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遷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其職能及居民姓氏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遷村村民委員會
- 所屬地區:重慶市
- 羅馬字母拼寫:Wàiqiān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廢止年份:2001年
外遷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其職能及居民姓氏境。
外遷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其職能及居民姓氏境。地名含義曾有劉姓外遷戶到此居住,故名外遷村民委員會。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此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1950年前後屬真武鄉第五保。1952年為真武鄉外遷村。195...
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碩傑村民委員會,簡稱碩傑村委會。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峰市特種區,1949年後劃為永定後九區中山鄉,1958年公社化後由中村、碩傑合併為中碩大隊,1981年村又分為碩傑大隊,1984年後為洪山鄉碩傑村委會。1999年因棉花灘水電站的建設,該村全部居民外遷,碩傑村全村被淹。
1984年,設立逕里村民委員會,簡稱逕里村委會。地名含義 該村李姓,里是居住地方,“李”與“里”同音,合意取里,故稱逕里。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峰市特種區,1949年後劃為永定後九區樟羅鄉,1958年公社化後逕石大隊,1984年後為洪山鄉逕石村,1989年春分為洪山鄉逕里村委會。1999年因棉花灘水電站的建設,...
五坑村民委員會,相傳該村開基時稱為梧岡,後因有五條坑水匯合於此地又稱五坑的地名。地名含義 相傳該村開基時稱為梧岡,後因有五條坑水匯合於此地又稱五坑。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峰市特種區,1949年後劃為永定後九區中山鄉,1958年公社化後成立五坑大隊,1962年與西聯大隊合併為五聯大隊,1980年又分為五...
崠下新村民委員會 崠下新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自然村崠下新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八十年代末人員逐步外遷,後逐漸消失。
西洞村村民委員會 西洞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大部分面積在西洞。歷史沿革 1995年撤區並鄉,村民全部外遷,西洞村建成步仙鄉西洞林場。
余莊村村民委員會是1949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駐地余莊得名。該村由俞氏始居;後因俞姓逐漸外遷,又“俞”、“余”方言同音,遂改名余莊。歷史沿革 解放初建為余莊行政村,屬雙陽鄉。1956年並歸水東鄉。1958年公社化時,屬水東管理區。1961年成立水東公社時,建為余莊大隊。1984年4月改建為余莊村委會。
石圳村民委員會,在神壇大屋腳下有條大坑,大坑裡天然立著三條石筍,故稱該地為“石筍坑”,後人把三條石筍去掉改為圳,故稱為石圳的地名。地名含義 在神壇大屋腳下有條大坑,大坑裡天然立著三條石筍,故稱該地為“石筍坑”,後人把三條石筍去掉改為圳,故稱為石圳。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峰市特種區管轄,1949...
3.總體安置規劃必須在2000年底以前完成,分年度實施規劃必須在上一年度8月底以前完成,並由遷入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時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備案。4.重慶市人民政府和遷入省市人民政府簽訂三峽庫區農村移民外遷安置協定。在協定中,要明確移民外遷安置的對接關係,具體落實到遷出鄉鎮對口銜接遷入縣(市)。二、實施...
羅大岙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為羅、杜二姓聚居,得名羅杜岙,後因杜姓外遷,改稱羅大岙。歷史沿革 1949年初為青港鄉四保,1950年為馬渚鎮七村,1956年為牟山鄉獅山高級社,1961年為馬渚公社羅大岙大隊,1983年為馬渚鎮羅大岙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4月西橫河、羅大岙兩村合併,定名渚...
1949年解放後,廢除保甲制時,屬於湖山鄉珠村畈行政村。1958年9月成立公社時稱湖山管轄區第三生產隊,1961年分成小溪口、珠村畈、姚嶺塘等3個大隊,1976年珠村畈、姚嶺塘合併為珠村畈大隊。1979年因建烏溪江水庫,珠村畈村民後靠或外遷,該轄區復稱姚嶺塘大隊,1983年6月建為姚嶺塘村。 2010年12月白石玄下、...
西井村村民委員會,201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傳說,早年該村五百多戶,全部姓金。因地處谷岩之西,故名西金。後金姓漸絕,從村外遷來 鄭、陳、吳三姓,村名未改。因“金”與“井”近音,後演變為西井。歷史沿革 現轄地域解放初屬谷岩鄉,1958年為西井生產隊,1961年建為西井大隊,1984年建西井村村民...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探索建立宅基地收儲制度、增量宅基地集約有獎制度、存量宅基地退出有償制度,依法採取村莊整治、宅基地騰退等措施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增加宅基地供給,合理保障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用地需求。鼓勵外遷的農村村民及其繼承人依法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村民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房。
高南村位於餘姚市梁弄鎮東北部,東邊與東南街道雁湖村和章下山村交界,南止東溪村交界,西與湖東村交界,北與湖東村桃花嶺交界,距鎮所在地4公里,村民委員會駐地設在南邊(33省道路旁)。33省道貫穿本村。現村境內總面積6.1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170畝,山林面積3769畝,全村4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
村民委員會是對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自治性組織。村民自治的核心是集體組織成員民主協商達成符合全體成員利益的決議。《物權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為每一個集體組織成員平等地參與集體土地事務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實踐中,經常出現村民自治有名無實的情況。一些村幹部不依法定要求和程式處理集體土地...
黃寨村有彩霞、鄭屋、鄧屋和建華四個自然村,共5個村民小組319戶1045人,其中黨員16名,其中有143戶521人因移民外遷至永定城郊鄉龍門崗。基本村情 彩霞自然村又稱黃寨下,均姓黃;鄭屋自然村全部姓鄭;鄧屋又稱張坑裡,均姓鄧。建華村共有大、小嶺下和上、下陂下四個小自然村,分別姓王、吳、賴,其中大...
外遷到團風縣黃湖新區後,趙久富擔任移民安置點總支書,4年時間,他帶領外遷村民一同走上致富路。他帶領的黃湖新區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示範區。2015年2月27日,趙久富被評為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 家庭生活 趙久富和妻子楊秀華都是本地人,各自有兄弟姊妹6個,親人世代都生活在余嘴村。2010年4月29日搬遷的前一天,趙久富...
第七條 農村居民新建住宅,應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內空閒地。原有宅基地和村內空閒地未安排完之前,不得占用耕地和其他土地。農村居民建住宅不得占用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土地。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居民建造樓房 村民委員會可根據村鎮規劃調整村內空閒地,但必須經鄉(鎮)人民政府批准。村民應服從統一安排,不得干擾和...
第十五條 以農業生產形式安置農村移民,在本縣(市、區)安置的,由遷出地人民政府與安置地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簽訂安置協定,按照協定進行安置;在受益縣(市、區)或者其他縣(市、區)安置的,由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組織遷出地和安置地縣級人民政府簽訂協定,辦理有關手續。以農業生產形式安置農村移民的,安置地鄉...
鄆城是明初山西省外遷人民的主要遷入地之一,當地盛行的民謠“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人口民族 全縣21個鄉鎮,1025個村民委員會,16個社區居委會,鄉村戶數25.7萬戶,119萬人。漢族占絕大多數,回、滿、壯等23個少數民族不超過1500人。全縣土地總面積1643平方公里,...
搬遷村莊新村址,由縣(區)人民政府根據採煤企業提供的地質資料,組織當地鎮人民政府、採煤企業、 縣(區)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農業農村部門、村民委員會,按照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以不壓覆礦產資源及便利民眾生產生活為原則予以確定。(三)普查及協定簽訂。1. 外業調查。2. 內業統計。3. 完成沉陷區村莊搬遷...
第十八條 拆遷農房戶用房,由拆遷管理部門會同當地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召集被遷戶和拆遷單位共同核定拆建工時和材料損失費,雙方簽訂協定,由拆遷單位一次撥付。本著充分利用舊料和拆多少建多少的原則,由被遷戶自建或由拆遷單位負責遷建。第十九條 被遷農戶所需宅基地,應依照鄉(鎮)村建設規劃和土地管理規定...
4月10日三峽庫區首批移民大搬遷,在壩上庫首秭歸縣向家店村拉開序幕。該村首批53戶184名移民作為外遷試點,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遷往宜昌市伍家崗區南灣靈寶二村。4月11~14日國務院三峽工程移民工作會議在四川省萬縣市召開。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自始至終主持會議,並先後在開幕閉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
胡屋 胡屋,該地名來源於居民姓氏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村原是育梧胡姓人遷來定居,故名胡屋。歷史沿革 民國期間始建。解放後村民現已全部外遷,土地屬官成鎮東成村民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是村民自治制度的主要組織載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對土地擁有所有權的經濟組織,是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的主要組織形式,大致可以分為鄉鎮、村和村民小組三級。林地具有特殊性,由於歷史原因和民間習俗,除鄉、村、組外,還存在幾個村或組聯合、自然村單獨等林地所有權形式。《...
轄1個自然村,由 5個村民小組組成,共487戶,1860人。全村總面積4100畝,耕地3170畝。村民以雜果栽植,小麥、玉米種植和勞務輸出為主導產業。宋朝末年,有周姓人家在此居住建村,故稱周便村。村民姓氏以張、魯、陳、劉姓為主。周姓人外遷以後,該村再無周姓。其中張、魯、陳、劉姓均為外來姓,其來歷不詳。
安家屋基是雲南省的地名,以所在地而得名。地名含義 建村於安氏農戶舊宅基地,故名。此地村民外遷後,一直無人居住,地名已不再使用。歷史沿革 安家屋基屬中寨村民委員會,中寨村民委員會位於下金廠鄉政府駐地南方15公里處,1954年建中寨鄉,1958年成立中寨管理區,1961年改為中寨大隊,1962年改為中寨小公社...
大界沖 大界沖,該地名來源於地理位置。地名含義 該沖較大,東、北與同和鎮交界,故得名大界沖。歷史沿革 民國初年建村。解放後村民已外遷,土地屬官成鎮東成村民委員會。
六嶺沖 六嶺沖,該地名來源於村居景象。地名含義 該屯建在山沖,附近有六座小嶺,故名六嶺沖。歷史沿革 清乾隆年間建村。解放後村民現已外遷,土地屬龍鳳村民委員會。
91.外遷村民想要回遷戶口,村委會應如何處理?92.村民離婚後要求對方返還彩禮,村委會應如何處理?93.村民非婚生子,孩子的落戶問題村委會該如何解決?94.違反計畫生育政策出生的村民是否必須落戶村內?95.“兩孩”政策全面實施後,給村計畫生育委員會的工作帶來哪些改變?96.村民離婚後就孩子的撫養權問題發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