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洋行即“洋貨行”。
洋行是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商行商號。最早的當推171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設商館,1719年法商密西西比公司、1805年美商普金斯公司在廣州設立機構。至19世紀30年代,...
外國在華洋行是外商在中國從事貿易的代理行號。18世紀60年代興起“散商貿易”﹐隨之產生外商代理行號。1840年以後﹐外國在華洋行日益發展﹐是外國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
外洋行即“洋貨行”。 ...... 外洋行即“洋貨行”。 [1] 參考資料 1. 于光遠.經濟大辭典 上、下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528頁 V百科往期回...
廣州十三行是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其真正名號是“外洋行”。在“一口通商”時期,“十三行”的發展達到了巔峰,被譽為“...
但是,這種分工的出現,就使外洋行的行商壟斷了對西歐各國貿易的經營業務。所以,在外洋、本港、福潮諸行分辦業務的基礎上而成立的“公行”,是當時經營對西歐各國...
自二十五年起,外洋行不再兼辦本港貿易的事務,另由幾家行商專營暹羅(今泰王國)貢使及其商民貿易稅餉事宜,稱為本港行;而海南行又改稱福潮行,經營包括廣東...
買辦是一個特殊的經紀人階層,具有洋行的雇員和獨立商人的雙重身份:作為洋行雇員身份的買辦,得到外國勢力的庇護,可以不受中國法律的約束;作為獨立商人的買辦,又可以代...
為抬高浙江實業銀行的身價,李銘在為外商洋行企業發行債券、股票的同時,也加入購買行列,除早期的德商謙信洋行、德孚洋行外,主要是英商、美商洋行,從而打入外商投資...
口岸設廠 五口通商以後,外國洋行遍布中國口岸,其中有不少洋行從事設廠活動。截至中日甲午戰爭止,外國在華各口岸的大小工廠,將近200家。1895年中日兩國簽訂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