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多元統計分析”課程教材,本書中汲取了國內外相關教材中流行的直觀、靈活的教學方式,以及通過圖表和套用安全進行教學的長處。
本書用於“多元統計分析”課程的廣大師生。
圖書目錄
前言 1
第1章 緒論 1
1.1 多元統計分析概述 1
1.2 多元統計分析的套用 2
1.3 有關軟體介紹 3
1.4 本書的基本框架和內容安排 4
1.5 思考與練習題 5
第2章 多元數據的表示及可視化 6
2.1 多元數據的矩陣表示 7
2.1.1 多元數據的一般格式 7
2.1.2 多元數據的數字特徵 8
2.2 多元數據的展示及可視化 10
2.2.1 用R語言展示和描述多元數據 10
2.2.2 用R語言對多元數據進行可視化 13
2.3 思考與練習題 30
第3章 線性回歸分析 31
3.1 一元線性回歸的回顧 31
3.1.1 一個例子 32
3.1.2 數學模型 33
3.1.3 回歸參數的估計 33
3.1.5 預測 39
3.2.2 回歸參數的估計 41
3.2.3 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 41
3.2.4 預測 43
3.2.5 血壓、年齡和體質指數問題 45
3.2.6 電力市場的輸電阻塞管理問題 48
3.3 多項式回歸 54
3.4 思考與練習題 61
第4章 逐步回歸與回歸診斷 64
4.1 逐步回歸 64
4.1.1 變數的選擇 64
4.1.2 逐步回歸的計算 65
4.2 回歸診斷 70
4.2.1 什麼是回歸診斷 70
4.2.2 兒童智力測試問題 74
4.3 Box-Cox變換 78
4.4 思考與練習題 82
5.1 廣義線性模型 85
5.1.1 廣義線性模型概述 85
5.1.3 對數線性模型 94
5.3 多元非線性回歸模型 101
5.3.1 R軟體中非線性擬合函式及其套用 103
5.3.2 MATLAB中非線性回歸函式及其套用 104
5.4 思考與練習題 107
第6章 方差分析 110
6.1.1 數學模型 111
6.1.2 方差分析 111
6.1.3 用R軟體作單因素方差分析 113
6.1.4 用MATLAB作單因素方差分析 115
6.1.5 均值的多重比較 118
6.2.1 不考慮互動作用 120
6.2.2 考慮互動作用 122
6.3.1 多個正態總體均值向量的檢驗 127
6.4 本章附錄 133
6.5 思考與練習題 134
第7章 聚類分析 136
7.1 聚類分析的基本思想與意義 136
7.2 Q型聚類分析 137
7.2.1 兩點之間的距離 138
7.2.2 兩類之間的距離 141
7.2.3 用MATLAB進行聚類分析 142
7.2.4 用R軟體進行聚類分析 144
7.3 R型聚類分析 146
7.3.1 變數相似性度量 146
7.3.2 變數聚類法 147
7.4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狀況的聚類分析 149
7.4.1 問題的提出 149
7.4.2 問題的分析與建模 150
7.4.3 問題的求解 151
7.4.4 問題的研究結果 154
7.5 聚類分析要注意的問題 155
7.6 思考與練習題 155
第8章 判別分析 157
8.1 距離判別 158
8.1.1 馬氏距離 158
8.1.2 判別準則與判別函式 158
8.1.3 多總體情形 160
8.1.4 R軟體中的判別函式介紹與套用 161
8.2 Fisher判別 171
8.2.1 判別準則 171
8.2.2 判別函式中係數的確定 171
8.2.3 確定判別函式 173
8.3 Bayes判別 178
8.3.1 誤判機率與誤判損失 178
8.3.2 兩總體的Bayes判別 180
8.3.3 某氣象站有無春旱的判別問題 186
8.3.4 有關MATLAB程式和計算結果 188
8.4 蠓蟲分類問題 191
8.4.1 問題的提出 191
8.4.2 問題的分析與模型的建立 191
8.4.3 模型求解 192
8.5 3種鳶尾花分類問題 195
8.6 判別分析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97
8.7 思考與練習題 197
第9章 主成分分析 199
9.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00
9.2 特徵值因子的篩選 201
9.3 主成分回歸分析 205
9.4 成年男子16項身體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208
9.5 學生4項身體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210
9.6 我國部分地區人均消費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212
9.7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情況的主成分分析 214
9.7.2 選擇主成分與計算綜合評價值 215
9.7.3 問題的求解 216
9.7.4 問題的研究結果 218
9.8 主成分分析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218
9.9 思考與練習題 218
第10章 因子分析 220
10.1 因子分析模型 221
10.1.1 數學模型 221
10.1.2 因子分析模型的性質 222
10.1.3 因子載荷矩陣中的幾個統計性質 222
10.2 因子載荷矩陣的估計方法 223
10.2.2 主因子法 229
10.2.3 求因子載荷矩陣的例子 229
10.3 因子旋轉 232
10.4 因子得分 234
10.4.1 因子得分的概念 234
10.5 因子分析的步驟 235
10.6 學生6門課程的因子分析 236
10.7 我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 237
10.8 思考與練習題 241
第11章 對應分析 242
11.1 對應分析簡介 242
11.2 對應分析的原理 243
11.2.1 對應分析的數據變換方法 243
11.2.2 對應分析的原理和依據 245
11.2.3 對應分析的計算步驟 246
11.3 文化程度和就業觀點的對應分析 249
11.4 美國授予哲學博士學位的對應分析 250
11.5 對應分析在品牌定位中的套用研究 253
11.6 思考與練習題 256
第12章 典型相關分析 257
12.1 典型相關分析的基本思想 257
12.2 典型相關的數學描述 258
12.3 原始變數與典型變數之間的相關性 261
12.4 典型相關係數的檢驗 262
12.5 康復俱樂部數據的典型相關分析 264
12.6 職業滿意度的典型相關分析 267
12.7 中國城市競爭力與基礎設施的典型相關分析 272
12.7.1 城市競爭力指標與基礎設施指標 273
12.7.2 城市競爭力與基礎設施的典型相關分析 274
12.7.3 有關MATLAB程式及其運行結果 277
12.8 思考與練習題 282
參考文獻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