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的馬球運動在新疆是獨一無二,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族早就有打馬球的習慣,如今在塔什庫爾乾石頭城仍能尋找到馬球場的痕跡。塔什庫爾乾縣曾於1974年9月,該縣成立20周年時,舉行過馬球比賽。但隨著現代體育運動的普及等原因,馬球運動逐漸消失。2006年,時隔32年後,在該縣多方挖掘、整理、保護下,塔吉克族的傳統民間體育項目馬球運動再現帕米爾高原,並於當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吉克族馬球運動
- 性質:馬球運動
馬球,史稱“擊鞠”、“擊球”等,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槌拍擊木球的運動。蒙古族民間馬上遊戲和運動項目,流行於內蒙古等地。相傳唐初由波斯(今伊朗)傳入,稱“波羅球”,後傳入蒙古,相沿至今。球狀小如拳,以草原、曠野為場地。遊戲者乘馬分兩隊,手持球伏,共擊一球,以打入對方球門為勝。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擊鞠、打鞠或擊鞠就屬於馬球運動。
歷史上有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石頭城馬球場”的記載,說明在很早以前,塔吉克族人就有打馬球的習慣。1974年9月,位於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在成立20周年時,舉行過馬球比賽,距今已有32年。
馬球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史書稱馬球為“毛丸”或“擊鞠”。據國家體育總局有關資料介紹,馬球已有2500年的歷史。如今在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國仍盛行。馬球還曾被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
規則
由於馬球比賽激烈程度與危險性相對較大,其規則大多是出於保護運動員和騎乘馬匹的安全考慮。
1、運球路線
比賽中,裁判主要依靠運球路線和球員進攻權來進行處罰。運球路線是指球被擊後的運行軌跡。
2、球員進攻權
進攻權是指擊球後的球員有策馬接著在運球路線上追逐再次擊球的權利。誰最後擊球,誰就擁有進攻權。
比賽規定對方球員不可在進攻球員前橫穿運球路線以干預進攻或者將他撞離運球路線。但是,在進攻球員沒有被阻擋的前提下,並排側面阻擋或使用球桿干擾是允許的;角度小於45度的衝撞也並不算犯規。衝撞接觸點僅僅限於馬的臀部和肩部,球員間的故意碰撞則視為違例。
3、球員不可用球桿有意觸擊另一球員以及他的坐騎。比賽中規定右手持球桿。
4、每匹馬球馬最多可在一場比賽中參加兩局。
比賽暫停規則
以下情況中,比賽鈴聲會示意暫停:
1、犯規。
2、人、馬摔倒或者受傷。
3、馬具設備斷開,球員頭盔撞落,以及球滾出邊界。但是,球員在比賽中換馬、以及球桿折斷更換時,比賽繼續進行。
馬球比賽兩隊對抗,每隊4人,1號和2號為前鋒,3號、4號為後衛。一般來說,1號是主要的射門手;2號球員要求擊球準確,主要負責組織進攻,傳球給一號得分,也可以自己射門得分;3號球員一般比較強壯,在阻礙對方傳球的同時還要回球給隊友,所以必須攻防兼備;4號球員是場上的組織後衛,主要通過用球桿干擾對方球員射門得分。對於經驗豐富的球員來件,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戰術與策略。當然,在具體比賽中,每個隊員的角色必要時要進行替換,以保證準確把握戰機,射門得分。
運動員頭戴馬球帽,腿著皮製護膝,腳蹬棕色皮靴,身穿白色馬褲和本隊顏色的上衣。比賽以中線爭球開始,運動員用球槌擊球,每個人在場上不受位置限制。在爭球過程中,對方隊員必須與領先搶球隊員的跑動方向保持一致。如形成角度或迎面而來則判犯規。由於馬球運動對抗性強,故規則細而嚴格。裁判員可根據情況判罰點球。比賽過半或每攻進一球(點球除外)雙方交換場地。球進入兩球門柱之間即得一分。
一場比賽為8小節,每節7分鐘。節間休息3分鐘,半場間休息5分鐘。馬球場地長275米,寬183米。兩端線有白線和旗子做標誌,各設一球門。門柱高3米,用布包裹,以確保全全。兩柱間距為7.3米。球槌為木製,柄長1.2~1.4米,厚1.9厘米。槌頭成雪茄狀,長22.8厘米,直徑5.1厘米。球為柳木製成。最大直徑8.3厘米,重120~135克。馬的身材和年齡不限,但需具備良好的速度、耐力和靈活性,特別是脾氣溫順,否則易在激烈對抗中受驚、失控而引發事故。比賽設2名裁判員,1名仲裁,1名記錄員。重大比賽在兩個球門旁增設2名裁判員。