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斜岩

麥斜岩

麥斜岩,又稱“滅邪岩”(含有驅邪之意),位於福建仙遊九鯉湖以北約8公里的石所山上,距仙遊縣城40公里,海拔1006米,以石奇洞多聞名,有“小武夷”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斜岩
  • 又稱:滅邪岩
  • 位置:仙遊縣九鯉湖以北約8公里石所山
  • 海拔:1006米
景區簡介,主要景觀,園林景觀,人文景觀,歷代題詩,麥斜岩寺,景區熱度指數,地理形成,

景區簡介

麥斜岩是莆田市仙遊四大景之一,座落在縣城東北的鐘山鎮境內,山勢巍峨,怪洞藏幽,奇石成趣,引人入勝,宋代著名理學家林光朝稱之為“小武夷山”。
麥斜岩景區面積為6平方公里,現屬省級旅遊區九鯉湖的重要組成景區,境內遍布紫紅色的石崖、石峰、石球,是一座花崗岩構成的山峰。主峰海撥1006.5米,常有雲霧繚繞峰頂,因而麥斜岩也稱“雲居山”。從停車場往上望去,整個山體猶如一隻橫臥的巨獅,中段呈北南走向,巨崖如壁,宛如獅背高隆;南端呈東西走向,略現高昂,猶如吼獅昂首撲爪;北端呈東北走向,似猛獅蹬腳伸爪。故當地民眾稱麥斜岩的山勢為“獅穴”。
麥斜岩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是中國工農紅軍一0八團的革命誕生地,一九三0年十月,鄧子恢同志就來到這裡,組建工農紅軍一0八團,點燃了仙遊武裝鬥爭的烈火,從此,革命紅旗就高高地飄揚在麥斜岩上。麥斜岩先後被共青團福建省委授於“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莆田市委、市政府授於“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在縣委、縣政府在麥斜岩建設紅軍一 0八團革命紀念館,讓一0八團革命史跡永遠載入史冊。

主要景觀

麥斜岩以奇石怪洞著稱,其自然景觀十分豐富從迎賓亭至山頂的占星石,共有一百零八景,沿著麥斜岩登山山道而上,一路上奇石怪洞星羅棋布,遍及峰峰壑壑,在遊覽觀賞這些大自然傑作之時,歷代遊客替那些奇石怪洞取了許多令人遐想的名稱,給遊人增添了無窮情趣,給整座山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1、祝聖道場石
在山腳迎賓亭南側有一塊巨石,上刻“祝聖道場、朝真福地”八個字,字跡古樸雄健,乃宋代石刻。據了解宋代當地僧侶在其前築台,在佛的生日誦經念佛,有時也做一些道場,故有此名。
2、樵谷山
迎賓亭北側,有一巨石突兀,上面鐫刻著“樵谷山”三個雄渾有力的隸體書。據清代乾隆《仙遊縣誌》記載,當年元世祖忽必烈請隱士林璧卿(字樵谷)出山為官,而林璧卿堅辭不仕,忽必烈欽佩其高風亮節,御書“樵谷山”三字賜給他,並叫人將其刻在崖石上。為什麼一位開國皇帝,會在麥斜岩留下筆跡呢?據說,宋末年,江右有一進士林璧卿,博學多才,對《易經》有較深的研究,且通曉天文地理,他原在宋廷當祭酒,由於宋被元所滅,林璧卿遊歷至閩中,後隱居在麥斜岩。當時元世祖剛剛入主中原,想起用一些漢族士大夫,以鞏固新的政權,他想到了年輕好友林璧卿,於是微服私訪,終於在麥斜岩找到他。於是邀林璧卿出山為官,而林璧卿答道:“我家四代在宋為官,宋朝對我家的恩遇可以說是十分深厚,現宋已滅,我卻苟且偷生於人世,已經感到十分慚愧了,怎會去當元朝的官?”林璧卿邊說邊流淚,十分動感情,忽必烈感其懷念舊主情感難於解脫,就封其為“元明妙應道濟真人”。並用林璧卿的字--樵谷,寫“樵谷山”三個字賜於他,麥斜岩故此也稱為“樵谷山”。
3 烏龜孵蛋
拾級而上,在左邊的山谷邊,有一隻形如烏龜的巨石,靜靜地伏在那裡,看那眼神,猶如孵蛋一樣,故有“烏龜孵蛋”之稱。
4、仙猴抱桃
在山腳迎賓亭之後的山谷邊,有一石形如猴,蹲坐在谷畔,仿佛縮頸曲臂,凝視山谷,谷邊有一堆形狀各異的石頭,其中有塊大石猶如蟠桃,人稱之曰“仙猴抱桃”。
5、仙桃
在五里洞洞口前上方,有二個巨石錯落有致地擺放在那裡,上面又長有一撮青草,猶如桃蒂,二個在一起,如仙桃。
6、馬鞍石
馬鞍石,也稱駝峰石,在牛鼻石的左側下面,長的2.5米,猶如馬鞍一樣,故曰。
7、牛鼻石
在馬鞍石左邊,有一石,如牛鼻,一端高高昂起,在其中間,有一個圓孔,用小指可穿透,狀如牛鼻,曰“牛鼻石”。聽說,宋代有大土匪郭世龍來到麥斜岩,搶了不少金銀財寶埋藏在麥斜岩的角落,此處埋有黃金六十斤,後撤走而忘記,一日麥斜一姓雷村民作一夢:麥斜岩仙公指引其到牛鼻石,記住“手牽牛鼻,腳踏八步,下面藏金六十斤,叫其挖走。”第二日,該村民拿著鋤頭,到牛鼻石要挖金子,而其沒有文化,領悟不了其中奧妙,一直挖到太陽快要落山而一無所獲,於是坐在旁邊石上飲水,這時靈感來了,原來,手要抓住石鼻子,腳分開成八字形,在腳 底下就是埋寶的地方,真的挖到了金子。
8、大象飲水
從“牛鼻石”向上行15米,路旁左下方,有座石崖形如大象,長長的鼻子伸入石縫間,猶在飲水,故稱“大象”飲水。這中大象何方來呢?聽說來自印度,原來麥斜岩開山鼻祖自永祖師佛法高超,但又沒念過經書,其同朝代唐三藏受唐王李世民重託,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經,取得真經回來,於是自永祖師也往西天一趟,在印度半年多,也取得真經回來,在他要回來時,想到麥斜岩寺腳下村民的生產艱苦,種田用人來拉犁的,於是把力大無窮的印度大象帶一隻回來放在山腳下讓村民耕作,回來時村民的歡樂雀躍,但大象不適用,優點只有一個,就是力大無窮,缺點大概有三,一是食量驚人,養不起;二是田小塊,大象把田埂都搞塌了;三是高大無比,不好操作。對於自永祖師好意村民的心領了,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於是用牛耕作,方便多了。大象空閒著,放在山谷中遊玩,最後化為石頭,供人欣賞。
9、神龜保口
在牛鼻石分道,有一條通往側坡石階路,約100米,有一巨石如大龜,傳說祖師要往扶桑說經,回來時,遇到大風大浪,船被 打翻,這時海底巨龜知道祖師是神仙,於是浮出水面馱回東土,隨祖師隱居麥斜岩寺後石洞中,但這隻大龜懶惰好睡,老是呆在洞中,祖師命它到山門外保口,後化為石龜,永遠守在那裡,故曰:神龜保口。
10、雷劈石
往雪吟亭拾級而上,迎面有一塊大石裂為二,曰:雷劈石,又稱:一線天。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曾有一條巨蟒盤在石上成精。一天遊人接踵而至,其中有一女穿紅色繡花裙,長得如花似玉,蛇精遂生邪念,於是呼風喚雨,驅散遊人,將那女子攝進巨石下,這時自永祖師在寺里念經,洞察其情,遂發五雷正法,將蛇妖劈死,因用力過猛,把巨石劈成二片,故稱:雷劈石。
11、應真境
從“雷劈石”左側往上走數米,有一塊平坦的巨石覆蓋在一條通道上,這是登山攬勝的必經之道,即使是酷暑炎夏,人們到此也覺得清涼無比,暑熱盡驅,宋代人把此處稱為:應真境。
12、邪門石
穿過應真境,拾級而上,左側有一塊巨石矗立在那裡,上寫“滅邪石”,據說,自永祖師要升天,擔心麥斜岩妖魔鬼怪會害人,於是把這些妖魔鬼怪收起來,用一個石塔裝著,再用符鎮住,因此此塔也叫鎮邪塔。該石也稱滅邪石。現在麥斜寺和麥斜村的名字由此而來。
13、梅花洞
在滅邪石上方,有一洞可容納20多人,洞口寬敞,名:梅花洞。梅花洞的由來,有二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宋代進士謝洪,苦讀於麥斜岩一座二竹樓里,琴書之餘,在洞外載植數株梅花,故曰:梅花洞。而據記載,乃梅花救父,謝洪為了紀念面取名,梅花洞,為何引出梅花救父這個故事,傳說:謝洪七歲時,在外玩耍,這天謝洪家的大公雞啄了縣令親戚家的母雞,縣令親戚不服就告知縣令,把謝洪父親抓到衙門去。謝洪知道後,第二天與其叔公到縣衙里擂鼓叫冤,縣令升堂,問其緣由,謝洪據理力爭,最後縣令嘆其人小膽大,衙門中正好有一株待放的梅花,縣令叫其賦詩,能否賦出,決定其父出留,於是謝洪語含雙關,隨口以梅花為題吟了四句詩:“寒風颼颼著古梅,寒枝冷落候春回,可憐雪萼無人問,乞盼陽和早放開”。縣令驚嘆此小孩有驚世奇才,以後必成大器,於是謝洪父親就此解救,後謝洪奮發讀書,中了進士,在廣東陸豐當縣丞,最後升至江西巡按,後看到朝庭腐敗,民不聊生,於是回家在麥斜岩寺洞中隱居,因梅救父,把洞命名為梅花洞。另一說法是自永祖師在洞中馴養梅花鹿,故洞名:稱梅花洞。
14、“壽”跡石
在梅花洞右側有一巨石,上書“壽”字,九三年有幾位老人來麥斜岩遊覽,見大石一側青草自然伸長在大石上形成“壽”字跡,老人在感嘆之餘,怕青草枯死,於是出資叫人照青草走向,把“壽”字刻下來,故有“靈石顯壽跡”。
15、和尚帽(濟公帽)與木魚
在謝洪竹樓左側,古梅右側有二塊石,其中一塊形如濟公帽,一塊形如木魚。
16、鯉魚朝天
在寺院大埕正前方下,有一巨石,猶如一個昂首張口的鯉魚頭。傳說,當年何氏九兄弟在九鯉湖煉製丹藥,湖中10條鯉魚吃了撒入湖中的丹藥成精,何氏九仙在升天時騎著九鯉上天,還有一條留在湖中。這條被留下的鯉魚孑然一身,後聽說麥斜岩自永祖師在麥斜岩修煉成仙可以帶她上天庭,於是連夜從九鯉湖趕來,可為時已晚,自永祖已圓寂成仙升天,這條鯉魚只好痴立於寺前崖下,俯首張口企望有朝一日能跟隨祖師上天,以成正果。
17、陳公池
在玉泉洞左下方,有一塊石上書:陳公池。據說是宋代隱士陳聖可在此處隱居,與麥斜岩住持和尚藥地,在此前空地挖掘石池,引玉泉洞的水,注入池中,種荷養鯉,每當荷花盛開的季節,香飄山谷,鯉游石池,同時二人在池邊琴棋書畫,別有一番情趣。
18、玉泉洞
在陳公池上方,有一洞曰:玉泉洞,洞中清泉涓涓,色澄如玉,故曰:玉泉洞。
19、仙人洞
仙人洞,位於麥斜岩寺下,整座麥斜寺建在仙人洞上,洞之入口在寺大埕正前方崖下,出口處是佛化洞,即在寺的東南角,全長100多米,曲折盤旋,入口處低緩,出口處高昂,洞中寬窄不一,大可容二十多人,小處只容一人爬過去。據說,何氏九兄弟剛來麥斜岩時,經常在洞中聚會,歡賞美景,故曰:仙人洞。洞中有成串蝙蝠聚集一起,成為洞中一大奇觀。同時此洞也稱:“紅軍洞,1930年中國工農紅軍108團在此成立,此洞曾作過團部會議室。
20、妙法蓮花
在玉泉洞下,陳公池左側,有座高聳的石崖,崖頂石裂數瓣,狀如蓮花。前人在崖上刻有:妙法蓮花,供養三寶”八個大字。此石在文革中被毀。
21、金魚石
在麥斜岩寺後側,有一石如金魚昂首依崖朝天。古傳這條金魚原來養在山門前放生池中,年長日久,漸漸悟人性,有時浮出水面躲在寺後竊聽自永祖師說經,希望有朝一日能成正果。可惜因凡心未淨,當祖師圓寂升天時,未能與祖師一同上天界,因此化為頑石,翹首望天。
22、彌勒洞
彌勒洞又名佛化洞,在寺後南側,是一個與仙人洞相通的洞。據說,彌勒佛曾在此洞打座,故名“彌勒洞”。又說彌勒佛見世間很多人陷於財色名利而不能自拔,把這些人勸到洞中去點化,故也稱“佛化洞”。
23、祖師脫凡寶座
在寺院正殿之後的危崖石壁間,離地數米凹成一道垂直的槽型石溝,寬約1.5米,高約4至5米,四周極險。據說,當年自永祖師圓寂時,遺體從正殿自行稱動至此,隨後逐漸犁開崖壁,升入天際,上天成仙,故稱為祖師脫凡處,也稱道化龕。
24、麥斜岩寺
系唐代自永祖師所創建,背靠懸崖,門臨絕壁,四周古木參天,奇岩怪石,點輟成趣,蒼松掩映寺廟,置身其間,大有超凡出世之感。寺內文物繁多,特別有宋時蓮化石、石獅、聖旨牌、當代李耕國畫等(李耕國畫在文革被毀)。
25、聖旨牌
聖旨牌匾額,金字輝煌,掛於岩寺正廳中堂。謝洪進士曾隱居於此,宋林璧卿亦曾隱居於此。元世祖忽必烈欲聘其為官,林持節不屈,世祖遂親書“樵谷山”三字勒石賜之,後世林家子孫藉此口實與當地謝族爭此山權,幾經糾葛,才由官府判歸謝族,但林家不服,揚言要焚燒寺宇,事上聞,帝下聖旨置於寺中,一場風波,始告平息。
26、魁星樓
魁星樓建於寺之右側,仍謝洪讀書處,也稱帝君樓,內供文昌帝君與魁星神像。自宋至清,設學教人,凡有到此求學之仕子,雖才質愚鈍,一經星君點竅,無不變化飛騰,功成名就。民國初期,廢科舉興學校,此地之學堂遂停。
27、紅軍一0八團紀念亭
1930年,中國工農紅軍108團在鄧子恢領導下創建成立,點燃了仙遊革命武裝鬥爭的烈火,為了紀念108團,縣委在此建設了紀念亭,總體結構稱:頂天立地。用白色大理石和紅色璃瓦配套,代表在白色恐怖下建立了紅色的政權,並由蔡園將軍題“麥斜之光”。
28、羅迎祥烈士亭
羅迎祥,化名鄭傑、鄭秋江等,1911年10月出生在麥斜岩下鄭洋自然村。1925年就讀於廈門大學。解放戰爭時期,任過新四軍軍部作戰科科長,是108團幹部,後任戴雲縱隊參謀長,在南安詩山戰鬥中為掩護戰友撤退而壯烈犧牲。歲月悠悠,英名難忘,老區人民在此修建烈士紀念亭。108團老戰士蔡園吊念英魂,寫了一首詩:烈士黃泉下,深山絕音塵。曠野寬瑩地,空對青松吟。以此紀念之。
29、蛇舌
蛇舌在海會塔之上,有一石洞如蛇口,內有一石延伸出形如蛇舌。相傳此蛇成精,欲下山作崇,被自永祖師發覺,舉起石槌,擊其七寸,蛇張口留舌,立斃槌下,至今石槌尚留在山中。
30、仙棋盤
麥斜岩寺後山崖壁最險處,有一塊近似方型的巨石,極象一個棋盤,兩旁尚有兩座直立的崖石,如人形,從遠處仰望,猶如二人正聚精會神對奕於崖際。
31、悟空石
在寺正上方山頭最高處有一巨石,在麥斜岩山門及停車場處可看到該石猶如孫悟空面部,形象逼真,故人稱之為:悟空石。
32、老鷹岩
從麥斜岩寺東南角之山路上行約300米,可以看到路之左上方有一狀如老鷹的巨石蹲坐在另一塊石頭上,凝視遠方。
33、燕子寨
在麥斜岩之山腰,一有座小山峰如展趐欲飛的燕子,人們將其稱為“燕子岩”。昔時有人在此據險築寨,對抗官軍,因而又稱為燕子寨。
34、仙臉盆
在燕子寨中,有一塊巨石,石的四周平展如砥,正中凹陷狀如臉盆。據傳,何氏九仙當年在仙人洞中聚會時,常常在此處洗臉,因而石穴稱為“仙臉盆”。
35、一線天
在燕子寨之下,有一頑石,形甚巨大,高立山腰,年代悠遠,遂能通靈,一日傍晚,陰雲密布,頑石乘機蠢動,欲飛騰上天,忽見電光一閃,巨雷轟鳴,山谷震盪,巨石已被天雷劈成兩半,中間裂縫數尺,在縫內仰望天空,僅見一線,故之曰:一線天。
36、獅頭(又稱鐵衣峰)
鐵衣峰又稱獅頭,麥斜寺南向,整座山峰均為疊石危崖,高約150米。崖體高危黝黑,間有禇褐色或淺白色的石苔覆蓋著崖壁,從遠處瞻望,宛似古代戰士戰袍綴著的鎧甲。據《福建興化縣誌》記載,當年元世祖忽必列來尋訪隱士林璧卿時,曾將它比作“鐵衣壯士”。自此之後,人們將它稱為“鐵衣峰”。
37、曲徑尋幽
在鐵衣峰之上,道路彎彎曲曲,延伸於密林茂草之中,自下而上觀之,如雲際蛇龍,若隱若現,景色宜人,清幽無比,遊人至此,為之心曠神怡。
38、雷公石
又稱雷公錘,舊時稱棗石。在鐵衣峰之北的山腰上,有一巨石形狀如錘,側看又象磨菇。相傳山上的蛇精欲下山作崇,被自永祖師發覺,一時憤怒,藉助雷公錘,將蛇妖一擊,蛇妖斃命錘下,事後祖師棄錘於鐵衣峰之上,故稱“雷公錘”。
39、熊貓石
熊貓石位於雲居寨下,一團盤石,矗空而立,形象如熊貓,居高臨下,非人力之所及,亦稱:熊貓鎮山。
40、普淨度關公
赤膽忠心蓋世雄,荊州一失霸圖空。
故交普淨情何在,討得頭顱送與公。
此景在鐵衣峰寨門南面峭壁上,有一巨石,酷似關公頭像,其東不遠處有巨石,狀如臥佛,相傳關公遇難後,為普淨祖師所度,化為石像,永留人間。那一臥佛石像則是普淨之化身。
41、童子拜觀音
在雲居寨西南向巨崖下,有一懸崖凸出,狀似人形,其下一堆岩石,排列如千瓣蓮花,人間將這一人形石崖說成是觀音大力士的化身,並稱之為:觀音石。在觀音石對面,又有一石凌空而立,如一童子合掌彎腰,呈朝拜之狀,人們把其二石相對,稱為“童子拜觀音”。
42、神鷹遠眺
在觀音石對面童子石,在上山路上遠遠看去,又形如一隻雄鷹站立在石崖上,頭部朝東方,又稱“神鷹遠眺”。
42、軍帽石
在童子拜觀音之上的山坳中,一石突起,頂部有一石崖延伸而出,形似軍帽,故稱:軍帽石。
43、蝙蝠石
蝙蝠石在軍帽石之上,怪石嵯峨,形如蝙蝠,立於石上,大有凌風欲去之勢。
44、海獅石
在石所岩上方有一巨石斜立,上端朝南仰起,呈橢圓形,未尖如錐,下 至地面部份呈圓柱狀,略彎。遠遠看去,狀如海獅仰首朝天,蹣跚而行,故為海獅石。
45、虎口
虎口在蝙蝠石附近,山勢如虎,虎口之處,崖石高昂,極象虎頭,中有裂口,從遠處眺望,猶如猛虎昂首張口。
46、龍口
距虎口不遠處,有一長形的巨石高高矗立,如巨龍翹首,張口朝天,狀甚兇猛。“龍口”與“虎口”兩石對峙,人稱之為:龍虎鬥。
47、鐘石
在尾寨門上方的山坡上,有一巨石,形如巨鐘。其南面有鐫刻於元至正甲午年(1354年)的“開創岩牌”題刻。據傳,往昔風清月圓之夜,常有仙人在此撞擊石鐘,遠在莆田市的南北洋也能聽到宏亮悠揚的鐘聲。“鐘山”由此得名。
48、漁仲書院
又稱夾漈書院,在雲居寨之中,元代所建,開創牌刻石猶完整,為宋史學家鄭樵著書之處,今書院雖廢,而遺址尚存。
49、石船
石船在占星石北側,一巨石上疊有一石,形狀如船,一端伸出石岸,遊人坐其中,用力搖擺,微微晃動,仿佛遊船出山,實屬奇蹟。
50、龜蛇相會
在雲居寨東南下方石崖上,一石為蛇盤曲,一石似龜爬行,兩石相距數米,如像要相互靠攏似的,故名龜蛇相會。相傳,往昔有一龜一蛇在此保口,原先相處還算融洽,後不知因何故,關係惡化,動起干戈,木石齊飛,山下民舍田疇均遭破壞。自永祖師施展五雷正法,將龜蛇擊斃,血跡染紅了石崖。從此,龜蛇化為頑石,永留崖頭。
51、占星石
占星石,在雲居山頂峰。有一巨石,石面平坦。據縣誌記載,宋代郡人史學家、星相學家鄭樵在石旁築書院,隱居此處著書,他在寫作《天文略》之前,常在秋夜登上此石觀察星象,後人遂把此石稱為:占星石。
52、青蛙石
距占星石不遠處,有一形狀極象青蛙,蹲在山頂,頭部朝西,仿佛這一石蛙要向西跳躍而去,神態栩栩如生,逗人喜愛。
53、豬母石
在石所山南端,有一座高聳的危崖,其中一座較大的崖石狀似張口的豬母頭,其後有數塊小些崖石,排列有序,猶如一群小豬,人稱此景為“豬母帶仔”。據傳,往昔這一群石豬常常變為活生生的豬玀,下山糟塌附近村民的作物。後被仙人點化成為石豬,永遠蹲在山頭。
54、蝙蝠洞
在麥斜岩東南,近朗橋村東坑自然村有數洞,洞內蝙蝠成群,洞因此得名。

園林景觀

1、千年古楠
位於應真境上方,一古楠木紮根在洞穴之中,據說已有900多年歷史,枝繁葉茂,生命力旺盛,覆蓋範圍占地半畝多。據說已成為麥斜岩鎮寺寶樹。
2、九骨
位於牛鼻石前方15m處,年齡大約五百多年,每當開花季節,滿樹結滿紅白相間的九骨花,遊人遇見要在其前合影留念。
3、竹林
竹林為麥斜岩一景,麥斜岩竹林長勢好,因為該山谷處地肥,水源充足,日照時間長,竹桿大,面積大約六十多畝,位於山澗、谷底、山岺、岩石中,六月在其乘涼,其樂融融。
4、紅豆杉群
麥斜岩紅豆杉數量多,年齡大八百多年、二百多年,幼苗多,每當結果時候,滿樹紅色,景色迷人,紅豆杉同時也是提煉治癌的良藥,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5、黑尚書
位於仙人洞口前30米外,約百年歷史,枝繁葉茂,是一種名木,據說黑尚書做的床能治腰傷。
6、桂花
位於麥斜岩寺右側,二株桂花合成一株,每當八月桂花盛開的季節,整個麥斜岩寺附近都是香氣襲人,因地肥、水源足,長得快,每株直徑約40cm。
7、梅花
位於梅花洞上方有梅七、八株,其中最有名氣當屬雙層十瓣的梅花。據說宋進士謝洪在此植梅,故有:梅花洞、梅花救父等遺留後人。
8、陳燮柿
金秋季節上麥斜岩賞景,在寺下的山坳里,可以看到幾棵柿樹上掛滿黃燦燦的金果,使你頓感秋天的收穫。這種柿是鐘山一大特產,成熟時呈橙黃色,象小皮球大小,它甜密多汁,香脆而不澀,含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摘下後藏熟,呈鮮紅色,刮皮後曬成柿餅,是上等的乾果品,對小孩腸胃有特殊的滋補功效。
相傳,明代興化縣(今鐘山、游洋)有位少年叫陳燮在他的家鄉興泰里宅前嫁接、培植了這種良種柿樹,由於它品質優良,很快推廣到整個興泰山區。後來,陳燮官至南京監察御史,為官清正廉明,執法如山,深得人們的表揚。為紀念他的情操和改良柿種的貢獻,人們便將他所培植的柿樹稱為“陳燮柿”。
8、雲霧茶
我們上山攬勝,在麥斜岩前往石所路邊可以看到一叢叢墨綠鮮嫩的茶樹。由於茶樹生長在海撥700米以上的山坳中,受太陽直射的時間不長,同時雲居山常年雲霧繚繞,此處茶葉便稱為“雲霧茶”。這種茶除增加茶葉的葉綠素之外,還有利於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從而增加茶葉中的胺基酸、蛋白質、咖啡鹼、茶素、維生素C等物質的含量,促進 物質的形成,同時由於雲霧多,阻擋了陽光紅外線的長時間直射,而接受紫外線的時間較長,這樣,既有利於含氮物的形成,又使糖份縮合困難,不易形成纖維素,使葉細胞中的原生質較好地保持親水狀態,故茶葉柔軟、枝嫩度強。同時,鐘山境內溫差大,這些都給茶葉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良好條件,給鐘山茶葉品質以重要的影響。
1979年武夷岩茶評獎,麥斜大隊專業隊把雲居山雲霧茶拿去評獎,榮獲二等獎。聽說專業隊長不慎把評獎茶放在房內有花露水地方,影響了茶葉的品質,不然其評獎結果肯定不是如此。
9、石菇
石菇,這是麥斜岩最為名貴的野生藥用植物。這裡的石菇,長在雲居山頂“龜蛇相會”處的百仞崖壁上,吸日月之精華,受雨霧之滋潤,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才能長到如杯似碗般大小,少數大朵的也只能長到像雨笠般大,這裡的石菇腳短而細,葉薄而韌,色黝黑而有光澤。由於生長期長,品質優良,藥效顯著。它具有清涼補血之功效。若以冰糖或精肉燉服之,氣血兩虧者,療效更佳。
10、坑凍
麥斜岩山泉淙淙,常年流淌,溪床上布滿岩石,石罅中棲息著一種蛙類,因它生長在山高水冷的山坑深澗中,故稱:坑冷。它狀如青蛙,皮色黝黑,兩眼凸出如珠,鳴聲狺狺,猶如小犬吠叫,白天深藏在石罅中,夜間跳上溪岸覓食,或蹲在溪床的石頭上假寐。這裡的山高水清,洞深澗幽,故這裡的坑冷長的特別肥碩,最大可達斤余,是筵晏上的珍品,又是治療惡瘡腫毒和瘌痢症的良藥。
麥斜岩崖險谷深,雲霧常繞,小氣候具有垂直變化特點,天地鐘靈毓秀,在麥斜岩的峰峰壑壑,不僅生長著珍樹奇花,而且還生長著許多野生名貴藥用植物。據不完全統計,麥斜岩有野生植物近5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185種。每當大地回春之時,珍樹吐綠,奇草飛花,把麥斜岩裝扮的分外妖嬈。

人文景觀

1、丹崖古篆
在麥斜岩頂峰“占星石”巨崖,石平如砥,大約可坐百餘人,石面上有許多古篆,猶如龍蛇糾纏,自古至今,無人能夠辨認,因而被人們稱為“仙篆”——即仙人寫的文字。
清朝光緒年間,邑人王伯秀有一首《登石所山觀石上古篆》詩寫道:
鯉湖春水散煙雨,中藏瓊樓與玉宇。
我觀鯉湖最佳絕,難與石所爭奇石。
樵谷山前山盤行,山中怪石立門戶。
人行石上聲咚咚,客到麥斜日初午。
危峰疊嶂皆石積,不見尺地與寸土。
試登絕頂手摩天,八壺三山近指數。
占星石上蒼穹生,樵谷先生讀書苦。
丹崔古篆百餘字,奇奇怪怪同石鼓。
韓公蘇公生已遙,何必尋幽到峋嶁。
麥斜岩上的石篆,是我國至今尚未完全揭開的故字之謎。其中有二個認識,一是閩越族的作品,另一是畲民的作品。據記載,麥斜岩上的“仙篆”是古代七閩先民的遺蹟。
2、“開創岩碑”題刻
“開創岩碑”四字位於占星石上,四個大字依稀可辨,據說這是鄭樵手書,每個字約七、八厘米見方,雄健古樸,赫赫入目。再仔細琢磨長方形的岩石上,從右到左豎立有數行宋體小楷,因年久剝蝕,大多數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在岩體左下側,有“ 正甲午年臘月惟忠立”以宋體小楷,字徑約3cm,字跡清晰,且這些字不是宋代史學家鄭椎手書,而是元代僧人惟忠所寫。據明周華《游洋志》載,元代夾漈書院訓導黃哲有一篇《麥斜岩記》:“游洋地方高顯者曰麥斜,而麥斜因林樵谷歸隱卻聘,元世祖出樵谷山三字賜之,勒於石,遂亦名樵谷山。山高絕頂,為石所山,高入雲表,冠九鯉而瞰七閩,踞八壺而挾三山。嘯詠而明霞片片,披襟而霽風曬曬。故覺真悟玄者,莫不癖愛焉。”考黃哲《麥斜岩記》與“開創岩碑”題刻,均有“……瞰七閩,踞八壺而挾三山”之句,題刻的正文未句還有“夾漈書院訓導黃哲”幾字清晰可見,可以斷定這幅石碑正文內容是元代夾漈書院的訓導黃哲《麥斜岩記》無疑。附文則是重修麥斜岩寺時捐助的田谷數目錄表。碑刻是寺僧惟忠於元至正甲午年十二月鐫刻的,這是一塊元代題刻。
3、自永與麥斜岩
自永,又稱自隱。據明·周華《游洋志》和清乾隆《仙遊縣誌》載,他於唐初來麥斜岩參禪 ,“結茅庵於石壁間”。因他是第一位到麥斜岩的僧人,且靜修有法,替村民做了許多善事,所以在他八十多歲圓寂之後,被尊為麥斜岩開山鼻祖,並塑像奉祀。當地至今還廣泛流傳他當年在麥斜岩除妖滅魔的故事。
4、仲漁書院
鄭樵(1104-1162)字仲漁,莆田縣廣業里霞溪人,是宋著名的史學家和星象學家。
在麥斜岩頂雲居寨中,有一處古代建築遺址,據說這是宋鄭樵建的書院,人稱仲漁書院。並在此撰寫《通志》等史學著作,在他寫《天文略》之前,常常在秋夜登上岩頂那個大石崖觀察星象,故把此崖石稱為“占星石”。自從鄭樵在麥斜岩隱居著述,研究星象之後,歷代有許多文人墨客登臨麥斜岩寺懷古吟喔,追思前賢。
5、隱士在麥斜岩
在交通不便的時代,麥斜岩顯得更加幽靜,那些知識分子有些仕途無望,有些官宦逃避政治鬥爭,來到麥斜岩,尤其在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改朝換代時期更加突出。在眾多的隱士中,除林璧卿和鄭樵外,較有影響的還有:
①何九仙,五代後唐人,因避五代十國之亂,曾隱居麥斜岩三年,後轉隱居九鯉湖。
②陳易,人稱陳聘君,宋興化縣人,好學之致,王安石邀他到相府相見,他竟不辭而歸,先隱居麥斜岩,並常與董公偃以詩詞相唱。在岩所“靜和軒”並題一詩:
酒吸陽春入肺腑,茶罷清風生時腋。
安知石所洞中人,不是武陵溪上客。
後來,陳易轉隱萊溪岩,不葷不娶。在麥斜岩還留下一幅“片石懸今古,萬山拜聖賢”的楹聯。
③董公偃,字安義,宋興化縣人,大觀年間(1106-1110)轉運使陳覺民將他推薦給朝廷,他不願出仕,在麥斜岩建一“靜和軒”,並與陳易欽酒唱酬,過著無拘無束的山民生活。
④謝洪,字范卿,宋興化縣來蘇里人(今麥斜人)少時讀書麥斜岩,後在梅花洞著書教徒,於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登進士第,先後任海豐縣主簿,永豐縣丞之職,頗有政聲,晚年隱居麥斜岩,築精舍與竹樓。
⑤黃鐘,字器之,號定齋,宋興化來蘇里人(今鐘山村)宋乾道五年(1169年)登進士第,授翰林編修,晚年隱居麥斜岩,潛心著述,有《周禮集解》、《荀楊續注》、《杜詩注》、《釋史要》等書傳世。
⑥陳聖可,宋代人,官判院,晚年隱居麥斜岩,鑿池種荷養鯉,人們將其該池稱為“陳公池”。
⑦周真官,宋末元初人,曾任宋太守之職,辭官隱居麥斜岩二十多年,信佛甚篤。在陳景瑜題刻中可以看出,宋末麥斜岩進行一次較大規模修建,周是這次修建總負責人。
⑧陳景瑜,字少高,宋末元初人,家仙遊鐘山麥斜岩下西麓,隱居麥斜岩多年,捐資建寺,應真境前石壁上有他鐫刻於宋鹹淳丙寅年(1266年)篆字石刻,據清·乾隆《仙遊縣誌》記載,其刻字內容是:
“真聖筆,結眾緣。伊郭地,舍十方。架佛宇,功未就。予助金,圓勝事。成二殿,暨諸處。屋宇金,齋糧缺。捐己田,谷五石,號上朱,永布施,作倡焉,勸來者。周真官,僧道欽,董斯役,清刻石,傳不朽。余嘉此,泉石勝,可隱遯,因銘之。石所壘壘,麥斜灣灣,武當道窟,彌陀禪關。名公子才,笑詠游觀。梵游僧侶,往止盤桓,清吾心境,定吾性湍。竹溪遺逸,不羨金鑾。
⑨卓晚春,生於明嘉靖年間,自號無山子,又名上陽子。幼年喪父母,無依無靠,行乞於道。十四歲能解詩,十六歲善寫書章和繪畫。無師自通,名冠閩中,曾隱居麥斜岩三年,留下兩首七言詩,耐人尋味。
其一
雲鎖麥斜不見家,尋真洞口老煙霞。
時人不識桃源路,西向天台問花落。
其二
聞道麥斜有神仙,山頭丹灶知何年?
跨鶴仙人今去後,樓閣空虛倚碧天。
⑩黃希賢,明代尚書,曾辭官築室隱居麥斜岩之北,他住過的地方人稱:黃閣。
6、李耕畫跡
李耕,我國著名古典人物畫家,字硯農,度尾鎮中嶽村人,他的畫,筆法超脫老練,形、神、韻三者兼備,在畫壇上獨樹一幟。他曾二次來麥斜畫畫。第一次是1901年17歲時,隨父親來的;第二次是1961年重陽節前,在他的徒弟陪同下再次到麥斜岩,並在禪寺佛廳兩傍壁上,分為四幅,畫十八羅漢肖像,均為墨筆畫。以上畫,毀於文革運動,使麥斜岩失去一件珍貴文物。
7、工農紅軍108團創建簡介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形勢由高潮轉入低潮,大批優秀革命領導和骨幹先後犧牲,一些不堅定分子有的悲觀失望,有的消極動搖,更有的自首叛變。全國黨員總數由原來的6萬多人聚減到1萬多人,革命力量受到極大的摧殘。此時革命運動被迫轉入地下,1927年4年28日,朱、毛率領紅軍井崗山會師後,5月4日正式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6月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同年8月7日,中央召開特別會議,糾正了陳獨秀有右傾機會主義路線,12月決定把武裝鬥爭由城市轉入農村,並建立革命根據地,據此,福建省委於1929年8月5日召開省委第四次全體會議,制定了“準備武裝暴動,爭取全國勝利”的政治路線。10月,省委根據中央的決定精神,派鄧子恢同志來莆田、仙遊巡視,並指示仙遊縣委以武裝奪取政權,促進土地革命,建立工農經軍游擊隊。仙遊臨時縣委召開緊急會議,確定武裝鬥爭策略,決定在國民黨統治力量簿弱又有全局影響的地區,率工展武裝鬥爭,以點帶面,掀起武裝鬥爭的熱潮。針對當時的形勢,縣委認真分析了各區的政治和經濟狀況,決定在西區(即大濟一帶)先開展武裝鬥爭。由黃英等人組成的游擊隊,利用大濟民防團大肆進行迷信游神活動的有利時機,組成二支突擊隊,直搗大濟國民黨民防團總部,給了民防團及幾個土豪劣紳一個措手不及的懲處,當場將民防團團長林冠三等頭目擊斃。另一支迅速衝進民團團丁宿舍,擊斃4人,擊傷3人,繳獲槍枝21支,彈藥一千餘發。這次戰鬥的勝利,為成立108團打下了基礎。在襲擊民防團取的勝利後,游擊隊即轉移到麥斜岩,組建了一支正式的地方武裝隊伍--仙遊工農經紅軍第108團。林植(仙遊龍華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30年夏從上海回仙遊參加地方武裝鬥爭的工作,1933年5月被國民黨殺害,歷任中共仙遊縣委委員,閩中游擊大隊二支隊副隊長等職)同志任該團政治委員;黃英同志任團長;蔡園(明善)任沒收隊隊長。參加108團組建的還有羅迎祥、羅元滔、謝景岳、謝景榕兄弟等20多人。
108團成立後,面臨著許多困難。當時仙遊地區的革命鬥爭正處在低潮,國民黨的統治力量還非常強大,人民民眾的覺悟還有待提高,紅軍隊伍的成份還很複雜,有貧苦農民,也有進步學生,還有一部分舊軍人,各種人參加革命的動機不同,所以,108團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為了打開局面,鞏固武裝隊伍,林植政委提出:穩定隊伍和建設百里根據地的兩項任務。108團抓住時機,深入各村民眾,進行廣泛的政治宣傳和思想鼓動,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政策和主張,消除民眾的顧慮,組織抗捐、抗稅、抗糧、抗租、抗債活動。並懲處欺壓百姓的土豪劣紳,處決了馬埔地保謝敢、和潯陽地保張貴,剎住了麥斜地區的反動勢力的囂張氣焰,建立了根據地,從而使紅軍有了立足之地,也穩定了民心,鼓舞了鬥志,使人民由暗裡支持紅軍變為公開擁護,一批熱血青年涌躍參加紅軍隊伍,使108團在不到兩個月內兵員增加到近百人。
紅軍108團的武裝鬥爭聲勢,使國民黨當局驚慌失措,他們調動國民黨海軍陸戰混合旅林壽國的一部分正規部隊和仙遊保全團常備隊等反動勢力約200多人,對駐麥斜岩的紅軍隊伍大舉進攻。面對強大的進攻,紅軍採取避實就虛的游擊戰術,穿梭於崇山峻岭之中,開展游擊戰。由於紅軍的武器裝備差,彈藥不足,糧食給養困難。面臨當時的緊張局勢,紅軍決定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逼退攻之敵。並兵二路,一路由富有戰鬥經驗、精明強幹8個人組成突襲隊,襲擊仙遊縣城,逼敵撒出包圍,一隊主力連夜突圍轉移到古邑(即游洋)一帶堅持鬥爭。由於突襲隊在行動中途受到榜頭髮隊的襲擊,隊員傷亡慘重,蔡園同志也在這次執行任務中受傷被捕,後經黨組織多方面營救免遭迫害。其他人員也被打散,突襲緩兵之計未能實現。榜頭受挫後鑒於當時的形勢,中共仙遊縣委決定暫時將紅軍隊伍化整為零轉入地下,把林植、黃英、羅元滔、羅迎祥等青年抽調到莆田等地,繼續堅持鬥爭活動。其餘人員均分散隱蔽下來,繼續堅持鬥爭。
從此,林植、黃英、蔡園等同志轉戰於莆、仙、永等地,與閩中游擊隊一、二支隊一起戰鬥。有的同志直到為人民奉獻了自己的寶貴生命,走完了光輝的歷程。蔡園同志被營救出獄後,立即又投入了革命鬥爭中去,他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轉戰南北,參加過遼瀋、平津等大戰役。為人民立下不朽功勳。108團的光輝歷程,啟迪著後人,老區人民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8、蔡園
蔡園,原名蔡明善,1915年出生於鯉城,1930年15歲的他就在麥斜岩參加組建中國工農紅軍108團任沒收隊隊長兼擎旗手,從此後,轉戰閩中,突圍皖南,浴血淮海、飲馬長江,揮師福建,戎馬春秋60年,歷任軍事教導作戰科長,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和軍分區參謀長,副師長,空軍師長,廣州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空軍副軍長,1955年被授於大校軍街,1979年以行政九級,正軍職待遇離休,有《蔡園詩草》問世。他稱麥斜是他第二故鄉。在麥斜岩留下詩草有:
鐘山築烽台,麥斜紅旗開。農婦齊造反,橫槊縛蛇來。(1975年)
鐘山林深逐風煙,麥斜放晴慶新年。
雲居光華今勝昔,茶香麥綠映藍天。
沓沓鐘山道,盈盈鯉水濱。危蹬上樵谷,一覽麥斜新。(1984年)
紀念紅軍108團命名六十周年
麥斜義舉紅旗鮮,復地翻天六十年。
初戰何關征蟲吏,鐘山烽火正騰煙。
紀念麥斜起義五一周年(1982年)
鐘山烽火耀仙遊,高擎赤旗震邑州。
直上麥斜高處插,長驅何嶺集同仇。
垂髻入伍今斑白,革命征途不逗留。
邁步緊跟共產黨,為民為國立新猷。
蔡園十分關心麥斜老區建設和教育事業,前多次捐資修建麥斜校舍,1992年9月,將其座落在鯉城因舊城改建被拆除的舊舍補償費21368元,全數捐給麥斜國小,作為該校的教學獎勵金。

歷代題詩

一、岩 隱 宋 鄭樵
青章迴環畫屏綺,晴窗倒入春湖水。村村叢樹綠於蘭,歷歷行人去如蟻。
新秧未插水田平,高低麥隴相縱橫。黃昏孤客忘歸去,孤月亭亭雲外生。
二、麥斜精舍歌 宋 謝洪
山門長日亂雲過,山上開雲多種石。危樓月斷天無際,荒徑經年沒客跡。
歌罷陶今秋未晚,露淡空山冷巾幘。手中弄月寒生肩,仰笑一聲天外白。
三、題靜和軒 宋 陳易
酒吸陽春入肺腑,茶罷清風生肘腋。安知石所洞中人,不是武陵溪上客。
四、題夾沶草堂 宋 劉克荘
雄石松風大,公曾半席分。帝嘗招此老,天未喪斯文。
人去留青竹,山空只白雲。登臨時想像,金石恍猶聞。
五、題石所山 明 鄭紀
石上題詩天近,山頭回首雲低。攀藤去時露濕,著屐歸來日西。
六、麥斜岩 明御史 李元陽
雁堂金剎入青冥,樵谷山如綠玉屏。谷轉山門翻失寺,石敲無徑但聞經。
猿馴廚檻暮還至,僧去岩龕晝不扁。乃信華簪妨杖屐,攀蘿欲上為誰停。
七、麥斜岩 明 萬應侁
蒼茫麥隴斜,秋色冷蒹葭。幽谷樵人逕,高岩處士家。
花飛千嶂雨,楓染一林霞。日暮憑欄望,煙村處處花。
八、覽勝 明 張直夫
山城佳麗舊仙家,遊興未消日已斜。明日整衣登絕頂,五雲深處看梅花。
九、麥斜岩 明 余翔
何處尋樵谷,空山路轉微。岳蓮飛入座,岩桂朴行衣。
眾壑趨雲竇,孤峰對石扉。徘徊珠樹鶴,明發又分飛。
十、麥斜岩 明尚書 林俊
(一)
地幽塵不到,僧定午猶關。山雨螟從竹,松濤喧暗湍。
角猿銜果落,度鳥見人還,束縛超何響,憑高意渺漫。
(二)
林壑心期老未灰,盤雲飛蹬歷崔鬼,徑依斗折蘿生合,石作門含水迸開。
梵閣眼明天一隘,仙龕月冷夢初回。古梅布滿何人跡,鶴引孤山柱杖來。
十一、麥斜岩 明按察史林有年
凌雲高閣坐來幽,老近稀齡快一游。峭壁雲封樵谷洞,飛天雨瀉玉龍秋。
風扶瘦杖力猶健,夕照寒岩味可休。可是山靈真有意,琪花瑤草漫相留。
十二、麥斜岩 明興化郡守 吳 逵
幽岩絕谷海天長,雲外金仙有法堂。席上煙霞變昏曉,人間寒暑隔陰陽。
野興直須臨絕獻,病軀因欲借丹房。閣山玉筍甚終老,見說藤蘿滿石床。
十三、游麥斜岩 明吏部尚書 鄭善夫
今我不樂游麥斜,石田璠草搖春華。洞門玲瓏駭初見,細路窈窕行未涯。
是日春風正駘動,黃鵬布穀聲相向,遠樹青蔥色已齊,古術潔曲神猶壯。
岩下山翁供酒脯,賞心豈復猶行廚。雲端尚遇林樵谷,為爾分張石室書。
十四、石所山 明御史 陳德
樵谷山行疊疊幽,黃花翠竹足仙遊。才驚靈境雄濤處,又敝洞天明月頭。
掃石撥雲還有意,知津何日豁今眸。逸情記取石門去,雞犬桑麻別一丘。
十五、寄劉居士 藥地和尚
麥斜連石所,仙徑護桃源。窮谷陰風疾,懸崖古木尊。
樵夫嘗引路,隱者不開門。病返圖余夢,南泉奇一村。
十六、復無可上人 明 劉堯章
已矣復奚道,滔滔不可還。乾坤存一老,瓢笠奇千山。
易向艱危悟,詩同冰雪看。不知岩際月,照破兒蒲團。
十七、麥斜 明 卓晚春
雲鎖麥斜不見家,尋真洞口繞煙霞。時人不識桃花路,西向天台問落花。
十八、游麥斜 明 林龍江
一別逢萊雲路賖,此時重泛日邊槎,春風不盡江梅意,又著紅桃樹樹花。
十九、游麥斜 明 陳經邦
日臨大野荒荒白,山隔浮雲渺渺蒼。千戶寒砧驚落中,百年短鬢霜。
二十、游麥斜 明 黃仲昭
瘦節吟倚上苔梯,路入青林望轉迷。料得仙家應不遠,白雲深處午雞啼。
二十一、游麥斜岩 明 陳宜大
余受神仙窟,非關幻夢求。何當真訣授,不惹世緣愁。
二十二 麥斜 清 左都御史 江春霖
濃煙迷谷口,洞底結繁霜。林際層層樹,岩邊猗猗篁。
地心流水響,音類歌鐘撞。怪石亂重疊,洞天無數藏。
院樓存遺址,土石淤池塘。古篆蝕蝌蚪,老梅占春光。
玉泉幽而遂,必道深難量。化龕懸神跡,真境辟仙鄉。
鐵衣雄舊壘,占星雲渺茫。千里山羅拜,九天泉瀉淙。
塵染蒲團座,苔生隱士堂。登臨清興發,即景寫數行。
二十三 麥斜岩 清 莊大椿
我拙乘於人,天公恰憐許。能開衡山雲,韓子亦偶爾。
何如茲游勝,日日逢晴霽。湖中興巳門,嫩釣九仙鯉。
春光益貽盪,觸境皆可喜。麥斜岩最奇,石所山更美。
計程路非遠,此雲十餘里。度纖復越陌,村舍如櫛比。
長紅間小白,璀燦爛眸子。遙嶺翠黛橫,娟秀映流水。
曲逕往復返,摩霄石齒齒。輿台忽欣笑,雲已到山矣。
愕然顧盼驚,似帶不盈尺。疏皇湊琴築,錦石羅繡奇。
野花不知名,超超若霞起。疲極憇路隅,呀喘汗流趾。
石洞敞於竇,殿閣列山嘴。遂登五雲堂,癯僧二三耳。
蔬筍供盤餐,一飽萬緣止。沙彌導我前,步行岵與屺。
直上千仞余,有石平如砥。披襟一危坐,萬山等聚米。
蒼崖共峻岭,盡出雙舃底。飄渺乘長風,塵世如脫屣。
蒼然來暮色,欲去復翹企。恍如餐沅瀣,胸次絕纖滓。
慚愧浩蕩恩,獲此新福祉。曩游恐非真,游自此山始。
二十五 (一)訪夾沶舊居 清 王伯秀
何嶺直上十餘里,丹岸翠壁參差起。眾峰羅列如兒孫,石所高撐天尺咫
試登絕頂摩穹蒼,占星石上苔紋紫。夾沶風流已千年,名士高山齊仰止。
先生山築一草堂,日有井邊多陽里。書聲長作松風鳴,清泉足洗俗人耳。
三間茅屋剩蒼煙,通志琳琅傳萬紀。
(二)游麥斜 王伯秀
家無長物一身輕,胡不漁樵過此生,猿鳥相逢猶避路,山靈應笑遠來人。
(三)登石所山觀上篆 王伯秀
鯉湖春水散煙雨,中藏瓊樓與玉宇。我觀鯉湖最佳絕,難與石所爭奇石。
樵谷山前山盤紆,山中怪石立門戶。人行石上聲冬冬,步到麥斜日初午。
危峰疊嶂皆石積,不見尺地與寸土。試登絕頂手摩天,八壺三山近指數。
占星石上蒼苔生,樵谷先生讀書苦。丹岸古篆百餘字,奇奇怪怪同石鼓。
韓公蘇公生已遙,誰把新詩紀視縷。仙谷山水自清幽,何必尋幽到峋嶁。
二十六、游麥斜岩二絕 清 秀才 劉卓卿
其一
筍輿屈曲幾千彎,乘興登臨樵谷山。轉過應真翹首望,渾忘梵響是人間
其二
洞天無數有門開,怪石嵯峨實壯哉,可惜米顛游不到,千岩拱手待余采。
二十七、雲居山石鼓 清 撥貢生 柯起東
雲居一片石,仙侶好橫簫。宿雨篆痕蝕,微風石發嬌。
山秋清欲洗,葉脫不須樵。發篋有漁仲,應將此一敲。
二十八 游麥斜岩 朝鮮志士 白仁海
洞天雲鎖望中開,峭壁懸崖實怪哉。可惜名山居僻壤,幸余海外問津津
二十九、麥斜岩寺 周承烈
天生巨石作石門,岩內寧容車馬宣。松樹拿空龍欲 ,山光悅性鳥能言。
澗深古有碩人宿,寺廢今無僧侶存。世事淪桑兒度變,林泉勝慨復奚論。
三十、游樵谷山 張觀瀾
廿年種桔忙田間,咫尺罕游樵谷山。今日相逢僧共話,先生米若老僧問。
三十一、登麥斜岩 謝芹庭
攀藤附葛上山巔,俯視峰巒兒點菸。長嘯一聲林木動,餘音猶繞白雲邊。
三十二、游麥斜岩 徐鯉九
絕頂四時霜,萬山舃下伏。老龍帶甲偉,閒矣守梅鶴。
名勝韞山陬,洞天開佛國。景行仰古人,自愧風塵仆。
三十三、麥斜 林翰
林泉流繞鐵衣前,一曲澯溝隱碧天。同泉那得深如許,涵養由來不計年。

麥斜岩寺

岩麥斜岩寺位於仙遊鐘山鎮九鯉湖風景區境內,海拔1006米,是仙遊縣四大景點之一,寺建於唐代,土木結構。宋理學家林光朝稱為“小武夷 ”。
元世祖忽必烈親書“ 樵谷山” 三字題刻入囗處岩壁上。整座山形如一隻橫臥的雄獅, 氣勢磅磗。以石奇洞異而著稱於世。
1930年蔡園將軍(仼108團沒收隊長,後仼華東野戰軍101師參謀長,解放後仼空四軍副軍長等職)在中共仙遊地下党進步人士的配合下,以麥斜岩寺作掩護,建立革命游擊根據地,積極發動民眾開展武裝鬥爭活動,後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108團,為閩中游擊戰爭奠定了基礎並做出貢獻。
麥斜岩
為緬懷先烈,繼承革命傳統,該寺已擴建成108團紅軍紀念碑和革命烈士圖片陳列室,作為仙遊縣進一步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14.76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17.34

地理形成

據地質學家介紹:麥斜岩的岩體由燕山晚期晶洞鉀長花崗岩組成,周圍大面積分布有侏羅紀南園組中上部山岩系地層。說明在距今約9000萬年前中生代侏羅紀,我國東部地區的那次為燕山運動的造山運動,在這裡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次造山運動使深深埋在地下的岩漿衝出地面,形成火山,未噴出而先在地殼中凝結成為“侵入岩”。麥斜岩就是屬於這一類。由於岩漿收縮,地殼抬升作用,形成三組垂直的節理,將花崗岩切成菱形塊狀、格子塊狀等,又經長期流水沖蝕、溶蝕、溫差變化及重力作用等外力因素的影響,便逐漸形成氣勢磅礴,層巒迭嶂,千姿百態的花崗岩地貌景觀,景區內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如“大象飲水”、“神龜保口”、“悟空石”、“鯉魚朝天”、“神鳥護芝”、“鐘石”、“蘑菇石”、“蓮花石”等,同時也因此形成較大的岩洞,如:“梅花洞”、“仙人洞”、“蛇舌洞”、“玉泉洞”等,其形象逼真、生動,讓人嘆為觀止。
麥斜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