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利區(墾利縣)

墾利區

墾利縣一般指本詞條

墾利區為山東省東營市市轄區,原名墾利縣,2016年8月改為現名。因境域曾被稱作墾區和利津窪而得名。位於黃河入海口,地處勝利油田腹地。區域位置為北緯37°24′-38°10′,東經118°15′-119°19'。區域呈西南、東北走向,南北縱距55.5千米,東西橫距96.2千米。總面積2331平方千米。截至2013年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4.82萬人,主體民族為漢族。

201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396.8 億 元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 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6.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 總額 60.9 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2元。

主要旅遊景點有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民豐湖休閒娛樂區、黃河入海口生態農業觀光園、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等。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墾利區
  • 外文名稱:Kenli Area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山東省東營市
  • 下轄地區:5個鎮、2個街道、1個省級開發區
  • 政府駐地:墾利街道
  • 電話區號:0546
  • 郵政區碼:257500
  • 地理位置:黃河入海口,勝利油田腹地
  • 面積:2331平方千米
  • 人口:24.82萬(2013年)
  • 方言:膠遼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寧寺、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
  • 車牌代碼:魯E
  • 行政代碼:370505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水文,海域,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情況,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城市建設,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體育,交通,旅遊景點,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墾利域地,由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以後黃河淤積退海而成。縣域西半部,元末明初已有居戶,大部分村落建於明、清兩代。縣域東半部,20世紀初始有人煙,大部分村落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有的村莊則在40年代解放後形成。
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墾區抗日民主政權建立,為建置之始。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墾區正式稱墾利縣,因縣域曾被稱作墾區和利津窪而得此名。
1983年,從惠民地區析出,劃為東營市所轄。
2016年8月2日,正式撤銷墾利縣,設立東營市墾利區,以原墾利縣的行政區域為東營市墾利區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1986年1月-1987年7月,墾利縣轄1鎮,11個鄉和1處漁業管理站(鄉級),320個村民委員會,394個自然村。
1988年8月,成立墾東辦事處(科級),1933年10月,撤銷紅光漁業管理站,設立墾利縣人民政府紅光漁業辦事處(科級)。
1991年底,墾利縣轄1個鎮、11個鄉和2個辦事處。即墾利鎮、建林鄉、新安鎮、下鎮鄉、永安鎮、高蓋鄉、郝家鄉、董集鄉、勝利鄉寧海鄉、勝坨鄉、西宋鄉、紅光漁業辦事處和墾東辦事處。
1994年3月29日,勝坨鄉撤鄉建鎮。同年9月,郝家鄉、高蓋鄉亦撤鄉建鎮。3鎮所轄範圍與建鎮前相同。
2001年2月9日,行政區劃有原來的4鎮、八鄉調整為5鎮、2鄉。即原高蓋鎮併入墾利鎮,政府駐原墾利鎮政府;勝利鄉、寧海鄉併入勝坨鎮,政府駐原勝坨鎮政府;原永安鎮和下鎮鄉合併,設立永安鎮,政府駐原永安鄉政府;原建林鄉與原新安鄉合併,設立黃河口鎮,政府駐原新安鄉政府。郝家鎮、董集鄉、西宋鄉和紅光辦事處、墾東辦事處保持不變。
2009年8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撤銷墾利縣墾利鎮、西宋鄉,設立墾利街道辦事處和興隆街道辦事處,並將永安鎮4個行政村劃歸興隆街道辦事處。
截至2016年,墾利區轄勝坨、郝家、永安、黃河口、董集5個鎮和墾利、興隆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山東墾利經濟開發區。政府駐墾利街道勝興路1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營市墾利區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的黃河入海口處。其區域位置為北緯37°24′-38°10′,東經118°15′-119°19'。區域呈西南、東北走向,南北縱距55.5千米,東西橫距96.2千米。東瀕渤海,西北與利津縣隔黃河相望,南接東營市東營區,東北部與東營市河口區毗鄰。面積2331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東營市墾利區位於濟陽坳陷東部,自北向南,縱跨孤島凸起、霑化凹陷,陳家莊凸起和東營凹陷各次級構造之東部或北部。境內廣為第四系積散堆積物覆蓋,無基岩出露。區域內可劃分為3個部分,中間為凸起,南北兩側為凹陷。境內斷裂構造十分發育,表現為斷裂多、活動強度大。
由於歷史上黃河尾閭段常常左右擺動,多次潰決、漫溢、泛濫等沖積、淤墊,造成了典型的三角洲地貌。地勢自西南至東北呈扇形微傾斜。防潮壩以裏海拔(黃海高程)最高點(原勝利鄉一帶)為11.61米,最低點為2米以下,整個地貌比降為1/8000,東北部為1/10000-1/12000。

氣候

東營市墾利區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雖瀕臨渤海,但大陸性季風影響明顯,冬季乾冷,夏季濕熱,四季分明。年日照總時數2479.7小時,較常年偏少285.7小時。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盛行西北風,春季多東北風,秋季多西風。全年氣溫偏高,冬季出現階段性寒冷,夏季出現階段性酷熱,冬季少大風嚴寒,春季溫暖濕潤,溫度回升快;降水時空分布不均。2009年,降水量571.4毫米,多集中在夏季。

水文

黃河為境內唯一的自然河流,上起董集羅家,流經墾利區注入大海,流經長度120千米。墾利區共有骨幹排水河道10條,分別是六乾排、溢洪河、永豐河、張鎮河、小島河、五六乾合排、廣蒲溝、廣利河、請戶溝、三排溝,總長288.6千米,區境內流經長度230.92千米,呈東西方向均勻分布。

海域

墾利區海岸線北起孤東海堤東北與東營市河口區交匯處,南至青坨海鋪東南與東營市東營區交匯處,全長142.78千米。灘涂面積為35715.13公頃,淺海面積14.16萬公頃。海底為黃河入海口淤積物,平坦,坡降小。海水水溫年均14.9℃,海水鹽度一般為24‰。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墾利區由於是黃河入海的地方。正常年份,黃河每年攜沙造陸2萬畝左右,使墾利成為全國“生長”土地最快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東部沿海土地後備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截至2009年末,墾利區轄區總面積為220406.79公頃。其中,農用地88984.15公頃(其中耕地年末面積為41634.39公頃)。建設用地22937.55公頃。未利用地108485.09公頃,經過開發變更為耕地249.65公頃,變更為其他農用地34.29公頃,建設占用37.97公頃。

礦產資源

墾利區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滷水、地熱、鹽膏、貝殼等。特別是油氣資源,墾利區是勝利油田的中心地帶,自勝利油田開發建設以來,其油氣產量的43%、已探明儲量的45%都出自墾利地下。東部沿海滷水儲量20億立方米,岩鹽儲量2.75億噸。

水資源

墾利區境內可利用地表水資源有兩部分:自然降水(自產徑流)、客水水源(入境黃河水)。地下水由於礦化度較高,尚不可利用。黃河水是境內的唯一客水來源,墾利區工農業和生活用水全部來自黃河水。

生物資源

境內有各種植物393種。其中,人工種植樹種主要有旱柳、白蠟、刺槐、國槐、速生楊、苦楝、冬棗、蜜桃等;野生植物主要有蘆葦、檉柳、旱柳、杞柳、馬絆草、黃須菜、蒿類、野大豆、益母草、羅布麻、茵陳等。2014年,林木覆蓋率達到24.5%。
墾利縣墾利縣
境內有野生動物1542種。其中,鳥類283種,屬國家Ⅰ級保護動物9種,屬國家Ⅱ級保護動物33種;獸類動物20種,主要有草兔、狗獾、赤狐、艾鼬、黃鼬等;陸生性水生動物223種(其中淡水魚類108種),海洋性動物418種。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末,全區總人口22143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926人。全年出生人口1963人,出生率8.86‰;死亡人口1490人,死亡率6.73‰;人口自然增長率2.13‰。有少數民族14個,共159人。
截至2013年年末,全區常住人口24.8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有少數民族22個,237人。主體民族為漢族。

經濟情況

經濟概況

2013年,實現全區生產總值34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8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216.5億元,增長16.3%;第三產業增加值111.6億元,增長10.3%。產業結構繼續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為5.2∶62.6∶32.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2012年提高1.4%。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5.4億元,比2012年增長21.6%。全年完成境內財政總收入47.0億元,比2012年增長13.0%。年末全區各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64.8億元,比年初增加52.1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10.0億元,比年初增加11.5億元;企業存款151億元,比年初增加38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68.3億元,比年初增加48.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90.5億元,比年初增加37億元;中長期貸款75.4億元,比年初增加13億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21元,比2012年增長9.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527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921元,增長13.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932.7元,增長15.0%。
2014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39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3年增長8.3%,全市排名第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6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237.9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139.3億元,增長7.3%。三次產業結構為4.9:60.0:35.1。
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6.4億元,比2013年增長14.5%,全市排名第二。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8.4億元,增長8.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52.6億元,增長13.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65.4億元,增長17.0%,占投資總額的37.9%。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0億元,比2013年增長0.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5.7億元,下降3.5%。國稅收入13.1億元,下降8.9%;地稅收入13.4億元,下降4.8%。
201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6.8億元,增長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6.4億元,增長1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9億元,增長1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2元,分別增長7.3%、8.8%。

第一產業

2013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2億元,比2012年增長3.6%。其中,農業產值10億元,增長3.3%;林業產值0.8億元,增長5.7%;畜牧業產值9.6億元,增長0.5%;漁業產值15.1億元,增長5.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8億元,增長1.8%。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0萬畝,比2012年增長9%;糧食總產量5.2萬噸,下降26.8%,其中,夏糧2.3萬噸,下降8.6%,秋糧2.9萬噸,下降36.8%;棉花種植面積3.42萬公頃,增長0.2%;棉花(皮棉)產量2.9萬噸,下降6.3%;蔬菜種植面積1.6萬畝,增長5.1%;蔬菜產量3.3萬噸,增長11%;油料種植面積0.4萬畝,下降11.1%;油料產量0.06萬噸,下降18%;瓜類種植面積0.5萬畝,增長42%;瓜類產量0.7萬噸,增長3.8%;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0.8萬畝,增長5.7%。全年造林面積2.2萬畝,比2012年下降16.8%。其中,經濟林0.1萬畝,增長3.4%;防護林2萬畝,下降17.8%。林木覆蓋率24%。
2014年,全區肉蛋奶總產量8.4萬噸,比2013年增長7.3%,水產品總產量15.3萬噸,增長6%。以園區、龍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的農業經營載體達到727家。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示範園區28個、農業龍頭企業3家、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社1家、家庭農場91個,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5個。全區共流轉土地16.1萬畝。
2015年,18.9萬畝小麥總產量8.4萬噸。41.5萬畝秋糧總產量20.6萬噸。肉蛋奶、水產品分別達到9.46萬噸、16.04萬噸。推進沿黃生態產業帶建設,實施了8個重點農業項目,市級以上農業示範園區達到35個,流轉土地18萬畝。以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721家。完成土地整治項目4個,新增耕地7653畝。

第二產業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8家,比2012年增加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944.8億元,增長21.4%;實現工業增加值352.1億元,增長18.2%。其中,國有企業23.8億元,增長6.9%,股份制企業323.4億元,增長19.6%,外商及港澳台企業2.8億元,增長8.6%。輕工業36.7億元,下降4.9%;重工業315.4億元,增長21.7%。全區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6.7億元,比2012年增長7.3%;竣工產值23.1億元。
2014年,全區162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71.2億元,比2013年增長10.1%,全市排名第三;增加值增長9.4%,全市排名第三;主營業務收入2256.5億元,增長0.3%;實現利稅309.4億元,下降0.6%;利潤244.5億元,下降0.6%。新增科技創新平台15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3.3%,比上年增加7.3%。全區投產運營的物流企業43家,倉儲面積45.24萬平方米,3家企業列入省重點服務業載體企業。企業債券市場到位融資64億元。
2015年,18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271.2億元,增長10.1%。投資120億元實施了37個工業結構調整升級項目和21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新增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9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5.6%。全區具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達50家。對8家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節能監管,培育省級循環經濟示範企業4家,通過清潔生產審核企業8家。

第三產業

2013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3億元,比2012年增長13.5%。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1.2億元,增長14.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1億元,增長15.8%。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5.2億元,增長14.2%;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1億元,下降9.8%。全年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56419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22.7%。其中,出口總額42052萬美元,增長28.4%;進口總額14367萬美元,增長8.5%。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800萬美元,增長10.8%。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92.8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32.8%;旅遊總收入8.0億元,增長33.7%。其中,國內遊客191.3萬人次,增長32.8%;旅遊收入7.7億元,增長33.1%;國外遊客1.5萬人次,增長30.4%;旅遊外匯收入378.8萬美元,增長21.9%。郵政業務量1214.1萬元,比2012年下降14.8%;電信業務收入17917.5萬元,增長9.5%。
2014年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333.2億元,比年初增加21.4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97.6億元,比年初增加66.2億元。完成進出口8.2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31.8%。其中,出口4.6億美元,下降9.7%;進口3.6億美元,增長223.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63元,比2013年增長8.3%,全市排名第二。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2元,增長7.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2元,增長8.8%。
全區剝離非主營業務成立服務業企業77家,新增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31家。天寧寺創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年共接待遊客23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億元。全區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30億元。
全區累計實施項目352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7個,比2013年增加2個。服務業完成投資139.5億元,占總投資的37.1%,全區119項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39.5億元。引進招商項目97個,到位外來固定資產投資3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976萬美元。新引進銀行機構2家,設立了3億元應急轉貸專項資金,全年爭取各類無償資金10.4億元。全區新開工住房面積117萬平方米。全年註冊各類經濟實體1.19萬家,比2013年增加2367家。
2015年,全區進出口總值8.2億美元,增長31.8%。全區新增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8家,達到138家,其中物流企業45家。全年實現旅遊收入12億元。預計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5.1%,比2014年提高1.6%。全區累計實施投資項目470個,其中,過億元項目44個。122項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70.9億元。在建招商項目95個,到位外來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781萬美元。全區各項貸款餘額達到397.6億元。全區企業債券市場到位債券融資72億元。

社會事業

城市建設

2015年,全區新增住房面積61.37萬平方米。勝利、楊廟社區一期工程全面完工,788戶入住新房。淘汰黃標車3722輛,新增造林1.8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25%。實施了61項河流治理工程。

科技

截至2012年年末,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930人,其中高級682人、中級3865人。全年申請專利352件,其中發明專利34件,實用新型269件,外觀設計49件;全區專利授權量178件。2項專利技術獲第十二屆山東省專利獎三等獎。

教育

截至2012年年末,全區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2277人;普通中學7所,在校學生13585人;國小17所,在校學生12557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幼稚園38所,在園幼兒5840人。
2014年,全區完成教育惠民工程技入3億元。
2015年,大學生創業園二期工程完工投用。
截止2015年,墾利區共1所高中,7所國中,13所國小,1所職業學校。

醫療衛生

2010年年末,墾利區共有衛生事業機構263所,其中,醫院1所,衛生院7所,疾病防治中心1所,衛生監督所1所,婦幼保健院1所,村級衛生室212所,診所40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472張,其中,醫院240張。衛生技術人員621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80人、註冊護士163人。333個行政村均實行了農村合作醫療,達到100%。
墾利縣墾利縣
截至2012年年末,全區衛生事業機構265所,床位620張,衛生技術人員1081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534人、註冊護士547人。333個行政村均實行農村合作醫療。
截至2013年年末,全區衛生事業機構296所,其中,醫院1所,衛生院5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處,衛生監督執法局1所,計畫生育婦幼保健綜合服務站1所,一體化村衛生室82所,個體村衛生室169所,個體診所34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908張,其中,醫院428張。衛生技術人員1141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591人。

社會保障

2012年,全區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及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城鎮職工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員分別達到7712人、19950人、119479人、23550人、35046人、14995人、10200人。共支付各項社保基金19054萬元,各項保險費發放及時率和準確率繼續保持100%。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719人,其中,困難群體再就業22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76%以下。全區共有敬老院6所,擁有床位612張,收養人員494人。全年,共有農村低保戶5240戶,9490人,發放低保保障資金1368.6萬元;城鎮低保戶771戶,1509人,發放低保保障資金469.81萬元。
2013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2.4平方米,與上年持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8.4平方米,增長10.5%。全區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城鎮職工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員分別達到8049人、24954人、3631人、123229人、30870人、37350人、22100人、20104人。共支付各項社保基金3.74億元,各項保險費發放及時率和準確率保持100%。共有農村低保戶5027戶,8978人,發放低保保障資金2178.5萬元;城鎮低保戶699戶,1310人,發放低保保障資金562.5萬元。社會福利事業健康發展。全區共有敬老院5所,擁有床位552張,收養人員449人。
2014年,實施了總投資60.8億元的5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完成投資32億元。全區城鎮新增就業32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l.8%以內。新建、續建保障性住房5024套,改造危房2294間。實施養老助殘工程,縣綜合福利中心建成啟用。新建老年人照料中心2處、農村幸福院13處,新增床位290張。
2015年,全區新增城鎮就業3854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748人。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891戶。新建5處農村幸福院。

文化體育

截至2012年年末,墾利區有體育館4座、田徑場37個、籃球場152個、羽毛球場49個、網球場1個、活動室159個,健身路徑器材1127件。
有呂劇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檔案館1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均為100%。
截至2013年年末,博物館1個。科技館1個。檔案館1個。公共圖書館1所。文化館1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入戶率52.8%,有線電視用戶3.8萬戶,數位電視高清用戶2.4萬戶。
2014年,啟用了全民健身中心,舉辦了第四屆全民運動會,承辦了國際男籃對抗賽等國際國內專項賽事,被評為山東省文化強省先進縣、社會文化先進縣。
2015年,在全區範圍內開展“舞動墾利·唱響和美”民眾文化“五進”活動,建設了40個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5個公共文化服務示範村。

交通

截至2012年年末,全區公路通車裡程2120千米。運輸車輛7394台,其中,危險品運輸車輛1742台,普通貨車3154台。完成公路客運量116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4.5%。公路貨物運輸量1810萬噸,增長5.2%。
2013年,全區公路里程2105千米。運輸車輛4293台,其中,危險品運輸車輛2013台,普通貨車2280台。
東營飛機場、在墾利區永安鎮內,飛機場距縣城僅15分鐘的車程。

旅遊景點

區內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6家(其中AAAA級旅遊景區1家,AAA旅遊景區2家,AA級旅遊景區3家),山東省農業旅遊示範點4家,山東省旅遊強鎮3個,山東省旅遊特色村6個。主要旅遊景點有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民豐湖休閒娛樂區、黃河入海口生態農業觀光園、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黃河大橋等。
黃河口生態濕地黃河口生態濕地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是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黃河入海口處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總面積15.3萬公頃。保護區內各種野生動物統計達1500多種,其中包括298種鳥類,有鳥類“國際機場”之稱。
西宋生態農業觀光園是AAA級旅遊景區、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占地總計1.6萬畝,由生態科技園、民俗文化園、科普娛樂園三大部分組成。每年的四月中旬和九月初會分別舉辦桃花節和採摘節。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14日,墾利區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