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發性膽結石
- 病狀:右上腹部疼痛,並向右肩部放射
- 危害:引起膽囊壁壞死,甚至穿孔
- 手術:體外碎石法
- 隱性狀態:沒有症狀的
隱性狀態,症狀表現,疾病危害,治療方法,手術,體外碎石,西醫藥物,中醫施治,預防措施,
隱性狀態
症狀表現
膽結石的症狀比較明顯,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膽結石,不知道膽結石有哪些症狀,患了膽結石沒有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治療,導致了病情越來越重,那么膽結石的症狀有哪些呢?接下來我們請膽結石專家來為我們詳細的解答下。
膽結石有哪些明顯症狀?
1.發熱與寒戰也是膽結石的常見症狀:
2.黃疸也是膽結石患者會出現的症狀表現。
此症狀多是在劇烈腹痛之後才出現的,且黃疸症狀較輕。引發黃疸的原因是膽結石伴有膽管炎,膽總管受到腫大的膽囊壓迫,而引起部分梗阻,或導致肝細胞感染並受到損傷等,故出現黃疸。部分膽結石患者可以出現一過性黃疸,多在劇烈腹痛之後,且黃疸較輕。膽結石伴膽管炎,腫大膽囊壓迫膽總管,引起部分梗阻,或由於感染引起肝細胞一過性損害等,都可造成黃疸。表現為眼睛鞏膜顏色變黃。
3.腹痛是常見的膽結石症狀之一。
膽結石發作時常出現的典型症狀就是膽絞痛,主要表現為上腹部或是右上腹部出現陣發性的痙攣而引起的疼痛,此疼痛可逐漸加劇,可向右肩和背部放射。引起膽絞痛的原因是由於結石在膽囊內移動,而致使結石在膽囊管發生嵌頓而引起的。
腹痛是膽結石主要臨床表現之一。如果你的上腹或右上腹有陣發性痙攣性疼痛並伴有漸進性加重,常向右肩背放射的情況,那就是膽結石發作時的典型膽絞痛。腹痛原因是結石由膽囊腔內移動至膽囊管造成結石嵌阻所引起。由於膽囊管被結石梗阻,使膽囊內壓升高,膽囊平滑肌收縮及痙攣,並企圖將膽石排出而發生劇烈的膽絞痛。據統計,90%以上膽絞痛為突然發作,常發生在飽餐、過度勞累或劇烈運動後。平臥時結石容易墜入膽囊管,部分病人會在夜間突然發玻除劇烈疼痛外,常有坐臥不安,甚至輾轉反側、心煩意亂、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等表現。每次發作可持續10分鐘至數小時,如此發作往往需經數日才能緩解。疼痛緩解或消失表明結石退入膽囊,此時其他症狀隨之消失。
4.胃腸道症狀也是膽結石常見的症狀。
當膽結石急性發作時,同時還可伴隨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不僅會出現腹痛,腹痛症狀可在嘔吐之後得到明顯的緩解。而且在此症狀出現之後會有厭油膩食物和消化不良等症狀,即膽結石急性發作後常有厭油膩食物、腹脹和消化不良等症狀。
疾病危害
膽結石的危害是什麼?這個問題不管是在網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很多朋友都在關心的問題,那么膽結石的危害是什麼呢?聽聽膽結石專家是怎么說的吧。膽結石專家介紹:
3、急性胰腺炎:排入膽管的小結石或膽泥進一步排入十二指腸,有時會嵌頓在膽管和胰管的共同開口或損傷膽總管末端的括約肌,反覆如此則造成膽總管末端狹窄、水腫,引起胰液排泄障礙或膽汁返流入膽管繼發膽源性胰腺炎。嚴重時危及生命。
治療方法
手術
一、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治療膽結石的重要措施,根據不同病情選用不同的手術療法。但手術治療不一定可以達到治癒的作用,一次手術或有時多次手術仍不能達到治癒的目的。一些老年患者,由於體質差,手術風險大,一般不推薦手術治療。
體外碎石
二、體外碎石法:
液電式碎石機的原理是利用液電式高位放電產生的巨大的能量,經過連續多次放電衝擊,將結石粉碎,然後排出體外。用進行碎石治療,即使較大的結石碎成小結石,也存在著排不淨或再發的難題,另外振波碎石對肝組織還有損傷。
西醫藥物
三、西醫藥物治療:
西藥治療膽結石,藥效不能直達病灶,治標不治本,且西藥含有激素,副作用大,過量服用可能反而對人體產生其他危害。
中醫施治
四、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膽石化瘀方膽結石講究辨證施治,
膽結石專家提醒,結石患者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按時吃早餐、避免發胖、減少妊娠次數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措施。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進食一個煎雞蛋,可以使膽囊定時收縮,排空,減少膽汁在膽囊中的停留時間。
膽結石專家提醒大家,一旦患了膽結石,一定要選擇正規專業的診療機構及時進行治療,不可盲目就醫治療,以防上當受騙而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預防措施
3、戒酒,少吃肥膩食物。要少酒、少高脂肪食物,適度營養並適當限制飲食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
4、多喝水。每天5-8杯,不渴也要喝,使膽紅素從尿中排出。日常生活中以茶為飲品除預防和改善治療結石外還能調節人體機理平衡,能有效抑菌止痛、利尿通淋、溶石排石,增強人體抵抗力,極大的降低了由結石引起的一系列併發症。這類中草藥茶主要有蒲公英、碟清草、金銀花、黃連等。
5、多運動鍛鍊。每天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體內代謝廢物的排泄。
6、保證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據研究,蛋白質攝入量的長期不足,與膽色素結石的形成有關。
7、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滿足身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強機體代謝。
8、講究飲食衛生。防止細菌、蟲卵從口入,從而避免腸道內進入寄生蟲如蛔蟲等,引起膽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