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壕,是漢語辭彙,解釋是在據點外圍或陣地前挖掘的壕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壕
- 拼音:wài háo
- 注音:ㄨㄞˋ ㄏㄠˊ
- 釋義:在據點外圍或陣地前挖掘的壕溝
外壕,是漢語辭彙,解釋是在據點外圍或陣地前挖掘的壕溝。
G1應是上述兩重城垣的外壕。其中南壕、東壕及北壕東段的基本情況與先前鑽探結果相比無太大差異。唯南壕西段逐漸變淺變窄,最終消失,而西壕南段可能由於近年南水北調工程取土被破壞無存;北壕西段則稍向北折,與小城外壕相接。...
鍋底山環壕聚落遺址位於宜黃縣棠陰鎮解放村大坪上組東北方向,西距316省道約300米,西南距紫雲古寺約400米,宜水河在其西南約650米的地方流經。遺址由台地、城牆、壕溝及外壕堤四部分組成,現存總面積約42000平方米。台地(含城牆)高...
邢台古城有內外兩道城壕,內壕引達活泉、紫金泉水周流全城;外壕夏日過洪水平時是乾河。因兩道城壕,四門外部建兩座或兩座以上的橋樑。西、南門外是內壕吊橋,外壕大石橋;西門石橋不沖西門,偏南正沖西關;東、北門的內壕寬且水深又急,...
劉老圩四周是深壕和石圍牆,大潛山匯流的金河水繞圩而過。圍牆上配有五座碉堡、炮台,外壕有東南、東北兩大吊橋,各橋分別有兩層門樓七間,住有兵勇護圩。入口處留有大片練兵空地,過外吊橋進圩內即是內壕溝。各有門樓把守。圩...
城周還挖有寬深各約5米的外壕。到西周初年,推行營國封城,作邑作邦制度,將城池分為王城、諸侯城、都(采邑)三個等級。興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築城高潮,築城數量當以數百計。到春秋中期,各諸侯國稱雄爭霸,逐漸衝破“營國制度...
當時寨有木柵二道,柵外有外壕,壕處散發鐵蒺藜及竹籤,並挖有半掩體交通壕及散兵坑。經持續三十天戰鬥,9月15日唐寨被討盧軍占領,徐飛龍敗退,寨毀。據考證,歷史上歐、鄒兩姓是最早到德化開發的姓氏。舊時先人在縣城周圍築寨而...
馬步芳退守蘭州後,又將抗戰時期國民黨軍構築的國防工事進行加修加固,主要陣地構築了鋼筋水泥碉堡群,外斜面有高6至10米的環形人工峭壁,腰部修有暗藏的側射火力點,外有兩層3至6米的外壕,壕內遍布地雷,鐵絲網。陣地之間有公路、交通...
當時的江戶城東西約 5.5 公里,南北約 4 公里,四周圍有內壕和外壕,外壕周長約 16 公里。有城廓兩重,內廓的總面積 264萬平方米。城內建築宏偉,有望樓 20 座、城門 36 個,還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等宮殿。江...
江戶城從慶長十一年開始大規模建造起,至寬永十三年(公元1636年)止,前後建設了近半個世紀.當時的江戶城東西約5.5公里,南北約4公里,四周圍有內壕和外壕,外壕周長約16公里.有城廓兩重,內廓的總面積264萬平方米.城內建築...
當時的江戶城東西約5.5公里,南北約4公里,四周圍有內壕和外壕,外壕周長約16公里。有城廓兩重,內廓的總面積264萬平方米。城內建築宏偉,有望樓20座、城門36個,還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等宮殿。 江戶城歷經幾十年的滄桑...
鍋底山遺址,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解放村太坪上組東北。鍋底山遺址由台地、城牆、壕溝及外壕堤四部分組成,現存總面積約4.2萬平方米。鍋底山遺址重新認識江西及南方片區先秦時期的文化面貌、深入研究展現早期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
該堡壘呈五邊形半地穴式,周長496米,面積9900平方米,外壕4000全米長,系用混凝土與鵝卵石澆注而成的永久性建築。它是生活設施完善、攻防兼備,在旅順沙俄東線防禦體系中較堅固的大型堡壘。整個堡壘找不到一根鋼筋,完全由厚0.9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