市、福清市共同發起舉辦的“海峽兩岸道教圓夢之旅暨第二屆中華夢鄉福清石竹山夢文化節活動”,被國台辦列入對台重點規劃交流項目,也是全國規模最大、民眾參與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夢文化盛會。包括“接春”活動在內的“石竹山夢文化”已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另外:
2009年,福建省福清市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夢文化之鄉””,並建立“中國夢文化研究中心”。
中國夢文化,蘊含著極為深厚的中國哲學思想,表現出中華民族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執著追求。夢文化涵蓋歷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藝等領域,具有神秘的特性,對中國小說、戲劇、詩文的創作和旅遊等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福清的九鯉湖夢文化是中國夢文化乃至中國文化這份珍貴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飛瀑天下奇的九鯉湖是我國漢族居信區乞夢(祈夢)風俗的發源地,為祈夢者所崇拜的何氏九仙是我國民間流傳歷史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司夢神靈,也是歷史上唯一被公認為全國性崇拜的“夢神”。九鯉湖流傳的一套乞夢民俗活動的程式是其他地方所未見的,這套習俗自唐宋以來一直沿用至今,堪為我國祈夢文化的“活化石”。而供奉何氏九仙的九鯉湖寺是我國江南的名門古剎,歷代達官顯貴、騷人墨客來此朝聖、祈夢之風盛行,元朝太府卿鄭露、宋代端明殿學士蔡襄、明代禮部尚書陳經邦、狀元羅倫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清代名宦李光地以及近現代一些政要都曾來這裡遊覽、祈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