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底山遺址

鍋底山遺址

鍋底山遺址,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解放村太坪上組東北。

鍋底山遺址由台地、城牆、壕溝及外壕堤四部分組成,現存總面積約42000平方米。台地(含城牆)高出四周農田約2—5米,平面呈長方形,長105米、寬65米,地勢南北高中間低,面積約6800平方米。鍋底山遺址重新認識江西及南方片區先秦時期的文化面貌、深入研究展現早期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推進早期中國區域文明模式研究提供了新視野,具有重要的歷史與考古價值。

2019年10月7日,鍋底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鍋底山遺址
  • 地理位置: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商周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Ⅰ-58
發掘歷史,遺址特點,價值意義,保護措施,

發掘歷史

2017年7—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撫州市文博所、宜黃縣文物管理所聯合組隊對位於撫河上游的鍋底山環壕聚落遺址及周邊地區展開了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

遺址特點

鍋底山遺址位於宜黃縣棠陰鎮解放村大坪上組東北方向,西距316省道約300米,西南距紫雲古寺約400米,宜水河在其西南約650米的地方流經。遺址由台地、城牆、壕溝及外壕堤四部分組成,現存總面積約42000平方米。台地(含城牆)高出四周農田約2—5米,平面呈長方形,長105米、寬65米,地勢南北高中間低,面積約6800平方米。

價值意義

鍋底山遺址是一處新晚至商周時期聚落群,是了解環壕類遺址聚落群的分布規律、文化性質及功能布局的典型遺址,是建立撫河流域先秦文化編年序列、釐清樊城堆文化的發展脈絡及上、下限問題的珍貴實物資料,為重新認識江西及南方片區先秦時期的文化面貌、深入研究展現早期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推進早期中國區域文明模式研究提供了新視野,具有重要的歷史與考古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鍋底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