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沿革
塔河鎮隸屬塔河縣管轄。位於縣境南部,呼瑪河中游,為塔河縣城。塔韓線與嫩林線鐵路於此交會,是
大興安嶺地區北部的交通樞紐。塔河鎮位於
塔河與
呼瑪河交匯處,是大興安嶺林區中較大的城鎮。塔河鎮,原名“小故其固”,鄂倫春語,意為“水草豐盛的地方”。後因瀕臨塔河而得名。中華民國時期,屬呼瑪縣管轄的林區。東北淪陷時期,歸鷗浦縣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7年3月隸屬呼瑪縣管轄。1960年8月,設定塔河鎮。1962年4月,於此建立塔河林業局,1964年1月改為東北林業總局塔河林業辦事處。同年8月,劃歸大興安嶺特區管轄。1965年籌建塔河林業局,並設塔河區,實行“政企合一”體制。1981年8月,正式撤銷塔河區,設定塔河縣,遂為塔河縣城。
經濟發展
畜牧業
近年來,塔河鎮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目的,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開拓創新,創意進取,與時俱進,真抓實幹,取得了鎮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塔河鎮現有草原5萬多畝,可放牧草場3萬多畝,草質好、無污染,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堅持“引導、服務、扶持|的原則,制定優惠政策,開展技術服務,發放畜牧貼息貸、“龍頭”帶動措施,鼓勵職工民眾發展畜牧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形成了以黃牛、山綿羊、豬、家禽和鴛鴦鴨、林蛙等特色養殖的發展格局,發展了種豬(羊)場、黃牛繁育中心,大鵝養殖場等一大批“龍頭”企業。2002年全鎮肉牛存欄500頭,豬存欄6000頭,羊存欄2000餘只,禽存欄12萬餘只。
農業
依託地域優勢,大力發展城農業。隨著“天保”工程的實施和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依託大興安嶺北部大鎮,交通樞紐的優勢,發展“菜籃子”工程,大力調整植業結構,引導農民改傳統種植方法,向“兩高一優”和質量效益型農業發展。大力發展以棚室蔬菜、反季節蔬菜,並向特色、生態、效益方向發展。為城鎮居民提供優質蔬菜,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日光溫室大棚建設項目正積極向上爭取,力爭把該鎮建成大興安嶺北部的蔬菜生產基地。
發展目標
非國有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長足發展。認真落實有關發展非國有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的方針政策,本著“放手發展,放水養魚”,“先發展,後規範”的原則,鼓勵非國有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發揮政府服務功能,搞好“軟硬體”建設,為其發展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使非國有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目前,按照國家加快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要求,加快城鎮建設與發行步伐,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廣泛收納社會資金投入到城區改造與建設中來,吸引了一大批投資者從事房地產開發,商業用房、民用建築拔地而起,並多方籌集資金加快醫療、通訊配套設施建設。使城鎮建設粗具規模。加強城鎮管理力度,使鎮容貌達到綠化、美化、亮化。按照小城鎮建設三年進省,五年進全國行列的目標,力爭用三至五年時間把該鎮建設成功能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生活舒適、林中有城、城中有林的花園城市,發揮中心城鎮的輻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技術流成為大興安嶺北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