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背景
滾動轉子式雙級壓縮機一般為雙缸雙級增焓壓縮機,此壓縮機因受排量的限制,在低溫工況下需採用電輔熱來提高壓縮機的制熱量,如要增加壓縮機排量,需增大壓縮機系列,從而使壓縮機體積增大,成本上升。另外雙缸雙級增焓壓縮機無法滿足製冷工況高容積比運行和製冷工況大排量小容積比運行。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壓縮機及空調器》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壓縮機及空調器,壓縮機實現多模式運行,可根據不同的運用場合選擇不同模式,從而提高制熱能力,提高額定點和中間點的能力。
技術方案
一種壓縮機,包括第一一級氣缸、第二一級氣缸、二級氣缸和下法蘭,第一一級氣缸、第二一級氣缸、二級氣缸疊放設定,相鄰的兩氣缸之間設定隔板,所述二級氣缸置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的同側,或所述二級氣缸置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之間,所述下法蘭置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和所述二級氣缸的下側;
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具有第一吸氣口和第一滑片槽,在所述第一滑片槽內設定第一滑片,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具有第二吸氣口和第二滑片槽,在所述第二滑片槽內設定第二滑片,所述二級氣缸具有排氣口和第三滑片槽,在所述第三滑片槽內設定第三滑片;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並聯設定,並聯後的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與所述二級氣缸串聯,進入所述第一吸氣口和所述第二吸氣口的冷媒經一級或/和二級壓縮後從所述排氣口排出;
兩個所述隔板分別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下法蘭中的任意一個或任意兩個設定有用於控制滑片動作的滑片控制裝置,每個所述滑片控制裝置對應一個所述滑片。
較優地,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於所述二級氣缸的下側,所述第一隔板或/和第二隔板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地,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於所述二級氣缸的下側,所述下法蘭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於下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於上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或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地,所述二級氣缸置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之間,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和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或者,所述第二一級氣缸或/和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地,所述二級氣缸置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之間,所述下法蘭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於下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地,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於上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或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地,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於所述二級氣缸的上側,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地,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於所述二級氣缸的上側,所述下法蘭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下載氣缸。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地,所述滑片控制裝置包括銷釘和彈性復位元件,所述彈性復位元件設定在所述銷釘的尾部,所述第一滑片、第二滑片和第三滑片中的任一個或任意兩個設有止鎖槽,所述銷釘用於與所述止鎖槽相配合,所述銷釘置於所述止鎖槽內時,所述滑片被鎖定,所述銷釘脫離所述止鎖槽後,所述滑片解鎖。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設定與所述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或者,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下法蘭設定有與所述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或者,所述第二隔板或/和所述下法蘭設定有與所述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所述銷釘置於所述通孔中,所述銷釘與所述通孔密封配合,所述銷釘能夠在所述通孔的軸向方向移動。
較優地,所述壓縮機在雙級壓縮模式下,二級容積與一級容積比為0.3-0.6或0.8-1.3。
較優地,所述下法蘭設定有中間腔。
還涉及一種空調器,包括壓縮機,所述壓縮機為上述任一技術方案的壓縮機。
有益效果
《壓縮機及空調器》的壓縮機及空調器,壓縮機實現多模式運行,可根據不同的運用場合選擇不同模式,從而提高制熱能力,提高額定點和中間點的能力,不受結構限制,放大排量,從而縮小壓縮機體積,降低成本;兩個一級氣缸可不受系列限制實現大排量壓縮機;通過氣缸的工作與卸載狀態的改變而實現變容,保證不同壓縮機工況下的能效和能力的要求,如三缸雙級增焓運行,可大大提高低溫制熱情況下的制熱量,單缸運行可提高中間點的能效,雙缸雙級增焓或雙缸運行可提高及保證額定點的能效。
附圖說明
圖1-圖6為《壓縮機及空調器》的壓縮機具有一個可變容氣缸的結構示意圖;
圖7-圖9為《壓縮機及空調器》的壓縮機在二級氣缸可卸載情形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圖12為《壓縮機及空調器》的壓縮機在兩個一級氣可卸載情形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13-圖18為《壓縮機及空調器》的壓縮機在一個一級氣缸和一個二級氣缸可同時卸載情形下的結構示意圖。
技術領域
《壓縮機及空調器》涉及製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缸雙級增焓變容壓縮機及空調器。
權利要求
1.一種壓縮機,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一級氣缸、第二一級氣缸、二級氣缸和下法蘭,第一一級氣缸、第二一級氣缸、二級氣缸疊放設定,相鄰的兩氣缸之間設定隔板,所述二級氣缸置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的同側,或所述二級氣缸置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之間,所述下法蘭置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和所述二級氣缸的下側;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具有第一吸氣口和第一滑片槽,在所述第一滑片槽內設定第一滑片,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具有第二吸氣口和第二滑片槽,在所述第二滑片槽內設定第二滑片,所述二級氣缸具有排氣口和第三滑片槽,在所述第三滑片槽內設定第三滑片;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並聯設定,並聯後的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與所述二級氣缸串聯,進入所述第一吸氣口和所述第二吸氣口的冷媒經一級或/和二級壓縮後從所述排氣口排出;兩個所述隔板分別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下法蘭中的任意一個或任意兩個設定有用於控制滑片動作的滑片控制裝置,每個所述滑片控制裝置對應一個所述滑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於所述二級氣缸的下側,所述第一隔板或/和第二隔板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於所述二級氣缸的下側,所述下法蘭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於下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於上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或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二級氣缸置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之間,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和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或者,所述第二一級氣缸或/和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二級氣缸置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之間,所述下法蘭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於下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於上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或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於所述二級氣缸的上側,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於所述二級氣缸的上側,所述下法蘭上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下載氣缸。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設定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11.根據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滑片控制裝置包括銷釘和彈性復位元件,所述彈性復位元件設定在所述銷釘的尾部,所述第一滑片、第二滑片和第三滑片中的任一個或任意兩個設有止鎖槽,所述銷釘用於與所述止鎖槽相配合,所述銷釘置於所述止鎖槽內時,所述滑片被鎖定,所述銷釘脫離所述止鎖槽後,所述滑片解鎖。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設定與所述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或者,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下法蘭設定有與所述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或者,所述第二隔板或/和所述下法蘭設定有與所述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所述銷釘置於所述通孔中,所述銷釘與所述通孔密封配合,所述銷釘能夠在所述通孔的軸向方向移動。
13.根據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壓縮機在雙級壓縮模式下,二級容積與一級容積比為0.3-0.6或0.8-1.3。
14.根據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法蘭設定有中間腔。15.一種空調器,包括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壓縮機為權利要求1-14任一項所述的壓縮機。
實施方式
操作內容
參照圖1至圖18,《壓縮機及空調器》的壓縮機一實施例包括第一一級氣缸1、第二一級氣缸2、二級氣缸3、下法蘭7、上法蘭4和曲軸5,第一一級氣缸1、第二一級氣缸2、二級氣缸3疊放設定,相鄰的兩氣缸之間設定隔板,二級氣缸3置於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的同側,或二級氣缸3置於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之間。下法蘭7置於第一一級氣缸1、第二一級氣缸2和二級氣缸3的下側,下法蘭7設定有中間腔8,下法蘭7的下端部設定下蓋板9。
第一一級氣缸1具有第一吸氣口和第一滑片槽(未示出),在第一滑片槽內設定第一滑片11,第二一級氣缸2具有第二吸氣口和第二滑片槽(未示出),在第二滑片槽內設定第二滑片21,二級氣缸3具有排氣口和第三滑片槽(未示出),在第三滑片槽內設定第三滑片31;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並聯設定,並聯後的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與二級氣缸3串聯,進入所述第一吸氣口和所述第二吸氣口的冷媒經一級或/和二級壓縮後從所述排氣口排出。
兩個所述隔板分別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下法蘭7中的任意一個或任意兩個設定有用於控制滑片動作的滑片控制裝置6,每個滑片控制裝置6對應一個所述滑片。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滑片控制裝置6包括銷釘和彈性復位元件,所述彈性復位元件設定在所述銷釘的尾部,所述第一滑片11、第二滑片21和第三滑片31中的任一個或任意兩個設有止鎖槽,所述銷釘用於與所述止鎖槽相配合,所述銷釘置於所述止鎖槽內時,所述滑片被鎖定,所述銷釘脫離所述止鎖槽後,所述滑片解鎖。彈性復位元件可為彈簧。
第一隔板或/和第二隔板上設定與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或者,第一隔板或/和下法蘭設定有與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或者,第二隔板或/和下法蘭設定有與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銷釘置於通孔中,銷釘與通孔密封配合,銷釘能夠在所述通孔的軸向方向移動。
實施案例
三缸雙級增焓變容壓縮機可卸載其中一個一級缸的情形如下: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1或圖7所示,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置於二級氣缸3的下側,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或第二一級氣缸2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置於二級氣缸3的下側,下法蘭7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中置於下側的氣缸(圖2中為第一一級氣缸1)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3和圖8所示,二級氣缸3置於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之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中置於上側的隔板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二一級氣缸2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4所示,二級氣缸3置於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之間,下法蘭7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中置於下側的氣缸(圖4中為第一一級氣缸1)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5和圖6所示,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置於二級氣缸3的上側,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或第二一級氣缸2作為可卸載氣缸。
以圖1為例對可卸載一個低壓缸的情形進行描述,圖1中第二一級氣缸2為可卸載缸,當第二一級氣缸2正常工作時,冷媒流向如圖中箭頭方向所示,壓縮機通過第一吸氣口和第二吸氣口從分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壓縮後排入中間腔8,第一一級氣缸1排出後的冷媒與通過補氣增焓口從閃蒸器吸入的冷媒在中間腔8內進行混合後,混合後的冷媒進入二級氣缸3,經二級氣缸3壓縮後通過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三缸雙級增焓運行,此時二級與一級的容積比可實現0.3-0.6。
當第二一級氣缸2卸載不工作時,壓縮機通過第一吸氣口從分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第一一級氣缸進行一級壓縮後排入中間腔8,排出後的冷媒與通過補氣增焓口從閃蒸器吸入的冷媒在中間腔8內進行混合後,混合後進入二級氣缸3,經二級氣缸3壓縮後形成壓力為Pd冷媒通過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雙缸雙級增焓運行,此時二級與一級的容積比可實現0.8-1.3。
三缸雙級增焓變容壓縮機可卸載二級氣缸的情形如下:
作為一種可實施,如圖7所示,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置於二級氣缸3的下側,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或/和第二一級氣缸2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8所示,二級氣缸3置於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之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中置於下側的隔板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二級氣缸3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9所示,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置於二級氣缸3的上側,下法蘭7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二級氣缸3作為可下載氣缸。
以圖7為例對可卸載二級氣缸3的情形進行描述,圖7中二級氣缸3為可卸載缸,當二級氣缸3正常工作時,冷媒流向如圖中箭頭方向所示,壓縮機通過第一吸氣口和第二吸氣口從分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進行一級壓縮後排入中間腔8,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排出後的冷媒與通過補氣增焓口從閃蒸器吸入的冷媒在中間腔8內進行混合後,混合後的冷媒進入二級氣缸3,經二級氣缸3壓縮通過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三缸雙級增焓運行,此時二級與一級的容積比可實現0.8-1.3。
當二級氣缸3卸載不工作時,壓縮機通過第一吸氣口和第二吸氣口從分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壓縮後形成Pd冷媒排入中間腔8,然後經二級氣缸3進行二級壓縮後由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雙缸運行。
三缸雙級增焓變容壓縮機可同時卸載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的情形如下: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10所示,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置於二級氣缸3的下側,下法蘭7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中置於下側的氣缸(圖中為第一一級氣缸1)為可卸載氣缸;第一隔板(圖中為第一一級氣缸1與第二一級氣缸2之間的隔板)上也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中置於上側的氣缸(圖中為第二一級氣缸2)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11所示,二級氣缸3置於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之間,下法蘭7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中置於下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第二隔板(圖中為第二一級氣缸2與二級氣缸3之間的隔板)上也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中置於上側的氣缸(圖中為第二一級氣缸2)也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置於二級氣缸3的上側,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作為可卸載氣缸。
以圖10為例對可同時卸載兩個低壓缸的情形進行描述,圖10中,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為可卸載缸。當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正常工作時,冷媒流向如圖中箭頭方向所示,壓縮機通第一吸氣口11和第二吸氣口從分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壓縮後排入中間腔8,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排出後的冷媒與通過補氣增焓口從閃蒸器吸入的冷媒在中間腔8進行混合後,進入二級氣缸3,經二級氣缸3壓縮後通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三缸雙級增焓運行,此時二級與一級的容積比可實現0.3-0.6。
當第二一級氣缸2卸載不工作,第一一級氣缸1正常工作時,壓縮機通過第一吸氣口從分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第一一級氣缸1壓縮後形成Pd冷媒排入中間腔8,第一一級氣缸1排出後的冷媒與通過補氣增焓口從閃蒸器吸入的冷媒在中間腔8內進行混合,混合後進入二級氣缸3,經二級氣缸3壓縮後形成Pd冷媒通過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雙缸雙級增焓運行,此時二級與一級的容積比可實現0.8-1.3。
當第一一級氣缸1卸載不工作、第二一級氣缸2正常工作時,壓縮機通過第二吸氣口從分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第二一級氣缸2壓縮後形成Pd冷媒排入中間腔8,第二一級氣缸2排出後的冷媒與通過補氣增焓口從閃蒸器吸入的冷媒在中間腔內進行混合,混合後進入二級氣缸3,經二級氣缸3壓縮後形成Pd冷媒通過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雙缸雙級增焓運行,此時二級與一級的容積比可實現0.8-1.3。
當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卸載不工作時,壓縮機通過第一吸氣口和第二吸氣口從分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以及中間腔8,後進入二級氣缸3,經二級氣缸3壓縮後形成Pd冷媒通過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單缸運行。
三缸雙級增焓變容壓縮機可同時卸載一個一級氣缸和一個二級氣缸的情形如下: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13所示,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置於二級氣缸3的下側,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或/和第二一級氣缸2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14所示,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置於二級氣缸3的下側,下法蘭7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中置於下側的氣缸(圖中為第一一級氣缸1)作為可卸載氣缸;第二隔板(圖中為二級氣缸3與第二一級氣缸1之間的隔板)上也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二級氣缸3也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15所示,二級氣缸3置於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之間,下法蘭7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中置於下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第二隔板(第一一級氣缸1與二級氣缸3之間的隔板)上也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二級氣缸3也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16所示,二級氣缸3置於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之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均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作為可卸載氣缸。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17和圖18所示,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均置於二級氣缸3的上側,下法蘭7上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二級氣缸3作為可下載氣缸;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也設定滑片控制裝置6,第一一級氣缸1或第二一級氣缸2也作為可卸載氣缸。
以圖13為例對可同時卸載一個一級氣缸和一個二級氣缸的情形進行描述,圖10中,第二一級氣缸2和二級氣缸3為可卸載缸。當第二一級氣缸2和二級氣缸3正常工作時,冷媒流向如圖中箭頭方向所示,壓縮機通過第一吸氣口和第二吸氣口從分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壓縮後排入中間腔8,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排出後的冷媒與通過補氣增焓口從閃蒸器吸入的冷媒在中間腔8內進行混合,混合後進入二級氣缸3,經二級氣缸3壓縮後通過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三缸雙級增焓運行,此時二級與一級的容積比可實現0.3-0.6。
當第二一級氣缸2卸載不工作、二級氣缸3正常工作時,壓縮機通過第一吸氣口11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第一一級氣缸1壓縮後形成Pd冷媒排入中間腔8,第一一級氣缸1排出後的冷媒與通過補氣增焓口從閃蒸器吸入的冷媒在中間腔8內進行混合,混合後進入二級氣缸3,經二級氣缸3壓縮後形成Pd冷媒通過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雙缸雙級增焓運行,此時二級與一級的容積比可實現0.8-1.3。
當二級氣缸3卸載不工作、第二一級氣缸2正常工作時,壓縮機通過第一吸氣口和第二吸氣口從分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第一一級氣缸1和第二一級氣缸2壓縮後排入中間腔8,再經二級氣缸3後通過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雙缸運行。
當第二一級氣缸2和二級氣缸3卸載不工作時,壓縮機通過第一吸氣口從分液器吸入壓力Ps的冷媒,經第一一級氣缸壓縮後排入中間腔8,再經二級氣缸3後通過排氣口排出,進入一個密閉腔,從而實現單運行。
以上實施例的壓縮機及空調器,壓縮機實現多模式運行,可根據不同的運用場合選擇不同模式,從而提高制熱能力,提高額定點和中間點的能力,不受結構限制,放大排量,從而縮小壓縮機體積,降低成本;兩個一級氣缸可不受系列限制實現大排量壓縮機;通過氣缸的工作與卸載狀態的改變而實現變容,保證不同壓縮機工況下的能效和能力的要求,如三缸雙級增焓運行,可大大提高低溫制熱情況下的制熱量,單缸運行可提高中間點的能效,雙缸雙級增焓或雙缸運行可提高及保證額定點的能效。
榮譽表彰
2018年12月20日,《壓縮機及空調器》獲得第二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