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務部丞,官名。清末外務部之職官。光緒二十七年(1901),改總理衙門總辦章京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務部丞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清朝
- 品級:正三品
外務部丞,官名。清末外務部之職官。光緒二十七年(1901),改總理衙門總辦章京設。
外務部丞,官名。清末外務部之職官。光緒二十七年(1901),改總理衙門總辦章京設。... 外務部丞,官名。清末外務部之職官。光緒二十七年(1901),改總理衙門...
外務部,是清政府在辛丑條約簽訂後,由總理衙門改組成立的一個機構,設專職大臣五人(有總理外務部事務王大臣一人,會辦大臣一人,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負責清廷...
外務部外務大臣是一種官職名,主要任務是外務部外務大臣掌主交涉。... 外務部外務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護僑人傭客,以慎邦交。副大臣貳之。丞掌機密文...
聯芳(1835—1927),清朝大臣,外務部左侍郎,荊州將軍。字春卿,漢軍鑲白旗人,鐵嶺胡氏。早年曾署駐俄國公使館參贊。祖父胡文陞,父(胡)常順——驍騎參領。...
”施肇基手法十分老練,既維護了國家尊嚴,又杜絕了日本節外生枝,使中國免除了可能的外交糾紛。1910年施肇基奉調回京,晉升為外務部右丞,進入清政府外務部核心領導層...
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十一日,授外務部左丞。九月二十一日,中央官制改組,仍任左丞。 ,賞紫禁城騎馬。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十一日,以外務部左丞署理外務部...
(《德宗實錄》)但1908年慈禧去世,下一年袁世凱罷官,梁如浩也稱病辭去外務部右丞職務。梁如浩辭職抗議沙俄侵略蒙古 1911年武昌事起,清廷被迫啟用袁世凱,袁的班底又...
後派充澳大利亞總領事,任滿調外務部丞參上行走。1909年1月,赴上海參加萬國禁菸會議,外務部任為首席專員,1910年補授外務部右丞,9月任出使英國大臣。翌年,英國...
曾任清政府駐美公使館參贊、游美學生監督、外務部左丞左參議、學部丞參上行走,1909年7月任遊美學務處總辦,1911年2月兼任清華學堂監督,1911年2月至1912年1...
辛亥革命爆發前,顏惠慶已升任外務部左丞,開始進入中國外交界“領導核心”。出使歐洲 顏惠慶(2張) 北京政府成立後,陸征祥於1912年5月出任第一任外交總長,...
謝介石(1878—1954),台灣新竹人,偽滿洲國第一任外交部總長。1927年,謝介石出任溥儀的外務部右丞與天津行在御前顧問,之後前往吉林省出任吉林省省長熙洽的吉林省...
胡惟德(1863 —1933),字馨吾,浙江吳興人,北洋政府第十位國家元首。1888年以算學中舉人,上海廣方言館畢業,清末歷任駐俄使館參贊,1904年使俄欽差大臣、外務部右...
回國後任外務部右丞。兼海牙和平會議公斷院公斷員。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復起,胡維德以外務部副大臣署理外務大臣。民元後,歷任外交總長,駐法、日、西、葡公使...
後派充澳大利亞總領事,任滿調外務部丞參上行走。1909年1月,赴上海參加萬國禁菸會議,外務部任為首席專員,1910年補授外務部右丞,9月任出使英國大臣。翌年,英國...
有幫辦大臣一人佐助之,亦以各部大臣、副大臣充任。有提調、幫提調,分股總辦、幫辦等屬官,均各一人,由外務部及度支部丞、參充任,在名義上統轄總稅務司。
1909年8月,張蔭棠以外務部左丞的身份出任駐美、墨、秘、古四國公使,受到美國的歡迎。美國駐華公使致電清外務部,表示對張蔭棠使美,“政府甚樂於接待”,...
同年9月4日裁奉天府尹,由巡撫兼管;裁奉天府丞,改為東三省學政。設巡警部。設學部,裁國子監。除裁併增設行政機構外,清政府還下令“停捐納”、“裁陋規”、“...
1909年1月,赴上海參加萬國禁菸會議,外務部任為首席專員,1910年補授外務部右丞,9月任出使英國大臣。翌年,英國劍橋大學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官署名。清末新設各部,陸軍部有承政司,設司長、副官、科長、科員等。外務、民政、度支、郵傳四部均有承政廳,外務部設丞等,民政部設員外郎等,度支部設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