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歷史沿革,名字由來,建設沿革,景區簡介,主要景觀,歷史人物,文化特徵,道教文化,旅遊資源,祈夢文化,定規流程,文化特徵,旅遊攻略,最佳時間,交通攻略,地理位置,觀賞指數,周邊景點,
歷史沿革
名字由來
相傳漢武帝時,安徽廬江有一何姓太守為淮南王劉安部下,何氏的九個兒子因反對其參與淮南王謀反,南逃至此隱居,他們煉丹濟世,普度眾生,丹成跨鯉升天成仙,九鯉湖因之得名。因九兄弟成仙比八仙早了一千多年,古人在湖邊巨石上還留有“第一蓬萊”的題刻。
建設沿革
明嘉清年間,指揮使李元陽在九鯉湖九仙祠東北倡建了迎仙公館,興化知府蔡善繼又在附近倡建了莒溪公館。
1998年,九鯉湖被批准為福建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簡介
據傳漢武帝時,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煉丹濟世,丹成跨鯉升仙,九鯉湖因此得名。
千百年流傳的何氏九仙傳說,吸引了無數達官顯貴、文人墨客前來觀光、祈夢,留下許多珍貴的詩文佳作和摩崖題刻。
九鯉湖盪青漾翠,碧澄一泓,是個秀麗的天然湖。湖的四周,林木蔥蘢,千岩競秀,怪石嵯峨,瀑漈泱泱,融林、瀑、水、石之勝景於一處。
湖的上游,坦蕩的水底岩石上,遍布如臼如樽、似瓮似井等奇形怪狀的洞穴,有的深不可測,相傳為九仙煉丹的遺址。
在山間林野有著無數奇岩怪石,諸如蓬萊石、瀛州石、羽化石、玄珠石、龍擦石、枕流石、天然坐等。
這些奇石留下不少歷代名人的題刻,如宋代兵部侍郎
陳讜的“天子萬年”、明代林有恆的“第一蓬萊”和李翔書的“觀瀑”等,字型古樸大方,瀟灑自如。
九鯉湖九級瀑布群馳譽海內外,是九鯉湖自然景觀的主體。
上游溪水奔騰而來,自雷轟祭入湖,溢瀑布、懸珠簾、掛玉柱、叩石門、回五星、跨飛鳳、過棋盤、謁將軍,峭壁千仞,古木參天,奇勝不可名狀。
徐霞客曾到此遊歷,贊曰:“即匡廬三疊,雁盪龍湫,各以一長擅勝,未若此山微體皆具也。”著名的九漈飛瀑從高聳的崖頭猛瀉入湖,水石相激,轟鳴如雷。
鯉湖飛瀑按每次落差分為九漈,名曰:雷轟漈、瀑布漈、珠簾漈、玉柱漈、石門漈、五星漈、飛鳳漈、棋盤漈、將軍漈。
各漈獨具特色,瀑布大至一百多米,小到三、四米。尤為壯觀的是瀑布、珠簾、玉柱三漈。
瀑布漈高達百米,氣勢磅礴,珠簾漈從刀削斧劈般的千仞巨石上齊刷刷地滑下,形成萬斛水珠,宛若垂簾,頗為壯觀;珠簾漈之東側,水從盤龍山頂貼著石壁滑下,形成兩股晶瑩的細流,妙似玉琢的雙柱。
這就是玉柱漈。
珠簾、玉柱同注一泓深潭,它雖小於九鯉湖,卻是九漈最佳處,徐霞客盛讚“峻壁環鎖,瀑流交映,集奇撮勝,唯此為最”。
九漈飛瀑全長十餘公里,沿途懸崖夾峙,蜿蜒曲折,奇勝不可名狀。
九鯉湖現列為福建省重點旅遊開發區,全面啟動了東崐鳳古寨、雲居探幽、石門索橋、迎賓山門、九鯉山莊、霞崐客廣場、觀光果林、通訊基站、生態綜合服務區等十大重崐點建設項目,將發展成為集觀光、度假、娛樂、購物、朝聖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她將以豐富的內涵和宏偉的氣魄展示給中外遊人。
九鯉三洞:
化龍洞在古梅洞西向三五步處。傳說古時有一病人向仙人 求藥,仙人給他藥吃,頃刻間雷電交加,病者化成一條龍飛走 了,留下這個石洞,稱為“化龍洞”。
白雲洞位於珠簾漈旁的懸崖處。珠簾水霧如雲,繚繞洞口 。崖險洞僻,人不易到。
桃源洞在石湖西南向的丹崖之上。傳說古時有遊人進入洞 中,豁然開朗,見到萬樹桃花,落英繽紛,故名桃源洞。
主要景觀
九鯉湖景區人文景觀眾多,有摩崖題刻,道教名觀、藝術建築和文物古蹟20多處。湖山間“任楷草題鐫幾無完石”、“天子萬年”、“第一蓬萊”、“碧水丹山”、“觀瀑”、“九鰭騰雲”、“飛雨奔雷”等歷代名人題刻,古樸大方、遒勁灑脫;湖濱的九仙觀、水晶宮、玉皇樓、迎仙會館金碧輝煌、氣勢恢宏;將軍、觀瀾、觀瀑、懷念、愛鄉五亭,依山臨水、玲瓏精雅;景區內尚存的何仙宮、全竹廟、更衣亭、湖光亭遺址,是遊客懷古的好去處;宋孝宗皇帝賜予“仙水靈惠”金匾的一泓“仙泉”,以清洌甘甜,不乾不漲稱奇。
歷史人物
九鯉湖是我國漢族居住區祈夢文化的發源地,何氏九仙是民間流傳歷史最長、影響最廣的司夢神靈,是歷史上唯一被公認為全國性崇拜的夢神,其祈夢程式自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堪稱為研究我國祈夢文化的“活化石”。歷代達官顯貴、騷人墨客來此朝聖、祈夢之風盛行,六朝太府卿鄭露、宋端明殿學士蔡襄、明禮部尚書陳經邦、狀元 羅倫、江南才子唐伯虎、地理學家徐霞客、清代名宦李光地及近代一些政要都來過這裡遊覽、祈夢。
九仙信徒遍及全國各地及東南亞,民間至今仍保留著來九鯉湖朝聖、祈夢的習俗,這在全國風景名勝區中是絕無僅有的。
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許許多多以夢文化為題材的優美詞章和夢驗故事,給九鯉湖風景區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夢文化之都”。
文化特徵
水,是自然景觀的構成之一,也是旅遊的重要資源。水,對九鯉湖旅遊區來說,更是至關重要。九鯉湖百分之八九十的景點或多或少都與水有關,可以說,水是九鯉湖景區的生命線。水不但能以自然屬性來裝點美化九鯉湖的景致,還能以文化屬性來提高九鯉湖景觀的品位。挖掘與開發九鯉湖的水文化現象,對九鯉湖旅遊業的發展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水體本身是一種自然形態的客體,人類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中,採取各種方式和措施,利用水的性能來造福人類,這樣,水便作為一個載體被賦於人文意識而有了文化特徵,從而體現了水的價值。例如:九鯉湖之水自古有之,但在荒古年代,此處杳無人跡,它只是以一種自然形態的水默默流淌著。一旦人們發現了它,見到它那種雄奇的勢態和美妙的姿影之時,人們就由衷地用比喻、用詩賦等抒情方式來讚美和讚嘆它。這樣,水便被注入了人文意識而具有了鮮明的文化特徵。此時,它除了被稱為“水”外,還被人們賦以“瀑布”、“珠簾”、“玉箸”等雅稱。隨著人們對九鯉湖之水的贊褒傳播,風雅之士們“靡不聞風而翹想之”,激發他們一睹為快的欲望,而不遠千里紛紛來遊玩觀賞,這樣,水不僅固具了文化特徵,而且還產生了觀賞的價值和由此帶來的旅遊價值。
風俗時尚是旅遊資源的深層開發,而水文化在風俗時尚中又十分突出。九鯉湖與水有關的最明顯風俗就是祈雨。它是建立在對九仙的神靈崇拜基礎上的一種世俗現象。宋時對此處的祈雨習俗記載最詳:“宋乾道二年,旱甚,縣官祈禱,立即靈應。三年,封仙翁嘉應侯。淳熙十四年,大旱。郡守朱端學率父老詣祠下叩禱,其明日白龍現,雨三日不休,乃上其事於朝,賜額‘仙水靈惠’,加封仙翁靈顯侯,捐郡帑二十餘萬,委邑尉馬良臣相役建廟。尋遭水患,鄉人因而重修之。宋開禧三年丁卯,旱甚,縣牒訓導葉澄禱於此,某霖之霈,歲乃大熟……”。([明]周華《興化府志》卷二)
明代進士王世懋在《游九鯉湖記》中認為九鯉湖特色是:“閩山以水稱奇勝者,即亡如九鯉湖,且著夢靈,宦遊者多禱焉。”同朝名士林澄名在《九鯉湖記》中認為九鯉湖特色是:“莆之山水,多以水石見奇;水石之勝……而鯉湖為最”。由此可見,九鯉湖之奇勝在於水、石、夢三特色。
九鯉湖利用水文化的價值來促進旅遊事業的發展,是旅遊業的新興現象,在這方面,九鯉湖最具發展條件。因為它所含的“水份”相當豐富,且比別的旅遊區更是“近水樓台”了。
一是人們以水為背景,為追求典雅或附庸時尚而對建築物、瀑、湖、潭、泉等進行著意命名的。如,建築物的命名有:湖光亭、水晶宮、觀瀑亭等。瀑的命名有:“雷轟”(是以聲勢命名),“瀑布”、“珠簾”、“玉箸”等(是以形象取名)。湖有“圓雲一鏡”,泉有“鳴泉”,潭有“龍淵洗耳”之美稱與雅稱。
二是人們以詩、賦、聯等文學形式,把獨特的水現象進行人文化。詩的形式有:唐代張濬的“玉箸垂秋漠,珠簾卷暮巒”,宋代劉克莊的“凡是龍居處,皆難敵此泉”。元代盧琦的“青山四面相縈迴,溪水百折聲如雷”。明代陳經邦的“水簾霧虛千珠墜,山色睛橫匹練同”。清代王壽桁的“珠簾玉箸半天際,雷轟瀑布聲喧嘈”。賦的形式,有清代陳居祿的瀑布賦:“誰匹練之空遺,乃山靈之織素”。“擬借仙人之刀尺,剪作貧家之五衤夸。”聯句的形式,有明代趙維恆的“珠簾不捲四時雨,玉箸常撐半壁天”等等。這些以修辭式的典雅命名,以詩、賦、聯等文學形式來表現客觀水體的存在和運動形態,其作用就是游發遊客產生注意、聯想和興趣等一系列的旅遊心理活動,從而豐富了他們的“玩水”情感與樂趣,這也是水文化在旅遊中的一種價值體現。 在旅遊中,人們往往對奇山異水的傳說、名人的讚嘆與評價等產生了無限崇拜景仰的心情,這就是文化渲染的魅力之所致。九鯉湖水文化現象在此類中有兩種體現。
一是對水功能傳說的崇拜與景仰。如對傳說中九仙之所以要選中九鯉湖為煉丹成仙之場所,主要是由於此處的水質純潔無染,是煉丹的上好精水。又如,九鯉湖仙夢為何靈驗,據說是因為此處飛瀑擊石,水激濤涌,噴薄飄空,如霧如煙,水霧彌空,將整個九鯉湖上空的灰塵吸洗得一塵不染,使九鯉湖成了人神易於溝通成夢的好處所。再則,根據“烏鳴山更幽,蟬噪林愈靜”的心理,跌水的瀑布水聲將壓蓋祠廟中一切噪聲而成了單一的催眠聲,使祈夢者容易處於半睡眠狀態而進入夢境,由於催眠聲單一,夢境不受旁音干擾,只出自本人“日有所思”、“心有所牽”的祈求念頭,所以所做的夢常與所要祈求之事相符,為此靈驗之夢的聲名遠播。再如,在九仙祠後的山坡上有一口仙泉,乃是一狀如人眼的石穴,儘管天大旱也不乾涸。據說九仙初來九鯉湖之時,兄弟九人“目俱盲,獨長者一目,為諸弟前行”。仙泉就是老大那顆眼睛變成的。飲用此中泉水,可以治療眼疾,延年益壽。
二是因名人效應而產生了景仰的心理。歷代名流政要對九鯉湖景觀的讚賞與評價,或賦詩鐫石的附庸,都會產生名人效應,其作用是激起後人對九鯉湖景觀的嚮往與景仰,從而產生了“一飽眼福”和“到此一游”的念頭。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到九鯉湖遊歷考察時稱道:“即匡廬三疊,雁盪龍湫,各以一長擅勝,未若此山微體皆具也。”一語定品位,九鯉湖的知名度由此倍增。嚴宗淦“春雷飛雨”的石刻贊語,也使九鯉湖的水色生輝。此外,許多名流政要對九鯉湖之水的詩賦題刻則比比皆是,這些都能使遊客產生名人效應的景仰心理。
道教文化
九鯉湖是道教重地。相傳漢武帝時,安徽廬江有一
何姓太守為淮南王劉安部下,何氏的九個兒子因反對其參與
淮南王謀反,南逃至此隱居,他們
煉丹濟世,普度眾生,丹成跨鯉升天成仙,九鯉湖因之得名。因九兄弟成仙比八仙早了一千多年,古人在湖邊巨石上還留有“第一蓬萊”的題刻。
湖濱古樹濃陰,宮觀道院依山而建,
九仙觀、水晶宮、玉皇樓、迎仙會館金碧輝煌。
九仙觀又名顯靈廟,在石湖北岸,祠建在一片巨石上,岩底中空,與湖水相通,古人稱為“蛤蟆穴”。祠始建於宋淳熙年間(1174—1189),宋孝宗趙昚賜給“仙水靈惠”匾額。
這些宮觀主要供奉九仙公。與其他寺廟不同,殿里兩邊鋪著蓆子,遊客枕著行李,橫七豎八躺在那裡休息。據說九仙公十分靈驗,會給虔誠的香客託夢,指點迷津。朝聖祈夢可添六福,即添福、添祿、添壽、添財、添丁、添貴。九鯉湖道院的祈夢文化自宋以來流傳不絕,歷代達官顯貴、騷人墨客及近代一些政要都來過這裡遊覽、祈夢,留下許多有趣的夢驗故事。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在這裡夢見“仙人”贈與萬塊墨錠,之後文思大進,畫藝日精,後來還在蘇州建了一座“夢墨亭”以示紀念。
除廟宇殿堂里可以打地鋪睡覺外,寺廟旁還專門建有迎仙會館和祈夢樓,供遊人留宿祈夢。我們特地上樓參觀,有的樓層是通鋪,有的隔有小間,可以租被褥,也有的自帶被褥來,大多似睡非睡,幾個時尚小伙正在玩牌,他們來自閩南。
九鯉湖是中國夢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人們相信九仙得道後,以夢點化世人。九鯉湖風景區管委會的同志認為,作為一種預知未來的民間方式,祈夢文化具有獨特的旅遊開發價值。根據九仙煉丹成仙傳說,將
徐霞客、紀曉嵐關於九鯉湖的遊記,以及唐伯虎、馮夢龍的夢驗故事等集中一處,建造文化雕塑苑,同時建
中國道教學院和中國夢文化研究院,打造中國夢都。
旅遊資源
九鯉湖的祈夢文化源遠流長,何氏九仙是民間流傳歷史最長、影響最廣的司夢神靈,其祈夢程式自唐宋以來一直沿用至今,堪稱研究我國祈夢文化的“活化石”。歷代達官顯貴、騷人墨客來此朝聖、祈夢之風盛行,六朝太府卿鄭露、宋端明殿學士蔡襄、明禮部尚書陳經邦、江南才子唐伯虎、清代名宦李光地及近代一些政挲薩都來過這裡遊覽、祈夢。明著名小說家馮夢龍、清著名學者紀曉嵐等對九鯉湖手工藝夢文化都作過生動的記述,千百年流傳下來手工藝許許多多以夢文化時題材手工藝優美詞章它夢驗故事,給九鯉湖風景區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令人神往。1998年九鯉湖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九鯉湖在仙遊縣之東北萬山之巔,是個秀麗的天然湖。相傳漢武帝時,因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練丹後跨鯉升仙而得名。 自古以來,九鯉湖一直以“飛瀑天下奇”而飲譽四方、名聞中外。這裡奇特的飛瀑按落差共分九濟,九濟共長十多公里,最高的上百米,分別從刀削斧辟般的千仞巨石上飛瀉而下,其氣勢磅礴,蔚為壯觀。飛瀑沿途遇懸岩而似雷鳴,觸峭石而如電閃;或形成珠廉,或結成玉柱。形態千變萬化,奇勝不可名狀。
九鯉湖為歷代文人
墨客所流連之地,今山中摩崖石刻遍布,湖畔有唐代“九仙祠”等遺址,是福建著名的遊覽勝地。
祈夢文化
相傳在漢代有何氏九兄弟一同在那裡煉丹成仙,乘上了湖中躍出的九條赤鯉升天而去的動人傳說,因而歷代登臨覽勝、尋幽祈夢者絡繹不絕。騷人墨客、詠詩作賦,多有記載。“江山借文字以傳”,九鯉湖遂成為閩中著名的風景區之一。但他們更重要的目的是來九鯉湖尋夢的,正如元代詩人盧琦在《游九鯉湖》一詩中所云:“願借一枕通仙靈”,才是人們游九鯉湖的最終目的。從文獻志書的記載可知,往昔來這裡的遊客,都要到九仙宮中睡上一夜,求個夢,祈請九仙卜個凶吉。如六朝太府鄭露,唐衡州剌史許稷,宋端明殿學士蔡襄,宋樞密院編修鄭樵,明禮部尚書陳經邦,大學士黃道周,狀元羅倫,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學者馮夢龍,清代名臣紀曉嵐、梁章鉅等等無不如此。
自唐宋至今,九鯉湖形成了一種祈夢習俗,古人雅稱為“臥遊”,成為旅遊文化中的一種奇特現象。由於受到極左思潮的影響,長時間有些人對這一祈夢習俗諱莫如深,視為迷信之類。究其實,這一習俗的形成和存在是人們對大自然美的崇拜以及對人生真諦的探求,合乎文化發展的規律。
九鯉湖如仙境般清幽,無論達官貴人凡夫俗子,到此一宿,萬慮皆消,雜念全無,大都能尋找一個美妙的夢境。“芸芸眾生誰無夢,獨在此間夢更幽”,道盡了九鯉湖與祈夢習俗的必然關係。
由於歷代名人慕名而至九鯉湖祈夢,關於祈夢的詩文大量傳世,其影響大大推動了祈夢習俗的形成與發展。經千百年的傳承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習俗儀程,如戒齋、潔洗、品茗、焚香、賞景、求夢、解夢、圓夢、還願等等。特別是解夢儀程值得研究。從古到今都是由道行高深熟悉諳世故的道長或高僧解夢,借九仙的名義解釋夢的內容,為人們指點迷津,解疑答難,慰籍勸勉,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暗示或心理療法。
夢因境生,境因夢奇。九鯉湖祈夢習俗與九鯉湖旅遊業互為促進,共生共榮。如今的九鯉湖成為福建著名的風景區,遊人一般依照習俗留宿祈夢,增加了旅遊消費,成為推動旅遊業發展的定律。
九鯉湖祈夢習俗涉及歷史學、文化學、旅遊學、民俗學、心理學等諸多領域,具有傳承性、民俗性、學術性等重要價值,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徵。長期以來,因認識誤區,未敢倡導以致此俗日趨式微,應該科學認識,正本清源,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九鯉湖祈夢習俗千百年來在九鯉湖風景區內流傳,成為九鯉湖旅遊文化的一種奇特現象。這一習俗隨著從九鯉湖分靈出多處的九仙祠,而涵蓋整個莆仙境內,並影響國內外。
九鯉湖祈夢習俗發端於唐,勃興於宋,鼎盛於明清。披閱有關史料,有史可考證的已有1300多年,可以見到宋代的鄭樵、黃岩孫,明代的黃仲昭、周瑛、方應侁、柯憲世,清代的郭彥俊,民國的徐鯉九等所著的《通志》、《八閩通志》、《仙谿志》、《興化府志》、《仙遊縣誌》以及《九鯉湖志》等地方志乘,不僅描繪了九鯉湖的山光水色,還記載了與祈夢習俗相關的奇聞逸事。吟誦歷代詩文,可以看到唐人鄭良士、許稷,宋人蔡襄、陳讜、徐鐸、鄭僑,元人盧琦、張禮,明人鄭紀、葉向高、陳經邦、黃仲昭、陳遷、羅倫,清人吳烔、石彥恬、陳龍光、陳居祿,現代人郭風、王仲辛、邊震遐、蔡其矯等對九鯉風光的不盡讚嘆和祈夢習俗的奇思遐想。
唐貞元進士許稷在《游九鯉湖》一詩中云:“山空人去後,夢醒客來初”。晚唐詩人御史大夫鄭良士亦在同題詩中寫道:“我來不求邯鄲夢,取醉聊乘鄭圃風。”這裡可以見到九鯉湖在唐代就出現了祈夢的習俗。
宋代是九鯉湖祈夢習俗勃興時期,仙遊籍殿中御史陳讜著有《夢論》一書,論述了九鯉湖祈夢的奇特。宋代《仙谿志》載稱:“神(九仙)主科名尤靈,詔歲,興福、漳、泉士大夫齋戒詣祠,祈夢不絕。”這說明了當時九鯉湖祈夢習俗在福建士大夫中有很大的吸引力。宋代興化知縣梁祿在《九鯉湖記》云:“今之游(九鯉湖)者,皆以寺(龍峙寺)為宴息之地,寺僧不勝其擾矣”。龍屺寺,位於九鯉湖1公里許的院前村西北隅,建於唐代,唐詔宗賜額曰“龍屺院”,寺院原有九座,規模宏大,宋端明殿大學士蔡襄當年游九鯉湖後,在該寺駐留,題詩云:“山僧九十五,行是百年人”。可見宋代到九鯉湖祈夢遊客之眾多。
元代知州盧琦在《游九鯉湖》詩中說:“十年鉛槧役此生,願借一枕通仙靈”。一語道盡了九鯉湖祈夢習俗形成之緣由。
明代,九鯉湖祈夢的風氣更甚。明代戶部尚書鄭記在其《仙夢辯》中描述:“由莆而閩,而天下,靡不聞風而翹想之;士大夫宦遊茲土,莫不函疏叩關而至”。這表明了當時此俗已越出福建,影響天下。因此,有江蘇籍進士周世臣、顧大典,浙江籍進士王弼,江西籍狀元羅倫,江南才子唐伯虎,江蘇學者徐霞客等紛紛慕名而來,探幽尋夢,並留下許多動人佳話。鄭紀還在九鯉湖蓬萊石南向留下“野趣謝千鐘老景尋神仙作會;湖光涵萬象夢魂與天地同流”的石刻題詠,高度概括了九鯉湖景與夢的無窮魅力。在歷代詩文中,可見到諸如“九鯉有人爭祈夢”、“夜夜遊人祈夢頻”、“人間車馬皆因夢”、“一塵不動夢魂清”之類的大量關於九鯉湖祈夢習俗的吟唱。明嘉清年間,為了緩解來九鯉湖祈夢遊客太多的壓力,直指揮使李元陽特地在九鯉湖九仙祠東北倡建了迎仙公館,興化知府蔡善繼又在附近倡建了莒溪公館。
清代,九鯉湖祈夢習俗更吸引了無數遊客。從乾隆年間陳居祿所作的《九鯉湖賦》中可窺一斑:“扃桃花於閬苑,關春色於北國,隨煙霞為啟閉,以古今為旦昏。惟風光而識路,信俗塵之莫奔……至於黃梁枕上,提醒凡流,胡世人之多夢,爭似按圖而臥遊”。這裡的“爭似按圖而臥遊”形象地描述了當時人們爭先恐後地按即定的習俗儀程為祈夢而到九鯉湖旅遊。“臥遊”成為九鯉湖之旅的特色,祈夢已成為九鯉湖之旅的終極目標。
民國時期,連國民政府要員嚴家淦、李宗仁等亦到九鯉湖祈夢。張大千、徐悲鴻等知名藝術大師也先後到九鯉湖臥遊,可見影響之深。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認識的原因,九鯉湖祈夢習俗漸趨式微,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幾乎被封殺。但當地莆仙百姓仍然堅持到九鯉湖探幽尋夢,遊客從未間斷,維持著這一習俗。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思想禁錮為之打開,九鯉湖祈夢習俗的重興推動了九鯉湖風景區建設的進程。這一現象可以在著名現代詩人蔡其矯的詩作中得到印證:“啊,九鯉湖,你的景色多么奇異。舊時代看你是一團神秘,說誰在這裡升天,說仙人曾留下腳跡,說這裡的小廟,能把人們的命運在夢中顯示。一千年來,萬人的鞋底,把你山道磨得閃閃生輝,只為的求你給予一宿的夢,在那神像前昏暗的燈影里……”
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九鯉湖祈夢習俗,使之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範疇,近年來,九鯉湖風景區建設管理委員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建祈夢樓、編纂出版《九鯉湖》、《九鯉湖的傳說》、《九鯉湖百夢》、《仙遊與九仙漫話》等書籍,蒐集整理祈夢習俗的相關資料,成立“九鯉湖祈夢習俗研究會”等,力求這一習俗在揚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前提下,科學地健康地不斷傳承發展。
定規流程
九鯉湖祈夢習俗已有千年以上的傳承歷史,可見其生命力之強大。這一習俗的基本內容包括戒齋、品茗、焚香、賞景、求夢、解夢、圓夢、還願等一整套程式,具有約定俗成的定規。而全部程式包含九種內容,寓意九為最高之數。
一、戒齋。古時,凡要到九鯉湖祈夢者,一般先要戒齋三日,以表誠心虔意,大概是“心誠則靈”的意思。如明代檢討學士黃約仲所述:“余心款款抱素誠,願借一枕通仙靈”,因為人們要尋求夢境,取決於心神意氣,從人類精神學角度分析,應有一定的依據。
二、潔洗。遊客到九鯉湖後,用九鯉湖中的清水淨手洗臉潔身,除滌污垢,頓覺心神清爽,通體舒暢。這與九鯉湖水含有大量礦物質有關。明進士陳遷因記之:“青山霏霏水冷冷,一塵不動夢魂清。”九鯉湖古建築“更衣亭”就是為人們潔洗而建的。
三、品茗。九鯉湖海拔600多米,周邊盛產雲霧茶。遊客在九仙祠茶室受到“上,上茶,上好茶”的禮遇,除渴消乏,精神信增。
四、焚香。遊客先點燃三柱清香,在九仙祠前膜拜九仙。並向范姓通仙侯行禮,祀以白雞,禱告所祈事項。據傳,范侯年老聽力失聰,古時遊人為了使他聽清禱告內容,須用珓杯摳其耳朵。留宿祈夢祠後,又焚香三柱,祈求九仙賜示夢境。
五、賞景。入睡之前,遊人依例在九仙祠前排椅上悠然入座,觀賞九鯉湖美麗的夜景。月映清湖,風傳瀑音,香氣襲人,仙境般的美妙境地令人感受大自然的造化與恩賜,人性返樸歸真,寵辱皆忘。明代學者徐霞客在《游九鯉湖日記》中詳細記述:“晚坐祠前,新月正懸峰頂。俯挹平湖,神情俱朗,靜中渢渢,時觸雷沶聲。是夜祈夢祠中。”
六、求夢。入睡之前,雙手合十,氣沉丹田。心氣清靜後,和衣而臥,漸然入寐,在酣聲中去尋求屬於你的夢境。
七、解夢。古曰: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每個遊客懷著一片虔誠之心,一路風塵為夢來,一夜之中,必有夢幻,這是自然的事。夢中情節,無論繁簡,不分凶吉,當須謹記,一早醒來,便向祠中解夢之人徵詢。
根據史料記載,九鯉湖司解夢之職的角色歷代均有變化,唐代為僧釋,宋元明清為道士,現在為道士。據記載,九鯉湖歷代較為著名的解夢大師有明萬曆年間的道士蘇清華,明嘉清年間的蘭谷道長,清乾隆年間的山開道長,清光緒年間的敬訓道長和現在的釋慧星住持。無論道釋,解夢人都是博學之士,對人間百事洞察明了,對前來要求解夢的人進行詢問摸底,結合夢境所示,進行精妙的解疑答難,為人們指點迷津,慰籍勸勉,並以心理暗示、心理醫療、藥物治療等手段,給人以圓滿的合乎道理的答案。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傳為美談。這裡舉偶一二,以作例證: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滿腹經綸,屢試不中,萬念俱灰。後聽人說九鯉湖祈夢之靈驗,便千里迢迢求夢而來。結果僅夢見自己挑著一擔墨,四處遊蕩。醒後尋思此生無望,恐怕念再多的書也無用了。解夢時,道長先試其書法,然後安慰他說:“汝必以筆墨名揚天下,垂古千秋。”後來伯虎果然成為書畫大師,名揚後世。明正德二年他特意在蘇州桃花庵旁構築夢墨亭,以紀念其事,祝枝山為之撰寫《夢墨亭記》。
明代莆田學子陳經邦在年輕時,常恐自己學力不逮,無法出人頭地,便去九鯉湖祈夢。夢示牆壁上寫一行字“功名無心想”。陳經邦十分失望。解夢時,道長見他是個聰敏後生,便鼓勵他說:“好夢好夢!汝當用心攻讀,就會達到夢中理想。”陳經邦大惑不解,夢中明示“功名無心想”了,還念書幹嗎?道長請他寫個“想”字,又叫他用手遮住下面的“心”,神秘地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兩人相視而笑。意思是指他的功名可登相位,非同小可。陳經邦謹記道長教誨,發憤苦讀,一年不下餐桌,僅用春卷、麥煎等便食邊讀書邊吃。果然於嘉清年間中進士,後為禮部尚書、神宗國師。
前此年,有個吳君患疾,經醫院檢查為不治之症。絕望之中去九鯉湖祈夢。夢見一個老翁指著桌上的碗對他說:“你只能吃一個月”。他醒來了,本想跳入湖中了卻殘生,但又想到解夢之後再定生死未遲。慧星大師先查問他的病情,然後開了一帖秘方,交待他說:“此藥你只能吃一個月,身體必能好轉,正如夢中所示。”果然吳君在服藥一個月後,疾病痊癒,興沖沖地到九鯉湖還願去了。
以上實例說明了九鯉湖解夢人以智慧和醫術,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醫人濟世的高明之處,這正是九鯉湖祈夢習俗中具有進步因素和盛傳不衰的奧妙所在。
八、圓夢。圓夢所指祈夢人按解夢人的指點,經過自己的努力,實現某種願望的過程。如升學、升遷、姻緣、健康、發財等等。在願望實現之後,要備禮物香燭到九鯉湖還願。
九、還願。還願是祈夢人在實現某種願望或祈求的一種答謝儀式,一般要備好三牲五果、香燭鞭炮,到九鯉湖答謝九仙和解夢人。經濟許可的還捐贈金銀錢帛。據記載,九鯉湖的許多古建築物都是還願者捐建的,如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朱端學還願捐金重修九仙祠;宋開禧三年(公元1207年)邑人謝懿德還願捐建何仙宮;明正德丙子年(公元1516年)宋善長還願捐建玉帝樓;清康熙年間廈門人林瑞壁還願捐金重修九仙祠;1986年仙遊華僑還願捐資重建迎仙公館等等。九鯉湖名勝的建設資金,大都來源於還願者的捐贈。
文化特徵
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演變,九鯉湖祈夢習俗的儀式沿襲古制,保留基本完整。具有以下四個特徵:
一、有深遠的歷史淵源。九鯉湖夢習俗是中國夢文化長河中一支獨特的支流,它是在繼承漢族原始的占夢和祈禳活動的基礎上,發展為獨特的祈夢民俗文化活動,就現有的資料來看,九鯉湖有可能是我國漢族居住區祈夢習俗的發源地。
二、有專職的司夢神氏。為祈夢者所崇拜的何氏九仙是我國民間流傳歷史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司夢神靈,也是歷史上唯一曾被公認為全國性崇拜的夢神。特別是歷代由高僧老道為解夢人,以其高深的修養和醫術為人們解疑排難,慰藉勸勉,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生活,追求理想,具有一定積極因素。
三、有完整的祈夢程式。九鯉湖流傳的一整套祈夢民俗活動的程式是借九仙之名,行濟世之實,具有一定的進步因素,是其他地方所未見的,這套習俗一直沿用至今,堪稱研究我國祈夢民俗的“活化石”。
四、有深遠的文化影響。九鯉湖祈夢習俗經千年傳承,歷代名人留下了大量以夢文化為題材的文學作品,諸如詩歌、散文、傳說故事等,作品之多,影響之廣,這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九鯉湖祈夢習俗在莆仙地區,閩南地區乃至東南亞的民俗文化中占有獨特的重要地位,也是全國稀有的民間民俗文化,是一種歷史的文化形態,發掘保護研究九鯉湖祈夢習俗,具有以下價值:
1、歷史價值。九鯉湖祈夢習俗,俗稱“乞夢”,雅名“臥遊”,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繼承漢族原始的占夢和祈禳活動的基礎上發展為祈夢習俗,使之得到較為完整的保存和延續。
2、學術價值。九鯉湖祈夢習俗經過千年的傳承,形成了一整套相對穩定的祈夢程式,成為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對於發掘和研究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3、實用價值。
發掘、保護九鯉湖祈夢習俗,對於增進人們的心理健康,提高人們的心理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九鯉湖祈夢習俗文化資源的研究與探索,將極大地擴大旅遊文化的內涵,並突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對促進九鯉湖風景區的開發與建設,發展當地經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九鯉湖祈夢夢習俗歷史悠久,影響國內外,特別是旅居異國的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對其情有獨鐘,成為國內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來,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來九鯉湖考證研究祈夢習俗,對民族民間文化和旅遊事業的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力。
建國以來,尤其“文革”期間封殺,“九鯉湖祈夢”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面臨巨大的衝擊和危機。新時期以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甦和保護意識的增強,“九鯉湖祈夢習俗”再度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並被遊客們作為九鯉湖旅遊的一種特殊體驗。由於從事解夢、解簽職業的人員逐漸減少,後繼乏人,“九鯉湖祈夢習俗”的發展和傳承仍然面臨瀕危狀態,制約著九鯉湖風景區旅遊的開發和發展。應以科學發展的觀念,進行保護性的搶救工作,列為國家級非物質保護名錄。
旅遊攻略
最佳時間
莆田氣候溫暖多雨,是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莆田年平均氣溫在18℃-21℃之間,氣候溫和,一年四季均適合出遊。
交通攻略
整體路線
仙遊汽車站→九鯉湖停車場,最後可選擇坐電瓶車或走路到九鯉湖門口。
1.怎樣去仙遊汽車站
先坐101路/150路或151路(快運),這3路公交線路是從莆田汽車站到仙遊汽車站的。
方式二:到火車站乘坐
廈門站或
廈門北站→
仙遊站,然後在仙遊站站前2廣場坐621路/651路,在仙遊汽車南站下車。
方式一:先到福州汽車北站,坐到仙遊汽車站的班車;
方式二:到火車站乘坐
仙遊站,然後在仙遊站站前廣場坐621路/651路,在仙遊汽車南站下車。
方式三:到火車站乘坐
福州站或
福州南站→
莆田站,然後在莆田站乘坐501路/551路,在仙遊汽車南站下車。
2.怎樣轉車去九鯉湖
在
仙遊汽車站乘坐到
石蒼或者
游洋的直達班車
經過九鯉湖,在車上記得跟司機說在
九鯉湖路口下車,然後下車後轉機車到
九鯉湖即可。
3.電瓶車相關信息
運行線路:東鳳寨停車場直達到九鯉湖飯店(10.00元)。
地理位置
觀賞指數
1、“福建三絕”: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與武夷山、玉華洞並稱福建“三絕”。
2、“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3、“中國夢文化之鄉”。
觀賞指數:★★★★★
周邊景點
當地另一著名景點叫麥斜岩,麥斜岩距九鯉湖僅10公里,返回仙遊縣城時可順道遊覽當地著名古蹟東門石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