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敏反應

增敏反應,提高檢測靈敏度的化學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增敏反應
  • 用途:提高檢測靈敏度
解釋
在分析測試中,提高靈敏度和降低檢測限,一直受到關注。除使用新的儀器外,利用化學反應仍然是重要途徑。對於常規的較普及的分光光度法、螢光法、電分析和色譜法,要進一步提高靈敏度,開發新的增敏反應尤為迫切。主要通過研究新試劑、新絡合體系、新手段及它們的綜合運用來實現增敏效益。
新試劑的研製一直是增敏反應研究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有機試劑的蓬勃發展是20世紀分析化學的突出成就之一。除合成了為數眾多的超高靈敏度的有機試劑,如測定汞、鈀等貴金屬的硫代米蚩酮類試劑,測定銅、鎘、鈀和鉛等的卟啉類試劑等外,還開發出許多新的增效試劑,如各種新型表面活性劑、水溶性高分子、聚電解質、環糊精及其衍生物,以及水溶性高分子顯色劑等。
從化學仿生學看,酶法分析及其相應的酶試劑研製有重要增敏意義,例如利用有機磷化合物對特定酶的作用,可測出每毫升10−10克的有機磷;藉助酶與有機試劑的聯合可測定10−15摩的維生素B6等。新絡合體系的開發為增敏反應提供更廣闊的領域,常規光度法的超高靈敏體系中,多元絡合物體系占絕大多數。
如用錳–水楊醛肟–過氧化氫混配絡合物測錳,摩爾吸光係數達7.4×106,已用於血清樣分析;離子締合型配位體系由於可以把不同的二元配位體系甚至混配體系聯結起來,顯示了極高的增敏優勢,如用鉬–硫氰酸根–羅丹明–B–聚乙烯醇體系,反應產物摩爾吸光係數達2.0×107,如此高的靈敏度被認為是由於有染料高配比吸附型複雜離子締合物生成所致;鋅–桑色素–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膠束的多元絡合物體系的螢光強度比鋅–桑色素二元配合物提高15倍;磷鉬雜多酸體系用於電分析法–極譜催化波測鉬,其檢測限低達6×10−10摩。
超分子化學的發展為增敏反應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利用考馬斯亮藍與蛋白質作用形成的藍色複合物,建立了測定蛋白質的靈敏方法;用稀土螢光絡合物作DNA的螢光探針,其螢光強度大增,可用於檢測納克級的DN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