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虎(1874~1963),南京人,字蔚如,號嘯庵、枝巢、枝翁、枝巢子、枝巢盲叟等。他兄弟五人,即夏仁溥、夏仁澍、夏仁析、夏仁虎、夏仁師,排行老四,鄉人成其為“夏四先生”。夏仁虎自幼聰慧,在兄弟五人中,以他的學問事業最為突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仁虎
- 出生地:南京
- 出生日期:1874年5月24日
- 逝世日期:1963
生平,著作目錄,
生平
夏仁虎生於書香門第,3歲開始識字,啟蒙的是他的母親。7歲就會對對子,伯父出上聯“犬吠千門月”,夏對下聯“雞啼五夜霜”,可見他的早慧。兒時他還常常偷看小說。11歲師從江南名家陳作霖,學作文章。但他偏愛詩詞,不喜八股。有一次他在雨夜偶得斷句:“窗外芭蕉籬內竹,一般夜雨兩般聲”,陳伯雨謂有詞意,於是有“兩聲詞人”之號。一說是有一次趕上秋風夜雨,忽得句云:“籬外芭蕉,窗前竹葉,一般風雨,兩樣作秋聲。”遂有“兩聲詞人”之目。不過自幼“不喜八股”大概給他帶來了一些麻煩,應童試考秀才曾一再落榜。後來他回憶說:“余應童試亦再黜,至今思之,頭猶作楚”。事隔多年想起來還頭疼,真是印象太深刻了。
光緒十七年,夏仁虎這年18歲,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考中了秀才。古代學宮旁有泮水,童生考取秀才後,要到學宮明倫堂謁學老師,曰“入泮”。夏仁虎是光榮“入泮”了。次年,夏仁虎因歲考成績優異,補上了廩生。這在當時更是一件很風光的事。清制秀才必參加歲考,考不好有可能被黜革,很嚴格的,所以過去有俗話說“秀才怕歲考,叫花子怕狗咬”。
光緒二十一年,22歲的夏仁虎,因其出色的才學受到當時江蘇學政龍湛霖的賞識,被選送江陰南菁書院深造。該書院系光緒中黃體芳任江蘇學政時所建,不課八股,而以博習經史詞章為主,兼及於國小、天文、地理、算法之類,是很有名的。夏仁虎回憶當年的“同院生多貴家子弟,酒食徵逐甚繁”。夏仁虎和他們鬧不到一起,“唯日坐藏書樓,泛覽載籍,學識始少進。”
光緒二十三年,夏仁虎24歲。這一年對夏仁虎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代,甚至可說關係著他的一生。他參加萃科考試,成績突出,錄取為“拔貢”,有了直接去北京升學或作官的機會。唐宋本有“選粹“之制,“拔貢”之名始於明代。清制有歲貢、恩貢、拔貢、優貢、副貢,稱為五貢,而拔貢最難。萃科定十二年一次,於酉年舉行。夏仁虎錄取為拔貢,是他極感自豪的事。30多年後他提及此事,說是“萃科舊制,閱十二年逢酉一舉,縣拔一人,殆同漢之茂才異等,非唐宋明經榜所得擬也”。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清朝戊戌變法那年(1898年),25歲的夏仁虎以拔貢身份到北京參加殿試朝考,成績優秀,遂定居北京,開始了他整整30年的官宦生涯。他是晚清的秀才、拔貢、舉人,刑部、商部、郵傳部的小京官。辛亥革命後,他先後在民國北洋政府交通部、財政部為官,並成為國會議員。張作霖入關後,夏仁虎先後擔任國務院的政務處長、財政部次長、代理總長和國務院秘書長。1927年北伐戰爭爆發,北洋政府作鳥獸散。1929年,時年55歲的夏仁虎棄官歸隱,專事著書和講學,擔任了北京大學講師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抗日戰爭期間,日寇妄圖拉攏他,他毅然拒絕的日寇的利誘,保持了民族氣節!新中國成立後,他成為中央文史館館員。晚年的夏仁虎儘管雙目失明,仍然筆耕不輟,直到196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夏仁虎和妻子張玉貞有八子一女,其中第六子夏承楹的妻子便是偉大的女性作家林海音。
著作目錄
(一)、詩、詞、文集類
《嘯庵詩存》六卷,民國十四年(1925)刊行。
《枝巢編年詩稿》繼《嘯庵詩存》新增七卷,總十三卷,四冊線裝,民國二十三年(1934)刊行。
《和陶詩》(《和陶淵明詩》一作《和淵明詩》),四卷,民國三十一年(1943)傅增湘為印行。
《枝巢新樂府》四卷,就北京淪陷時所見聞作,寄其憤慨。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枝巢歌曲》四卷,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枝巢九十回憶篇》五言長詩,1963年在香港印成。
《嘯庵詞》七卷,1911年3月自序於大梁(開封)行館,刊於民國二年(1913)秋。
《梁塵詞》一卷,民國十八年(1929)刊。
《淮波詞》一卷,民國十八年(1929)刊。
《零夢詞》一卷,民國十八年(1929)刊。
《燕築詞》一卷,民國十八年(1929)刊。
《和陽春詞》一卷,民國十八年(1929)刊。
《和姜白石詞自製曲》一卷,同時作者十餘人,民國二十七年(1938)張伯駒印行。
《嘯庵詩詞稿》一函四冊,內收《嘯庵詩存》六卷,《嘯庵詞稿》四卷。
《枝巢文稿》四卷,初刊駢、散未分,後重訂以類從,改題《嘯庵文稿》。
《嘯庵文稿》一函二冊十卷,正文前又署《嘯庵駢散文稿》。民國十八年(1929)刊行。
《詩文詞近稿》三十卷,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二)、風俗、掌故類
《舊京瑣記》一函二冊十卷。
《舊京秋詞》一冊,收入“燕都風土叢書”,張次溪校,民國二十八年(1939)刊行。《清宮詞》一冊二卷,民國三十年(1941)由北平師範大學印行。
《歲華憶語》一卷,記南京風習,載民國三十七年(1948)《南京文獻》第十三號。
《枝翁殘筆》稿本一冊,部分刊民國三十七年(1948)《北平日報》。
《北夢錄》14700字,稿佚。
(三)、地方志類
《北京志》見《兩志敘錄》。
《兩志敘錄》一冊二卷,刻本線裝,民國二十九年(1940)刊行。《金陵藝文志》十四卷,出版否未詳。
《玄武湖志》八卷,木刻線裝,一函二冊,有趙椿年、吳廷燮序,民國二十一年(1932)刊行。
《秦淮志》十二卷,傅岳芬序,載民國三十七年(1948)《南京文獻》第二十四號。
《金陵明遺民錄》十卷,為修志材料,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金陵藝文題跋》十四卷,1931年作,出版否未詳。
《金陵通典》成稿否未詳。
《北海小志》稿送中央文史館,佚。
(四)、學術著作類
《枝巢四述》一冊四卷,1943年北京大學排印。
《學海探源》八卷,述國學詩文體例,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學海津梁》十二卷,出版否未詳。
《國策選腴分類》錄《國策》中雋語,成稿否未詳。
《讀戰國策筆記》十二卷,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今雅》五卷,一作十二卷,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筆乘補》六卷,出版否未詳。
(五)、戲曲小說類
《碧山樓傳奇》一冊,十二折,民國十四年(1925)作於瀋陽,次年刊行。
《珠鞋記傳奇》戲曲,出版否未詳。
《五色花》小說,在辛亥革命後創辦的《都門新報》,分日登載。
《公園外史》小說,已成稿,生前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