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尾山,以山命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塘尾山
- 所在區域:江西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Tángwěishān
塘尾山,以山命名的地名。
塘尾山,以山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該地有一座名叫塘尾山的山,故而得名。歷史沿革解放初于都縣黃壠區政府,1956年梓山人民公社,分別為黎明大隊、交聯大隊、文豐大隊,1958年文革期間擴社並隊於,1968年遷出無人居住。1...
塘尾嶺 塘尾嶺,因地理位置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此處有座山為塘尾嶺,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西江區石門鄉第三村;1956年無人居住。
山塘尾 山塘尾以地形地貌命名。地名含義 山塘邊的居民點。歷史沿革 歷史地名,沿用至今。
石排鎮作為東莞的文物大鎮,除了“國保”塘尾村古建築群外,還有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鎮正圍繞塘尾村等文物旅遊遺產設施的修繕和開發,規劃建成以居住、商貿、旅遊功能為主、凸現嶺南“中國鎮”特色的塘尾古城片區。據了解,該旅遊片區將以紅石山為依託,借東江優美的風景,將鎮內的各個...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群,位於廣東省東莞市,立村於南宋時期,大部分古建築為明至清時期遺存。南社村具有鮮明的廣府文化特色,有廣府民居250多座,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築,有祠堂25間,古民居100多間。村落以水塘為中心,兩岸祠堂林立。巷道曲幽,民居密布。南社村的古建築群代表的是珠三角地區水鄉特色,每一民居...
塘尾村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公明街道。位於公明街道中部,距公明街道辦事處4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東坑村、田寮村、石圍村、將圍村、甲子塘村。村北有黃昏山,海拔120米;村東北面有洋涌河(公明段俗稱茅洲河);村內有大氹水庫,有面前塘、魚種塘等水塘。始建於明宣德元年(1426年),開村時因村前有口大...
三和村,位於龍崗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1.5千米。與嚇井村相鄰。始建於清末,因竹殼背(夏氏為主)、橫崗頭(劉氏為主)、樹山嚇(趙氏為主)三村合併而形成三和村;原名三合村。該村坐落於八仙嶺山附近,村內原有松崗排、低山坳、塘尾山等山丘,現已被推平。建制沿革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
花園村,是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下轄村,位於坪地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2.5公里,面積0.9平方公里。始建於清代道光初年,由南遷居民分村而形成。該村坐落於丘陵谷地中,村內原有山松崗排、低山坳、塘尾山等山丘,現已推平。村口有花園河環繞,舊時為村民洗衣、做飯的主要水源,改革開放後受到附近工廠...
馬橋村,位於龍崗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3千米。與大行村、聯和村相鄰。始建於清鹹豐年間,黃姓先祖從龍崗坑梓沙田村遷至此地建村。因村南有一大橋而得名馬橋村。村莊坐落於丘陵谷地中,村內原有松崗排、低山坳、塘尾山等山丘,現已被推平。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
積穀田村,位於龍崗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1.5千米。與大行村、水二村相鄰。始建於清代,張姓先祖從今深圳黃貝嶺遷此建村。村中多水田,年年豐收,故名積穀田。該村地處丘陵谷地,村內原有松崗排、低山坳、塘尾山等山丘,現已被推平;附近有長嶺排山,海拔200米:南約河從村旁流過。現村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
3、開通塘尾山經內壠、壠坑田段至樹山頭的機耕路;以及從下村橋亭外經寨利背田段,進符竹山至村一級電站(黃沙溜尾)的機耕路;黃沙溜尾經硬崗田段至上下扁桶丘農田機耕路,3條共10公里,方便開墾回荒農田,擴大反季節蔬菜種植面積,有利於毛竹、蔬菜運輸;4、上下村各增建一個50立方米的飲用水蓄水池,...
山塘尾桂林樓,由沙坑葉氏三世公葉天滋(葉輝庭的四子)於乾隆12年(1747年)在山塘尾興建了一座桂林樓,整個建築前面呈長方形,後面半部分為弧形,長112米,寬111米,占地面積116207平方米,建築面積10395平方米,建築四周為兩層半高,約80厘米厚的土牆,平面呈中軸對稱,中軸線上以傳統三進祠堂式建築為中心,...
鍋耳樓邊大藍屋,塘尾兩園數無差①。黃狗坑村多雜姓,計計埋埋幾十家。又算三江下一路,陳盧謝姓住樓下②。鐘屋樑屋並趙屋,齋堂又有張王爺。行下雜地深坑口,蕉園林姓數十家。九牛陂上有一寨,林頊祖父看管它。麻竹坑過蔡劉張,細逕腳下塹子下。劉黃謝姓山邊住,單角牛地圍繞它。增塘一落系橫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