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谷山

樵谷山

麥斜岩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城北約35公里的鐘山鎮麥斜村,海拔1006米。坐落在與九鯉湖相距二十華里的石所山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樵谷山
  •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城北約35公里的鐘山鎮麥斜村
  • 開放時間:早9:00-18: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
  • 海拔:1006米
  • 林光朝稱其:小武夷山
概況,樵谷山名字的由來,

概況

麥斜岩坐落在與九鯉湖相距二十華里的石所山上。宋代著名理學家林光朝稱這裡是“小武夷山”。
麥斜岩是以石奇洞怪而聞名的。從麥斜岩山腳下拾級而上,右邊是巍然聳立的鐵衣峰,宛如鐵衣將軍,守衛在麥斜岩的大門口。左邊是百仞巨石,上刻元世祖的手書“樵谷山”三個大字。據史書記載,南宋未年,有個叫林璧卿的人,精通星象學,名重一時,朝野稱賢。元世祖忽必烈知道後,深為羨慕。他初游江南時,在潛邸遇見過林璧卿。後來,他當上了皇帝,想請林璧卿為官。林璧卿推辭不就,回答說:“我家世代金紫,一門四忠義,獲宋朝之優惠待遇,未能報答於萬一,何用高官為。”元世祖見他態度堅決,無法挽留,就封他為“妙應道濟真人”,並親書“樵谷山”三字賜之。後來,林璧卿便在麥斜岩隱居了。據說元世祖以後重遊江南時,來到林璧卿隱居的地方,看到這裡石奇洞多,風景綺麗,讚嘆不絕。林璧卿告訴他,宋代著名歷史學家鄭樵曾在這裡讀書。元世祖聽了大喜,興致勃勃地遊覽了這個地方,並御筆大書”夾漈書院”四字贈給林璧卿。
“樵谷山”石的對面,有一塊奇石聳立,上書“祝聖道場,朝天福地”八個大字。字跡古樸大方、遒勁有力。從石旁盤旋而上,左邊是一彎伏溪,潺潺流動。溪上巨石縱橫交錯,有的突兀怒立,有的陡然騰起,有的平臥自如,有的互相擁擠,有的削然似劍,有的捲曲如拳,有的象雄踞的虎豹,有的象展翅飛翔的雄鷹,有的若熊羆登山,有的如牛馬飲水。特別是溪谷東面的山上,有兩隻石龜更是栩栩如生。一隻昂首朝天,盛氣凌人,一隻俯首下視,張開大口,仿佛口渴難忍,立亥就要跳進水中痛飲一番。這些形態不一,各抒其姿的石頭,構成了一幅十分緒麗的石景,真是大自然的絕妙佳作。即使是丹青高手見到也會讚嘆不已,自愧莫及。難怪宋代詩人劉克莊會在這裡留連忘返。
從這裡繼續前行,峰迴路轉,前面不遠的地方,楠木、青桐、柯木鬱鬱蔥蔥,剛勁挺拔。在翠竹掩映下,有一塊通身漆黑的大石,上書“陳公池”三個斗大的字。據老年人說,過去石下有個池,臨池而建的是元帝閣。解放前夕,一次強颱風,把房子颳倒了,陳公池也被填滿了泥石。池的西邊是玉泉洞,洞上書寫 “玉泉岩”三字。這個洞直通麥斜岩寺的東側,約有百來米長,春天,洞裡細流潺潺,聲音清脆婉囀;冬天,洞裡乾枯無水,可通行人。陳公池的東邊是“印真洞”。洞的西側還留有“應真境”三個大字,洞上巨石復蓋,清冷逼人。洞的四周,大樹如帷蓋,穿洞而過,迎面而來的是梅花洞、環竹洞等等〕據說在洞裡燒火,一股濃煙會從山巔冒出,蔚然奇觀。這也是麥斜岩的獨特景色。
過了梅花洞,便是麥斜岩寺。這座寺是一個叫自永的僧人在八百多年前修建的,歷代以來,又曾經過多次整修。麥斜岩寺三面環山,寺後巨石如屏。從寺的東邊,沿著陡峭的山間小道攀上山頂,一路上奇石百出,有雷公石、觀音石、蓮花石、風動石、蘑菇石、猴子抱瓜石、龜蛇相會石等等,形態畢肖,無不栩栩如生,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登上麥斜岩的最高峰,只見一塊巨石,宛如銅鐘,高高矗立。聽說古時候,每當風雨之際,這塊石頭就會發出清脆的響聲,連在莆田涵江等地也能聽到這聲音呢。現在的鐘山鄉的地名便是由此而來的,鐘石附近奇石嶙峋,其中有一塊很象石椅,名叫“占星石”。史書記載,宋代著名歷史學家鄭樵當時曾天天晚上坐在這裡觀看天象。他還在石旁建了“夾漈書院”,現書院已蕩然無存。不過遊人到這裡後,仍可以從地上看到不少古瓦片。占星石前有一塊巨石,可坐四、五十人。巨石上突立一塊小石,上面有不少篆刻,除了“開創岩碑”四個大字依稀可辨外,其餘的百來個小字,如龍蛇飛舞、如蝌蚪戲水,已辨認不清。據說這些字是鄭樵手書的。站在占星石上,居高臨下,可俯視鐘山鄉和莆田東圳水庫的勝景。
麥斜岩不但是風景絕佳的遊覽勝地,而且是中國工農紅軍一O八團的革命遺址。早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O年,鄧子恢同志就來到這裡,組織成立一O八團,點燃了仙遊武裝鬥爭的烈火。從此,革命的紅旗高高飄揚在麥斜岩上,現在,麥斜岩已被當作革命文物保存下來。一九七九年,麥斜村的民眾自籌資金,對麥斜岩寺進行了整修、油漆。如今,飛檐重閣,畫棟雕梁,更加金碧輝煌。

樵谷山名字的由來

麥斜岩除了有雲居山、紫帽山和烏頭岩等別名外,還有“樵谷山”這一雅稱。不過這一稱呼在老百姓並不流行,只是在書文中記載著,在讀書人的筆頭上流傳著。
當遊客信步來到麥斜岩山腳下,在“迎賓亭”左側的一塊石崖上,鐫刻著“樵谷山”三個隸體大字。據舊志記載,這三個古樸雄健的大字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手跡。因為題刻沒有標名和時間落款,現在難以辨識其真假。筆者曾詢問過縣博物館的行家,據說曾有考古專家來此考證過,認為從題刻的書寫風格看,具有蒙古文的筆畫特色,因而可以說舊志上的記載基本可信。
為什麼一位堂堂的元代皇帝,會在麥斜岩留下筆跡呢?據說,宋朝末年,江右(今江西省)有一位叫林壁卿的進士,博學多才,對《易經》很有研究,也通曉天文。他原本在宋廷當祭酒(相當現在的大學校長),由於宋被元所滅,林壁卿遨遊閩中,後來隱居麥斜岩。元世祖忽必烈剛剛入主中原,想起用一些漢族士大夫,以鞏固新建立的政權。他想到了年輕時的好友林壁卿,於是就微服尋訪,終於在麥斜岩找到了林壁卿。忽必烈邀請林壁卿出山做官,而林壁卿卻回答說:“我一家四代在宋朝做官,宋朝對我家的恩遇可以說十分深厚。現在宋滅君亡,我卻苟且偷生於人世,已經感到十分慚愧了,哪裡還會想去當大官呢?”林壁卿邊說邊流淚,十分動感情。忽必烈看到林璧卿懷念宋朝舊主的情感難於解脫,就封他為“元明妙應道濟真人”,並用林璧卿的字“樵谷”,寫了“樵谷山”三個大字賜給林璧卿,並叫人將這三個大字刻在麥斜岩山腳下的那塊巨石上,從此,人們又將麥斜岩稱為“樵谷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