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孜蓋鄉

夏孜蓋鄉

夏孜蓋自清朝乾隆36年(公元1771年)起,為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落定居放牧地。76年5月10日召開夏孜蓋人民公社成立大會。84年10月,公社改為夏孜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夏孜蓋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新疆省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 面積:1140.24平方千米 
  • 人口:826人(2017) 
歷史沿革,名稱由來,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經濟發展,農業發展,社會事業,

歷史沿革

夏孜蓋自清朝乾隆36年(公元1771年)起,為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落定居放牧地。親王府曾派一名台吉(官名)管轄這一地方的農牧民。解放初期屬和豐縣一區管轄,51年4月設夏孜蓋鄉,建有夏孜蓋鄉人民政府,管轄夏孜蓋、昆德侖、烏爾禾三個地方。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一區成立衛星人民公社,設在和什托洛蓋,夏孜蓋為衛星人民公社第一生產大隊,昆德侖為衛星人民公社第二生產大隊,烏爾禾劃給克拉瑪依市。75年十二月縣政府決定夏孜蓋大隊升格為夏孜蓋人民公社。76年5月10日召開夏孜蓋人民公社成立大會。84年10月,公社改為夏孜蓋鄉。

名稱由來

夏孜蓋,蒙語意思是喜鵲棲息地,簡稱喜鵲地或喜鵲。二百多年前,因其地茂密的樹林中棲息著成群的喜鵲而得名。

地理環境

夏孜蓋鄉是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東南深入準噶爾盆地西北部邊緣的一個農業鄉。鄉駐地夏孜蓋村距縣城六十九公里。夏孜蓋鄉東與福海縣毗鄰,南與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昌吉市、呼圖壁縣、瑪納斯縣石河子市沙灣縣相連,西南與克拉瑪依市接壤,西同和什托洛蓋鎮接界,北和查乾庫勒鄉、巴格烏圖布拉格牧場、依克吾圖布拉格牧場為鄰。地理坐標位置:東經86度11分至87度26分,北緯45度20分至46度15分之間。鄉轄總面積為1140.24平方千米。境內駐有兵團農十師184團農場,空九軍雷達站,新疆石油管理局夏孜蓋油田指揮部,新疆軍區夏孜蓋鹽場。本鄉轄十一個行政村。全鄉有826人(2017)。夏孜蓋,蒙語意思是喜鵲棲息地,簡稱喜鵲地或喜鵲,二百多年前,因其地茂密的樹林中棲息著成群的喜鵲而得名。
春季升溫快、比較穩定,三月下旬積雪融化,可頂凌播種小麥,四月初凍土融化通,是春播的繁忙季節。夏季高溫炎熱,平均氣溫24.1℃。秋季降溫迅速,十月中旬有初霜,十一月中旬有嚴霜,結冰開始。冬季嚴寒。全年平均氣溫為6.2℃。七月份平均氣溫25.4℃,最高氣溫32.8℃。一月平均氣溫-17.9℃,最低氣溫-27.8℃。無霜期較長,平均為151天,最長達181天,最短也有148天。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夏孜蓋有多種飛禽走獸,主要有狐狸、狼、黃羊、野豬、盤羊、馬鹿、猞猁、野駱駝、野山羊、獾、鼬、黃鼠狼、跳鼠、鵝喉羚、,還有鷹、野雞、沙雞、喜鵲等幾十種鳥類。
在草原、戈壁、荒漠中,生長著100多種中藥材。其中鎖陽、肉芙蓉、黃茂、柴胡、元胡、羅布麻、列當、木賊、麻黃、問荊、春蘭、手掌參、刺薔薇、薄菏、野芍藥、野菊花、蒲公英、車前子、蒼朮、甘草等,分布非常廣泛。還有藻類植物髮菜,是一種名貴佳肴,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可以出口創匯。

礦產資源

礦產有、食鹽、芒硝、澎潤土、石灰岩、石英砂、石膏、瀝青、石油、瑪瑙、磨刀石、粘土、還有紅、黃、藍、白等各種彩色土。

經濟發展

夏孜蓋以農業生產為主,生產棉花、小麥、玉米、油料、蔬菜、瓜果的農區,農業已經實現機械化、自來水灌溉化,生產水平較高。
通過對夏孜蓋鄉經濟發展統計表的分析,得出如下結論:解放初期,由於人民翻身解放,同時也解放了生產力,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人民公社化後,人民作了土地的主人,再加上黨的富民政策,再加上科學種田,兵團的幫助,經濟發展很快,人均年收入從1950年的21元至1966年提高到人均年收入271元,增長了十二倍。從1967年起,由於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生產逐年下降,到1978年,下降到人均年收僅有84元。與1966年比下降了70%。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那幾年,百廢待興,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生產發展緩慢,1981年由於乾旱嚴重,生產大幅度下降,吃回銷糧,人均收入僅48元,從1983年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和科學種田,充分解放了生產力,經濟飛躍發展,一年一個新台階,1988年人均年收入達到810元,與1978年比增長8.6倍多,1998年人均年收入1678元,與1978年比增長19倍,第二輪土地承包後,夏孜蓋鄉的經濟發展的更快、更好,九八年人均收入1698元,二000年人均收入2512元,二00一年人均收入3624.69元,二00二年人均收入4630.16元,2002年的人均收入達到了4630.16元。二00三年人均收入達到5630元以上。二00七年人均收入已達到8200元。小麥最高單產超過500公斤,玉米最高單產超過1000公斤,油葵最高單產達300公斤,棉花最高單產皮棉150公斤。
2009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549.36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9441元,同比增長631元,牲畜年末存欄數9147頭(只)。
2010年,按照農業經濟總收入和非農經濟總收入按照6:4的比例發展,糧經飼種植業結構調整為8:86:6,確定了“依託地緣優勢,加強兵地共建,發展現代農業,助推農民增收”的整體發展思路。制定“十二五”末,農民人均收入突破1.5萬元,農業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發展目標。

農業發展

夏孜蓋鄉是自治縣一個農業鄉,有耕地面積3萬餘畝,主要以種植棉花為主,發展農區畜牧業和二三產業為輔。
2009年,全鄉棉花總產量6000餘噸。經統計,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549.36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9441元,較上年增長630元。
近年來,夏孜蓋鄉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檔案精神,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切實加強對農業工作的領導,加大對農業投入,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呈現穩定增收的良好態勢。
一、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發展的同時,夏孜蓋鄉農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影響農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
一是農業基礎設施相對滯後。夏孜蓋鄉灌溉用水主要靠加音塔拉水庫供水,由於防滲渠老化及維護力度不足,水量下滲嚴重,增加了農民的生產成本,需繼續加大新建和維修防滲渠力度;
二是農業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低,優勢農產品規模小,農業產業化經營滯後;
三是農業科技含量低。生產方式陳舊、耕作管理粗放,質量和效益不高,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四是農業勞動者整體素質偏低。勞動生產率較低,經濟意識淡薄,市場信息閉塞、不暢通都制約和影響夏孜蓋鄉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建議及對策。
夏孜蓋鄉發展農業要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目標,努力探索適合本鄉域農業發展的新模式,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培植棉花、番茄、辣椒、制種玉米、農區畜牧等產業,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一要切實加強領導,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工作涉及面廣,技術性強。要把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真正做到領導精力不轉移、工作力度不減弱,強抓落實。
二要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夏孜蓋鄉有相當部分土地土質薄,農作物長勢和產量相對較差,嚴重挫傷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繼續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加裝有壓滴灌節水設施,實施測土配方用以提升地力和抗旱能力,提高單產及品質,確保農作物豐產豐收。
三要大力推廣農業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效益。要深入農戶,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指導,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提高民眾科技素質,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四要培植優勢產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夏孜蓋鄉種植棉花有近十年的歷史,是本鄉的支柱產業。由於市場不確定性,夏孜蓋鄉黨委、政府為有效抵禦農業風險,適時提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多種經營,減小風險,增加收入。
五要繼續加大政策扶持。農業是一個弱質產業,農業要發展,就必須加大對農業的政策支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積極爭取上級對我鄉農業的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

社會事業

二00七年九月,奎北鐵路正式開工,該工程橫穿夏孜蓋鄉,並在距我鄉謝任托熱村三公里處建有客貨兩用車站,距鄉政府所在地夏孜蓋村僅有九公里,該工程計畫在二00九年十一正式通車。查莫公路即將正式建設,通車後,我鄉至烏魯木齊市的距離將縮短一百多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