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是官商合辦浙江銀行,在1910年創辦。1911年改組為中華民國浙江銀行,1912年改組為浙江地方實業銀行。1923年,其上海分行改組為浙江實業銀行。2004年,被併入永亨銀行。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浙江實業銀行
- 總部地點:浙江
- 成立時間:1910年
- 經營範圍:銀行
發展簡史,管理團隊,境外業務,
發展簡史
1908年清政府在浙江設立官錢局,1909年改組為浙江銀行,代理省庫,總行設在杭州,次年在上海設立分行,辛亥革命後經過改組,於1912年改稱為中華民國浙江銀行。1914年春,中國銀行在杭州設立分行,北洋政府財政部電令浙江省府將金庫交給中國銀行管理,浙江銀行乃於1915年6月更名為浙江地方實業銀行。1919年,由李馥蓀和陳朵如對銀行內部管理進行全面改革,使銀行面貌一新。1923年,官方和商方達成協定,決定將浙江境內的杭州、海門、蘭溪三行劃為官股,定名為浙江地方銀行;上海、漢口兩行劃歸商股,定名為浙江實業銀行。1923年4月23日,浙江實業銀行正式在上海掛牌。由此完成了官商合辦到商資獨辦的演變。設總管理處於上海,由李銘(馥蓀)任總經理。業務日漸發展。
管理團隊
浙江實業銀行在經營管理上很有特點。李銘不講排場,善於精打細算,因此,浙江實業銀行的各項支出比其他銀行少。員工隊伍精幹,並廣攬人才,裙帶關係甚少。
李銘注重開拓與外商的業務關係。他邀請一些洋行大班及買辦商人擔任銀行董事,以兜攬外商存款。並且由於李銘辦事果斷,善於周旋,深受外商讚賞,他也越來越多地出任外商洋行企業的經理、董事,從而大大有利於銀行對外業務的開展。為抬高浙江實業銀行的身價,李銘在為外商洋行企業發行債券、股票的同時,也加入購買行列,除早期的德商謙信洋行、德孚洋行外,主要是英商、美商洋行,從而打入外商投資集團。浙江實業銀行每年持有的政府公債數額,均在五六百萬以上,至1937年,浙江實業銀行所持的公債數,在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金城銀行等12家最大證券持票銀行中名列第十,超過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和浙江興業銀行。1948年,浙江實業銀行易名為浙江第一銀行。
境外業務
浙江實業銀行分設後,業務發展很快,特別是同外商的業務往來十分活躍。他們聘請外商擔任銀行董事,通過他們去兜攬外商存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招攬一批德商存款戶,還有一批德國在華人員也通過實業銀行存放或轉移財產。浙江實業銀行一直重視儲蓄業務,認為銀行不僅要吸取巨額存款,也要廣泛吸納社會上各種閒置的零星資金。1919年陳朵如套用商業複利計算法,開創了一種新的存款儲蓄方法。此後,他們和日本第一銀行通匯往來,又與歐美各國銀行建立通匯關係。因浙江實業銀行長期與外商發生業務往來,故積累大量外匯資金,在舊中國銀行界被稱為“南三行中的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